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谍战:暗夜 > 第122章 鸠山的俳句会

谍战:暗夜 第122章 鸠山的俳句会

作者:一个豆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3:51:38

仙乐门与林婉的会面,如同一场在钢丝上共舞的探戈。林婉代表军统,确实带来了一份关于高岛的“礼物”——高岛手下一个小队长与本地鸦片贩子勾结牟利的证据。这份证据虽不足以扳倒高岛,但足以让他惹上一身骚,暂时分散其注意力。作为交换,林婉婉转地提出,希望宋梅生能在适当的时候,为军统的某些行动提供“便利”。宋梅生打着哈哈,既未答应也未拒绝,只将那份证据小心收好。他知道,与军统的合作如同饮鸩止渴,但眼下,他需要一切能利用的力量。

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宋梅生仔细研究了那份证据,确认其真实性很高,但他并不打算立刻使用。这把小刀,要在最关键的时候,捅向高岛最疼的地方。

第二天上午,宋梅生正在琢磨如何利用这份证据布一个局,秘书送来了一份制作精美的请柬——特务机关长鸠山彦亲署,邀请他今晚前往其官邸参加一场私人俳句会。

看着请柬上风雅的字迹,宋梅生眉头微蹙。鸠山彦此举是何用意?是常规的文化交流以示亲近,还是又一次不动声色的考察?尤其是在这个敏感时刻,高岛正对自己步步紧逼。这俳句会,恐怕是一场鸿门宴。

但他不能拒绝。这不仅是一次挑战,更可能是一个机会,一个在鸠山彦心中加深“有才能、懂文化、可驾驭”印象的机会。

傍晚,宋梅生换上一身合体的深色长衫,而非西装或警服,显得既尊重又带着中国文人的气度,准时来到了鸠山彦位于南岗区的高级官邸。官邸是日俄混合风格,带有宽敞的和式庭院。此时,庭院里悬挂着古朴的灯笼,几张矮案沿着回廊摆放,上面陈列着清酒、寿司和简单的插花。已有五六人到达,除了鸠山彦,还有两位日军的文职官员,一位穿着和服、气质娴静的日本老妇人(据说是鸠山从国内请来的茶道师傅),以及一位让宋梅生有些意外的人——本地一位以亲日着称、但私下里对故国文化颇为留恋的老学究,周老夫子。

“宋君,欢迎光临寒舍。”鸠山彦今天穿着一件灰色的和服便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少了平日的威严,多了几分文雅之气。他亲自为宋梅生引荐了在座诸人。

“鸠山先生雅兴,能受邀参加如此风雅的集会,是梅生的荣幸。”宋梅生应对得体,与众人一一见礼。他与周老夫子交换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彼此心照不宣,在这种场合,他们都带着面具。

众人落座后,鸠山彦简单致辞,无非是希望通过俳句这种精炼的艺术形式,交流文化,陶冶性情,共叙“日满亲善”。气氛看起来轻松融洽。

第一轮是命题俳句,由鸠山彦出题,主题是“初霜”。几位日本官员和周老夫子相继吟诵了自己的作品,大多中规中矩,描绘霜降之景,或引申出季节无常、人生短暂的喟叹。

轮到宋梅生时,他略一沉吟,用流利的日语吟道:

“初霜降り,军靴の音も,凪ぎ渡る。”

(初霜降临,军靴之声亦,归于宁静。)

他这句俳句,表面是写霜降后万籁俱寂,连军靴声都仿佛消失,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冬日晨景。但细细品味,“军靴之声”这个意象的选取,却暗含玄机。在鸠山彦听来,这既可以理解为对“皇军”带来秩序与安宁的赞美(军靴声息,意味着天下太平),但结合宋梅生此刻的处境,又似乎隐晦地表达了一种在严寒(高压)下寻求宁静(安全)的复杂心态,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反讽——表面的宁静下,真的没有声响吗?

鸠山彦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欣赏,他轻轻击掌:“妙!宋君此句,景中有情,静中寓动,尤其是‘军靴’一词,颇具时代气息,难得,难得!”他显然更倾向于前一种理解,认为宋梅生是在巧妙地迎合。

周老夫子也捻须微微点头,似乎品出了别的味道。而那几位日本官员则纷纷附和鸠山彦的称赞。

第一轮过后,气氛更加活络。清酒过几巡,开始了自由吟咏。一位略显醉意的日军大佐吟了一首充满武士道精神、歌颂征战的俳句,气势汹汹。鸠山彦不置可否,转而笑着对宋梅生说:“宋君,听闻你对中国古典诗词也颇有研究。这俳句本就源自汉诗,不如你再以眼前这庭院冬景,赋汉诗一首如何?让我等也领略中华诗词之韵味。”

这看似是文化交流的延伸,实则又是一重考验。既要符合意境,又要把握分寸,在日酋面前,既不能过于谄媚,失了气节,也不能过于清高,惹人生疑。

宋梅生心中冷笑,鸠山这是要看他文化上的底牌和心境。他举杯起身,踱步到回廊边,望着庭院中覆着薄霜的枯山水、一棵苍劲的古松以及远处结冰的水池,略作思索,朗声吟道:

“寒庭覆浅霜,孤松立苍茫。冰池凝不动,暗夜待晨光。”

这首诗,前两句写实写景,描绘出庭院的萧瑟与孤松的坚韧。后两句,“冰池凝不动”暗喻时局之凝固寒冷,而“暗夜待晨光”则表达了一种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希望。这希望,在鸠山彦听来,或许是等待“大东亚共荣”的曙光,而在宋梅生心中,自然是另有所指。这首诗,既符合场景,又意境深远,且巧妙地寄托了心绪,不卑不亢。

吟罢,庭院中静了片刻。周老夫子眼中闪过激赏之色,忍不住叹道:“好一个‘暗夜待晨光’!意境深远,寄托遥深,宋副局长大才!”

鸠山彦深深地看着宋梅生,目光复杂,良久,才缓缓道:“宋君果然才思敏捷。‘暗夜待晨光’……是啊,黎明前的黑夜总是最寒冷的,但也最值得期待。”他举起酒杯,“来,诸君,共饮此杯,愿晨光早日普照大地。”

俳句会在一片看似和谐的气氛中接近尾声。鸠山彦似乎对宋梅生的表现颇为满意,临别时,还特意送了他一本亲手批注的俳句集。

然而,就在宋梅生告辞离开,走到官邸大门口时,鸠山彦却仿佛不经意地提了一句:“宋君,高岛科长做事或许急切了些,但也是为了帝国的利益。你们都是帝国的栋梁,要精诚团结才是。”

宋梅生心中一凛,知道这才是今晚真正的敲打。他立刻躬身道:“机关长教诲的是。梅生一定以大局为重,配合高岛科长的调查,澄清误会。”

坐上回家的车,宋梅生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鸠山彦的话明确传达了两个信息:一,他知道高岛在对付自己;二,他暂时不希望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影响“大局”。这既是一种约束,也给宋梅生留下了一个狭窄的操作空间。只要不触及鸠山彦的底线,他和高岛之间的争斗,鸠山彦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底线在哪里?鸠山彦的底线,无疑是“帝国的利益”,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他鸠山彦的仕途和哈尔滨的“稳定”。

宋梅生看着窗外流光溢彩却又黑暗冰冷的街道,心中已然有了决断。高岛,你不是要查吗?我就给你点真正能查的东西,只不过,这查出来的结果,恐怕你承受不起!

他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将那份关于高岛手下与鸦片贩子勾结的证据,用一种看似意外的方式,递到鸠山彦的眼前。这场俳句会,非但不是终点,反而是另一场更加凶险博弈的开始。鸠山彦这只老狐狸,坐在裁判席上,冷眼看着场下的角斗。而宋梅生要做的,就是要在规则的边缘,给高岛致命一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