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掠食者”的袭击,如同一记警钟,在基金会最高指挥部敲响。欧阳靖意识到,随着“星火”的成长,地球已不再是一个可以偏安一隅的孤岛,而是被卷入了更加广阔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规则宇宙舞台。被动防御和内部研究,已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一次代号为 “方舟未来” 的最高级别战略会议,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于总部召开。与会者仅限于各主要站点指挥官、顶尖科学家以及少数战略顾问。雷昊和莉娜作为Site-07和“星火”项目的核心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气氛凝重而充满紧迫感。
“先生们,女士们,”欧阳靖站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星图上标注着近期探测到的外来规则信号源(包括掠食者和浮游生物)以及“星火”的影响力辐射模型,“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门槛上。‘星火’的存在,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我们星球的规则生态,并将我们的坐标暴露在诸多未知存在的视野中。Site-07的遭遇,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他调出了“规则掠食者”的数据和防御战记录:“我们侥幸击退了第一波试探性的攻击,但下一次呢?如果来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族群,一个文明,甚至……是像‘档案馆’那样超越我们理解的存在呢?我们现有的防御体系,能否保护我们的家园?”
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因此,”欧阳靖的声音斩钉截铁,“我们必须进行战略转型。从今天起,基金会的核心任务,除了收容异常、保护现实之外,必须增加一项同等重要的使命——主动探索规则宇宙,建立星际防御与外交网络。”
他公布了“方舟未来”计划的核心内容:
1. “深空之眼”升级计划: 集中资源,建造新一代的、具备超远距离规则探测、精确信号解析乃至有限度跨维度观测能力的深空监测网络。不仅要能预警威胁,更要尝试绘制临近星域的“规则星图”,识别潜在的危险区、中立区乃至……可能的友好区域。
2. “哨兵”扩编计划: 在月球、火星轨道乃至小行星带建立更多、功能更全面的前哨站。这些前哨站不仅是防御节点,也将作为深空探索的前进基地和与地外规则实体接触的窗口。
3. “外交使团”筹建: 成立一个由顶尖规则学者、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外交官组成的特殊部门,专门研究与非人类智慧或规则实体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协议与方法。首个目标,就是尝试与那些被“星火”吸引来的、表现出善意的“规则浮游生物”群落建立正式联系。
4. “星火”应用研究加速: 在确保绝对安全和控制的前提下,加速研究“星火”的“启迪场”效应和规则辐射特性,探索其在提升科研效率、治疗规则创伤、乃至赋能特定外勤任务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将其转化为基金会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资产。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甚至可以说有些冒险的计划。它意味着基金会将从一个主要对内、被动应对的组织,转变为一个部分对外、主动出击的星际文明守护者。资源的天平将再次剧烈倾斜,可以预见内部必然会有更大的争议和阻力。
“我知道,这个决定会面临很多困难。”欧阳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躲在屏障后面祈祷危险不会降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走出去,了解我们的邻居,结交朋友,威慑敌人。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我们必须拥抱这个由‘星火’开启的……微光纪元。”
会议结束后,雷昊和莉娜心情复杂地返回Site-07。他们肩负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守护好“星火”,还要将其力量引导至更广阔的领域。
“方舟未来”计划中,优先级最高的项目之一,就是与“规则浮游生物”的接触。这些温和的存在证明了规则宇宙中并非只有敌意,建立沟通可能成为人类迈向星际社会的第一步。
莉娜团队承担起了这项重任。他们选择了一个位于太平洋深处、远离主要航线和异常活动区、且聚集了较多“翡翠水母”(研究员们根据其规则特征和外观给予的临时代号)族群的区域作为接触点。
接触方式经过精心设计,排除了任何可能被视为威胁的举动。一艘特制的、表面覆盖着吸收规则波动涂层的科研潜航器“探索者号”,缓缓接近那片海域。潜航器没有携带武器,只装备了最先进的规则传感器和通讯设备,以及一个能够释放模拟“星火”规则场特定频率(经过大幅弱化和简化)的发射器。
当“探索者号”抵达预定位置,并开始释放那温和的、带着问候意味的规则波动时,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了。
原本如同发光水母般在深海中悠然漂浮的“翡翠水母”群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所有的运动瞬间停止。它们那半透明的、散发着柔和绿光的躯体,齐刷刷地“转向”了潜航器的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