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谍战:暗夜 > 第9章 图书馆里的接头

谍战:暗夜 第9章 图书馆里的接头

作者:一个豆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3:51:38

民众教育馆的讲座通知像一小簇火苗,在宋梅生冰冷的心底摇曳。希望与危险并存,但他别无选择。第二天,他刻意保持着往常的做派。上午在办公室听王股长汇报冬装供应商们“踊跃”的“诚意”,下午两点刚过,便以“去商会谈谈年底劳军物资采购”为由,溜出了警察局。

他没有直接去道外,而是先绕到中央大街,进了两家绸缎庄,装模作样地问了问价格,又在一家俄国人开的小咖啡馆里坐了半小时,确认身后没有“尾巴”之后,才叫了辆人力车,往道外区驶去。

民众教育馆比昨天更显冷清,或许是因为天气恶劣,或许是因为这种讲座本就无人问津。二楼的小讲堂里,只稀稀拉拉坐了七八个人,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还有一个戴着眼镜、像是学生的年轻姑娘。讲台上,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戴着圆框眼镜、身形清瘦的老者,正用略带沙哑的嗓音,慢条斯理地讲着哈尔滨早期移民的渔猎习俗。他看起来就是个典型的、有些迂腐的旧式知识分子,讲的内容也颇为枯燥。

这就是“李振国”?宋梅生在最后一排靠门的位置坐下,看似在认真听讲,实则快速扫视着整个讲堂。环境安全,听众不像是有埋伏的样子。

讲座进行了约莫半小时,李振国咳嗽了几声,说道:“下面我们休息一刻钟,诸位可以活动一下,或者到前面来翻阅一下老朽带来的一些地方志资料。”

听众们纷纷起身活动,有的出去透气,那年轻姑娘则走到讲台边去翻看几本线装书。宋梅生犹豫了一下,也站起身,看似随意地踱到讲台旁,目光落在那些泛黄的书页上。

李振国正拿起搪瓷缸子喝水,看到宋梅生,温和地笑了笑:“这位先生面生,也对地方志感兴趣?”

宋梅生心脏微微收紧,面上却露出谦逊的笑容:“听老先生讲得有趣,长见识。特别是刚才提到松花江渔汛的规律,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老人说的几句谚语,不知对不对……” 他顺势说了两句半文不白、关于节气和渔汛的俗语,这是接头的第一段暗语。

李振国浑浊的眼睛在镜片后似乎亮了一下,他放下茶缸,接口道:“哦?先生说的这个,老朽倒是在一本光绪年的《吉林外记》里看到过类似的记载,不过那书上说……” 他流畅地接上了暗语的下半段,严丝合缝。

暗号对接成功!

宋梅生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他强压激动,低声道:“天气冷,老先生这茶都凉了,我帮您去楼下打点热水吧?”

李振国深深看了他一眼,将搪瓷缸子递给他,声音同样压得很低:“有劳。阅览室最里面靠窗那个位置,桌角有块松动的木板,下面。” 说完,便不再看他,转身去回答那个年轻姑娘关于民俗的问题。

宋梅生接过还有余温的茶缸,手指因为紧张而有些僵硬。他不动声色地点点头,转身走下楼梯,来到一楼的阅览室。里面只有两三个人在看书。他走到最里面靠窗的位置坐下,将茶缸放在桌上,假装整理了一下鞋带,手迅速在桌底摸索。

果然,在窗边那张旧木桌的角落,有一块木板略微松动。他用指甲抠开一点缝隙,指尖触到了一个卷成小卷的纸条。他迅速将纸条抽出,塞进袖口,然后将木板按回原处。

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宋梅生拿起茶缸,到门口的开水房真的打了热水,然后稳步回到二楼讲堂,将茶缸轻轻放在讲台边。李振国接过,微微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

后半段讲座,宋梅生如坐针毡。纸条像一块烧红的炭,藏在袖口里。他迫不及待想知道里面的内容,但又必须忍耐。好不容易熬到讲座结束,听众散尽,李振国也开始慢吞吞地收拾讲稿和书籍。

宋梅生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等李振国抱着那摞书走下楼梯,才远远地跟在后面。他看到李振国并没有离开教育馆,而是径直走进了二楼角落的一间小小的、堆满旧书和资料的办公室,门牌上写着“资料员”。

看来,这里就是他的掩护身份和联络点。

宋梅生没有进去,他现在需要的是找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查看纸条的内容。他走出教育馆,寒风一吹,头脑清醒了不少。他不能回警察局,也不能回家。略一思索,他拐进了教育馆后面一条堆满杂物的小巷,确认四下无人后,闪身躲进一个废弃的门洞深处。

他背对着风口,用身体挡住风雪,颤抖着手从袖口取出那个小小的纸卷。展开,上面是几行用极细的铅笔写的、略显潦草的小字:

“‘掌柜’吩咐:近日风声紧,码头仓库(三号码头,乙区七号库)有批‘山货’需尽快查验。留意警察局近期是否有‘清点’行动。阅后即焚。老木。”

信息简短,却含义明确!

“掌柜”应该是指上级领导。“山货”是暗指重要的物资或人员。“查验”意味着需要他核实情况或提供帮助。“清点”行动,显然是指警察局可能进行的搜捕或检查计划。

任务来了!而且直接指向了警察局的核心行动信息。这既是组织对他的第一次考验,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获取警察局的搜捕计划,一旦暴露,就是万劫不复。

宋梅生将纸条上的每一个字牢牢刻在脑子里,然后取出火柴,划燃,看着那小小的火苗将纸条舔舐成灰烬,再用脚将灰烬碾入积雪和泥土中,不留一丝痕迹。

他从门洞出来,整理了一下衣帽,面色如常地走上大街。心里却已翻江倒海。他需要立刻回到警察局,利用总务科长的身份,想办法接触到行动计划。时间紧迫,“近日风声紧”说明危险可能随时降临。

回到警察局时,已是下午四点多。王股长正急得团团转,看到他进来,像看到救星一样扑上来:“哎哟我的科长!您可回来了!赵局长找您半天了!”

“赵局长?什么事?”宋梅生心里一凛,不会是出事了吧?

“没说,就让您一回来立刻去他办公室!脸色……好像不太好看。”王股长紧张地说。

宋梅生定了定神,暗道一声倒霉,怎么偏偏这个时候。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表情,快步走向局长办公室。

敲开门,警察局长赵德明果然沉着脸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房间里烟雾缭绕。看到宋梅生,他没好气地哼了一声:“宋大科长,你这公务真是繁忙啊!一下午不见人影!”

“局长,您息怒!”宋梅生立刻换上笑脸,掏出香烟递上去,并熟练地划燃火柴帮对方点上,“我这不是去给您搞劳军物资了嘛!跑了好几家商会,嘴皮子都磨破了,总算有点眉目,争取给局里弟兄们多弄点实惠!”

听到“实惠”二字,赵德明的脸色稍霁,吸了口烟,吐着烟圈说:“嗯,这事要紧。不过现在有件更急的事!刚接到上面通知,特务机关和宪兵队那边,最近要有一次联合行动,主要是针对码头区的治安和货物检查,让我们警察局配合,主要是出人,负责外围警戒和登记。”

宋梅生的心猛地一跳!码头区!联合行动!这不正和纸条上的信息对上了吗?

他强压激动,故作疑惑地问:“联合行动?码头区那边……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谁知道那帮日本人抽什么风!”赵德明烦躁地挥挥手,“说是最近走私猖獗,还有不安定分子活动。反正他们动动嘴,我们跑断腿!这事归口在特务科那边牵头,但后勤保障、人员调度,还得你总务科统筹!这是初步的行动意向,你看看,尽快拿个后勤保障方案出来,明天上午开会讨论!”

说着,赵德明从桌上拿起一份薄薄的、标着“密件”字样的文件,递了过来。

宋梅生双手接过,感觉这几页纸重若千钧。这就是他需要的东西!组织上提到的“清点”行动计划,竟然就这么直接送到了他的手上!

他迅速翻看,里面虽然只是初步意向,但行动的大致时间(三日后夜间)、范围(码头区,重点检查几个仓库,其中就包括三号码头!)、参与力量都列出了纲要。

“局长放心!我马上组织人手,连夜把方案弄出来!绝对误不了事!”宋梅生拍着胸脯保证,将文件紧紧攥在手里。

“嗯,去吧!要快!另外……”赵德明压低了声音,“这次日本人盯得紧,账目上……稍微干净点,别像以前那样吃相太难看,意思到了就行。”

“明白!局长高明!属下有分寸!”宋梅生会意,点头哈腰地退出了局长办公室。

回到自己的地盘,关上门,宋梅生靠在门板上,长长舒了一口气。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原本还发愁怎么才能接触到这种机密行动计划,没想到竟然以这种正当的方式,直接到了自己手中。

但紧接着,更大的压力袭来。他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这份情报送出去,同时还要做出一份看似完美、实则能给组织留下预警和应对时间的“后勤保障方案”。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浓重的夜色和飞舞的雪花。哈尔滨的冬夜,漫长而寒冷。但此刻,宋梅生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他知道,从他接过那份文件起,“喀秋莎”的使命,就正式开始了。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