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刚过,兵部值房内,烛火摇曳,已经换过第三趟。那跳动的火苗,仿佛在这静谧的夜里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朱祁镇端坐在御案前,面前摊开着一张崭新的《九边讯塔分布图》,犹如一幅神秘的画卷。图上用朱砂笔标注的三十七座高塔,恰似一颗颗尖锐的钉子,从居庸关一路坚定地钉到了大同,每一座塔都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
塔旁密密麻麻的小字,详细记录着塔高、视野半径、旗语规格、镜面反射角度,宛如一个个神秘的密码,等待着被解读。
“陛下,第三号塔传来消息。” 王瑾宛如鬼魅一般,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值房门口,手中稳稳地捧着一只铜管。他身后紧跟着一个风尘仆仆的旗语官,袖口还沾着晶莹的夜露,仿佛在诉说着一路的奔波。
朱祁镇神色凝重,接过铜管,缓缓拧开封口,从中抽出一张纸条。借着摇曳的烛光,只见上面是一串古怪的符号:“酉初三刻,大同西北,狼烟起,三短一长。斥候报:瓦剌游骑三千,距城四十里。主将郭登按兵不动,已命前哨密探尾随。”
这是一套朱祁镇亲自精心设计的 “三阶密文”。第一阶透露时间地点,第二阶传达兵力动向,第三阶表明主将决策。这套密文系统堪称精妙绝伦,最大的优势便是 —— 哪怕纸条不幸被敌方截获,他们也只能对着这一堆符号干瞪眼,完全摸不着头脑。因为所有数字都经过了极为复杂的换算,运用的是工程力学中应力公式的变体,就像给信息穿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铠甲。
“郭登做得对。” 朱祁镇微微点头,将纸条递给于谦,目光如炬,“也先这分明是在试探我们的反应速度。”于谦凑近烛火,仔细辨认着那些神秘的符号。即便他曾深度参与这套系统的建设,可每次看到这些密文,仍不禁心生敬畏,暗暗惊叹。皇帝竟将战场当作了施展才华的工地,把军情当作了严谨的工程日志,而这奇特的法子,比传统塘报的速度快了足足三倍不止。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于谦指着纸条上的 “三短一长”,面露疑虑,“这狼烟信号,若是瓦剌人也学了去……”
“他们学不去。” 朱祁镇站起身,走到窗边,轻轻推开窗棂。夜风呼啸着灌进来,吹得地图哗哗作响,仿佛在为他的话语助威。“狼烟只是表象。真正的信息藏在烟柱的粗细、燃起的时间间隔,以及对风向的巧妙利用之中。朕让每座塔都备好了三种燃料 —— 干草、湿牛粪、松脂。它们的燃烧速率各不相同,产生烟的浓度自然也不一样。”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工程师特有的骄傲,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在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再说,他们就算看懂了烟,也绝看不懂这密文。那套换算公式,朕只告诉了三个人 —— 你、王瑾,还有钱锦云。”
话音未落,值房外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仿佛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这次来的是内厂的番子,只见他单膝跪地,恭敬地递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皇爷,天津港暗桩急报!”
朱祁镇神色一凛,挑开火漆,目光在信上迅速扫过,眉头渐渐拧成一个疙瘩,仿佛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怎么了?” 于谦敏锐地察觉到异样,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林崇德的船队。” 朱祁镇面沉如水,将信纸缓缓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一点点化为灰烬,仿佛要将这令人不悦的消息一同焚烧殆尽。“不是去长江口,而是改道去了宣府。说是要给前线运送‘特殊物资’。”值房内的空气瞬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林崇德可是平波王府的管家,他运送的东西,又怎会是寻常的粮草?
“陛下怀疑……” 于谦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仿佛生怕被什么人听到。“不是怀疑,是确定。” 朱祁镇大步走回案前,拿起一支炭笔,在《后勤调度图》的宣府位置重重地画了个圈,宛如给敌人敲响了警钟。“朕在蜂窝煤上动的手脚,他倒是学得快。那些‘特殊物资’,要么是掺了火药的假粮,要么…… 就是能直接打开城门的‘钥匙’。”
他口中的 “手脚”,是内府营造司最近才掌握的一项神奇技术 —— 在蜂窝煤的孔洞里填充微量硫磺和硝石,燃烧时会产生特殊的烟味。这种煤专供军中,用以追踪粮道。若是有人在半路调包,烟味一旦改变,暗桩立刻就能察觉,如同敏锐的猎犬嗅到了猎物的踪迹。
“王瑾。” 朱祁镇头也不抬,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十三号紧紧盯着那批煤。每一车,每一块,都要详细记录燃烧后的气味变化。朕倒要看看,究竟是谁这么心急,想把朕的军粮变成毒药。”“奴婢已经办妥。” 王瑾的声音依旧平稳,宛如一泓平静的湖水,没有丝毫波澜。“另外,居庸关暗桩也有重大发现。” 说着,他将另一份密报呈上。朱祁镇只看了一眼,瞳孔便微微收缩,如同猎豹发现了猎物。报上说,居庸关守军中发现一名百户,近日频繁与商队接触。那商队的旗子上绣着 “平波王府” 的暗记,而商队首领,正是刘承恩 —— 朱祁钰的幕僚。“好,好得很。” 朱祁镇忽然笑了,那笑声却让于谦后背发凉,仿佛三九寒天里的一阵冷风。“朕在前线跟也先斗智斗勇,朕的弟弟却在背后给朕的棋盘使绊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