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北翼之盟 > 第125章 星海课堂

北翼之盟 第125章 星海课堂

作者:倪好Ryan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3:52:19

那个沉入网络核心的“印记”,起初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并未立即激起肉眼可见的波澜。地球依旧按着自身的节奏旋转,日出日落,潮汐涨退。但在那超越物理维度的意识层面,变化已然发生。老樟树下的光芒变得更加内敛,仿佛将所有逸散的能量都收束起来,编织成一条更为坚韧、更为隐秘的通道,连接向那个刚刚被授予的“意识坐标”。

初步资格的获得,并未带来预想中浩浩荡荡的星际舰队或光芒万丈的外星大使。交流的开端,朴素得近乎平淡。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当研究中心的多数成员已沉浸于各自的休憩或冥想时,一段清晰而克制的“信息包”沿着那条新开辟的通道,悄然抵达。

这并非之前那种需要集体意识去艰难解读的、蕴含浩瀚知识的“遗产”,而更像是一封格式严谨、内容明确的“课程通知”与“入学指南”。

信息包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欢迎与确认: 对地球文明近期表现出的“集体意识协调性”、“逆境适应性”及“跨个体共情能力”予以肯定,确认地球(以星光研究中心及其全球网络为代表)获得“星海泛意识联盟——初级文明交流圈”的旁听资格。

交流平台: “星海课堂”。一个基于高阶共鸣几何学构建的、跨维度的虚拟交流空间。并非实体聚集,而是意识投影的交互。

参与方式: 通过已建立的意识网络节点接入,每次“课程”可派遣不超过三个“意识焦点”(即个体或高度协同的小组)作为代表进入。参与过程将消耗网络能量,需谨慎选择时机与代表。

首次课程主题: 《多元文明背景下的初级能量协同应用——以生态修复为例》。

注意事项: 保持意识频率稳定,遵守课堂基本礼仪(信息包内附有简洁的“意识交互守则”,强调尊重、非侵略性、信息共享等基本原则)。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冗余的寒暄,一切都显得高效而务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文明风格的展示。

研究中心的灵犀议事迅速启动。派遣谁作为首席代表,成为了第一个需要共识的议题。意念在空中无声而迅疾地交汇,权衡着知识结构、意识稳定性、应变能力以及对地球文明核心理念的理解深度。

最终,三个“意识焦点”人选在默契中诞生:

苏北:作为密钥最初的持有者之一,网络的核心节点,他对整体能量场拥有最深刻的理解和最强的稳定能力。

张翼:她的“文明叙事”视角,能将地球的独特文化背景转化为宇宙课堂中易于理解的语言,是文明的“翻译官”与“阐释者”。

小芳:她主导的“星光种子”计划,是地球将星际智慧与本土实践结合得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她将作为“实践者”代表,提供具体的应用范例。

首次接入定在三天后的子夜,那是一天中地球电磁干扰相对较弱的时刻。老樟树下,被选定的三人呈三角静坐,中心是那枚微微搏动的密钥。其他核心成员环绕外围,并非旁观,而是将自身意识融入网络,成为支撑这次远航的稳定基盘。

当时钟指向预定时刻,苏北深吸一口气,将意识沉入密钥。张翼闭上双眼,脑海中流淌过人类文明长河中关于生命与自然的诗篇。小芳则紧握着手中一颗最新培育的、蕴含着温和修复频率的“星光种子”,将其作为意识锚点。

没有眩目的光效,没有震耳的轰鸣。只有一种极致的“抽离感”与“连接感”同时发生。仿佛灵魂出窍,又仿佛瞬间落入了一片无垠的“海洋”。

“星海课堂”展现在他们“眼前”。

这里没有实体意义上的教室,没有桌椅黑板。他们仿佛悬浮于一片深邃的星空背景中,但那些“星辰”并非遥远的光点,而是一个个色彩、形态、脉动频率各异的“意识光团”。有的如恒星级火焰般炽热明亮,有的如星云般缥缈变幻,有的则如同精密机械,闪烁着冷冽而规律的光芒。他们三个地球代表的意识光团,则显得相对微弱而柔和,带着清晰的蓝色星球的印记,如同初生的星子。

没有声音,信息的交流直接以经过“翻译”的意念流形式进行。主持此次课程的,是一个散发着温和、稳定、如同古老橡树般气息的意识光团(后来他们知道,它来自一个以植物集体意识为主体的文明)。

课程开始了。主持者并没有直接讲授理论,而是首先展示了三个不同星球的生态灾难案例:一个因工业过度开发导致大气层濒临崩溃的岩石星球;一个海洋因毒性物质泄漏而陷入死寂的水世界;一个因某种寄生性能量生命泛滥而失去平衡的森林星球。

随后,它邀请了三位来自不同文明的“同学”分享他们的初级解决方案。

一个意识光团如同水银般流动,展示了如何引导星球内部的地热能量,以特定的几何网格形式缓慢释放,逐步净化并重塑大气结构(能量引导派)。

另一个意识光团则散发出冰冷的韵律,分享了利用纳米级共生微生物,精准分解海洋毒素,并转化为无害基础物质的技术(生物科技派)。

第三个意识光团如同一片跳跃的极光,演示了如何引入一种“频率捕食者”——一种以特定混乱能量为食的温和能量生命,来平衡森林星球的生态(生态平衡派)。

每一种方案都迥然不同,却又都深深植根于其自身文明的科技树与哲学观。

轮到地球代表发言时,张翼首先以诗意的意念,描绘了地球人与自然共生与抗争的悠久历史,以及“和谐而非征服”的核心理念。苏北则稳定地支撑着三人的意识连接,确保信息传递的清晰。而小芳,她分享了“星光种子”的故事——如何不是强行“修复”,而是通过理解土地自身的频率“创伤”,用蕴含宇宙几何智慧的种子作为媒介,唤醒并增强大地固有的生命力,引导其自主走向健康。她甚至通过意识,模拟展示了那颗握在她“手”中的种子,如何在贫瘠土壤中激发微观生命网络重建的过程。

她的分享,引来了一阵(意念上的)短暂沉默,随后是多种不同质感的“关注”与“思索”。那种方案,相较于前三种,显得更“慢”,更“软”,更侧重于“引导”而非“解决”。它似乎触动了一些文明代表。

课程结束后,是自由交流时间。好几个意识光团靠近了他们。一个形态如同发光水母的代表,对他们关于“情感频率在能量协同中的作用”的模糊提及表现出浓厚兴趣。另一个结构精密如钟表的代表,则严谨地询问了关于“星光种子”能量蓝图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参数。

苏北、张翼和小芳谨慎而真诚地回应着,他们意识到,在这个课堂上,地球文明并非只有学习的份,他们独特的、源于生命情感与自然共生的实践之路,同样带来了新的视角与启发。

当意识回归身体,窗外已是晨曦微露。三人相视无言,眼中都充满了难以平息的震撼与思索。他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关于能量协同应用的新思路,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真正认识到宇宙文明的多元与浩瀚,以及地球文明在其中那独特而珍贵的位置。

“星海课堂”的大门已经敞开。地球,这个刚刚踏入星空社交圈的新生,它的第一堂课,表现尚可。而未来的课程,必将更加深远地影响这颗蓝色星球的命运。知识的洪流正从星海涌来,而地球,也正尝试着,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