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组办公室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林浩盯着桌上摊开的文件,指尖在 “吴德良” 三个字上停顿许久。秦清刚从审计局调来最新的资金流水明细,红色荧光笔标注的几处异常往来,像针一样扎在纸面上 ——2019 年至 2021 年,吴德良妻子名下的一家 “法律咨询公司”,曾先后五次收到叶健林控制的盛安建设转账,每次金额都卡在五十万以下,避开了大额交易监管,累计达两百二十万。
“这些转账备注全是‘服务费’,但我们查了该公司的业务记录,根本没有为盛安建设提供过任何法律咨询服务。” 秦清将一份业务清单推到林浩面前,语气凝重,“更巧的是,每次转账时间都在古巷项目分包合同签订后一周内,明显是利益输送。”
林浩拿起清单,目光扫过落款日期,突然停在 2020 年 3 月 —— 正是那笔三百万 “技术咨询费” 支付后的第二个月。“吴德良这是两头收钱。” 他冷笑一声,“一边拿叶健林的好处,一边默许钟帆篡改数据,等出了事还能把责任推给钟帆,算盘打得真精。”
这时,陈杰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审讯记录,脸色复杂:“林总,张磊招了。他承认帮叶健林传递督查组消息,但说吴总只是‘知情不报’,没参与利益分配,还说… 还说吴总昨天找过他,让他‘扛住所有事’,承诺会保他家人。”
“保他家人?” 林浩挑眉,“吴德良倒是会做表面功夫。你去查张磊家人的银行账户,最近有没有异常转账,特别是来自吴德良关联人的。”
陈杰刚走,赵强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声音带着懊恼:“林总,城郊废弃砖厂空了!我们赶到时,只找到一堆烧过的账本灰烬和一个没来得及带走的护照,上面是叶健林的名字,目的地是东南亚,但最近的航班都查不到他的购票记录。”
“没找到人?” 林浩皱起眉,“现场有没有留下其他线索?比如指纹、监控?”
“砖厂没监控,但我们在墙角发现了一个隐藏的 GPS 定位器,已经没电了,技术科正在恢复数据,应该能查到他之前的行踪。” 赵强补充道,“另外,周明那边有新消息,他说吴德良早年在住建局时,就和叶健林的父亲合作过房地产项目,两人是老关系,这也是叶健林能顺利拿到古巷项目分包的原因。”
林浩挂了电话,走到窗边。吴德良的关系网比他想象的更深,从住建局到城投集团,从国内到海外,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他拿出手机,拨通了郑组长的电话:“吴德良的涉案证据基本齐了,资金流水、证人证词、分包关联,现在就差他本人的口供。要不要提请纪委对他进行谈话?”
“再等等。” 郑组长的声音透着谨慎,“叶健林还没抓到,他手里很可能有吴德良更核心的罪证,比如书面协议或录音。现在动吴德良,容易打草惊蛇,让叶健林彻底消失。我们先盯着吴德良的行踪,等 GPS 定位器的数据恢复了,找到叶健林的落脚点,再一起收网。”
挂了电话,林浩转身回到办公桌前,秦清正盯着一份 2018 年的古巷项目会议纪要,眉头紧锁。“怎么了?” 林浩走过去。
“你看这里。” 秦清指着纪要末尾的签字栏,“当时的会议主题是‘P-7 区地质数据复核’,参会人员里有吴德良,他的签字旁边画了个圈 —— 按城投的惯例,这个圈代表‘已知情但保留意见’,但他之前却说自己‘不知情’,明显在撒谎。”
林浩拿起纪要,指尖拂过那个淡淡的圈痕。这个细节看似微小,却成了吴德良 “知情不报” 的铁证。“把这份纪要复印存档,作为后续谈话的关键证据。” 他叮嘱道,“另外,你跟督查组的人说,最近跟吴德良接触时,尽量别提资金和叶健林的事,避免引起他的警觉。”
下午三点,集团召开临时党委会,讨论古巷项目的最新进展。吴德良坐在主位旁,手里端着保温杯,看似认真听汇报,目光却时不时瞟向林浩,眼神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轮到林浩汇报督查组工作时,他刻意避开了吴德良的涉案线索,只谈资金复核和勘测数据整理的进展。“目前督查组已完成古巷项目 80% 的资金流水核查,未发现重大异常,勘测数据的重新复核预计下周完成,届时会提交正式报告。”
吴德良听完,放下保温杯,看似随意地问:“张磊的事,对督查组影响大吗?毕竟是我推荐的人,要是出了问题,我也有责任。”
“吴总放心,张磊只是协助协调,没接触核心数据,对工作影响不大。” 林浩语气平淡,眼神却直视着吴德良,“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盛安建设有几笔异常转账,涉及个人,目前正在核实,可能需要吴总协助提供一些当年的分包合同背景资料。”
吴德良的脸色微不可察地变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没问题,需要什么资料,让行政部配合你们调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