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谍战:暗夜 > 第94章 致命的细节

谍战:暗夜 第94章 致命的细节

作者:一个豆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3:51:38

离开特务机关那令人窒息的大楼,冬夜的寒风刮在脸上,反而让宋梅生滚烫的头脑稍微清醒了一些。鸠山彦最后的试探如同在悬崖边的一次精准推手,虽然被他险之又险地避开,但那份后怕依旧萦绕不去。老狐狸的疑心只是暂时被压制,远未消除。

然而,比起个人安危,更紧迫的是那份如同烈火灼心般的情报——“雪崩”计划。传递链断裂,他成了手握唯一钥匙却被困在密室里的人。绝望之下,他想到了安娜,那个神秘莫测的咖啡馆老板娘,那个拥有独立情报渠道的苏联情报员。这无疑是与虎谋皮,风险极大,但似乎是眼下唯一可能将情报送出去的缝隙。

他下意识地走向安娜咖啡馆所在的那条街,温暖的灯光在寒夜中如同诱人的陷阱。就在他快要走到门口,手指几乎要触碰到那扇挂着“营业中”牌子的木门时,他的脚步却猛地顿住了。

“不行!” 一个强烈的声音在他脑海里响起。“绝对不能找安娜!”

这太冒险了!首先,如何解释情报来源?告诉她自己窃取了日军的绝密计划?这等于将自己的最大秘密和能力暴露给对方。其次,苏联方面的立场始终暧昧,他们是否会为了中国的抗联队伍而冒险动用渠道传递这份可能暴露他们自身情报网的情报?即便他们愿意,中间环节需要多久?能赶在初六之前吗?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旦通过安娜传递,无论成败,自己都将与苏联情报系统绑定得更深,未来想要脱身将难上加难,这不符合“喀秋莎”独立运作、最大限度保证安全的原则。

风险远大于可能存在的收益。这个念头如同冷水浇头,让他瞬间冷静下来。

他站在咖啡馆窗外,看着里面影影绰绰的客人,安娜窈窕的身影正在吧台后忙碌着。他最终没有推开门,而是转身,再次融入了寒冷的夜色中。靠人不如靠己,尤其是在这种性命攸关的时刻。

回到冰冷寂静的公寓,宋梅生反锁上门,拉严窗帘。他没有开灯,而是直接走到书桌前,就着窗外微弱的天光,铺开一张哈尔滨周边的详图,然后拿出纸笔,开始进行一场只有他一个人的、无声的头脑风暴。

他必须自己找出破局之法!而突破口,只能在那份真实的“雪崩”计划本身!

他闭上眼睛,白天在松本秘书抽屉里看到的那一页文件内容,如同高清照片般在脑海中清晰地再现。他开始逐字逐句地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作战代号、目标区域、参战部队、发起时间……这些是骨架,他现在要寻找的是血肉之间的联系,是可能存在的、被计划制定者忽略的“致命细节”。

他的思维高速运转,将现代管理知识、逻辑推理甚至是对这个时代日军后勤运作规律的研究成果全部调动起来。

“兵力与补给……” 他喃喃自语。关东军驻哈尔滨第xx守备队主力,加上伪满军x个团,这是一支规模不小的部队。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农历新年期间,要维持这样一支部队的远程机动作战,后勤补给是重中之重。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沿着从哈尔滨到目标北满根据地的路线滑动。道路条件、距离、预计的天气……他眉头紧锁。按照常规的后勤保障模式,如此规模的部队在预定时间(初六拂晓)发起攻击,那么最迟在初四,甚至初三,大规模的前期物资调配和先头部队的集结就应该开始了。尤其是重型武器、弹药和燃油,这些都不是能临时抱佛脚的东西。

但是,他作为警察局副局长,近期并没有接到任何关于大规模军事调动需要配合进行道路管制或提供特别后勤支持的通知!虽然日军行动未必事事通知伪满警察,但如此规模的调动,完全绕过地方治安部门,是极其罕见且有很高风险的。这不符合日军一贯严谨(甚至可以说刻板)的行事风格。

这是一个疑点! 宋梅生的心跳开始加速。难道鸠山彦给他的假计划,不仅在内容上做了修改,在时间逻辑上也留下了破绽?假计划将行动时间推后到正月十五以后,自然避开了新年期间后勤调度的敏感问题。

但真的“雪崩”计划时间极其紧迫!日军想要达成突袭效果,就必须在后勤准备上做到极致隐蔽和高效。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宋梅生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参战部队”那一栏:“关东军驻哈尔滨第xx守备队主力”。主力倾巢而出,那么哈尔滨本地的防务怎么办?虽然有计划中提到由其他部队暂代,但这种大规模的防务交接,必然会留下痕迹,比如换防命令、交接区域划分等等。这些信息,或许能在警察局日常处理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公文流转中找到蛛丝马迹!

他立刻起身,打开台灯,从公文包里翻出最近几天积压的、尚未仔细批阅的文件。这些多是各分局上报的日常治安汇报、物资申请、人员调动记录,琐碎而繁杂。以前他可能只是粗略浏览,但现在,他带着明确的目的,像过筛子一样仔细检查着每一份文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台灯下的光晕笼罩着他紧锁的眉头。终于,在翻到一份由码头派出所上报的“近期沿江仓库区外来人员登记异常情况说明”时,他的目光定格了!

报告里提到,最近三天,隶属日军后勤系统的“丸红株式会社”仓库,频繁有非本地牌照的军用卡车夜间进出,装卸货物时警戒异常森严,远超过往常。登记的司机和押运人员口音混杂,不像是长期驻扎哈尔滨的部队。而“丸红株式会社”的仓库,恰好位于江北一个相对偏僻但交通便利的区域!

江北! 宋梅生的眼睛猛地亮了!目标北满根据地,正在哈尔滨的北方!如果日军选择在江北某个隐蔽地点进行战前集结和物资囤积,就可以极大减少部队穿过市区的暴露风险,也能缩短攻击出发距离!这份派出所例行公事的报告,无意间戳破了一个关键的伪装!

另一个发现来自一份侦察科例行巡查记录。记录显示,在通往北满方向的某条次要公路的养护道班,最近两天有“疑似军事人员”出现,以检查路况为名,实际上似乎在评估道路的承重能力和通过性!这分明是为重装备通过做先期侦察!

这些零散的、看似不起眼的信息,单个拿出来都说明不了什么,但在宋梅生这个“知道答案”的人眼里,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被“雪崩计划”这根线串了起来,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日军为了达成突袭,放弃了常规的大张旗鼓的后勤调度,转而采用化整为零、夜间运输、异地集结的方式,并且已经开始了先期的道路和集结点准备!

鸠山彦的假计划,刻意淡化了后勤和先期准备的细节,只给出了一个模糊的“设想”。而真实的行动,早已在阴影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就是那个“致命的细节”!是逻辑上无法完全掩盖的破绽!

宋梅生放下文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一些。虽然传递情报的难题依然无解,但确认了情报的绝对真实性,并且找到了其内在的逻辑支撑,让他更加坚定了必须将情报送出去的决心。同时,这个发现过程也再次证明了他超越这个时代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看来,关键时刻还得靠大数据思维,哪怕数据少了点。”他自嘲地笑了笑,用了一个只有自己能懂的现代梗。虽然“数据”只是几份零散的报告,但正确的分析模型同样能得出惊人的结论。

他熄灭了台灯,公寓重新陷入黑暗。窗外的哈尔滨,依旧沉浸在年关前夜的氛围中。但宋梅生知道,在这片宁静的冰雪之下,一场血腥的风暴正在酝酿。而他,必须在这风暴降临之前,找到那条通往光明的缝隙。

情报的真实性和紧迫性已毋庸置疑。现在,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那个最原始、也最艰难的问题:怎么送出去?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墙上那张巨大的地图,这一次,他的视线越过了哈尔滨的城区,投向了那片被标记为目标区域的、遥远的白山黑水。

或许……最危险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了。一个近乎自杀式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