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一号水力工坊的轰鸣,恰似惊雷滚过平原,震彻京畿内外。那水流驱动的巨锤起落间,不仅锻打着钢铁,更敲碎了大明旧有的手工业格局,激起的波澜从西山脚下一路蔓延至紫禁城的金銮殿。
“成了!真真是神乎其技!这水力锻锤一下下去,抵得过十个壮汉不眠不休敲打一日!”“天佑大明,陛下圣明!有此神器,我大明军械何愁不精,边患何愁不平!”
工坊内,工匠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汗水浸透的脸上满是亢奋与自豪。赵铁柱身着崭新的总领官服,手中捧着皇帝御赐的百两赏银,老脸涨得通红,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他顾不上歇息,当即召集核心工匠,捧着图纸在工坊内彻夜巡查,打磨每一个配件,校验每一处轴承 —— 这凝聚着皇帝心血与工匠智慧的成果,容不得半分差池。
紫禁城内,暖阁中的朱祁镇却未被这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指尖摩挲着案上的工坊图纸,这位兼具帝王远见与工程师严谨的少年天子,心中清明如镜:原型机的成功只是第一步,从 “独树一帜” 到 “规模化量产”,其间横亘的险滩暗礁,远比想象中更难逾越。
“皇爷,工部递来的奏章堆了半案。” 王瑾轻手轻脚奉上热茶,声音压得极低,“字里行间都是打探工坊规制、用料额度,还有那产出军械的归属,明着是请示,实则是想分一杯羹。”
朱祁镇冷哼一声,指尖在案桌上重重敲击,清脆的声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告诉他们,西山一号工坊是军械标准化生产的样板,直属内府营造司!” 他抬眼看向王瑾,目光锐利如锋,“一应人员调配、物料申领,只许赵铁柱直接呈报,你亲自核准,工部、兵部一概不许插手。产出的军械,优先供给京营换装,交由于谦统筹调度。”
这道旨意如同利刃,直接将西山工坊从盘根错节的旧官僚体系中剥离,打造成了皇帝直管的 “工业特区”。王瑾躬身领命,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 此举既为效率,更是为了隔绝那些觊觎利益的蛀虫,让西山的工业火种能不受干扰地燎原。
“皇爷,仅凭一座一号工坊,要给全国边军换装,无异于杯水车薪。” 王瑾顺着皇帝的思路补充道。朱祁镇赞许地点点头,展开一幅京畿舆图,指尖沿着西山的河流脉络滑动,最终在上下游两处重重一点:“这里建二号工坊,这里建三号工坊!”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图纸照搬一号的成功经验,赵铁柱负责技术总览,营造司抽调精锐人手,两个月内,我要听到这两处的锻锤也响起来!”
“两个月?” 王瑾心中一震,皇帝扩产的决心竟如此雷厉风行,“皇爷,同时开建两座工坊,工匠、木料、石料倒还好说,可这铁料消耗,怕是个天文数字。营造司的库存,撑不了一个月啊!”
“这正是朕要解决的关键。” 朱祁镇的眼神沉了下来,指尖在舆图上的西山矿区重重一按,“我们的命脉,绝不能攥在别人手里。上次那批劣质铁料,虽揪出了兴和木料行这个马前卒,却也暴露了铁料供应体系的千疮百孔 —— 既容易被人动手脚,更能被人轻易卡脖子。”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传朕旨意,内府营造司即刻筹建‘西山钢铁厂’!选址就在工坊附近,利用西山的煤炭资源,建高炉,用焦炭炼铁法,咱们自己炼优质熟铁,甚至钢材!”他看向王瑾,字字铿锵:“赵铁柱兼领钢铁厂筹建总管,全国范围内征调顶尖铁匠、矿工,待遇翻倍,安家费从优!”
这一步棋,直抵工业的核心 —— 原材料自主。一旦形成 “煤炭开采 - 铁矿冶炼 - 武器锻造” 的完整产业链,大明的军械生产便再也不受制于人,效率与成本都将实现质的飞跃。
王瑾肃然领命:“奴婢这就去安排,即刻加派锦衣卫护卫矿区与钢铁厂址,绝不让宵小有可乘之机!”
旨意下达,西山瞬间沸腾。赵铁柱捧着皇帝亲授的 “高炉结构图” 与 “焦炭炼制要诀”,激动与惶恐交织 —— 激动于陛下的信任与宏图,惶恐于肩上的千钧重担。但一号工坊的成功给了他无穷底气,老工匠骨子里的执拗被彻底点燃,当即带着工匠们一头扎进了新的战场。
一号工坊的锻锤日夜不息,叮叮当当的声响如同激昂的战歌,标准化的弩机零件、锋利的刀胚源源不断地产出;二号、三号工坊的地基开挖,数万民夫挥汗如雨,夯土的号子声震彻山谷;钢铁厂的选址勘测队穿梭在西山深处,丈量土地、勘探铁矿与煤炭的储量。人喊马嘶、车水马龙,西山之上,一派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能看到大明工业崛起的曙光。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朱祁镇早已预料到,那些被触动利益的既得利益者,绝不会坐视他顺利推进宏图大业。
三日后深夜,紫禁城暖阁内烛火摇曳。王瑾一身寒气闯入,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皇爷,查到了!兴和木料行的幕后东家,是永嘉侯府的大管家。而永嘉侯,正是宫里李永太监的表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