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聚餐在一种微妙的、混合着轻松与未解谜团的氛围中结束。赵猛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心满意足地回去执勤;云薇叼着棒棒糖,嚷嚷着要回去“用代码打败清汤火锅带来的抑郁”;苏小婉则带着需要“补课”的李明,先行返回办公室,开始为他量身定制训练计划。
林风找了个收拾残局的借口,留在了最后。当休息区只剩下他一个人时,他立刻走到门边,蹲下身,捡起了那张不起眼的纸条。
纸张很普通,是收容所内部通用的便签纸。上面用铅笔潦草地画着一个图案,线条有些匆忙,但结构清晰:一个标准的齿轮,中心镶嵌着一只没有瞳孔的眼睛。齿轮的边缘,还延伸出几条如同触须或数据流般的细线。
这图案……林风可以肯定,绝非收容所内部的任何标识。它带着一种冰冷的、非人的质感,那只空洞的眼睛仿佛正透过纸面,凝视着他。
是那个叫沈渊的实习助理无意间掉落的涂鸦?还是……有意为之的传递?
林风小心地将纸条收好,没有声张。他决定先找苏小婉商量。
当他来到苏小婉的办公室时,看到李明正一脸痛苦地对着一本《异常能量基础概论》抓耳挠腮,苏小婉则在一旁,用毫无波澜的语调解释着“灵性残留”与“信息污染”在能量频谱上的区别。
“苏研究员。”林风打了个招呼,将纸条递了过去,“刚才沈渊离开时掉下的。”
苏小婉接过纸条,只看了一眼,眼神就锐利起来。她迅速将纸条放在一个平板扫描仪下,高精度扫描后,图像被放大投射到光屏上。
“图案结构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齿轮代表秩序、机械、或者某种精密系统;眼睛代表监视、洞察或某种更高维度的感知;延伸的线条可能象征信息流、控制或影响。”苏小婉冷静地分析,“风格偏向理性冷酷,与‘净世教团’偏向混沌、狂热的常见符号差异显着。可能与‘园丁’或其所属的未知势力有关。”
“沈渊……”林风沉吟,“他是故意掉落的?想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还是不小心?”
“可能性各占一半。”苏小婉调出沈渊的档案,“沈渊,23岁,帝国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与神秘学交叉学科毕业,成绩优异,背景清白,三个月前通过严格审核进入第七深渊收容中心实习,分配至研究三区,导师正是孙哲。日常行为记录无异常。”
一个背景干净、表现良好的实习生,会是无意间接触到这种符号,并随手涂鸦吗?
“让李明试试?”林风提议,“看看这纸条上,有没有留下什么‘感觉’?”
苏小婉点头,将纸条递给紧张兮兮的李明:“放松,集中精神,感受这张纸,以及上面的图案。不要试图理解,只描述你的感知。”
李明深吸一口气,闭上眼,手指轻轻触碰纸条。几秒后,他身体微微颤抖,低声道:“纸……很普通。但是……这个图案……它在‘动’!很慢……齿轮好像在转……那只眼睛……是空的,但是……它在‘看’着我!冷冰冰的……像……像机器……还有……一种……很淡很淡的‘墨水’味?不对……不是墨水……是……铁锈?和……机油?”
他的描述让林风和苏小婉对视一眼。图案本身带有微弱的、类似活性的能量残留?还有铁锈和机油的味道?这似乎进一步印证了其与机械、工业相关的可能性。
“能追踪到类似的‘味道’或者‘感觉’吗?在收容所里?”林风追问。
李明努力扩大感知范围,额头青筋隐现,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虚弱地摇摇头:“……太乱了……所里……各种各样的‘味道’和‘感觉’太多了……这个太淡了……像……像一滴墨水滴进了大海……”
线索似乎又断了。这张纸条像一个幽灵,带来了信息,却没有指明方向。
“先将纸条列为重要物证,图案录入数据库进行全网及内部档案比对。”苏小婉做出决定,“沈渊,列入二级观察名单,重点监控其与孙哲的接触,以及其网络行为和数据访问记录。”
她看向李明:“你的训练需要加速。目前你的感知过于笼统和被动,无法进行有效追踪。从明天开始,增加‘认知焦点训练’,学习如何屏蔽杂讯,聚焦于特定目标。”
李明一脸苦相,但还是用力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团队进入了紧张而规律的“日常”。林风继续他的体能和权柄适应性训练,与叶晚晴的频率共鸣练习也日渐纯熟,两人之间的精神连接愈发稳固,有时甚至不需要言语,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图。这种默契让苏小婉记录的数据曲线越来越漂亮,但她偶尔看向他们时,无框眼镜下的目光会变得有些复杂难明。
李明则陷入了“知识的海洋”(他自己认为是苦海)。上午跟着苏小婉学习理论,下午被云薇抓去当“人肉传感器”测试各种奇奇怪怪的探测设备,晚上还要接受陈清影博士的心理疏导和初步的精神力凝练指导。他整个人肉眼可见地憔悴了下去,但眼神深处那长久以来的恐惧和迷茫,却在一点点被专注和……认命所取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