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55章 西门庆两番庆寿旦 苗员外一诺送歌童

咱们接着唠《金瓶梅》第五十五回,这一回堪称西门庆的 “高光社交季”—— 既要操心家里小妾的病,又要帮兄弟擦屁股,还得千里迢迢去东京给 “大腿” 蔡太师拜寿,最后居然还白捡俩才艺歌童,剧情比咱们现代土豪的 “商务 休闲” 行程还满。咱照样用大白话拆解,把明朝的那些 “官场套路”“人情往来” 都翻译成你能秒懂的现代梗,保证让你看得过瘾,还能 get 到不少 “生存智慧”(当然是反面教材居多)。

开篇先从任医官给李瓶儿看病说起。上回咱说到李瓶儿生完孩子后身体一直不好,这回到了诊病环节。任医官看完脉,回到厅上跟西门庆汇报病情,那话术跟咱们现在医生跟家属沟通似的,先摆专业术语:“夫人这病,是产后没调理好落下的病根。现在恶露不干净,脸发黄,吃不下饭,走两步就累。从脉象看,虚而不实,按着重了还散,这是火烤肝、土虚木旺,血乱跑的症状。要是现在不治,以后更麻烦。”

西门庆一听就急了,赶紧问:“那该用啥药啊?” 任医官胸有成竹:“简单,用黄柏、知母当主药,再加点别的,吃几副就能稳住。” 西门庆也不含糊,立马叫书童封了一两银子当药钱 —— 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相当于咱们现在给医生塞个大红包,任医官乐呵呵地收下走了。后来药送来,李瓶儿在屋里煎着喝,咱先把这头放一放,看看西门庆还有啥烦心事。

送走完医官,西门庆刚跟应伯爵聊两句,应伯爵就开始 “打秋风”:“哥,今早李三、黄四那俩小子来找我,说他们那笔买香的银子急得火烧眉毛,再三求我来跟你开口,你看在我的面子上,就帮他们一把呗。” 西门庆也是个 “重兄弟情”(其实是重面子)的主,大手一挥:“既然这么急,我就帮他们一回,让他们明天来拿钱。” 说着就把应伯爵让到小卷棚吃饭,席间应伯爵又问:“李桂儿还在你家住着呢?去东京打点的人也该回来了吧?” 西门庆点头:“可不是嘛,我还等着打发她去扬州呢,估计这两天就有信。” 吃完饭后应伯爵走了,转天西门庆从衙门回来,就看见应伯爵带着李三、黄四在厅上等着,跟仨等发工资的打工人似的。

西门庆进屋换了衣服,就叫月娘拿出之前徐家欠的二百五十两银子,又添了二百五十两,凑够五百两,让陈敬济拿出来给李三、黄四。还不忘摆架子:“我本来没这么多闲钱,都是看应二哥的面子才凑给你们,这钱我可是要尽快要回来的。” 李三赶紧表忠心:“多谢老爹帮忙,我们拿到这笔钱,一分都不动,马上就还您!” 俩人千恩万谢地走了,应伯爵本来也想溜,结果被西门庆留下了 —— 这应伯爵,典型的 “牵线搭桥拿好处”,跟咱们现在的 “中介” 没啥区别,只不过中介拿佣金,他靠人情换酒肉。

正坐着说话呢,平安儿慌慌张张跑进来报:“来保从东京回来了!” 应伯爵一拍大腿:“我就说嘛,这时候也该到了!” 没一会儿,来保就到厅上给西门庆磕头,西门庆急着问:“你见着翟爹(翟谦,蔡太师管家)了吗?李桂儿那事儿办得咋样了?” 来保赶紧汇报:“小的不仅见着翟爹了,还跟着他去见了朱太尉。翟爹拿您的信跟朱太尉一说,朱太尉立马吩咐:‘既然是蔡太师那边打招呼,本来该全放了,但有几个是六黄太尉送过来的,不好直接驳面子。没抓到的就别抓了,抓到的先关几天,等六黄太尉气消了,再从轻发落。’”

应伯爵在旁边插嘴:“这么说,连齐香儿也不用抓了?这小娘们运气也太好了吧!” 来保点头:“不光她,祝爹他们也就挨顿打,没啥大罪。” 说着就把翟谦写的信递上去,西门庆看完得意地笑:“孙祝那俩小子,做梦都不知道是我在背后帮他们。” 应伯爵赶紧拍彩虹屁:“哥,您这是积德行善啊!” 来保又补充:“翟爹还问您明天去不去给蔡太师拜寿,我没敢说不去,就说您可能会来。翟爹说‘来走走好,我也想跟你爹见一面’。” 西门庆有点犹豫:“我本来没打算亲自去,既然翟爹都这么说了,那只能跑一趟了。” 说完就吩咐来保:“你也累了,去后面吃点东西歇着,过两天还得让你去扬州呢。” 来保应声退下,西门庆要进去跟李桂儿报信,应伯爵也趁机溜了,说要去找李三、黄四 —— 其实是怕再被留下来喝酒,毕竟跟西门庆吃饭,嘴甜归嘴甜,也得费脑子。

西门庆进了月娘房里,李桂儿早就听说信了,跟见了救星似的,赶紧给西门庆和月娘磕头:“多谢爹娘费心,救了我这一劫!我都不知道该咋报答您俩!” 月娘还挺会安慰:“你在咱家待这么久,有事儿肯定得帮你。” 李桂儿却有点不服气:“我能出来就谢天谢地了,可齐香儿那小娘们凭啥也能免罪?她家赚那么多钱,还连累我们担惊受怕,就该治治她!” 西门庆笑着打圆场:“算她运气好呗。” 聊了一会儿,李桂儿说要回家跟她妈报信,西门庆同意了,月娘还留她吃饭,李桂儿说着急走就没吃。临走前西门庆叮嘱:“事儿虽然完了,但以后少跟王三官儿来往。” 李桂儿赶紧撇清:“爹您说啥呢,我才不跟他来往了,之前也不是我主动找他的。” 月娘在旁边帮腔:“不来往就好,别动不动发誓。” 说着叫人备轿,送李桂儿走了。

送走李桂儿,西门庆跟月娘说要去东京给蔡太师拜寿的事,月娘挺贤惠:“要去就早点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西门庆说:“蟒袍、锦绣、金银珠宝这些寿礼都准备好了,就差我的行李没收拾。” 月娘说:“行李好办,我来帮你弄。” 说完西门庆就去李瓶儿房里看孩子了,咱先按下不表,看看他接下来的安排。

转天,西门庆坐在卷棚里,叫陈敬济写了封给蔡御史的信,交给来保,又给了他盘缠,让他第二天一早就去扬州 —— 这西门庆,真是 “时间管理大师”,一边安排去东京的事,一边还不忘打理生意上的往来,比咱们现在的老板还会统筹。

眨眼过了几天,离蔡太师寿辰越来越近,西门庆选了个吉日,吩咐琴童、玳安、书童、画童四个小厮跟着,收拾好行李。月娘带着玉楼、金莲等妻妾,把寿礼、衣服啥的装了二十多扛 —— 这阵仗,比咱们现在明星去国外开演唱会带的行李还多。出发前一晚,妻妾们摆酒给西门庆送行,喝完酒他就去月娘房里歇了。

第二天一早,先把二十扛行李发出去,又拿了张 “通行马牌”—— 这可是好东西,相当于咱们现在的 “VIp 通行证”,路过驿站都能免费要车马,一路畅通无阻。安排妥当后,西门庆去李瓶儿房里看了看官哥儿,嘱咐李瓶儿:“你好好养身体,要药就找人问任医官要,我很快就回来。” 李瓶儿眼圈红红的:“路上小心。” 还跟月娘、玉楼、金莲一起把西门庆送到大门外,跟咱们现在家人送亲人出远门似的,场面还挺温馨。

西门庆坐着凉轿,四个小厮骑着马,往东京出发。这一路可热闹了,白天走在大路上,晚上住驿站,看了不少山水风景,遇到的全是各地去给蔡太师拜寿的官员,拉寿礼的车一眼望不到头 —— 你想想,全天下的官都去给一个人拜寿,这蔡太师的权势,比咱们现在的 “顶流网红” 还夸张,只不过人家靠的是权力,不是流量。走了十多天,终于到了东京,进了万寿门,天也快黑了,直接去翟谦家歇脚 —— 这翟谦可是蔡太师的 “大管家”,西门庆住他家,相当于咱们现在去见大客户,先住在客户的 “关系户” 家里,方便打通关节。

翟谦听说西门庆来了,赶紧出来迎接,俩人寒暄了几句,喝了茶,西门庆叫玳安把行李交给翟家的人收拾,翟谦立马摆酒给西门庆接风。你猜这酒桌有多豪?桌子是剔犀官桌,菜全是山珍海味,就差龙肝凤髓了,连蔡太师平时吃的也就这样 —— 这翟谦也会来事,知道西门庆是 “自己人”,故意摆这么好的席面,让他有面子。喝酒的时候,翟谦先敬了 “天”(就是把酒洒在地上敬天地),再给西门庆倒酒,西门庆也回敬了。

喝到兴头上,西门庆跟翟谦说正事:“我这次来,主要是给蔡太师拜寿,带了点薄礼。不过我还有个心愿,想拜在太师门下做干儿子,不知道能不能麻烦你帮我跟太师提一句?” 翟谦一听就笑了:“这有啥难的!我家老爷虽然是大官,但就喜欢别人奉承。你带了这么多厚礼,别说做干儿子,说不定还能给你升个官!” 西门庆一听,高兴得差点蹦起来,连忙说:“那就拜托你了!” 又喝了一会儿,西门庆说:“明天还有正事,我就不多喝了。” 翟谦劝了半天,他才又喝了一杯。

翟谦赏了跟着西门庆的小厮们酒饭,把西门庆带到后院书房休息。书房里摆的是暖床、纱帐、银钩锦被,香得能熏晕人 —— 但西门庆这辈子从没一个人睡过,这一晚跟烙饼似的,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结果翟家的门层层紧锁,一直到上午十点多,才有人才拿着钥匙一路开门。接着小厮端来毛巾和热水,西门庆洗漱完,翟谦就来了,还带来一个朱红盒子,里面装了三十多道精致小菜,用银壶倒上酒,俩人吃早饭。翟谦说:“吃完早饭,我先去太师府跟老爷说一声,你再把礼物送过去。” 西门庆连忙道谢:“辛苦你了!”

吃完早饭,翟谦去了没一会儿就跑回来,跟西门庆说:“老爷正在书房洗漱,外面满朝文武都等着拜寿,暂时没空见你。我已经跟老爷说好了,你先进去拜寿,省得待会儿人多挤不上。我先去等你,你赶紧来。” 西门庆一听,激动得不行,赶紧叫上跟着的人和翟家的仆人,把二十扛金银绸缎抬到太师府前,然后自己穿戴好官服,坐着轿子去了。

到了太师府门口,西门庆远远看见一个官员也坐着轿过来,仔细一看,居然是老熟人扬州苗员外 —— 这苗员外也是个土豪,还捐了个散官,平时就跟蔡太师走动,这次也是来拜寿的,俩人真是 “有缘千里来相会”。当下俩人手忙脚乱地下轿作揖,聊了几句家常,问了彼此住的地方,就各自分开了 —— 这就跟咱们现在参加行业峰会,在会场门口遇到老客户一样,缘分就是这么妙不可言。

西门庆进了太师府,那场面简直刷新了他的认知 —— 咱们来好好说说这蔡太师府的排场:院子跟草原似的宽敞,能跑马;大门高大得能竖旗子;到处都是锦绣装饰,还能听见画眉鸟叫;金银珠宝堆得像小山,阳光一照晃眼睛;左右两边站的丫鬟,一个个跟西施、红拂女似的漂亮;屋里摆的全是周鼎商彝这样的古董;房梁上挂着十二颗夜明珠,晚上都不用点灯;门口来拜寿的官员多到能排三千人,全是有名有姓的人物。天下各州各县的官,六部尚书、三边总督,来了都得低头 —— 这派头,除了皇帝,就数蔡太师最大了。

西门庆恭恭敬敬地进了大门,翟谦在旁边陪着,结果中门关着,其他官员都从角门进。西门庆纳闷:“今天这么大的事,咋不开中门?” 翟谦解释:“中门之前皇帝来过,所以没人敢走。” 俩人又走了几重门,每道门都有武官把守,特别有秩序,那些武官见了翟谦,都点头问好,翟谦说:“这是我亲戚,从山东来给老爷拜寿的。” 又走了几座门,拐了几个弯,到处都是雕梁画栋,还隐隐约约听见鼓乐声,跟从天上飘下来似的。西门庆又问:“这附近没人家,哪儿来的音乐?” 翟谦说:“这是老爷养的女乐班子,二十四个人,会跳天魔舞、霓裳舞、观音舞,老爷早晚吃饭的时候都要奏乐,现在估计是在陪老爷吃早饭。”

正说着,西门庆就闻到一股特别香的味道,音乐也越来越近。翟谦提醒:“前面就是老爷的书房了,脚步轻点。” 转过一个回廊,看见一座大厅,跟宫殿似的,厅前养着仙鹤、孔雀这些珍禽,还有琼花、昙花、佛桑花,一年四季都开着,看得西门庆眼睛都直了。他不敢直接进去,等翟谦先进去通报,然后才跟着慢慢走到堂前。

只见堂上虎皮交椅上坐着一个穿大红色蟒袍的人,正是蔡太师,屏风后面站着二三十个美女,都穿着宫里的衣服,拿着毛巾、扇子围着他,翟谦也站在一边。西门庆赶紧上前磕了四个头,蔡太师站起来,在绒垫子上回了个礼 —— 这是第一次见面的礼节。接着翟谦凑到蔡太师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西门庆心里清楚,这是在说认干儿子的事,赶紧又磕了四个头,这次蔡太师没回礼 —— 这四个头是认干亲的,得受着。

西门庆立马改口,用父子的称呼说:“孩儿没什么好孝敬爷爷的,今天您生日,带了点薄礼,虽然不值钱,但也是我的一片心意,祝您寿比南山。” 蔡太师笑着说:“让你破费了!” 叫人给西门庆搬了把椅子,西门庆又作了个揖才坐下,在西边的位置喝茶。翟谦赶紧跑出去,叫抬礼物的人进来,没一会儿,二十扛礼物就摆在台阶下,打开箱子,递上礼单:大红蟒袍一套、官绿龙袍一套、汉锦二十匹、蜀锦二十匹、火浣布二十匹、西洋布二十匹、其他花布四十匹、狮蛮玉带一条、金镶奇南香带一条、玉杯犀杯各十对、赤金攒花爵杯八只、明珠十颗,另外还有二百两黄金,作为认干亲的见面礼。

蔡太师看了礼单,又瞧见二十多扛礼物,心里乐开了花,说了句 “多谢”,就让翟谦把礼物收进库房,还吩咐摆酒招待。西门庆见蔡太师太忙,就起身告辞,蔡太师说:“那你下午早点来。” 西门庆又作了个揖,退了出去,蔡太师送了几步就回去了。西门庆跟翟谦一起出了府,翟谦还有事要处理,就跟西门庆告别进去了。

西门庆回到翟家,脱下官服,翟家已经准备好了午饭,吃完后他在书房打了个盹,刚醒就有人来报,说蔡太师派舍人来请他去赴宴。西门庆赶紧给了舍人赏钱,让他先回去,自己重新穿戴好官服,又叫玳安装了一匣子赏钱,带着四个小厮,坐着轿又去了太师府。

蔡太师那天请了满朝文武来拜寿,分三天请客:第一天请皇亲国戚和太监,第二天请尚书、大官,第三天请大小官员。唯独西门庆,一来是远客,二来送了这么多厚礼,蔡太师特别喜欢,所以正日子单独请他一个人。西门庆到的时候,蔡太师亲自走出轩廊来迎接,西门庆赶紧客气:“爷爷您先请。” 自己弯着腰,小心翼翼地跨进门。蔡太师笑着说:“麻烦你跑这么远,还带这么多礼物,今天就多坐会儿,我略尽地主之谊。” 西门庆赶紧表忠心:“孩儿能有今天,全靠爷爷您的福气,这点礼物不算啥!”

俩人跟真父子似的,小声聊着天,二十四个美女一起奏乐,仆人倒上酒。蔡太师要给西门庆倒酒,西门庆赶紧推辞:“不敢劳烦爷爷,我自己来。” 只接过一杯,站着喝了,然后才坐下。西门庆叫书童拿过一个黄金桃杯,倒满酒,端着走到蔡太师席前,跪下说:“祝爷爷千岁!” 蔡太师高兴得满脸通红:“孩儿快起来。” 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西门庆这才起身坐下。

那天蔡太师府的宴席,全是珍奇美食,咱就不一一细说了,反正西门庆从下午一直喝到天黑,临走前给每个仆人都发了赏钱,然后跟蔡太师告别:“爷爷您忙,孩儿就不打扰了,以后不敢再来麻烦您。” 出了府门,还是回翟家歇着。

转天,西门庆想去拜会苗员外,让玳安找了一天,才知道苗员外住在皇城后面李太监家。玳安拿着帖子通报,苗员外赶紧出来迎接:“我正想找个知心朋友聊聊,你来得太巧了!” 非要留西门庆吃饭,西门庆推辞不过,就留下了。那天的酒席全是山珍海味,还有两个歌童,长得眉清目秀,一开口唱歌,声音好听得能让人醉。西门庆指着玳安、琴童跟苗员外说:“我这几个手下,只会吃,跟你这俩歌童比差远了。” 苗员外笑着说:“要是你喜欢,送你也没问题!” 西门庆赶紧客气:“那可不行,我不能夺人所爱。” 俩人喝到半夜,西门庆才告辞,回翟家休息。

接下来的几天,蔡太师府里管事的人,轮流请西门庆吃饭,他在东京待了**天,早就想回家了,就叫玳安收拾行李。翟谦死活不让走,又留他喝了一晚酒,俩人聊起姻亲的事,特别热络。转天一早,西门庆终于能走了,往山东方向赶,这一路风餐露宿,咱就不多说了,重点看家里的情况。

再说西门庆家里,自从他去了东京,月娘、玉楼、李瓶儿几个妻妾,天天盼着他回来,各自在屋里做针线,都没心思出来玩。只有潘金莲,打扮得跟花蝴蝶似的,在丫鬟堆里要么猜拳要么打牌,又说又笑,一点也不收敛,满脑子都想着跟陈敬济勾搭。她天天在花园雪洞里转来转去,就盼着能跟陈敬济独处;陈敬济也一样,总找机会往潘金莲屋里跑,没人的时候就跟她**、亲嘴,就恨人多眼杂,不能尽情相处 —— 这俩人,跟咱们现在偷偷搞地下情的情侣似的,又刺激又紧张。

有一天,月娘、玉楼、李瓶儿正坐在一起聊天,玳安慌慌张张跑进来,给她们磕了个头说:“爹回来了!” 月娘赶紧问:“现在在哪儿?” 玳安说:“我骑着马,拿着马牌先走,所以先到家,爹现在离这儿不到二十里了。” 月娘又问:“你吃饭了吗?” 玳安说:“早上吃了,还没吃午饭。” 月娘赶紧叫人准备饭,自己带着六个妻妾去厅上迎接 —— 这阵仗,跟咱们现在家人去机场接久别重逢的亲人似的,又激动又期待。

妻妾们在厅上等了好久,西门庆才到门口下轿,大家一起迎上去。西门庆先跟月娘打招呼,然后依次跟玉楼、李瓶儿、潘金莲问好,问她们最近怎么样。接着书童、琴童、画童也来磕头,自己去厨房吃饭了。西门庆把路上的辛苦、在翟家住的情况、蔡太师怎么招待他、跟太监们喝酒的事,都跟妻妾们说了一遍,又特意问李瓶儿:“孩子最近好吗?你吃任医官的药,有效果吗?我虽然在东京,心里一直惦记着家里。” 李瓶儿说:“孩子没事,我吃了药,感觉好多了。” 月娘一边让人收拾行李和蔡太师送的礼物,一边让人给西门庆做饭,晚上还摆酒给他接风,西门庆当晚就在月娘房里歇了 —— 小别胜新婚,俩人的亲密劲儿,咱就不多描述了。

转天,陈敬济和西门大姐也来见西门庆,汇报了店里的账目。应伯爵和常峙节听说西门庆回来了,也赶紧来探望。西门庆出来跟他们见面,俩人异口同声:“哥,你这一路辛苦了!” 西门庆又把东京的繁华、蔡太师的排场说了一遍,俩人听得眼睛都直了,一个劲儿地羡慕。当天西门庆留他们吃了一天酒,常峙节临走前,扭扭捏捏地跟西门庆说:“哥,我有个事想求你,不知道你能不能帮我。” 说着还低下了头,半天不好意思开口。西门庆说:“有啥话直说,别客气。” 常峙节才说:“我现在住的房子太不方便,想换个房子,但是没银子,想跟你借点,以后肯定加利息还你。” 西门庆摆手:“都是兄弟,说啥利息!不过我现在手头也紧,等韩道国的货船回来,我再帮你想办法。” 常峙节和应伯爵谢了西门庆,就走了。

咱们再把镜头转回苗员外这边。上次在酒席上,苗员外跟西门庆说要送他歌童,结果西门庆急着回家,没当回事就走了。苗员外还以为西门庆还在东京,派仆人去翟家问,才知道西门庆已经回山东了。苗员外心里琢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既然答应了,怎么能失信呢!” 于是把两个歌童叫过来,跟他们说:“我前几天请山东的西门大官人吃饭,答应把你们送给他,现在就送你们去他家,赶紧收拾行李。”

两个歌童一听就慌了,“扑通” 跪下哭着说:“我们伺候您这么多年,您花了多少心思教我们唱南曲,怎么不留着自己听,要送别人啊?” 苗员外也有点不忍心,叹了口气说:“我也舍不得你们,但孔子说‘人无信不立’,我不能违背诺言。现在也由不得你们了,我写封信,派人送你们去,让西门大官人好好照顾你们。” 两个歌童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苗员外叫先生写了封信,说明送歌童的意思,又写了个礼单,装了些布料和书信,派家人苗实带着信,护送两个歌童去西门庆家。两个歌童哭着跟苗员外交代,然后上马,往山东方向走。走了几天,终于到了清河县,三个人下马打听,直接去西门庆家投信。

再说西门庆从东京回来后,天天忙得脚不沾地,送礼的、请吃饭的,朋友天天上门,根本没时间去衙门。那天好不容易有点空,去衙门上班,跟夏提刑一起审了半天犯人,处理完公事,才坐着凉轿,带着几个衙役回家。刚到门口,就看见苗实和两个歌童已经等了好久,他们跟着西门庆的轿子到了前厅,跪下说:“小的是扬州苗员外派来的,有信给老爹。” 说着就把信和礼物递上去。

西门庆赶紧说:“快起来。” 打开信仔细看了,知道是送歌童来的,高兴得不行:“我跟你家员外就是偶然见了一面,没想到他这么讲义气,酒后说的话居然真的派人送来,还跑了这么远,你家员外真是一诺千金啊!难得,难得!” 两个歌童又走过来,磕了四个头说:“员外让我们来伺候老爹,求老爹多关照!” 西门庆说:“起来吧,我肯定重用你们。”

西门庆一面叫人摆酒饭招待苗实和歌童,一面准备厚礼 —— 全是绫罗绸缎,还写了封回信感谢苗员外,一面把两个歌童安排在书房伺候。巧的是,韩道国的老婆王六儿,因为西门庆最近太忙,没人帮她传消息,就想把自己十五六岁的弟弟王经 —— 长得还挺清秀 —— 送来伺候西门庆,也是那天送过来的。西门庆一起收下,也安排在书房里。

西门庆正在厅上安排这些事,应伯爵突然来了。西门庆跟他说苗员外送歌童的事,叫玳安去里面拿酒菜,留应伯爵吃饭,还叫两个歌童来唱南曲。两个歌童走到席前,站得整整齐齐,拿着檀板,唱了一套《新水令》“小园昨夜放江梅”,声音好听得能把云彩都留住,调子跟白雪似的清亮。应伯爵听得高兴得直拍大腿,夸赞道:“哥你真是有福气,总有这么多能人送上门来,苗员外也太够意思了!” 西门庆说:“我肯定得送重礼感谢他。” 又给两个歌童起了名字,一个叫春鸿,一个叫春燕,让他们再唱了几个小曲子,俩人喝了一会儿酒,应伯爵才走 —— 这应伯爵,每次都能赶上西门庆的好场面,跟咱们现在专蹭饭局的 “社交达人” 一模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