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谍战:暗夜 > 第29章 “老木”的新指令

谍战:暗夜 第29章 “老木”的新指令

作者:一个豆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3:51:38

清理掉钱贵田这个内鬼,如同摘除了一个寄生在体内的毒瘤,宋梅生感觉呼吸都顺畅了不少。总务科内部经过这次“整肃”,风气为之一变,王股长等人更加小心翼翼,同时也对宋科长的“霹雳手段”敬畏有加,不敢再有二心。张怀民那边,虽然损失了一个眼线,但宋梅生事后又“识趣”地送去一份不菲的“压惊费”,并言辞恳切地表示“都怪自己管教不严,给局里和张局添麻烦了”,姿态放得极低,让张怀民有火也发不出来,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然而,短暂的内部平静并未让宋梅生有丝毫松懈。他深知,自己身处龙潭虎穴,外部的压力与内部的倾轧从未停歇。与安娜的渠道初步建立,并成功输送了一次药品,但这仅仅是开始,如同在冰面上凿开了一个小孔,远未触及水下暗流的汹涌。他像一只蛰伏的蜘蛛,需要不断织补和扩展自己的情报网络,而最重要的信息源,始终是他的直接上线——“老木”。

距离上次在图书馆与“老木”接头,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按照秘密工作的纪律,除非有紧急情况或收到明确信号,潜伏人员应尽量减少与上线的直接接触,以降低暴露风险。但宋梅生心中积攒了许多疑问和获取的信息,急需向组织汇报并听取新的指示。尤其是关于林婉的异常表现、与苏联渠道接触的进展,以及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他感觉自己像一艘在浓雾中航行的船,需要灯塔的指引。

他需要创造一个自然且安全的接头机会。

这天上午,宋梅生处理完几份日常公文后,将王股长叫到办公室,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烦恼”。

“老王,局里图书室那边,去年订的几份报刊杂志,一直说经费问题没结清,出版社那边都派人来催了几次了,影响很不好。”宋梅生用手指敲着桌面,“你马上去把相关的票据、订阅单都找出来,核对清楚,看看具体欠了多少,是哪家出版社的,经办人是谁。”

王股长一听是这种扯皮倒灶的麻烦事,脸就苦了下来:“科长,这陈年老账了,经手的人都换了好几茬,怕是不好查啊……”

“不好查也得查!”宋梅生板起脸,“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警察局的脸面问题!传出去说我们连报刊费都拖欠,像什么话?你抓紧去办,下午我亲自去一趟市立图书馆,他们跟各家出版社熟,我去找他们管事的沟通一下,看看怎么处理合适,顺便也查点资料。”

警察局确实有个小型图书室,订阅报刊杂志也归总务科管,这理由合情合理。王股长见科长如此重视,不敢再推诿,连忙答应着去找账册单据了。

下午,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宋梅生夹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里面塞着几份无关紧要的文件和那叠令人头疼的报刊费单据,步行来到了位于南岗区的哈尔滨市立图书馆。这是一栋庄严肃穆的俄式风格建筑,红色的砖墙在雪中显得格外沉寂,门前台阶上的积雪被踩出杂乱的脚印。进出的人寥寥无几,只有几个裹紧大衣、行色匆匆的读者。

宋梅生跺跺脚,掸掉肩上的雪花,迈步走进温暖而安静的大厅。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气味。他熟门熟路地先到阅览室管理员那里,出示了警察局的证件,语气温和地说明来意:“李老先生,打扰了,我想查阅一下最近两年的《市政公报》和《东北商业年鉴》,局里有些数据需要核实。”

被称作“李老先生”的管理员是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清瘦老人,正是他的上线“老木”。他抬起眼皮,从镜片上方看了宋梅生一眼,目光平静无波,只是例行公事般地点点头:“宋科长啊,请登记一下。公报和年鉴在第三排书架,请自便,不要外带。” 声音低沉沙哑,不带任何感**彩。

“好的,谢谢李老先生。”宋梅生恭敬地登记完毕,走到指定的书架前,抽出几本厚重的册子,找了一个靠窗的僻静位置坐下,摊开文件,装模作样地翻阅起来。他的心神并未放在那些枯燥的数字上,而是像雷达一样,敏锐地感知着周围的动静——其他读者的位置、脚步声、以及“老木”偶尔缓慢走过的身影。

在阅览室待了约莫半小时,期间除了纸张翻动的声音和远处偶尔的咳嗽声,一片寂静。宋梅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起身,将大部分资料放回原处,只拿着一本《市政公报》,像是要去找更早期的合订本,自然而然地走向图书馆后院连接主楼与古籍书库的那条光线昏暗、少有人至的走廊。

走廊尽头有一间小小的工具储藏室,门虚掩着。宋梅生走到门口,动作自然地左右扫视了一眼,确认无人,随即看似随意地抬手在门框上方摸索了一下——指尖触到了一道极其细微的、用指甲划出的竖线记号。记号完好。他心中稍定,轻轻推开门,闪身进去,随即从里面将门轻轻带拢,但没有锁死。

储藏室里堆放着扫帚、水桶、淘汰下来的旧书架等杂物,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霉味。只有一扇高窗透进微弱的光线。宋梅生静静地站在门后阴影里,屏息凝神,倾听了足足两三分钟,确认外面走廊没有任何异常脚步声,这才悄无声息地走到一个靠墙的旧书架旁。他的目光在落满灰尘的书脊上快速扫过,最终停留在第三排一本厚厚的、书脊破损的《黑龙江志略》上。他伸出手,动作轻缓地将这本书轻轻向外抽出约半寸,感受到书页摩擦的细微声响,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推了回去,恢复原状。这是一个简单的安全信号,表示“我已到达,环境安全”。

做完这一切,他不再停留,像进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出储藏室,轻轻带上门,然后加快脚步,仿佛只是路过一般,迅速离开了这条僻静的走廊,返回到灯火通明、有零星人气的阅览室主区。他重新坐回原来的位置,心脏在胸腔里沉稳地跳动着,继续佯装查阅资料,但所有的感官都提升到了最高状态,像一张无形的网,捕捉着任何一丝不协调的波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又过了二十多分钟,就在宋梅生准备起身离开,另寻时机时,“老木”李老先生抱着一摞需要上架的新书,慢悠悠地踱步过来。他先是整理了一下宋梅生旁边空着的书架,然后似乎不经意地走到宋梅生身边,将几本厚书放入他座位旁边的书架空位。

“宋科长,还在查啊?这公报有些年份的数据确实不太好找。”李老先生一边整理书籍,一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如同寻常的闲聊。

“是啊,李老先生,有些旧账需要核对,比较费神。”宋梅生抬起头,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目光与“老木”有瞬间的交汇,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冷静与警惕。

“嗯,查资料是需要耐心。”“老木”说着,手中动作未停。就在他将最后一本厚重的《中东铁路沿革史》插入书架的瞬间,一个卷得极细、比火柴棍还要小一圈的纸卷,借着书页的掩护,从书的夹缝中悄无声息地滑落,精准地掉在了宋梅生摊开的《市政公报》的书页夹缝里。

整个过程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自然得仿佛只是书籍整理时掉下的一点灰尘。

宋梅生手指微动,用公文包做掩护,指尖看似随意地一拂,便将那个小纸卷迅速而隐蔽地拢入了掌心,顺势塞进了自己的大衣口袋。他口中同时回应着:“是啊,得多谢您这儿资料齐全。我这边差不多快查完了。”

“老木”已经整理好了书籍,推了推滑到鼻尖的老花镜,看了宋梅生一眼,眼神依旧古井无波:“那你忙,我先去别处看看。”说完,便抱着剩下的书,迈着惯常的缓慢步子,消失在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后面。

接头完成。信息已如羽毛般轻盈地传递。

宋梅生又静坐了几分钟,平复了一下略微加速的心跳,然后才不慌不忙地收拾好桌面的文件,将借阅的资料归还原处。离开图书馆前,他果然按照预定计划,去找了图书馆的行政办公室,找到一位负责订阅的干事,煞有介事地交涉了一番关于警察局报刊费拖欠的问题,摆足了为公务缠身、不得不来此交涉的架势,甚至略带抱怨地提到了票据混乱、经办人更迭等细节,将戏做足全套。

雪花依旧在飘洒,天色愈发阴沉。宋梅生裹紧了大衣,快步走回警察局。一路上,他能感觉到口袋里那个小纸卷的存在,像一团微小的火种,灼烧着他的神经。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反锁上门,拉上窗帘。宋梅生才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取出那个已经被手心焐得微热的纸卷。他走到脸盆架旁,用冷水洗了把脸,让自己彻底冷静下来。然后,他坐回办公桌前,从抽屉隐秘处取出一个小瓷瓶,里面是配置好的显影药水。

他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那个小纸卷,轻轻展开。纸片薄如蝉翼,上面空空如也。他用药水蘸湿棉签,极其轻柔地均匀涂抹在纸片上。字迹如同幽灵般,一行行清晰地显现出来,是用极细的铅笔书写的密码,需要他用特定的密码本进行译读。

他拿出那本看似普通的《古文观止》,对照着密码,一字一句地翻译。内容逐渐清晰:

第一部分是肯定和指示:“‘货物’(指药品)已安全抵达,‘收货方’(指抗联)表示甚为感激。渠道初步验证可靠。与‘北风’(指安娜背后的苏联渠道)之接触,方式谨慎,可继续维持并深化。当前重点,可尝试以我方能掌控之物资,交换关乎关东军部队近期调动、以及特别部队(暗示细菌部队等)动向之情报。你处近期工作,卓有成效,组织甚慰,望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看到组织的肯定,尤其是“组织甚慰”四个字,宋梅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仿佛严寒中喝下了一口热汤,所有的危险、孤独和艰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慰藉,转化为了更坚定的力量。

他凝神继续译读第二部分,这是新的任务指令,内容让他目光一凝,呼吸都为之稍稍屏住:

“下一步,重心需转向敌方之交通命脉。望你设法,相机获取伪满铁路总局内部使用之《列车运行调度管理细则》全文,及近期核心调度手册之副本。此物关乎敌军战略物资运输、兵力投送及高级人员往来之核心机密,至关重要,乃当前斗争之所急。行动务必周密策划,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宁可缓图,不可冒进。”

铁路调度手册!宋梅生深吸一口气,将纸条轻轻放在桌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这任务的份量,远超之前。这不再是搞点紧俏物资或者散播谣言,而是直接刺向日伪统治东北的动脉血管!铁路系统是日寇实施殖民统治、进行军事扩张的大动脉,控制极严,内部盘根错节,想要拿到核心的调度手册,无异于在显微镜下窃取珍珠,难度和风险陡增。

但他更深知这个任务无与伦比的战略价值。一旦成功,就如同掌握了日军在东北乃至联通华北、朝鲜的机动密码,对于破袭交通线、判断敌军战略意图、掩护我方人员转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喀秋莎”应该发挥的关键作用。

纸卷的最后,还有一句简短的警告,笔迹似乎略显急促:“另,近日敌特机关活动似有异常,加强对‘白梅’(指林婉)之观察,保持必要之距离,尤需警惕其背后或存在之试探。切切。”

指示明确如灯塔,任务艰巨如山岳,警告清晰如警钟。宋梅生将译读后的内容牢牢刻印在脑海,然后拿起那张已经完成使命的纸条,凑到烟灰缸上,用火柴点燃。橘黄色的火苗跳跃着,迅速吞噬了那些关乎生死存亡的字句,最终化作一小撮灰烬,被宋梅生用手指碾碎,散入烟灰中。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望向窗外。雪花无声地落在灰暗的街道和屋顶上,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寂静之中。获取铁路调度手册……目标已经锁定:哈尔滨铁路局。一个结构更复杂、守卫更森严、危险等级更高的战场,在他面前缓缓拉开帷幕。他需要像一个最顶尖的棋手,开始布局,寻找那个能接触到铁路核心机密的、微乎其微的切入点。

这场在敌人心脏深处进行的暗战,即将步入更加幽深、更加惊心动魄的领域。宋梅生的眼神,在雪光的映衬下,显得异常冷静和深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