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07内部的氛围变得愈发微妙。一方面,林墨“织构”进程的加速带来了希望;另一方面,“仲裁者”的冰冷注视和“祖始者”无孔不入的渗透,如同两股无形的绞索,缓缓收紧。
陈凡,那个被匿名邮件点燃的研究员,行动了。他没有直接接触特殊应对小组,而是利用自己的文献研究专长,开始在故纸堆中寻找与“守夜人”、“规则具象化”相关的历史记载。他相信,只有更深入地理解林墨力量的本质,才能真正帮助他。
他的努力并非徒劳。在一份破损的、关于中世纪异常收容实践的羊皮纸抄本残片中,他发现了一段模糊的记述,提到了“守望塔的基石”与“在虚实的回廊中重塑自我”的隐喻。这与他了解到的林墨现状惊人地吻合。他将这份发现匿名发送到了雷昊的加密工作终端,附言只有一句:“历史的回响,或许能照亮归途。”
雷昊收到信息后,立刻让莉娜进行分析。莉娜发现,这段记述中提到的“基石”概念,与林墨目前正在加速融合的几件异常物品的规则特性存在某种隐性的共鸣。
“这不是直接的力量,更像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印证?”莉娜推测,“它可能无法直接加速织构,但或许能帮助林墨更好地理解自身状态,稳定他的心象,对抗外部规则的污染——包括那丝突如其来的‘冰冷’。”
他们决定将这段信息的精神内核,融入到下一次的“意念聚焦”中。不再仅仅是呼唤与思念,而是将这种关于“基石”与“重塑”的古老智慧,如同播种般,传递向虚无。
--
林墨的“织构”已进入关键阶段。纯白的规则丝线交织成一个复杂而璀璨的网络,中心的人形轮廓愈发清晰,虽然依旧模糊,但已能隐约辨认出林墨昔日的形体特征。核心的原点稳定而明亮,如同恒星般提供着持续的能量。
来自Site-07的、融入历史智慧的共鸣,如同甘霖,滋养着这个新生的结构。林墨能感觉到自身的存在正变得越来越稳固,对规则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他甚至开始能微弱地“感知”到现实世界的模糊景象——不再是抽象的信号,而是图书馆B2层那昏黄的灯光、书架模糊的轮廓,以及雷昊等人坚毅而关切的面容。
(……看见……了……伙伴……) (……基石……稳定……我……理解……)
然而,那缕源自“仲裁者”关注而产生的冰冷谐波,并未消失,反而如同病毒般潜伏下来,与加速织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规则躁动结合在一起。它并不试图摧毁,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织构的“优先级”。林墨发现,自己在处理规则信息时,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偏向更高效、更“优化”的方案,而略微忽略了那些带有情感温度、看似“冗余”的连接。
(……效率……必要……情感……干扰?……不……那是……)
他的意识在挣扎,守夜人传承中对“平衡”的重视与这冰冷的计算逻辑发生着冲突。回归的渴望与对未知改变的警惕,在他即将成型的心智中拉锯。
---
“祖始者”的“镜像协议”并未止步于煽动陈凡。他们利用潜伏的棋子,在Site-07内部散播着经过精心裁剪的谣言:
有的谣言将林墨描绘成因掌握过度力量而即将失控的定时炸弹,暗示特殊应对小组的行为是在玩火;有的则夸大“仲裁者”对林墨的“收容”意图,制造恐慌,离间站点人员对基金会高层的信任;更阴险的是,他们开始伪造一些微小的、指向特殊应对小组(尤其是雷昊)可能因私情而违背基金会核心利益的“证据”。
这些谣言和伪证如同毒素,缓慢地在Site-07的人际网络中扩散。猜疑和不安在滋生。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研究员开始对B2层的活动侧目而视,安全部门的巡查也似乎变得更加频繁和细致。
雷昊感受到了这股暗流。他加强了小组内部的沟通,统一口径,所有行动均严格按照(他们所能解释的)规则维护程序进行,同时通过杰兹反向追踪谣言源头。
“他们在制造压力,想让我们自乱阵脚,或者逼我们在林墨回归前做出过激反应。”雷昊在小组内部会议上冷静分析,“我们不能上当。稳住,按照我们的节奏走。”
---
在一次例行的、强度稍高的规则共鸣中,异变陡生!
或许是由于林墨加速织构导致的不稳定,或许是那缕冰冷谐波在关键时刻的干扰,又或许是“祖始者”暗中动了什么手脚——共鸣阵列的能量流突然失控!
放置在法阵周围的【静止的沙漏】剧烈震动,沙粒疯狂流转;【永不褪色的肖像画】色彩剧烈变幻,画布边缘甚至出现了细微的裂痕;【回响贝壳】发出刺耳的、撕裂般的尖啸;【编织者的梭子】则如同失控的陀螺般高速旋转,几乎要挣脱束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