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74章 潘金莲香腮偎玉 薛姑子佛口谈经

深度解读《金瓶梅》第七十四回:当 “风月” 遇上 “佛经”,西门府的热闹与暗流

要聊《金瓶梅》第七十四回,那可得先从开头那首诗说起 ——“富贵如朝露,交游似聚沙”,看着挺有禅意,可接下来的剧情,那叫一个 “红尘滚滚”,跟这诗的意境简直是 “反向呼应”。咱们先把时钟拨到西门府的清晨,从西门庆和潘金莲的被窝里开始唠,毕竟这一回的热闹,多半是从这俩人的 “小需求” 引出来的。

天刚蒙蒙亮,西门庆搂着潘金莲还没起,就在这 “忙乱” 劲儿里,潘金莲还没忘了自己的 “正事”—— 要衣服。她问西门庆:“二十八号应二哥家请客,咱去不去啊?” 西门庆说:“咋不去!” 潘金莲立马顺杆爬:“那我有个事儿求你,你得依我。” 西门庆问啥事儿,潘金莲就直奔主题:“你把李瓶儿那皮袄拿给我穿呗!明天去喝酒,别人都穿皮袄,就我没有,多丢人啊!” 西门庆一开始还想打岔:“不是有王招宣府当的皮袄吗?你穿那个就行。” 潘金莲可不干:“当来的衣服我不穿,你给李娇儿穿去,把李娇儿的给孙雪娥,李瓶儿那皮袄必须给我!我再在上面缝俩大红遍地金的鹤袖,配着白绫袄穿,我跟你当老婆一场,总不能让别人比下去吧!”

这话里既有女人的 “小攀比”,又有对西门庆的 “撒娇拿捏”。西门庆无奈:“你这小淫妇儿,就爱占小便宜,李瓶儿那皮袄值六十两银子呢,你穿身上不怕晃眼?” 潘金莲立马反驳:“你这话就不对了,你把衣服给张三李四的老婆穿都行,给我穿怎么了?我是你老婆,穿好看点不也是给你装门面吗?你要是不依,我可不干了!” 西门庆被缠得没法:“你这是求人手还硬!” 潘金莲又软下来:“我是你房里的人,在你跟前还不能服软吗?” ......你看这一段,潘金莲把 “撒娇 强硬 献媚” 这三招玩得炉火纯青,既满足了西门庆的**,又把自己要衣服的事儿给 “钉” 住了,这情商放在现在,那也是 “谈判高手” 级别的。

等西门庆起来要去赴安郎中的宴,潘金莲还不忘叮嘱:“你趁现在有空,赶紧把皮袄找出来,不然等会儿你又忙忘了!” 西门庆没法,只能去李瓶儿原来的房间找。一进那屋,李瓶儿的丫头如意儿早就起来了,端着茶水伺候,脸上还薄施粉黛,画着眉毛,笑盈盈的。

如意儿也趁这机会 “诉委屈”:“爹,你总在五娘(潘金莲)房里待着,都不怎么来我这儿。五娘那人别的不说,就是心眼小,容不下人。前几天你不在家,就因为一个棒槌,她跟我大吵一架,多亏韩嫂儿和三娘(孟玉楼)劝开了。后来你回来了,我也没敢跟你说,不知道谁多嘴跟她说你要了我,她没跟你告状吧?” 西门庆倒实在:“她告了,不过你也别担心,你明天跟她赔个礼,说两句好听的就行。她那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给点甜枣就乐了。” 如意儿一听,赶紧顺杆爬:“前几天跟她吵了,第二天你回来,她还跟我说好话,说你在她身边待得多,还说‘别的娘都让我几分,你有事不瞒我,我也不会为难你’。” 西门庆说:“这不就得了,你们俩好好相处。” 接着还跟如意儿许诺:“以后晚上我常来你这房里睡。” 如意儿又惊又喜:“爹你真的来?可别骗我!” 西门庆拍胸脯:“谁骗你!”

正说着,迎春把钥匙拿来了。西门庆打开李瓶儿的橱柜,把那皮袄拿出来抖了抖,用包袱包好,让迎春给潘金莲送过去。这时候如意儿又 “加单” 了:“爹,我也没件好裙袄,你趁现在有空,再给我找两件呗?李瓶儿还有些小衣裳,也给我一件呗!” 西门庆也是 “大方”,立马又找了一套翠盖缎子袄、黄绵绸裙子,还有蓝潞绸绵裤、妆花膝裤腿,都给了如意儿。如意儿赶紧磕头谢恩,这才送皮袄去潘金莲那。

潘金莲这时候刚起来,正坐在床上裹脚呢,听见春梅说如意儿送皮袄来了,心里就有数了,让如意儿进来。一见面就问:“是你爹让你来的?” 如意儿点头:“是爹让我送皮袄给娘穿。” 潘金莲话里有话:“你爹没给你点什么?” 如意儿赶紧说:“爹赏了我两件绸绢衣裳,让我来给娘磕头。” 说着就磕了四个头。潘金莲这才 “放话”:“姐姐,这就对了嘛!你主子喜欢你,这是好事,俗话说‘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只要你不惹我,我才不管你呢!我这儿还多着个人影呢(指春梅)!” 这话既是敲打,又是 “划界限”,意思是 “你跟西门庆好可以,但别越过我”。

如意儿多会来事,赶紧表忠心:“李瓶儿主子都没了,虽说大娘(吴月娘)管着家,但娘你在前边还是主心骨,以后还望娘多抬举我。我哪敢有私心啊,这儿才是我叶落归根的地方。” 潘金莲又提醒她:“你拿的这些衣服,得跟大娘说一声吧?” 如意儿早有准备:“我之前就跟大娘要过,大娘说等爹开柜子的时候,拿两件给我。” 潘金莲这才没话说,让如意儿走了。如意儿出来后,还问迎春:“你刚才去拿钥匙,大娘问没问?” 迎春说:“大娘问‘你爹要钥匙干啥’,我没说拿皮袄给五娘,就说不知道,大娘也没多问。” 你看这一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小心思”:潘金莲要衣服是为了 “面子”,西门庆找如意儿是为了 “**”,如意儿求衣服是为了 “生计”,迎春撒谎是为了 “不惹事”,一环扣一环,把西门府后院的 “人情世故” 写得活灵活现。

再说说前院的事儿。西门庆到了前厅,正看着下人摆宴席呢,海盐子弟张美、徐顺、苟子孝带着戏箱来了,李铭等四个小优儿也到了,都过来磕头。西门庆吩咐先给他们弄饭吃,还安排李铭三个在前边唱,左顺在后边伺候女眷。这时候,韩道国的老婆王六儿没来,打发申二姐买了两盒礼物,坐轿子让自家小厮进财儿跟着,来给孟玉楼过生日(毕竟这一回前后有宴席,孟玉楼生日也是个由头)。王经把人送到后院,打发轿子走了。

没一会儿,韩大姨、孟大妗子也到了,还有傅伙计、甘伙计的老婆,崔本的媳妇段大姐,贲四的老婆。西门庆在前厅看见夹道里玳安领着个五短身材的女人,穿绿缎袄、红裙子,没怎么化妆,俩眼睛眯成一条缝,长得像之前的郑爱香,就问是谁。玳安说:“是贲四嫂。” 西门庆没说话,心里估计也就 “扫了一眼”,没太当回事。他往后院见了吴月娘,吴月娘正摆茶呢,西门庆把钥匙递给她,吴月娘问:“你开柜子干啥?” 西门庆实话实说:“潘六儿说明天去应二哥家喝酒,没皮袄穿,要李瓶儿那件。”

这话一出口,吴月娘立马瞪了他一眼:“你这嘴怎么就把不住门呢?李瓶儿刚死没多久,之前你还怪别人分她房里的丫头,现在你倒好,主动把她的皮袄拿给潘金莲穿,这话说出去像话吗?潘金莲有皮袄不穿,非得要李瓶儿这件,要是李瓶儿没死,你敢让她穿吗?” 几句话说得西门庆哑口无言,没法反驳。你看吴月娘这态度,既是当家主母的 “正义感”,也有对西门庆 “偏心潘金莲” 的不满,毕竟李瓶儿刚去世,这么快就动她的东西,确实有点 “不近人情”,但在西门府,“人情” 早就被 “**” 和 “利益” 冲得七零八落了。

正尴尬着呢,有人来报刘学官来还银子,西门庆赶紧借坡下驴,出去陪客了。刚跟刘学官在厅上聊没两句,玳安拿着帖子进来:“王招宣府送礼来了!” 西门庆问送的啥,玳安说:“贺礼,一匹布、一坛南酒、四样下酒菜。” 西门庆让王经写了眷生回帖道谢,还赏了来人五钱银子,打发走了。

这时候,李桂姐来了,在门口下轿,保儿挑着四盒礼物。玳安赶紧过去帮她抱毡包,还小声说:“桂姨,你从夹道进去吧,厅上有刘学官坐着呢,别撞见了。” 李桂姐听话,从夹道绕到后院,来安儿把礼物挑进吴月娘房里。吴月娘问:“你爹看见没?” 玳安说:“爹正陪客呢,没看见。” 吴月娘就让把礼物先放明间里。

等刘学官走了,西门庆进来吃饭,吴月娘说:“李桂姐送礼来了。” 西门庆愣了:“我不知道啊。” 吴月娘让小玉打开盒子,里面是一盒果馅寿糕、一盒玫瑰糖糕、两只烧鸭、一副猪蹄。这时候李桂姐从房里出来,满头珠翠,穿大红对衿袄、蓝缎裙子,对着西门庆磕了四个头。西门庆故作冷淡:“行了行了,又买礼物来干啥?”

吴月娘赶紧打圆场:“刚才桂姐跟我说了,怕你还生她的气,其实这不怪她,都是她妈的错。那天桂姐头疼,正好王三官领着一群人往秦玉芝儿家去,从她门口过,进来喝了杯茶,后来被人惊散了,桂姐根本没出来见王三官。” 西门庆不依不饶:“上回说没见,这回又说没见,你自己说出来都没人信。说实话,我也懒得管你,丽春院又不是用烧饼砌的门,到处都是赚钱的地方,我也不恼这个。”

李桂姐一听,赶紧跪在地上不起来:“爹,你别生气,我要是跟王三官有半点牵扯,我就烂掉,浑身长天疱疮!都是我妈,一大把年纪了,做事没主意,好的坏的都往家里招,平白让爹你生气。” 吴月娘也劝:“话都说开了,别恼了。” 西门庆说:“你起来吧,我不恼你了。” 李桂姐还不起来,故意撒娇:“爹你笑一笑我才起来,你不笑,我就跪一年。”

这时候潘金莲在旁边插了一嘴:“桂姐你起来吧,别在这儿求他了,他现在让你跪着,等明天去你家,指不定谁跪谁呢,到时候你可别理他!” 这话一出口,西门庆和吴月娘都笑了,李桂姐这才起来。你看李桂姐这波操作,“卖惨 发誓 撒娇”,把西门庆的 “气” 给捋顺了,潘金莲的插话看似 “拆台”,实则是 “帮腔”,毕竟潘金莲也不想让李桂姐真把西门庆得罪了,不然自己的 “地位” 也可能受影响,这后院的女人们,个个都是 “人精”。

刚消停没一会儿,玳安慌慌张张跑进来:“宋老爹、安老爹来了!” 西门庆赶紧拿衣服穿好,出去迎接。李桂姐跟吴月娘说:“我的天,以后我也不跟爹好了,就跟娘你当女儿吧!” 吴月娘笑了:“你这话说了多少回了,别当真了。前几天我听说你两回都没在院里,去哪了?” 李桂姐赶紧辩解:“娘,你可别冤枉我!爹啥时候去过我家?要是他去过我家,跟我见了面,我立马就死!你肯定是听岔了,说不定是爹去郑月儿家了,还请了她家的小粉头子,我这名声,都是郑月儿嫉妒我,故意造谣的,不然爹怎么会生我的气?” 潘金莲在旁边拆台:“各人有各人的活路,郑月儿平白无故造你谣干啥?” 李桂姐说:“五娘你不知道,我们院里的人,都互相嫉妒,一个个的,见不得别人好!” 吴月娘接过话茬:“你们院里跟我们家也差不多,都是一个不愤一个,谁有点本事,别人就想把谁踩下去。” 说着,吴月娘让下人摆茶给李桂姐喝,这事儿才算翻篇。

再看前院,西门庆迎接宋御史、安郎中到厅上,俩人各自送了贺礼 —— 一匹缎子、一部书。看着桌上的宴席摆得整齐,俩人都不停道谢。分宾主坐下后,宋御史说:“四泉(西门庆的字),我有个事想求你。现在巡抚侯石泉老先生刚升了太常卿,我跟两司的人想一起请他吃个饯行酒,三十号那天,想借你家的地方用用,他初二就上京了,你看行不行?” 西门庆赶紧答应:“老先生吩咐,我哪敢不答应!就是不知道要摆多少桌?” 宋御史说:“我这儿有分资。” 说着让书吏拿出布、按两司加上他自己的十二两分资,还说要一张大插桌、六张散桌,再叫一班戏子。西门庆收下分资,让他们去卷棚坐着。

没一会儿,钱主事也到了,三个官员凑在一起下棋。宋御史看着西门府的房子,那叫一个羡慕:“你这房子又大又气派,院子也幽深,书画文物都是好东西,真是有钱人家的样子!” 他看见屏风前摆着一座八仙捧寿的流金鼎,有好几尺高,做工特别精巧,炉子里烧着沉檀香,烟从龟鹤鹿的嘴里冒出来,赶紧凑过去看,不停夸奖:“这炉鼎做得太好了!” 还跟另外两个官员说:“我之前写信给淮安的刘年兄,让他帮我捎一个这样的炉鼎,想送给蔡老(蔡京),结果到现在还没送来。四泉,你这炉鼎是从哪儿弄来的?” 西门庆打哈哈:“也是淮安一个朋友送我的。” 说完继续下棋。

西门庆吩咐下人端上两个桌盒,里面装着精致的菜蔬、水果、点心,还让戏子的生旦上来唱南曲。宋御史说:“客人还没来,主人先喝得脸红,不像话。” 安郎中劝:“天冷,喝一杯没事。” 宋御史又让人去邀砖厂的黄老爹,差人回来报:“黄老爹正在下棋,马上就来。” 几个人一边下棋一边喝酒,安郎中让戏子唱《宜春令》敬酒,生旦就一起唱了 “第一来为压惊”。

刚唱到一半,小吏进来报:“蔡老爹和黄老爹来了!” 宋御史赶紧让人把桌席收了,几个人都整理好衣服出去迎接。蔡九知府穿着素服,系着金带,先让人递了张写着 “侍生蔡修” 的拜帖给西门庆。进了厅上,安郎中介绍:“这是主人西门大人,现在在本地做千总,也是京里蔡老先门下的人。” 蔡知府赶紧作揖:“久仰久仰!” 西门庆说:“以后我一定上门拜访。” 互相客气完,都脱了外套坐下,下人端上茶,几个人闲聊了一会儿,就开始入席。蔡九知府坐主位,其他人按辈分坐。

厨子先上了汤饭,是那种精心熬煮的 “割道汤”—— 说白了就是把新鲜肉切成细条,配上菌菇、笋片慢炖出来的高汤,喝着鲜掉眉毛。汤刚下肚,戏子就捧着戏单过来了,蔡九知府扫了一眼,点了出《双忠记》。这戏讲的是古代忠臣报国的故事,搁现在就是 “正能量主旋律”,蔡知府选这出,八成是想在同僚面前显显自己的 “家国情怀”。

戏刚演了两折,酒也过了三巡,小优儿就凑到席前,唱了套《新水令》,开头一句 “玉鞭骄马出皇都”,调子敞亮,听得众人都点头。蔡知府突然来了兴致,跟宋御史打趣:“松原(宋御史的字)啊,你这趟差事办得漂亮,真可谓‘御史青骢马’,咱们几个往后说不定也能沾光,成了‘刘郎旧萦髯’那样的人物!” 安郎中赶紧接话:“可不是嘛!今天这场合,可别学那‘江州司马青衫湿’,净搞些伤感的调调!” 这话一落地,满座都笑了,气氛瞬间又热络了几分。

西门庆见宋御史听得高兴,赶紧让春鸿过来唱曲。春鸿是西门庆身边的小厮,唱曲儿是把好手,张口就来一套 “金门献罢平胡表”,嗓子清亮,词儿又吉利。宋御史听得眼睛都亮了,拉着春鸿的手问:“这孩子是谁家的?唱得真好!” 西门庆赶紧说:“这是我家的小厮,打小在扬州学的唱,也就瞎唱两句。” 宋御史当即从怀里摸出三钱银子赏给春鸿,春鸿赶紧磕头谢恩,那模样跟现在领了年终奖的打工人似的,喜滋滋的。

就这么吃着、喝着、唱着,窗外的太阳不知不觉就沉到西边去了。蔡九知府抬头看了眼天色,赶紧让人收拾衣服:“不行,得回去了,再晚城门该关了。” 众人也不强留,都起身送到大门外,看着蔡知府的轿子走远了。西门庆还特意安排了两个吏典,把没吃完的桌席、剩下的羊酒和绸缎,都打包送到新河口蔡知府的住处,这波 “人情世故” 做得那叫一个到位。

宋御史临走前还跟西门庆说:“今天先不谢你,后天借你家摆饯行酒,到时候还得麻烦你!” 西门庆赶紧应承:“您放心,都安排好了!” 等官员们都走光了,西门庆才松了口气,打发戏子回家,还特意叮嘱:“后天还来,记得多带几个会唱的,宋老爹要请巡抚侯爷,别掉链子!” 戏子们连声答应,扛着戏箱就走了。

这时候西门庆才想起要找自己人热闹热闹,让玳安去请温师父,再来安儿去叫应伯爵。温师父是个道士,平时跟西门庆走得近,应伯爵则是西门庆的 “狐朋狗友”,俩人来得都快,一进门就给西门庆作揖。三个小优儿还没走,西门庆就让他们接着弹唱,自己则跟温师父、应伯爵喝酒聊天。

西门庆问应伯爵:“你家娘们明天去应二哥家赴宴,准备叫些什么乐人?” 应伯爵苦着脸说:“哥,你就别取笑我了,我那小家小户的,哪请得起正经戏班子?到时候找两个唱小曲的女儿家凑活凑活得了,您跟各位嫂子明天早点来赏脸就行!” 西门庆笑着摆手:“行了,知道你抠门,到时候我让小厮多带两坛酒过去!” 前厅这边喝得热热闹闹,后院的女眷们也开始散场了。

孟大姨和孟三妗子最先起身告辞,杨姑娘本来也想走,吴月娘赶紧留她:“姑奶奶再住一天呗!薛师父都让徒弟把经卷取来了,晚上咱们听她宣卷,多有意思!” 杨姑娘叹了口气:“不是我不想住,明天我二侄儿定亲,孩子特意来请我去把关,实在走不开啊!” 吴月娘没法,只能送她出门,还让小厮备了些点心让她带上。

等杨姑娘走了,其他人也没了喝酒的兴致,傅伙计、甘伙计的老婆,还有贲四媳妇都陆续告辞了,只有段大姐没走 —— 她是崔本的媳妇,崔本跟西门庆混饭吃,段大姐自然得跟吴月娘搞好关系。潘姥姥则直接去了潘金莲房里,毕竟是亲闺女,跟别人也不熟。

后院里就剩下大妗子、李桂姐、申二姐,还有三个姑子,郁大姐和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吴月娘正跟她们聊天呢,听见前厅散了,以为西门庆会过来,赶紧把申二姐、李桂姐、郁大姐打发到李娇儿房里等着,结果等了半天没见人,就让来安去打听。来安回来报:“爹在五娘房里呢,看样子今晚不打算过来了!”

吴月娘一听就有点上火,跟孟玉楼吐槽:“你看看他这没正形的样!我还以为他今晚能来你房里,结果倒好,又扎到潘金莲那儿去了!这两天不知道犯了什么邪,天天跟潘金莲黏在一起!” 孟玉楼倒是看得开,劝道:“姐姐,咱也别管他了,反正这六房里,他爱串哪个串哪个,咱们管得了吗?就像大师父说的笑话,他想去哪,咱们拦得住?” 吴月娘叹了口气:“还不是因为他心里有鬼!刚才听见前厅散了,潘金莲跑得比谁都快,生怕晚了一步留不住他!”

吐槽归吐槽,吴月娘还是吩咐小玉:“灶上没人了,把仪门拴上,别让闲杂人进来。再去请三位师父,咱们听宣卷解解闷。” 又让人把李桂姐、申二姐、段大姐、郁大姐都叫了回来,跟大妗子说:“我之前就让薛师父让小沙弥把《黄氏女卷》取来了,本来想跟杨姑娘一起听,结果她走了,咱们自己听也一样。” 说着就让玉箫去煮好茶,孟玉楼还跟李娇儿说:“以后咱们两家轮着管茶,别总让大姐姐一个人忙活。” 李娇儿赶紧点头,各自吩咐丫鬟去准备茶水点心。

没一会儿,炕桌摆好了,三个姑子盘腿坐在炕上,众人也都找地方坐下。吴月娘特意洗手焚香,显得格外虔诚 —— 毕竟她怀着孕,总想求个平安。薛姑子清了清嗓子,展开《黄氏女卷》,开口就来了段 “开场白”:“各位菩萨保佑,盖闻法初不灭,故归空。道本无生,每因生而不用……” 这话听着玄乎,翻译过来就是 “佛法永存,生死都是虚幻”,跟开头那首诗的意境倒是对上了。

薛姑子接着又说:“世人都忙着追名逐利,天天瞎忙活,却不知道人的本性是圆满的,都被**给迷了眼。就算你功名盖世,到最后也是一场大梦;就算你富贵惊人,也躲不过‘死亡’这两个字!不管老的少的,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多少英雄好汉,最后都成了黄土一堆!” 这话跟现在的 “心灵鸡汤” 似的,听得众人都没了声音,连平时爱叽叽喳喳的李桂姐都安静了。

说完这些 “大道理”,薛姑子又念了几段偈子,唱了几首劝善的佛曲,调子慢悠悠的,跟现在的 “轻音乐” 似的,听得人心里发静。接着才开始讲《黄氏女卷》的正文:说黄氏女出身普通人家,从小就信佛好善,后来去世后转世成了男子,最后还带着五个男女一起升了天。这故事搁现在就是 “正能量逆袭文”,只不过套了层 “佛教轮回” 的壳子。

就这么慢慢讲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二更天。先是李娇儿房里的元宵儿端了茶过来,众人喝了润润嗓子。没过多久,孟玉楼房里的兰香又端来了好东西 —— 几样精致的果菜,一大壶酒,还有一大壶茶,说是给大妗子、段大姐、李桂姐她们垫垫肚子。吴月娘还让玉箫拿出四盒茶食饼糖,给三个姑子当点心,怕她们饿着。

李桂姐喝了口酒,来了兴致,说:“三位师父宣了这么久卷,也累了,我唱个曲儿给大家解解乏!” 吴月娘笑着说:“又要麻烦你了?” 郁大姐赶紧说:“我先唱!我先唱!” 吴月娘点头:“行,那你先来。” 申二姐也不甘示弱:“等郁大姐唱完,我也唱一个给娘们听!” 李桂姐倒是不抢了,笑着说:“那我就压轴!”

郁大姐清了清嗓子,刚要开口,李桂姐又问吴月娘:“娘,您想听什么?我唱您爱听的!” 吴月娘想了想:“你唱个‘更深静悄’吧,这会子夜深了,正应景。” 李桂姐赶紧答应,接过琵琶,手指轻轻一弹,就唱了起来。她的嗓子软乎乎的,调子又温柔,听得众人都眯着眼睛晃脑袋,跟现在听演唱会似的,别提多入迷了。

李桂姐刚唱完,郁大姐就抢过琵琶,结果还没等她调弦,申二姐又把琵琶夺了过去,挂在胳膊上,笑着说:“我先唱个《十二月儿挂真儿》,给大妗子和娘每逗个乐!” 说着就唱:“正月十五闹元宵,满把焚香天地烧……” 这曲子节奏快,词儿又热闹,跟李桂姐的慢调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没等申二姐唱完,大妗子就打了个哈欠 —— 她年纪大了,熬不住夜,跟吴月娘说:“我实在困得不行了,先去你房里睡了。” 吴月娘赶紧点头:“您快去歇着,我让小玉给您铺好床。” 大妗子喝了口茶,就跟着小玉去了上房。

申二姐唱完的时候,天已经快三更了。李桂姐一看时候不早,就跟李娇儿说:“娘,我跟您回房睡吧。” 段大姐也起身:“我去三娘(孟玉楼)房里凑活一晚。” 三个姑子则被安排到孙雪娥房里 —— 孙雪娥平时不受宠,房里清净,正好适合姑子们休息。郁大姐和申二姐没地方去,就跟玉箫、小玉在炕屋里挤了挤。吴月娘送走众人,也回上房跟大妗子一起睡了,后院总算安静了下来。

这里得插句题外话 —— 古时候女人怀孕讲究 “胎教”,比如不能侧着坐、不能躺着睡,不能听乱七八糟的声音,不能看不好的东西,还得常看诗书、摆弄金玉,这样生出来的孩子才端正聪慧。可吴月娘现在怀着孕,却天天听姑子们宣卷,听那些生死轮回的事儿,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后来她生的孩子虽然是 “古佛出世”,却最后投胎换骨走了,没继承西门家的家业,真是可惜了。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前程黑暗路途险,十二时中自着迷。” 西门府看着热闹,其实早就藏着一堆隐患,只是当时没人察觉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