当初那个在琴凳上需要踮脚的小豆丁,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12岁初中生了。
她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尤其文科方面展现出过人的底蕴,这得益于奶奶的启蒙和丹青界积累的学识,但她懂得藏拙,维持在优等生而非怪胎的水平。
她性格沉静却不孤僻,有几个谈得来的朋友,会一起讨论功课,也会在课余聊聊流行的音乐、电影,完美地融入了这个时代。
然而,在她另一个身份——古琴少女林曦棠的领域里,她早已声名鹊起。
多年的比赛和公开演出,让她积累了不少关注。
网络上甚至有她的粉丝后援会,他们喜爱她指下流淌出的、超越年龄的宁静与深邃,称她的琴音能洗心。
有资深乐评人写道:“听林曦棠弹琴,仿佛能看见江南烟雨、空谷幽兰,她不是在演奏技巧,而是在勾勒意境,这份早慧的领悟力,实属罕见。”
面对这些赞誉,林曦棠始终保持着清醒。
她知道,这其中有丹青界底蕴的加成,有这一世家庭熏陶的功劳,但更多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
她享受音乐,但也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的古琴艺术,与弦音境那以音入道、符文乐理为核心的修炼体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这天放学回家,她正整理着书包,脑海里响起了璇久违的、带着一丝郑重的声音:
【曦棠,捕捉到来自弦音境的微弱空间波动规律。】
【根据弦音古琴残留的信息推算,约一个月后,弦音大陆的天音阁将开启山门,招收年满十二岁至二十岁的女弟子,这是他们三年一次的大开山门之日。】
林曦棠整理书本的手微微一顿。
一个月后?
原主的记忆浮现心头。
天音阁,琴语尊者所创,只收女弟子,心性单纯,环境清幽,却因传承式微而处境艰难。
原主的愿望之一,便是光大天音阁。
她原本的计划是等到十八岁,名正言顺地继承弦音古琴后再前往。
但璇带来的消息让她改变了想法。
十二岁即可入门,距离现在只有一个月。
如果等到十八岁,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六年的光阴?
在修真世界,早期打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她还想光耀宗门,晚了六年,变数太多,或许就错过了最佳的崛起时机。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迅速清晰起来——她必须提前去!
晚饭时,林家气氛温馨。
林淼说着学院里的趣事,苏婉提到近期的一场音乐会邀请,奶奶则关心着孙女的学业。
林曦棠安静地吃着饭,心中却在酝酿着说辞。
外婆外公家坐在隔壁,所以平时都是一起吃饭。
饭后,她跟着母亲和外婆进了琴房。
这是她们母女、祖孙三代常常交流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松木琴香。
“妈妈,外婆,”林曦棠开口,声音带着少女的清亮,语气却认真。
“我想试试那张弦音古琴。”
苏婉和外婆苏静同时一愣,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讶异。
“棠棠,你怎么突然想弹弦音了?”苏婉放下手中的茶盏,温和地问道。
那张祖传古琴意义非凡,平日里都是小心珍藏,连她自己都很少动用,更别说让年纪尚小的女儿碰了。
林曦棠早已想好理由,她不能直言穿越之事,便借用了自己对古琴的痴迷和感觉作为借口。
“我最近练习时,总觉得好像摸到了一点瓶颈。”她斟酌着词句。
这并非完全说谎,这个世界的古琴技艺,在技巧和意境上,她确实感觉已接近当前年龄和身体条件能表达的极限。
“我翻看家里的古籍,还有听外婆您讲过很多古琴的故事,总觉得古琴不应该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它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着外婆:“我知道弦音是祖琴,很重要,但我心里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好像它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由我来弹响。”
“我不是要占有它,只是想试一试,感受一下,也许,它能告诉我,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番话,从一个十二岁的少女口中说出,带着与她年龄不符的沉静与深思,让苏婉和苏静都陷入了沉默。
外婆苏静深深地看着外孙女。
她一生与古琴为伴,深知琴道之玄妙,有时确实讲究一个“缘”字。
这张弦音古琴传承数代,除了开创林氏一脉的那位先祖,后世子孙中虽不乏杰出琴者,却似乎再无人能真正引动它的“灵性”。
而棠棠这孩子,天赋异禀,心性更是远超同龄人,她对古琴的感悟,有时连自己都感到惊讶。
难道弦音等待的,真的是她?
苏婉则是担心女儿。
祖琴年代久远,音色、手感都与现代琴不同,她怕女儿贸然尝试,万一不适应,反而挫伤了信心和兴趣。
“棠棠,弦音的音色可能和你平时用的琴很不一样,而且它很……”苏婉试图委婉地提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