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68章 应伯爵戏衔玉臂 玳安儿密访蜂媒

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唠唠《金瓶梅》第六十八回的热闹事儿。这一回可是把西门庆家的日常、应酬、勾心斗角全给安排得明明白白,就跟看一场精彩的古装大戏似的,每个角色都各有各的戏码,一个比一个能整活儿。

先从开头的词儿说起,“钟情太甚,到老也无休歇”,这话听着挺深情,可放在西门庆这儿,那 “钟情” 就得打个引号了,他这 “情” 啊,简直跟撒网似的,逮着谁算谁。话说西门庆跟李瓶儿烧完纸,转头就跑到潘金莲房里歇了一夜,你瞅瞅,这感情转移得比翻书还快。潘金莲心里估计也乐开花了,毕竟李瓶儿一没,她又能多沾点西门庆的宠爱了。

到了第二天,应伯爵家先送了喜面来,这应伯爵可是西门庆的 “头号舔狗” 兼 “气氛组组长”,有事没事总往西门庆跟前凑,就盼着能蹭点好处。紧接着,黄四领着他小舅子孙文相,扛着一口猪、一坛酒,还有两只烧鹅、四只烧鸡、两盒果子,巴巴地来给西门庆磕头。这黄四之前可是受了西门庆的大恩,不然也不会这么殷勤。他嘴里说着 “蒙老爹活命之恩,举家感激不浅”,膝盖都快跪到地上了,就差把 “求关照” 三个字刻在脸上。西门庆一开始还装模作样地再三推辞,说不要不要,结果推了半天,还是只收下了猪和酒,还说 “留下送你钱老爹罢”,这话听着客气,实则是给自己留面子,也顺便卖个人情给姓钱的。黄四还不死心,又问西门庆啥时候有空,想请他吃饭,西门庆怼了句 “你休听他(应伯爵)哄你哩!又费烦你,不如不央我了”,这话里有话,既摆了架子,又没把话说死,不愧是混官场和商场的老油条。

时间一晃到了十一月初一,西门庆一大早去衙门上班,下班了还得去李知县家喝酒,忙得脚不沾地。家里的吴月娘呢,也没闲着,打扮得素素净净,坐着轿子去乔大户家给长姐过生日,家里一下子就空了不少。这时候,庵里的薛姑子闻着味儿就来了。她之前听说吴月娘许了初五要念经拜《血盆忏》,就想抢这活儿干,还特意瞒着另一个姑子王姑子,买了两盒礼物来见吴月娘。结果吴月娘不在家,李娇儿和孟玉楼留她吃茶,让她等着。

这时候,潘金莲可就动起了小心思。她之前听玉箫说,吴月娘吃了薛姑子的符水才怀了孕,现在西门庆又把**要了去,她生怕**也生个孩子,分走西门庆对自己的宠爱。于是,她赶紧把薛姑子请到自己房里,偷偷塞给薛姑子一两银子,让薛姑子也给她配点能坐胎气的符药。你说潘金莲这脑子,为了争宠,啥招儿都想得出来,真是把 “宫斗” 那套玩明白了。

等到晚上吴月娘回来,就留薛姑子住了一夜。第二天,吴月娘还特意跟西门庆要了五两银子,作为念经的钱和写文书的费用给了薛姑子。这薛姑子也是个精明人,瞒着王姑子和大师父,到了初五那天,早早请了八个女僧,在花园的卷棚里搭起道场,又是念《华严经》《金刚经》,又是拜《血盆》宝忏,晚上还搞了放焰口施食的仪式。那天还请了吴大妗子、花大嫂这些女眷,还有吴大舅、应伯爵、温秀才这些男客来吃斋。不过这些尼僧也不敢太张扬,没敲锣打鼓,就敲敲木鱼、击击手磬,安安静静地念经,估计也是怕动静太大,招人闲话。

这边道场搞得热闹,那边应伯爵又开始忙活了。他领着黄四的家人,拿了帖子来请西门庆,说初七在院里郑爱月儿家摆酒。西门庆看了帖子,说初七没空,要去张西村家吃生日酒,说明天倒是有空。应伯爵赶紧接话,说就请了他和李三作陪,还叫了四个妓女来唱《西厢记》。西门庆吩咐人给黄四的家人吃了斋饭,让他们回去把时间改到初六。

接着,应伯爵就开始跟西门庆打听黄四送了啥礼。西门庆一五一十地说了,说自己没收,只收了猪和酒,还说黄四另外准备了两匹白鹇紵丝、两匹京缎、五十两银子,送给了龙野钱公。应伯爵一听,立马开启 “吐槽 捧哏” 模式,说 “哥,你不接钱尽够了,这个是他落得的。少说四匹尺头值三十两银子,那二十两,那里寻这分上去?便益了他,救了他父子二人性命!” 这话既拍了西门庆的马屁,又显得自己很懂行情,把西门庆哄得美滋滋的。两人一直坐到晚上才散,西门庆还让应伯爵第二天接着来,应伯爵一口答应,屁颠屁颠地走了。而那八个女僧,一直忙到半夜一点多,才把道场圆满结束,烧了纸箱子之类的东西散场。

到了第二天,西门庆照常去衙门上班。这边王姑子也听说了薛姑子抢了念经的活儿,一大早怒气冲冲地跑来要经钱。吴月娘还怪王姑子昨天不来,王姑子委屈地说 “这个就是薛家老淫妇的鬼。他对着我说咱家挪了日子,到初六念经”,还抱怨薛姑子把经钱都拿走了,一点不留给自己。吴月娘说 “还等到这咱哩?未曾念经,经钱写法就都找与他了”,不过还好,吴月娘还留了一匹衬钱布给王姑子,让小玉拿给她,还摆了些昨天剩下的斋食给她吃。

王姑子吃着东西,嘴里还不闲着,嘟嘟囔囔地骂薛姑子 “这老淫妇,他印造经,赚了六娘许多银子。原说这个经儿,咱两个使,你又独自掉揽的去了”。吴月娘又插了一嘴,说 “老薛说你接了六娘《血盆经》五两银子,你怎的不替他念?” 王姑子赶紧辩解,说李瓶儿五七的时候,自己请了四位师父念了半个月。吴月娘又说 “你念了,怎的挂口儿不对我题?你就对我说,我还送些衬施儿与你”,这话一下子就把王姑子噎住了,她讪讪地坐了一会儿,也没脸再待下去,就气冲冲地往薛姑子家吵架去了。你看这两个姑子,为了点经钱,闹得跟菜市场吵架似的,真是把出家人的脸面都丢光了。旁边还配了句诗 “佛会僧尼是一家,法轮常转度龙华。此物只好图生育,枉使金刀剪落花”,这诗明着是说念经拜佛,实则是讽刺这些尼僧借着宗教的名义,净干些谋私利的事儿,一点都不虔诚。

再说说西门庆,他从衙门回来吃了饭,应伯爵早就到了。应伯爵打扮得人模狗样,穿了新缎帽、沉香色的褶子、粉底皂靴,一见到西门庆就点头哈腰,说 “这天也有晌午,好去了。他那里使人邀了好几遍了”,催着西门庆赶紧去郑爱月儿家。西门庆说想邀温秀才一起去,就让王经去请。结果王经回来禀报,说温秀才去见朋友了,不在家。应伯爵一听,立马说 “咱等不的他。秀才家有要没紧望朋友,知多咱来?倒没的误了勾当”,他才不想等温秀才呢,生怕温秀才来了,自己就不能跟西门庆单独套近乎了。

西门庆吩咐琴童备马给应伯爵骑,应伯爵还摆谱,说 “我不骑。你依我:省的摇铃打鼓,我先走一步儿,你坐轿子慢慢来就是了”,他这是想提前去郑爱月儿家,先跟人家打好关系,也显得自己跟西门庆关系不一般。西门庆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让他先走了。

西门庆正准备出门,平安儿慌慌张张地拿着帖子跑进来,说 “工部安老爹来拜。先差了个吏送帖儿,后边轿子便来也”。西门庆一听,赶紧吩咐家里厨房准备饭菜,让来兴儿去买攒盘点心招待。没一会儿,安郎中就到了。安郎中穿着华丽的官服,绣着妆花云鹭补子,系着起花萌金带,西门庆赶紧穿戴整齐出去迎接。两人互相客气了一番,西门庆说 “老先生荣擢,失贺,心甚缺然。前日蒙赐华扎厚仪,生正值丧事,匆匆未及奉候起居为歉”,先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和祝贺。安郎中也客气地说 “学生有失吊问,罪罪!生到京也曾道达云峰,未知可有礼到否?” 还提到了翟亲家也送了奠礼。

接着,两人就聊起了工作。安郎中说自己现在负责治河,还抱怨 “当此民穷财尽之时。前者皇船载运花石,毁闸折坝,所过倒悬,公私困弊之极。又兼贼盗梗阻,虽有神输鬼役之才,亦无如之何矣”,倒了一堆苦水。西门庆赶紧顺着他的话说 “老先生大才展布,不日就绪,必大升擢矣”,还问他敕书上有没有期限。安郎中说有三年的期限,等河工完成了,皇上还要派官来祭谢河神。

聊天的时候,西门庆让人摆上桌子准备吃饭,安郎中说 “学生实说,还要往黄泰宇那里拜拜去”,不想多留。西门庆挽留了几句,见安郎中执意要走,就请他吃了点点心,然后送到大门首,看着他上轿走了。西门庆回到厅里,脱掉官服,换了便装,又让人去问温秀才回来了没。玳安回话说温秀才还没回,不过郑春和黄四的家人来定儿已经来邀请好半天了。

西门庆这才出门上轿,带着玳安、琴童和四个排军,往郑爱月儿家去。快到郑爱月儿家的院门时,那些平时爱凑热闹的架儿们都躲到一边去了,只有当天值班的俳长在两边站着,连跪都不敢跪,生怕得罪西门庆。郑春和来定儿赶紧进去通报,应伯爵正和李三玩双陆呢,一听西门庆来了,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

郑爱月儿和她妹妹爱香儿,打扮得跟花仙子似的,戴着海獭卧兔儿、一窝丝杭州攒,赶紧出来到门口迎接。西门庆下了轿,走进客位,还特意吩咐不用吹打,让鼓乐停下来,免得太张扬。先是李三和黄四过来拜见,然后郑爱月儿家的鸨子也出来拜见,最后才是郑爱月儿姐妹俩磕头。

屋里摆了两张交椅,西门庆和应伯爵坐下,李三、黄四还有郑爱月儿姐妹俩在旁边陪着。玳安过来问西门庆轿子要不要先送回家,西门庆让排军和轿子都回去,又吩咐琴童 “到家看你温师父来了,拿黄马接了来”,琴童答应着去了。应伯爵问西门庆怎么半天多才来,西门庆就把安郎中来拜访、留他吃饭的事儿说了一遍。

没过一会儿,郑春端着茶上来,爱香儿拿了一盏递给应伯爵,爱月儿则递给西门庆。应伯爵故意伸手去接爱月儿递的茶,还说 “我错接,只说你递与我来”,爱月儿笑着说 “我递与你?—— 没修这样福来!” 应伯爵立马开启调侃模式,说 “你看这小淫妇儿,原来只认的他家汉子,倒把客人不着在意里”,爱月儿也不示弱,回怼道 “今日轮不着你做客人哩!” 两人一唱一和,把气氛搞得热热闹闹的。

喝完茶,四个要唱《西厢记》的妓女也出来给西门庆磕头,西门庆一一问了她们的姓名,然后跟黄四说 “等住回上来唱,只打鼓儿,不吹打罢”,黄四赶紧答应。鸨子怕西门庆冷,让郑春放下暖帘,往火盆里添了好多兽炭。这时候,几个青衣圆社听说西门庆在这儿吃酒,想来凑个热闹,在门口探头探脑的,不敢进去。有认识玳安的,就给玳安作揖,求玳安帮忙通融一下。玳安悄悄进去跟西门庆说,结果被西门庆骂了一顿,那些人吓得一溜烟就跑了,连个影子都没了。

很快,桌上就摆满了果品和酒菜,正面放了两张桌席:西门庆单独一桌,应伯爵和温秀才一桌 —— 特意给温秀才留了个位置在左边。旁边一桌是李三和黄四,右边是郑爱月儿姐妹俩。那桌上的菜真是琳琅满目,都是些稀罕玩意儿,瓶子里还插着鲜花,看着就有食欲。郑奉和郑春在旁边弹唱助兴。

刚给大家倒上酒,安排好座位,温秀才就到了。他头戴过桥巾,身穿绿云袄,一进门就作揖。应伯爵笑着说 “老先生何来迟也?留席久矣”,温秀才赶紧道歉,说 “学生有罪,不知老先生呼唤,适往敝同窗处会书,来迟了一步”。黄四赶紧给温秀才摆上碗筷,让他跟应伯爵坐在一起。

没一会儿,汤饭端上来了,两个小优儿弹唱了一会儿就下去了。接着,四个妓女上来唱了一折 “游艺中原”。正唱着,玳安过来说 “后边银姨那里使了吴惠和蜡梅送茶来了”。原来吴银儿就住在郑爱月儿家后边,只隔了一条巷子,听说西门庆在这儿吃酒,就特意让人送茶过来。西门庆让吴惠和蜡梅进来,两人磕了头,说 “银姐使我送茶来爹吃”,然后揭开盒子,给每个人斟了一盏瓜仁香茶。

西门庆问 “银姐在家做甚么哩?” 蜡梅回答 “姐儿今日在家没出门”。西门庆喝完茶,赏了吴惠和蜡梅各三钱银子,还让玳安跟着吴惠一起去请吴银儿过来。郑爱月儿很机灵,赶紧让郑春也跟着去,还说 “你也跟了去,好歹缠了银姨来。他若不来,你就说我到明日就不和他做伙计了”。应伯爵听了,笑着说 “我倒好笑,你两个原来是贩 [毛必] 的伙计”,这话有点荤,不过大家都没当回事。温秀才还一本正经地解释 “南老好不近人情。自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同他做伙计亦是理之当然”,把大家都逗乐了。郑爱月儿又怼应伯爵 “应花子,你与郑春他们都是伙计,当差供唱都在一处”,应伯爵厚着脸皮说 “傻孩子,我是老王八!那咱和你妈相交,你还在肚子里!” 这话说得没羞没臊,不过大家早就习惯了应伯爵的德性,只当是玩笑话。

说笑间,妓女又上来唱了一套 “半万贼兵”。西门庆叫过那个唱莺莺的韩家女儿,问 “你是韩家谁的女儿?” 爱香儿回答 “爹,你不认的?他是韩金钏侄女儿,小名消愁儿,今年才十三岁”。西门庆夸赞道 “这孩子到明日成个好妇人儿。举止伶俐,又唱的好”,还让她到自己席上递酒。黄四则在一旁忙着端汤上菜,极尽殷勤,就怕伺候不好西门庆。

没过多久,吴银儿就来了。她头上戴着白绉纱发髻、珠子箍儿、翠云钿儿,周围还插了一圈小簪子,上身穿白绫对衿袄儿,绣着妆花眉子,下身穿纱绿潞绸裙,滚着羊皮金边,脚上是墨青素缎鞋儿,笑嘻嘻地走进来,先给西门庆磕了头,然后又给温秀才等人道了万福。

应伯爵又开始调侃,说 “我倒好笑,来到就教我惹气。俺每是后娘养的?只认的你爹,与他磕头,望着俺每只一拜。原来你这丽春院小娘儿这等欺客!我若有五棍儿衙门,定不饶你”。郑爱月儿赶紧打圆场,说 “应花子,好没羞的孩儿。你行头不怎么,光一味好撇”,一边说着,一边给吴银儿安排座位,让她坐在西门庆旁边。

西门庆看见吴银儿戴着白发髻,就问 “你戴的谁人孝?” 吴银儿回答 “爹故意又问个儿,与娘戴孝一向了”。西门庆一听吴银儿是为李瓶儿戴孝,心里顿时跟喝了蜜似的甜,觉得这吴银儿还挺懂事儿,没白疼她。当下就拉着吴银儿的手,让她在自己身边的侧席坐下,俩人凑在一起低声说话,那热乎劲儿,把旁边的应伯爵看得直撇嘴。

没过一会儿,汤饭就端上来了,郑爱月儿起身给西门庆递酒,吴银儿也跟着站起来说:“我还没去给郑妈请安呢。” 说着就往鸨子房里走,跟郑妈见了礼,回来的时候,郑妈还特意嘱咐:“月姐,快给银姐找个舒服的座儿,天儿冷,让丫头烧个火笼来,给银姐暖暖手。” 紧接着,新的热菜也端上来了,吴银儿却没什么胃口,只吃了半个点心,喝了两口汤,就放下筷子,又跟西门庆聊起天来。

吴银儿问:“娘前日断七的时候,家里念经了吗?” 西门庆点头:“五七那天多亏你们送了茶来,断七的时候,就随便请了几个女僧,在家拜了拜忏,亲戚们一个都没请,怕麻烦。” 俩人正说着贴心话,应伯爵在旁边不乐意了,嚷嚷道:“你们俩倒好,说悄悄话把我们晾在这儿,连杯酒都不递,也不唱段儿给我们听,这是要赶我们走啊!” 李三和黄四一听,赶紧撺掇郑爱月儿姐妹和吴银儿上前递酒,还把乐器摆好,准备开唱。

吴银儿也不含糊,跟着一起上前,三个姑娘凑在一块儿,围着小火笼,合着声儿唱了套《中吕?粉蝶儿》“三弄梅花”,那嗓子清亮得能穿透屋顶,真有 “裂石流云” 的劲儿。唱完之后,西门庆跟应伯爵说:“你光催她们唱,你也下去回敬一杯啊。” 应伯爵嬉皮笑脸地说:“没事儿,死不了!我今儿就好好逗逗她们,不管是仰着、躺着、侧着,还是金鸡独立,她们都得听我的;还有那野马踩场、野狐抽丝的花样,随她们挑!”

爱香儿听了,脸一红,骂道:“你这贼花子,满嘴胡言乱语,也不害臊!” 应伯爵却不在意,拿了个酒碟,里面放了三个酒杯,说:“我的小祖宗们,快陪我喝两杯,不然我就把酒泼你们身上。” 爱香儿赶紧说:“我今天忌酒,喝不了。” 郑爱月儿则故意逗他:“你跪下给我磕个头,再让我打一巴掌,我就喝。” 应伯爵转头问吴银儿:“银姐,你咋说?” 吴银儿笑着说:“二爹,我今儿身子不舒服,就喝半盏吧。”

郑爱月儿不依不饶:“花子,你不跪,我这辈子都不喝!” 黄四在旁边起哄:“二叔,跪了吧,又不真打你,别扫了大家的兴。” 郑爱月儿补充道:“跪了也打不着哪儿去,就轻轻打两下。” 应伯爵没法子,只好直挺挺地跪在地上,郑爱月儿撩起袖子,露出嫩白的手腕,骂道:“贼花子,以后还敢不敢跟我没大没小了?大声说!不说我就不喝。” 应伯爵无奈,只能扯着嗓子喊:“以后再也不敢了!” 郑爱月儿这才 “啪、啪” 打了他两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应伯爵爬起来,委屈巴巴地说:“你这小没良心的,就不能给我剩一口?” 郑爱月儿又给他满了一杯,笑着往他嘴里灌,弄得应伯爵衣服上全是酒,他又开始装模作样地抱怨:“你看你,把我新穿的衣服都弄脏了,我得找你家汉子赔!” 逗得满屋子人哈哈大笑,笑够了,大家才各自回座位坐好。

眼看着天渐渐黑了,丫鬟们把蜡烛点上,西门庆让人拿了个骰盆来,先让温秀才玩,温秀才连忙推辞:“哪能让我先来,还是老先生您先来。” 于是西门庆就和吴银儿用十二个骰子玩抢红,旁边四个妓女拿着乐器伴奏。喝了一轮酒,吴银儿又转过去跟温秀才、应伯爵玩抢红,爱香儿则跑到西门庆席上,陪他猜枚喝酒。过了一会儿,郑爱月儿也凑过来跟西门庆抢红,吴银儿就往下席去给李三、黄四递酒。

这时候的郑爱月儿,已经回房换了身新衣裳,上身是烟里火回纹锦对衿袄,下身是鹅黄杭绢点翠缕金裙,配着妆花膝裤和大红凤嘴鞋,灯下戴着海獭卧兔儿,那脸蛋雪白粉嫩,真是越看越好看,难怪西门庆会动心。有诗为证:“芳姿丽质更妖烧,秋水精神瑞雪标。白玉生香花解语,千金良夜实难消。”

西门庆看的心痒,喝了几杯酒,酒劲儿上来,又想起李瓶儿梦里跟他说的 “少贪在外夜饮”,就起身说要去后边净手。鸨子赶紧叫丫鬟点上灯,领着他往后院走。西门庆解完手出来,郑爱月儿早就等着了,伺候他洗手后,俩人就手拉手进了房间。

房间里窗户半开着,蜡烛烧得正旺,暖融融的,还飘着淡淡的兰麝香味。西门庆脱了外套,只穿件白绫道袍,俩人就躺在床上,腿挨着腿聊天。郑爱月儿先开口:“爹,今儿就在这儿住下吧,别回去了。” 西门庆摇摇头:“不行,一来银儿在这儿,我不走显得不好;二来我现在当着官,今年考察期快到了,万一惹出是非就麻烦了,以后白天来陪你就行。”

接着,西门庆又叹口气:“前儿多亏你送的泡螺儿,我拿到家,一看就想起你六娘了,她以前最会做这个。她走了之后,家里再也没人会做了,我看着那泡螺儿,心里酸了半天。” 郑爱月儿赶紧说:“做那个不难,就是得掌握好窍门。那瓜仁都是我一个个用嘴嗑出来的,结果被应花子抢去不少吃了。” 西门庆笑了:“我就知道是他,他那嘴馋的毛病改不了,最后没剩几个,都被我吃了。” 郑爱月儿娇嗔道:“真是便宜那贼花子了,本来是特意给你做的。”

又聊了会儿,郑爱月儿突然问:“爹,最近见过桂姐吗?” 西门庆一愣:“自从你六娘办丧事以来,我就没见过她。” 郑爱月儿又问:“六娘五七的时候,她没送茶来吗?” 西门庆说:“就派李铭送了点茶来。” 郑爱月儿犹豫了一下,说:“爹,我有句话想跟你说,你可别跟别人提,尤其是应花子,免得走漏风声。” 西门庆赶紧搂着她的脖子:“我的小宝贝儿,有话就说,我嘴严着呢,肯定不跟别人说。”

郑爱月儿这才压低声音,把李桂姐跟王三官儿勾搭的事儿说了:“现在孙寡嘴、祝麻子、小张闲,还有架儿于宽、聂钺儿,踢行头白回子、向三,天天围着王三官儿转,跟他一起在桂姐那儿厮混。王三官儿现在连齐香儿都不找了,又跟秦家玉芝儿好上了,两边都花钱。钱花光了,就把皮袄当了三十两银子,还把他娘子的金镯子放桂姐那儿,抵了一个月的费用。”

西门庆听完,气得骂道:“这小淫妇儿,我之前特意嘱咐她别跟那小子来往,她还跟我赌咒发誓,原来都是骗我的!” 郑爱月儿见状,赶紧说:“爹,您别生气,我给您想个办法,保准让王三官儿吃点苦头,给您出这口气。” 西门庆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把她搂得更紧了:“我的好月儿,快说说,有啥办法?”

郑爱月儿神秘兮兮地说:“王三官儿他娘林太太,今年还不到四十岁,长得可带劲了,描眉画眼的,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王三官儿整天在院里鬼混,她就独自在家,专找外遇。平时总说去姑姑庵里打斋,其实每次去,都在说媒的文嫂儿家落脚,那文嫂儿专门给她牵线搭桥,找些男人寻欢作乐。爹要是想找机会见她,一点都不难。还有更巧的,王三官儿的娘子才十九岁,是东京六黄太尉的侄女儿,长得跟画上的人似的,双陆、棋子都会玩。王三官儿总不在家,她跟守寡似的,气的都上吊过两三回了,还好都被救下来了。爹要是能先搞定他娘,还怕他媳妇儿跑了?”

这番话把西门庆说得心猿意马,搂着郑爱月儿就问:“我的小宝贝,你咋知道这么清楚?” 郑爱月儿不敢说自己常去王家唱曲,就编了个瞎话:“我有个熟人,之前跟他娘在文嫂儿家见过一面,是那文嫂儿说的。” 西门庆又问:“那熟人是谁?该不会是张大户的侄儿张二官儿吧?” 郑爱月儿赶紧摇头:“那张懋德长得丑死了,一脸麻子,眼睛又小,我才不跟他来往呢,也就蒋家百家奴能看得上他。” 西门庆追问是谁,郑爱月儿才说:“是之前梳笼我的一个南方商人,他一年来两次,每次都不在我这儿多待,总在外边跟人瞎搞。”

西门庆听了,觉得郑爱月儿确实对自己真心,心里更高兴了,当即许诺:“我儿,既然你这么向着我,我每月给你妈三十两银子做生活费,以后你就别再接别人了,我有空就来陪你。” 郑爱月儿笑着说:“爹,哪用得着三十两,您随便给我妈几两就行,我本来就懒得伺候别人,以后专门伺候您。” 西门庆更开心了:“不行,就三十两,说到做到。” 说完,俩人就上了床。床上的被褥厚得有一尺高,郑爱月儿问:“爹,脱不脱衣裳?” 西门庆说:“别脱了,穿着衣裳玩玩就行,免得前边的人等急了。” 说着就拉过枕头,郑爱月儿解了下衣,仰卧在枕头上,就跟她温存起来。两人颠鸾倒凤,好不快活。低低唤粉郎,**乐未央。”

温存了好一会儿,两人才收拾好衣服,手拉手回到前院。此时,吴银儿和爱香儿正跟温秀才、应伯爵掷骰子猜枚,喝酒喝得正热闹,见西门庆进来,都赶紧站起来让座。应伯爵打趣道:“你可算出来了,把我们丢在这儿不管,快喝杯酒压压惊。” 西门庆笑着说:“就是跟月儿说两句话,能有啥事儿。” 应伯爵坏笑着说:“啥悄悄话啊,我们可都听见了。”

说着,应伯爵给西门庆满了杯热酒,众人陪着他喝了一杯。四个妓女又拿起乐器弹唱起来,玳安在旁边小声说:“轿子已经备好了。” 西门庆跟玳安使了个眼色,玳安就出去吩咐排军打起灯笼,在门外等着。西门庆也不坐了,陪着众人站着喝酒,还让四个妓女再唱段 “一见娇羞”。那个叫韩消愁儿的妓女拿起琵琶,娇滴滴地唱道:“一见娇羞,雨意云情两意投。我见他千娇百媚,万种妖娆,一捻温柔。通书先把话儿勾,传情暗里秋波溜。记在心头。心头,未审何时成就。”

唱完之后,吴银儿给西门庆递酒,爱香儿给应伯爵递,郑爱月儿给温秀才递,李三、黄四也都各自满上酒。四个妓女又接着唱了一段,大家又互相敬酒,喝了两轮,妓女们再唱了两段,西门庆就起身准备走了。

西门庆让玳安从书袋里拿出十一包赏赐,四个妓女每人三钱,厨役五钱,吴惠、郑春、郑奉每人三钱,帮忙端茶的丫鬟每人二钱,连郑爱月儿的丫鬟桃花儿也给了三钱。众人都赶紧磕头谢恩。黄四还想挽留:“应二叔,您帮着说说,天还早呢,老爹再坐会儿,让我们尽尽心意啊。月姨,您也劝劝。” 郑爱月儿无奈地说:“我劝了,可他就是不肯。” 西门庆说:“你们别劝了,我明天还有事儿。” 说着就跟黄四作揖:“麻烦你们了,多谢款待。” 黄四赶紧说:“您太客气了,都没好好招待您,还让您饿着肚子,是我们没尽心。”

三个妓女又磕头说:“爹回家后,一定要跟大娘和各位娘问好,我们有空了,跟银姐一起去家里看望大娘。” 西门庆点头:“好,你们有空就去,在家坐一天。” 说着,丫鬟们就打起灯笼,西门庆走下台阶,郑爱月儿的鸨子赶紧上前道万福:“老爹咋不多坐会儿,是不是我们家的菜不合胃口?还有一道米饭没上呢!” 西门庆摆摆手:“不用了,我明天要早起,衙门里还有事。应二哥没事,让他在这儿多坐会儿。”

应伯爵本来想跟着走,结果被黄四死死拦住:“二爷,您可不能走,您走了我们这儿就没意思了。” 应伯爵开玩笑说:“有本事你把温老先生留下,我就服你。” 温秀才一听,拔腿就想跑,结果被黄四的小厮来定儿拦腰抱住。西门庆走到大门外,问琴童:“温师父的牲口在这儿吗?” 琴童说:“备了驴子,画童儿看着呢。” 西门庆就跟温秀才说:“既然有驴子,那你就再陪应二哥坐会儿,我先回去了。” 众人都送西门庆出门,郑爱月儿拉着西门庆的手,悄悄捏了一下,小声说:“我跟你说的事儿,你可得放在心上,别跟别人说。” 西门庆点头:“知道了。” 郑爱月儿又让郑春:“你送老爹回家。” 西门庆这才上轿走了。

吴银儿也在门口跟众人和郑爱月儿姐妹道别,让吴惠打着灯回家了。郑爱月儿还特意嘱咐:“银姐,见到那个人,可千万别提今天的事儿。” 吴银儿说:“我知道。” 众人回到席上,又添了炭火,继续喝酒,唱歌跳舞,吹弹助兴,一直闹到三更才散。黄四为了感谢郑爱月儿,还给了她十两银子。西门庆坐着轿子,两个排军打着灯,出了院门,就打发郑春回去了。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夏提刑派手下人来请西门庆,让他早点去衙门审问贼情,西门庆一直审到中午才回家。吃了午饭,沈姨夫又派大管家沈定送了个叫刘包的后生过来,让他在西门庆的缎子铺里帮忙煮饭打杂,西门庆留下了刘包,在书房里写了帖子,让沈定带回去。

西门庆正坐在书房里,玳安在旁边站着,西门庆就问:“温师父昨天啥时候回来的?” 玳安回答:“我在铺子里睡了好一会儿,听见画童儿打门,那时候都三更了,温师父才回来。今早我问了,温师父没喝醉,应二爹喝得酩酊大醉,吐了一地,月姨怕夜深了不安全,让郑春送他回家了。” 西门庆听完,哈哈大笑,然后叫玳安过来,小声说:“之前给你姐夫说媒的那个文嫂儿,你知道她家住哪儿吗?你去找找她,让她到对门房子里见我,我有话跟她说。” 玳安挠挠头:“我不认识文嫂儿家,我去问问姐夫。” 西门庆说:“快去,问清楚了就赶紧去。”

玳安跑到铺子里问陈敬济:“姐夫,你知道文嫂儿家在哪儿吗?爹让我去找她。” 陈敬济纳闷:“找她干啥?” 玳安说:“谁知道爹要干啥,就催着我赶紧去。” 陈敬济就详细说了地址:“出了东大街,一直往南走,过了同仁桥牌坊,再往东边转,进王家巷,走半道能看着个发放巡捕的厅子,对面就是石桥儿,过了石桥儿,旁边有个姑姑庵,庵旁边有条小胡同,进胡同往西走,第三家是豆腐铺,豆腐铺隔壁上坡,双扇红对门儿那家就是。你到那儿喊文妈,她准出来。”

玳安听得脑袋发懵,挠着后脑勺说:“我的哥,你这路线跟绕迷宫似的,小炉匠跟着行香的走 —— 又碎又乱!再跟我说一遍,我怕走岔了挨爹骂。” 陈敬济没辙,又耐着性子念叨一遍,玳安这才拍着胸脯说:“成了,我骑马来的,跑快点,耽误不了事儿。” 说着就牵出那匹大白马,翻身上去,一甩鞭子,马儿 “哒哒” 跑起来,溅起一路尘土。

玳安按着陈敬济说的路线,出了东大街往南,顺利过了同仁桥牌坊,拐进王家巷。果然看见中间有个巡捕厅,对面石桥儿孤零零立着,半截红墙露出来,正是大悲庵。他催马进了西边小胡同,上坡处果然有个挑着 “豆腐脑” 幌子的铺子,旁边一户人家两扇红漆门,看着倒还干净。

玳安跳下马,把缰绳拴在门口老槐树上,抬手就拍门:“文嫂在家没?有人找!” 门 “吱呀” 一声开了,一个半大孩子探出头,正是文嫂的儿子文纟堂,他上下打量玳安:“你是谁啊?找我妈干啥?” 玳安掏出腰牌亮了亮:“县门前提刑西门老爹家的,赶紧叫你妈出来,老爹等着问话呢!”

文纟堂一听是西门大官府里的人,立马堆起笑:“原来是官爷,快进来坐,我妈在里头呢!” 玳安跟着进去,院子里摆着几张桌子,几个道姑模样的人正围着算账,桌上堆着香烛纸马,看样子是在算进香的账目。文纟堂喊了声 “妈,有人找”,就去里屋端茶,半天端出杯凉茶,说:“官爷您先喝着,我妈说她不在家,明天一早就去府里给老爹回话。”

玳安 “啪” 地把茶杯顿在桌上:“你这孩子咋睁眼说瞎话?驴子还在院里拴着呢,咋就不在家?” 说着就往后院闯,刚到廊下,就看见文嫂正和儿媳妇陪着几个道妈子喝茶,嘴里还嚼着瓜子。玳安叉着腰笑:“文妈,您这‘不在家’可藏得够深啊,我要是不进来,还真被您蒙过去了!”

文嫂吓了一跳,赶紧把瓜子壳吐了,起身给玳安道万福:“哎呀,是玳安小哥啊!怪我这记性,刚才跟道姐儿们对账,忘了时辰。你回去跟老爹说,我今天实在走不开,明天一早就去府上伺候。” 玳安摇头:“那可不成,老爹在家急得火上房,催了一遍又一遍,说跟您说完话,还要去府里罗同知家吃酒呢!您要是不去,我回去准挨骂。”

文嫂眼珠一转,拉着玳安到一边:“小哥,你跟我透个底,是不是你家六娘没了,老爹想再找个填房,让我去说媒啊?” 玳安摸了摸鼻子:“这我可不知道,老爹就说找您有要紧事。您别磨蹭了,赶紧收拾收拾,我等您。” 文嫂没法子,只好跟那几个道妈子告了罪,让儿媳妇赶紧给她找件干净衣裳,又塞给玳安一碟芝麻糖:“小哥吃点甜的,我换件衣裳就走。”

玳安嚼着芝麻糖,看着文嫂换上件蓝布夹袄,系了条青布裙,头上包了块头巾,又让文纟堂去隔壁豆腐铺借驴子。文纟堂跑了一趟,牵来一头瘦驴,文嫂颤巍巍骑上去,玳安牵着马跟在旁边。文嫂还在念叨:“这几年倒了霉,前年吊死个丫头,官司打下来把房子卖了,连驴子都赔进去了,现在只能借人家的驴出门。”

玳安打趣:“房子没了就没了,驴子可是好东西,您早晚骑着它跑东家串西家,没它咋说媒啊?我看您家驴棚里那驴,鞭子一抽跑得比谁都快,比我家这马还精神呢!” 文嫂被逗得哈哈大笑:“你这小哥,跟你爹一样会说话,以后准有大出息。”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不多时就到了西门庆府门口。

玳安先进去通报,西门庆正在对门书房里踱步,听见文嫂来了,赶紧说:“让她进来。” 文嫂跟着玳安进了书房,见西门庆穿着紫绒狮补直身,坐在太师椅上,赶紧跪下磕头:“老身给老爹请安,不知老爹唤老身来,有啥吩咐?” 西门庆摆摆手:“起来吧,坐这儿说。” 文嫂谢了座,规规矩矩坐在旁边小凳子上,手里还攥着帕子,显得有些紧张。

西门庆喝了口茶,慢悠悠说:“文嫂,你跟我说实话,你是不是常去王三官儿家走动?” 文嫂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堆着笑:“老爹咋想起问这个?老身就是偶尔去给林太太送点针线活儿,别的啥也没干。” 西门庆放下茶杯,盯着文嫂:“别跟我装糊涂,我都知道了。林太太借着去庵里打斋的名头,在你家跟人私会,你还帮着牵线,是不是?”

文嫂吓得 “扑通” 又跪下了,连连磕头:“老爹饶命!老身也是没办法,林太太逼着我干的,我要是不从,她就拆了我的铺子!” 西门庆冷笑一声:“我又没说要治你的罪,慌啥?我找你,是想让你帮我个忙。” 文嫂这才松了口气,抬头看着西门庆:“老爹有啥吩咐,老身万死不辞!”

西门庆身子往前凑了凑:“我听说林太太长得不错,年纪也不大,你帮我约她见一面,就说我有要事跟她商量。事成之后,我赏你十两银子。” 文嫂眼睛一亮,十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赶紧说:“老爹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林太太后天要去大悲庵打斋,我到时候跟她说,让她在庵里跟老爹见面,保证没人知道。”

西门庆点点头:“好,就这么办。你记住,这事要是走漏了风声,我饶不了你。” 文嫂连连应承:“老身嘴严得很,绝不说出去!” 西门庆又赏了文嫂五两银子,让她先拿去置办点东西,文嫂千恩万谢地接过银子,磕头告辞了。

文嫂走后,西门庆坐在椅子上,想起郑爱月儿说的王三官娘子,不由得笑了。玳安进来收拾茶杯,见西门庆心情好,就问:“爹,事儿办得顺利?” 西门庆点点头:“嗯,文嫂那老婆子挺识相,这事能成。你去给我备壶好酒,我要好好喝几杯。” 玳安赶紧应着,转身去了厨房。

这边文嫂出了西门府,骑着驴一路哼着小曲,心里美滋滋的。十两银子到手,还能巴结上西门大官人,以后日子就好过了。她盘算着后天怎么跟林太太说,一定要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帖帖,让西门庆满意。

再说应伯爵,前一天在郑爱月儿家喝到三更,被郑春送回家,第二天中午才醒,头疼得厉害。想起昨天西门庆先走了,他赶紧洗漱干净,往西门府赶。到了府里,听说西门庆在书房,就径直闯进去:“哥,你昨天咋不等我就走了?害得我被黄四灌了好几杯,现在还头疼呢!”

西门庆见他来了,笑着说:“谁让你贪杯?我昨天还有事,不然也不会先走。对了,后天我要去大悲庵,你跟我一起去。” 应伯爵赶紧问:“去庵里干啥?烧香拜佛啊?” 西门庆神秘一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保证有好事。” 应伯爵见西门庆不肯说,也不再追问,心里却琢磨着,肯定是有啥热闹事儿,到时候跟着去准没错。

转眼到了后天,西门庆一早起来,换上件素色绸缎袍子,带着玳安和几个排军,往大悲庵去。应伯爵早就等在门口,骑着马跟在后面。到了庵门口,文嫂已经等着了,她悄悄跟西门庆说:“林太太在里屋吃素斋,我这就去叫她。” 西门庆点点头,跟着应伯爵进了庵堂,假意拜佛。

没一会儿,文嫂领着一个穿着素色披风的妇人出来,正是林太太。她头戴珍珠抹额,脸上薄施粉黛,看着也就三十多岁,风韵犹存。林太太看见西门庆,赶紧上前道万福:“这位就是西门老爹吧?久仰大名。” 西门庆赶紧回礼:“林太太客气了,今日得见,真是幸会。”

应伯爵在旁边看得眼睛都直了,心里嘀咕:这林太太长得可真带劲,难怪王三官儿不管家,有这么个娘,家里能安生才怪。西门庆跟林太太说了几句话,就借口去后院看牡丹,把林太太引到僻静处。文嫂和应伯爵识趣地留在前院,假装聊天。

到了后院,西门庆看着林太太,笑着说:“林太太,我看你也是个爽快人,就不跟你绕圈子了。我听说你常去文嫂家,想必也是寂寞得很。我要是能陪你,保证比那些闲人强多了。” 林太太脸一红,低下头:“老爹说笑了,我只是来庵里烧香。” 西门庆伸手拉住她的手:“别装了,我都知道了。你要是愿意,以后我常来找你,保准没人敢说闲话。”

林太太被西门庆拉着手,心里又羞又喜,半推半就:“老爹要是不嫌弃,我…… 我听老爹的。” 西门庆见她答应了,心里乐开了花,拉着她就往庵里厢房走。两人在厢房里待了半个时辰,才出来。林太太脸上带着红晕,跟西门庆道别后,就匆匆走了。

西门庆出来,见应伯爵正跟文嫂挤眉弄眼,就笑着说:“别瞎琢磨了,我们就是聊了聊家常。” 应伯爵嘿嘿笑:“哥,我懂,我懂。这事儿办得漂亮!” 西门庆瞪了他一眼:“别到处乱说,小心我撕你的嘴。” 应伯爵赶紧点头:“我不说,我啥也没看见。”

几人出了大悲庵,西门庆赏了文嫂十两银子,文嫂谢过之后,欢天喜地走了。应伯爵凑到西门庆跟前:“哥,接下来去哪儿?要不还去郑爱月儿家?我还想听听那几个妓女唱曲呢!” 西门庆摇摇头:“不了,回家吧,还有事要办。” 说着就上了轿,应伯爵只好跟着骑马回去。

回到家,西门庆把玳安叫过来:“你去打听一下,王三官儿最近在哪儿厮混,跟谁在一起。” 玳安领命去了,没过多久就回来禀报:“爹,打听清楚了,王三官儿最近天天在李桂姐家,跟孙寡嘴、祝麻子他们一起喝酒,还把他娘子的金镯子当了,换钱在院里挥霍。”

西门庆听了,冷哼一声:“这小子真是不知死活,敢跟我抢人,还这么挥霍,看我怎么收拾他。” 他琢磨着,得找个机会好好教训王三官儿一顿,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也让李桂姐看看,跟谁混才有好日子过。

当天晚上,西门庆在潘金莲房里歇着,潘金莲见他心情好,就问:“爹,今天去庵里是不是有啥好事?看你回来就笑。” 西门庆捏了捏她的脸:“你这小蹄子,啥都想知道。以后别问那么多,跟着我好好过日子就行。” 潘金莲娇嗔着靠在他怀里,心里却琢磨着,肯定是西门庆又勾搭了哪个女人,不过只要自己能得宠,别的也管不了那么多。

这一回的事儿,到这儿算是告一段落。西门庆勾搭林太太,算计王三官儿,应伯爵插科打诨,玳安跑腿办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把这官宦人家的人情世故、勾心斗角展现得明明白白。接下来还会有啥热闹事儿,咱们下回再接着唠。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的故事里,西门庆的精明算计、应伯爵的趋炎附势、文嫂的见风使舵,还有郑爱月儿的机灵狡黠,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个人物都像活在咱们眼前似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既带着明朝市井的烟火气,又藏着人性的复杂。或许你会觉得西门庆贪婪自私,应伯爵油滑可鄙,但正是这些不完美的人物,才构成了《金瓶梅》的真实与深刻。如果你对其中某个情节或人物有更多想法,比如想更深入聊聊郑爱月儿的心思,或是西门庆与林太太后续的纠葛,都可以跟我说说,咱们一起把这古典名着的故事品得更透、聊得更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