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带来的加密存储器被迅速接入指挥中心的主系统。经过多重安全验证后,一段有些晃动的影像和一系列传感器数据呈现在光屏上。
影像似乎是由头盔摄像头拍摄的,视角有限。画面中是一片荒凉的戈壁绿洲,几棵枯死的胡杨扭曲地伸向昏黄的天空,中央有一小片浑浊的水洼。然而,在水洼边缘的沙地上,却散落着一些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东西——银灰色的、仿佛液态金属凝固后形成的奇异结构。它们有的像扭曲的藤蔓,有的像半融化的齿轮,表面光滑,反射着诡异的光泽。
“‘圣遗物厅’的小队将其命名为‘**金属’(Living Metal)。”伊莎贝拉站在光屏旁,用激光笔指点着,“注意看它们的运动。”
随着她的提示,众人屏息凝神。只见影像中,一小段“藤蔓”状的**金属,正以极其缓慢、几乎难以察觉的速度,如同蠕虫般向着水洼方向移动。另一块“齿轮”状的结构,则在原地微微震颤,表面泛起水波般的涟漪。
“它们在……吸收环境中的微量水分和矿物质,进行自我修复和……增殖?”云薇瞪大了眼睛,作为技术控,她对这种未知材料充满了好奇与警惕。
“不仅如此。”伊莎贝拉切换数据页面,“传感器记录到,这些结构持续散发着一种极其微弱的、与‘幽灵频率’同源但更为‘原始’的信号。而且,它们对小队携带的圣光能量和常规探测手段,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和适应性。”
影像后半段显示,当小队成员试图用圣光净化一小块**金属时,那金属表面立刻浮现出复杂的、类似防御符文的纹路,将圣光能量偏转、分散。而当他们改用物理手段切割时,切口处会迅速“愈合”,虽然速度很慢,但确实在再生。
“我们尝试捕获样本,但在接触瞬间,样本突然变得极不稳定,释放出高强度能量脉冲后……彻底分解为基本粒子,无法回收。”伊莎贝拉的语气带着一丝遗憾和凝重,“我们怀疑,这些‘**金属’是某种更庞大系统的‘探测单元’或者‘基础构建模块’,它们遍布那片绿洲,似乎在……收集数据,并适应我们的存在和手段。”
沈渊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分析的光芒:“这与‘洞察者’协会记载中,某些上古机械文明使用的‘分布式感知与适应网络’概念非常相似。如果‘万机之祖’的继承者掌握了这种技术,并且将其与‘幽灵频率’结合……他们可能正在构建一个覆盖全球关键节点的、拥有学习和进化能力的监控与防御体系。”
一个能够自我修复、适应、甚至可能进化的金属网络?这个推测让所有人背后发凉。这远比固定的“幽灵频率”更加难缠。
“阿塔卡马的‘寂静之城’,很可能就是这种技术的一个重要节点,甚至是源头之一。”苏小婉总结道,“GOC前哨站的失联,极有可能与此有关。”
情报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带来的压力也更大了。
伊莎贝拉看向林风和苏小婉,碧蓝的眼眸中带着审视:“‘圣遗物厅’认为,单靠一方力量,难以应对这种级别的威胁。我们提议,组建一支联合调查队,深入阿塔卡马沙漠,找到‘寂静之城’的入口,查明真相,并在必要时……予以摧毁或封锁。”
联合调查!这意味着第七深渊需要派出自己的人,与“圣遗物厅”的代行者们并肩作战,深入那片已知存在高度危险的未知区域。
“我们需要时间评估风险和制定计划。”苏小婉没有立刻答应,保持着冷静。
“当然。”伊莎贝拉微微颔首,“在此期间,我会留在贵所,协助进行情报分析,并……了解一下我们未来的合作伙伴。”她的目光再次扫过林风,以及闻讯赶来的云薇、沈渊等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这位梵蒂冈特使的入驻,给特别行动科带来了一丝不同以往的氛围。她举止优雅,谈吐得体,对神学和古代符号学有着精深的造诣,与苏小婉讨论技术细节时也能跟上思路,甚至能就某些能量结构的象征意义提出独到见解。但她身上那种属于古老组织的、带着距离感的庄重气息,与收容所内部更加“接地气”的风格形成了微妙对比。
午餐时间,食堂里。
“她吃饭都用刀叉切得那么整齐吗?”云薇偷偷指着不远处独自一桌、姿态优雅地享用着(同样是健康餐)的伊莎贝拉,小声对林风嘀咕,“感觉像在看一幅古典油画活过来了。”
林风无奈地看了她一眼:“别瞎说,注意国际影响。”
沈渊则对伊莎贝拉提到的“圣光偏转符文”很感兴趣,犹豫着是否应该上前请教,但又碍于对方身份和自身过往,有些踌躇。
李明更是远远看到伊莎贝拉就绕道走,他感觉对方身上那种纯净而强大的圣洁气息,让他这种感知敏锐的“污染视觉”携带者有点本能的不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