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烨的加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B-7区的工作室激起了层层涟漪。他那种混不吝的江湖气与收容所严谨(至少表面如此)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却也带来了一种奇异的活力。
他对林涛搭建的监测网络原型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优化”。与其说是优化,不如说是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他不知从身上哪个角落摸出一些看起来古里古怪、闪烁着不同微光的微型元件和导线,手指翻飞间,就将它们嵌入到原型机的关键节点。他的动作带着一种野路子的流畅,完全不符合任何标准操作流程,看得林涛目瞪口呆,想阻止又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嘴里无意识地念叨着:“阻抗不匹配……灵能回路会过载……”
“小兄弟,别死磕书本。”白烨头也不抬,一边熟练地焊接一边说,“有些东西,得靠‘感觉’。你看这里,”他指着一个刚加装上去的、像是某种生物甲壳打磨成的谐振器,“这玩意儿是从一个喜欢在电磁风暴里洗澡的‘雷纹贝’身上抠下来的,对高频脉冲的天然抗性一流,正好用来过滤‘铸炉会’那帮孙子喜欢的干扰噪音。”
苏小婉皱着眉监控着数据变化。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白烨的手法看起来毫无章法,但原型机的能量溢散率确实在稳步下降,整体灵敏度却在提升,对特定频率(尤其是白烨描述的“铸炉会”常用频段)的捕捉能力显着增强。
“虽然过程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但结果……符合预期。”苏小婉最终给出了一个严谨的评价,算是认可了白烨的“胡来”。
白烨得意地冲林涛眨了眨眼,后者推了推眼镜,低下头,默默记录着这种非标准改造的每一个细节,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罗青峰试图与白烨探讨“雷纹贝甲壳在跨物种符号传递中的媒介作用”,被白烨一句“那玩意儿烤着吃味道还行,就是有点费牙”给堵了回去,只能郁闷地继续在他的小本本上描绘白烨工作时的“行为艺术象征”。
林风看着这混乱又充满生机的场面,心中有些感慨。白烨的出现,打破了团队原有的某种平衡,但也注入了新的可能性。他走到主控台前,与苏小婉一起观察着监测网络的调试进度。
“按照这个速度,最多再有两个小时,初步的广域监测网就能覆盖C区及周边三个扇区。”苏小婉汇报着,目光扫过屏幕上不断优化的参数。
“辛苦了。”林风看着她眼底淡淡的青色,知道她最近为了协调数据和算法都没怎么休息。
苏小婉轻轻摇头,目光与林风接触一秒便移开,落在屏幕上:“职责所在。”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那个白烨……你对他了解多少?”
林风知道她的顾虑。“旧相识,人虽然看起来不着调,但关键时刻靠得住。而且,他对‘铸炉会’的了解,确实能帮我们省很多事。”他看向正在和林涛勾肩搭背、传授“野路子”维修技巧的白烨,笑了笑,“就是这风格,需要点时间适应。”
苏小婉微微颔首,不再多言,继续专注于工作。只是在她伸手去拿旁边的水杯时,林风先一步将杯子递到了她手边,杯壁温度适中。苏小婉动作微顿,接过杯子,指尖不经意间擦过林风的手背,两人都像是被微弱的电流触了一下,迅速分开。
监测网络的部署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在白烨的“感觉流”技术和苏小婉的“理性流”算法共同加持下,一个无形的、专注于捕捉特定异常波动的滤网,悄然融入了收容所庞大的监测体系中。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等待。等待那张网,触碰到第一只“虫子”。
工作室里的气氛从高度紧张的技术攻坚,转为了一种带着期待的静谧。林涛抱着R-Zero,仔细研究着白烨加装的那些“土法”元件。罗青峰终于放弃了与白烨进行学术交流,转而开始研究阿薄在不同能量环境下的轮廓变化规律。白烨则不知从哪摸出一包瓜子,靠在墙边嗑了起来,显得悠闲自得,只有那双不时扫过主控屏幕的眼睛,透露出他内心的警惕。
林风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白烨的到来,勾起了他一些关于过去的回忆。那些骑着电驴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为生活奔波的日子,虽然平凡,却也有着简单的快乐。与白烨一起蹲点抓偷车贼、一起在路边摊喝酒吹牛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命运的转折如此巨大,将他从那个世界拽入了这个光怪陆离、危机四伏的深渊。
“想起以前了?”白烨不知何时溜达了过来,递给他一把瓜子。
林风接过,没有嗑,只是捏在手里。“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谁说不是呢。”白烨看着窗外,眼神也有些飘远,“我那时候就觉得你小子不一般,送个外卖都能撞见跳楼的‘艺术家’,还能把人劝下来。现在倒好,直接跟神仙妖怪打交道了。”
“这里没有神仙,只有一堆‘病了’的古老存在和想利用它们搞事的疯子。”林风纠正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