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深渊收容中心的C区垃圾集中处理站,是一个充满各种怪异气味和视觉冲击的地方。这里堆积着从各个实验室、收容单元、办公区运来的废弃物,从普通的纸质文件到沾染了未知试剂的试管碎片,从报废的电子元件到偶尔掺杂着微弱能量残留的包装材料,应有尽有。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臭氧、腐殖质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属于“异常”废弃物的独特气息。
李明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清洁工制服,戴着一顶压得很低的帽子,正笨拙地推着一个大型垃圾桶,在堆积如山的废弃物间穿行。他的任务是远远地“观察”那个新来的清洁工张海。
按照赵猛提供的排班表,张海今天应该在这个区域工作。李明小心翼翼地调动着自己的“污染视觉”,避免直接聚焦,以免引起对方警觉。在他的“视野”中,整个垃圾站仿佛一个巨大的、色彩斑斓且不断流动的“信息污染”池。各种残留的能量痕迹、破碎的精神印记、失效的符文微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混沌的背景噪音。
他很快就“看”到了张海。
那是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相貌普通、毫无特色的男人,穿着标准的清洁工制服,动作麻利地分拣着垃圾,将其投入不同的处理箱。在普通人看来,他只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员工。但在李明的视野里,张海身上笼罩着一层极其淡薄、却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信息涂层”。那涂层像一层薄薄的油膜,不断轻微扭曲着,试图将他自身的存在感与垃圾站的混沌背景同化,但手法在李明细致的观察下,仍显得有些生涩,留下了一丝不协调的“边缘”。
更关键的是,李明注意到,张海在分拣过程中,会看似随意,实则目标明确地捡起某些特定的“垃圾”——一个内部刻有失效降温符文的破损塑料盒、一小块沾染了惰性灵能尘埃的抹布、几片从某个失败实验装置上拆下来的、失去了大部分活性但结构特殊的金属箔片。他会将这些小东西迅速而隐蔽地塞进自己制服内侧一个特制的口袋里。
“风哥,”李明通过隐藏在衣领下的微型通讯器低声汇报,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确认了。他在有选择地收集带有微弱能量残留或特殊结构的废弃物。他身上有一种……伪装用的信息涂层,技术不算顶尖,但有效。感觉……不像是专业的潜伏者,更像是个……新手?或者执行特定单一任务的情报员。”
通讯器那头传来林风沉稳的声音:“收到。继续观察,记录他收集的物品类型和频率,注意安全,不要靠近。”
与此同时,B-7区的一间临时改造的工作室内。
这里原本是一间闲置的观察室,如今被划拨给林涛使用。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工具、零件、拆解到一半的仪器,以及林风特批给他的一些基础材料和测试设备。空气中弥漫着焊锡、润滑油和臭氧的味道。
林涛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桌子中央的R-Zero机器人。他戴着放大镜眼镜,手指灵巧得像是在演奏乐器,使用精细的工具修复着机器人内部复杂的灵能回路。阿薄则蜷缩在房间角落一个用废弃绝缘材料铺成的软垫上,轮廓若隐若现,似乎处于半休眠状态,只有偶尔因为林涛焊接时迸出的火花而微微动弹一下。
罗青峰也在房间里,但他被要求待在划定的“观察区”,不得打扰林涛工作。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煎熬。他抓耳挠腮,拿着笔记本和象征共鸣罗盘,对着林涛和阿薄写写画画,嘴里无声地念叨着:“专注状态下的精神纯粹性……与机械造物之间的非语言沟通……共生生物在安全环境下的放松姿态……这都是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啊!”
苏小婉则坐在房间另一侧,操作着终端,屏幕上显示着R-Zero的结构蓝图、能量流动模拟图以及从阿薄身上采集到的(极其微弱且不稳定的)环境干涉数据。她需要评估林涛的技术能力以及阿薄的潜在应用价值和风险。
“林涛,”苏小婉抬起头,声音平静无波,“根据蓝图,R-Zero的主动力核心接口采用了非标准设计,你为何选择这种异构连接方式?”
林涛听到问话,身体微微一僵,像是受惊的兔子,头埋得更低了,声音细若蚊蚋:“因……因为标准接口的灵能导率……在……在高负载时会有百分之三点七的峰值损耗……异构连接……虽然组装复杂……但能……能减少损耗,提升零点五秒的持续作战时间……”
苏小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她快速在终端上模拟了一下,结果显示林涛的说法完全正确,甚至比他描述的更优化了百分之零点一。这种对能量流动细节的极致把握和敢于打破常规的设计思路,绝非普通技工所能拥有。
“很好的优化。”苏小婉淡淡地赞许了一句。
林涛的耳朵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
就在这时,林风推门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两个食堂顺来的苹果。他将一个放在苏小婉手边,另一个抛给了角落里的罗青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