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52章 应伯爵山洞戏春娇 潘金莲花园调爱婿

咱今儿个接着唠《金瓶梅》第五十二回,这一回简直是 “西门庆朋友圈欢乐多” “潘金莲宅斗小心思” 的双主场 —— 既有应伯爵这个 “损友天花板” 句句拆台的爆笑名场面,又有潘金莲趁西门庆不在家,偷偷撩拨女婿陈敬济的暧昧小插曲,中间还掺着官哥儿剃头被吓、李桂姐唱曲被怼的生活碎戏,活脱脱像一出现代家庭伦理 朋友互损的轻喜剧,保证咱唠得细致,还能让你笑出眼泪。

首先开篇甩的那首诗,咱先给它 “接地气” 翻译一波:“春天的小楼里太阳照着珠帘,姑娘们对着镜子赶着装扮;早就腻了旧情人的怀抱,拉着伴儿在池塘边逛来逛去;坐着的时候衣带缠着小草,走起来裙摆扫过落梅;嘴上说明天再也不这么玩,转头又约着一起吹拉弹唱。” 这诗明着写春日快活,实则是 “剧透”—— 这一回里的人,没一个闲着的,不是忙着寻乐子,就是忙着耍心眼,跟咱现在周末约着聚餐、K 歌、唠八卦的状态,简直没差。

故事一开头,就得从西门庆的 “夜生活” 说起。前一天他在夏提刑家喝酒,见着宋巡按派人送礼,心里美得不行 —— 毕竟巡按是大官,能收到他的礼,说明自己的 “官场人脉” 又上了个台阶。夏提刑也看出西门庆势头正盛,比以前更恭敬,拦着门劝酒,一直喝到半夜三更才放他回家。

这边西门庆还没进门,潘金莲早就跟 “望夫石” 似的等着了 —— 灯下卸了首饰,铺好被子熏了香,连睡觉的小鞋都换好了,就等西门庆回来。你说这潘金莲,搁现在就是 “高段位撒娇选手”,知道西门庆吃哪一套。西门庆一进门,她赶紧上前帮着脱衣服,春梅端上醒酒茶,一套服务下来,让西门庆舒服得直眯眼。

等俩人上床,西门庆酒劲上来,就想玩点 “新花样”,跟潘金莲说要 “换个姿势”。潘金莲嘴上骂他 “没廉耻”,说他整天跟书童厮混,转头却半推半就答应了,还趁机提要求:“我看李桂姐穿的那条玉色羊皮金纱裙子好看,你也给我买一条!” 你看这操作,像不像现在女生跟男朋友撒娇:“你别老玩手机了,陪我一会儿嘛 —— 对了,我昨天看的那个包,你给我买了呗!” 西门庆也是 “宠妾狂魔”,一口答应:“小事儿,明天就给你买!”

这段咱点到为止,重点不是俩人的亲密互动,而是潘金莲的 “趁势提需求” 和西门庆的 “花钱买开心”—— 这俩人的关系,本质上就是 “各取所需”,潘金莲要的是物质和宠爱,西门庆要的是新鲜和顺从,跟现在有些情侣 “恋爱靠礼物维系” 的状态,还真有点像。

第二天一早,西门庆从衙门回来,刚吃完粥,就见篦头的小周儿 “扑通” 一声跪下磕头。这小周儿,搁现在就是 “托尼老师里的马屁精”,不光会篦头,还会看 “头发气色”。他给西门庆梳头发的时候,故意说:“老爹您这头发颜色发亮,今年肯定要升官!” 西门庆一听 “升官” 俩字,美得合不拢嘴,赏了他五钱银子(相当于现在一千块),还让他等着给官哥儿剃头。

你可别小看这篦头的环节,《金瓶梅》里写这些细节,就是为了凸显西门庆的 “世俗**”—— 他爱钱、爱官、爱听奉承话,跟咱现在有些人爱听 “你要发财了”“你真厉害” 一样,都是普通人的小虚荣。小周儿也懂这套,不光篦头,还帮西门庆捏肩、做 “养生按摩”,把西门庆伺候得浑身舒坦,最后赚了银子还能讨个好,这 “职场生存技巧”,放现在也够用。

这边西门庆在书房躺着睡大觉,那边杨姑娘要走,王姑子和薛姑子也准备回家。吴月娘作为正房,得尽 “主母义务”,给她们装了些茶点,每人赏了五钱银子,还跟薛姑子约好:“八月我生日,你可要来啊!” 薛姑子临走前还不忘嘱咐月娘:“壬子日把那药吃了,保准能怀孩子!”

这薛姑子,搁现在就是 “卖保健品的江湖郎中”,嘴上说着 “为你好”,实则是想跟月娘搞好关系,以后多来蹭吃蹭喝、赚点香火钱。月娘也信这套,毕竟她作为正房没生儿子,心里急得很,就盼着薛姑子的药能管用 —— 这像极了现在有些长辈,听人说哪个偏方有用,就赶紧买来试试,都是 “求子心切” 的真实写照。

送完姑子,吴月娘回了后院,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李桂姐几个人,抱着官哥儿去花园玩。李瓶儿想抱官哥儿,李桂姐还舍不得松手,说 “我就想抱抱哥子”,跟现在闺蜜之间抢着抱孩子似的,透着点小亲热。潘金莲见紫薇花开得好,摘了两朵给李桂姐戴上,这举动看着是 “姐妹情深”,实则潘金莲心里打着小算盘 —— 她知道李桂姐跟西门庆关系近,跟李桂姐搞好关系,能多打听点西门庆的事儿。

几个人逛到翡翠轩,看见西门庆在书房睡觉,潘金莲就凑过去摆弄西门庆的香盒,孟玉楼和李瓶儿坐在一边聊天。正热闹着呢,画童跑来说 “应二爹来了”,这几个妇人跟 “见了班主任的学生” 似的,赶紧往李瓶儿那边躲 —— 毕竟应伯爵嘴碎,看见她们跟西门庆待在一起,肯定要调侃。

应伯爵一进花园,就看见李桂姐抱着官哥儿,立马开启 “损友模式”,故意问:“哟,李桂姐,你啥时候来的?” 李桂姐知道他要耍贫嘴,翻了个白眼说:“关你屁事!” 应伯爵还不依不饶,伸手就要抱她:“不给说也行,给我亲一口呗!” 李桂姐推了他一把,骂他 “贼花子”,西门庆赶紧出来打圆场:“别吓着孩子!”

这段互动,把应伯爵的 “没正形” 和李桂姐的 “又气又无奈” 写得活灵活现。应伯爵这人,搁现在就是 “朋友里的搞笑担当”,嘴贱但没坏心眼,跟西门庆是 “损友之交”—— 你看他跟李桂姐斗嘴,像不像现在朋友之间互相调侃:“哟,几天不见,越来越漂亮了,是不是谈恋爱了?”“滚蛋,跟你有啥关系!”

等书童把官哥儿抱走,应伯爵才跟西门庆说正事,问他徐家的银子讨回来没。西门庆说 “明天先给二百五十两”,应伯爵又开始帮人求情:“那俩讨债的,您后天让他们来,差的钱您帮着凑凑呗!” 你看应伯爵这角色,搁现在就是 “中间人兼和事佬”,哪边都不得罪,还能从中赚点好处,比如帮人讨钱,人家说不定还得请他吃饭。

俩人正说着,谢希大来了,一进门就扇着扇子喊热,还抱怨自己一大早被老孙妈妈子骂了一顿。这老孙妈妈子,是之前跟李桂姐一起被抓的妓女的妈,她见谢希大跟西门庆关系好,就想让谢希大帮忙说情,结果谢希大不吃这套,把她怼了回去。

应伯爵一听这事儿,又开始 “站队”:“我就说嘛,清的清,浑的浑,跟王家小厮混的能有好下场?” 西门庆也跟着附和:“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谁让他们自己作死!” 这俩人一唱一和,像极了现在朋友之间吐槽别人:“你看那谁,整天跟不三不四的人混,现在出事了吧,活该!”

西门庆怕俩人饿着,就让人端上水面,还配了猪肉卤和蒜汁。应伯爵和谢希大这俩 “干饭人”,拿起筷子 “三扒两咽” 就吃了一碗,俩人总共吃了七碗,西门庆两碗都没吃完,笑着说:“你们俩是三天没吃饭了吧!” 应伯爵还不忘拍彩虹屁:“这面太好吃了,肯定是哪位姐儿亲手做的!”

你可别觉得这段吃饭的描写多余,《金瓶梅》里写 “吃”,从来都不只是写吃 —— 西门庆请人吃水面,是 “主人的排场”;应伯爵抢着吃,是 “客人的随便”;谢希大说 “卤打得好”,是 “捧场的话术”,这一桌子饭,吃出了朋友间的熟络,也吃出了西门庆的 “大哥派头”,跟现在咱们请朋友吃火锅,大家抢着涮肉、互相调侃的场景,一模一样。

正吃着,黄四家派人送了四盒子礼:鲜乌菱、鲜荸荠、冰湃鲥鱼、枇杷果。这黄四,是西门庆的生意伙伴,送这些新鲜水果,就是 “巴结西门庆”。应伯爵一见好吃的,手比嘴快,抓了好几个乌菱就往嘴里塞,还跟谢希大说:“这玩意儿你吃过吗?活到老都未必见过!” 西门庆骂他 “没规矩,还没供佛就先吃”,应伯爵还嘴硬:“入口无赃,怕啥!”

这鲥鱼在当时可是 “奢侈品”,一年就上市一次,连皇帝都未必能吃到。应伯爵跟捡到宝似的,还拨了半段给后来的李铭,说 “你今年还没吃过吧,尝尝鲜”。你看这应伯爵,虽然爱占小便宜,但也懂 “见者有份”,跟现在朋友聚会,有人带了好吃的,先分给大家的样子,还挺真实。

这边西门庆和应伯爵、谢希大在前面喝酒打双陆,后院里正忙着给官哥儿剃头。李瓶儿见小周儿来了,就说给官哥儿剃头,吴月娘还特意让潘金莲查历头,看今天是不是好日子。潘金莲翻了历头说:“今日宜剃头,午时最好!”

结果剃头的时候,官哥儿吓得大哭,小周儿手忙脚乱,一不小心把孩子憋得脸通红。李瓶儿吓得魂都没了,赶紧说 “不剃了”,小周儿也吓得 “兔子似的” 往外跑。吴月娘还埋怨:“我说这孩子护头,你偏要剃!”

这段 “剃头风波”,简直是现代带娃的 “古代版”—— 多少家长带娃去理发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理发师手忙脚乱,最后只能草草收场。李瓶儿的慌张、吴月娘的埋怨、小周儿的怂,把 “带娃的焦虑” 写得淋漓尽致,让你觉得这不是几百年前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隔壁邻居家的事儿。

后来吴月娘问潘金莲 “几时是壬子日”,潘金莲说 “二十三号”,还问月娘为啥问这个。月娘支支吾吾不说,其实是记着薛姑子的话,想那天吃药求子。李桂姐在旁边看了历头,说 “二十四号是我妈的生日,我却不能回家”。吴月娘趁机调侃她:“你们院里的人,一天过三个生日,早晨妈妈过,晌午姐姐过,晚上自己过,是不是趁你姐夫有钱,想多要礼物啊!”

吴月娘这话,看着是调侃,实则是 “正房对妓女的不屑”—— 她作为西门庆的正妻,打心底里看不起李桂姐这种 “风尘女子”,觉得她们只会 “骗钱”。李桂姐也不敢反驳,只能笑着不说话,这 “宅斗里的暗戳戳”,跟现在有些家庭里 “正妻怼小三” 的场景,简直异曲同工,只不过更含蓄罢了。

这边后院聊得热闹,前院的李桂姐正被应伯爵 “怼得没脾气”。应伯爵见西门庆帮李桂姐摆平了县里的事,就故意逗她:“你爹帮你这么大的忙,你不得唱首歌谢谢他?” 李桂姐没办法,只能拿起琵琶唱曲。结果她刚唱一句,应伯爵就插嘴拆台:“你俩当初好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李桂姐唱到 “泪珠儿暗倾”,应伯爵又编段子:“有个人守孝的时候尿床,还说自己是眼泪流到肚子里了,跟你一样只会背地里哭!”

你说这应伯爵,搁现在就是 “弹幕里的吐槽 king”,别人唱歌他拆台,别人抒情他搞笑,把李桂姐怼得又气又笑,最后都快哭了。西门庆看不过去,扇了应伯爵一下:“你这狗才,别把人欺负哭了!” 谢希大也帮腔:“你再胡说,嘴上长疔疮!”

这段 “唱曲被怼” 的名场面,是这一回最搞笑的部分。应伯爵的贫嘴、李桂姐的无奈、西门庆的调和,像极了现在朋友聚会,有人唱歌,有人在旁边插科打诨:“你这跑调跑得,我耳朵都要怀孕了!”“别唱了,再唱楼下要报警了!”—— 这种 “损友之间的快乐”,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一样真实。

李桂姐唱完曲,西门庆给她使了个眼色,俩人就往后院走。应伯爵还不忘调侃:“哥,记得带点香茶出来,我吃了蒜,嘴里有味儿!” 等西门庆和李桂姐走到藏春坞的雪洞里,刚想单独待一会儿,应伯爵就跟 “跟踪狂” 似的找来了,一推门就大喊:“快拿水来,这俩人手拉手都要黏在一起了!”

李桂姐吓得赶紧推开西门庆,应伯爵还不依不饶,说要 “亲一口才算完”,最后亲了李桂姐一口才走,走的时候还不忘把门带上,喊一句:“你们俩慢慢玩,玩到天黑也不管!” 你看这应伯爵,简直是 “西门庆的专属损友”,知道西门庆的所有秘密,还敢当面调侃,这种 “知根知底的友情”,虽然看着不靠谱,但其实最铁 —— 就像现在有些朋友,不管你多糗的事他都知道,还总爱拿出来调侃你,但真有事的时候,他第一个帮你。

等西门庆和李桂姐出来,李桂姐从西门庆袖子里摸了些香茶,西门庆则满头大汗地去小便 —— 这段描写特别真实,没有把西门庆写成 “完美硬汉”,而是写出了他 “普通人的狼狈”,跟现在有些人喝完酒满头大汗、需要醒酒的样子,没什么区别。

后来李铭来了,他是李桂姐的兄弟,来打听桂姐的事。应伯爵又开始 “邀功”:“你姐能没事,全靠我和你谢爹在你爹面前求情!” 李铭赶紧道谢,还说等事情了结了,要请西门庆他们吃饭。应伯爵又顺嘴提了 “给李桂姐妈妈过寿”,李铭赶紧说 “不用麻烦,以后再请”—— 你看这官场和人情场的套路,跟现在 “求人办事要请客”“帮了忙要邀功” 的规则,一模一样,从古到今都没变过。

几个人一直吃到掌灯,西门庆还留他们吃了绿豆水饭,才放他们走。应伯爵临走前还不忘跟西门庆说:“李四、黄三那事,我后日帮你搞定!” 西门庆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 这俩人的互动,像极了现在老板跟下属说 “这事你帮我办了”,下属赶紧表忠心:“您放心,包在我身上!”

第二天一早,西门庆没去衙门,直接骑马去刘太监庄上赴宴了 —— 这刘太监,是西门庆的 “官场人脉”,他去赴宴,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拉关系,跟现在老板去参加 “商务饭局” 一个道理,都是为了 “拓展人脉,巩固地位”。

西门庆一走,潘金莲就开始 “搞事情” 了。她跟李瓶儿商量,用陈敬济之前输的三钱银子,再让李瓶儿添七钱,凑了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两千块),买了烧鸭、鸡、酒、凉糕,要请吴月娘她们在花园吃饭。你说潘金莲为啥要做这事?其实是想 “刷存在感”—— 西门庆不在家,她作为小妾,主动请客,能让月娘觉得她 “懂事”,也能趁机跟其他人搞好关系,方便以后在宅院里立足。

吴月娘她们也给面子,都来花园吃酒。陈敬济也来了,他是西门庆的女婿,也是潘金莲的 “暧昧对象”。席间,吴月娘和李桂姐下棋,孟玉楼她们去看花,潘金莲独自去芭蕉丛纳凉,陈敬济就 “故意” 跟了过去,跟潘金莲说:“五娘,地上滑,小心跌着,我心疼!”

潘金莲嘴上骂他 “油嘴滑舌”,心里却美滋滋的,还问他 “之前让你买的汗巾呢”。陈敬济赶紧从袖子里掏出来,还趁机要 “好处”:“我给你买了汗巾,你怎么谢我?” 说着就往潘金莲身边凑,想亲她。

你看这俩人的互动,像极了现在办公室里的 “暧昧同事”,一个故意撩,一个半推半就,都知道对方的心思,却不敢明说。潘金莲作为 “长辈”(她是陈敬济的丈母娘),却跟女婿搞暧昧,搁现在就是 “伦理狗血剧”,但在《金瓶梅》里,这正是 “人性的复杂”—— 潘金莲得不到西门庆全部的爱,就想从陈敬济身上找存在感和新鲜感,跟现在有些人 “在感情里不满足,就想搞暧昧” 一样,都是**在作祟。

俩人正暧昧着呢,李瓶儿抱着官哥儿来了,喊潘金莲 “扑蝴蝶”。陈敬济吓得赶紧躲进山洞里,潘金莲也赶紧装作 “摘花”,还跟李瓶儿说 “陈敬济把汗巾给我了,我分你一条”。你看潘金莲这反应,像极了现在暧昧被撞见,赶紧找借口掩饰:“哎呀,我就是跟他聊工作呢!”

李瓶儿也没多想,跟潘金莲坐在花台上抹骨牌,还让如意儿去拿枕头和凉席,想让官哥儿在这儿睡觉。结果孟玉楼喊李瓶儿去投壶,李瓶儿就把官哥儿交给潘金莲看着,自己走了。潘金莲一门心思等着陈敬济出来,哪顾得上官哥儿,结果陈敬济从山洞里出来,拉着潘金莲说 “里面有蘑菇,你来看”,把潘金莲哄进山洞,就想跟她亲热。

俩人正亲嘴呢,孟玉楼和小玉来了,看见官哥儿躺在地上哭,旁边还有一只大黑猫。孟玉楼赶紧抱起跑官哥儿,还问:“五娘去哪儿了?” 潘金莲赶紧从山洞里钻出来,撒谎说 “我去洗手了”,还嘴硬说 “哪有什么猫,是孩子饿了”。

你看这 “捉奸不成反吓着孩子” 的桥段,像极了现在家庭里的 “小意外”—— 本来想偷偷搞点小动作,结果被人撞见,还连累了孩子,最后只能靠撒谎掩饰。潘金莲的慌张、陈敬济的怂、孟玉楼的不知情,把宅院里的 “紧张感” 写得特别足,让你跟着捏一把汗。

后来吴月娘见官哥儿一直哭,就让李瓶儿把他抱回屋里睡觉,众人也散了。陈敬济没跟潘金莲得手,心里郁闷得不行,只能偷偷溜回前院 —— 这像极了现在有些人 “暧昧没成功,心里失落” 的样子,都是年轻人的小情愫,只不过放在《金瓶梅》的背景里,多了点伦理的争议。

这一回的结尾,用了两句诗:“两手劈开生死路,一身跳出是非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其实是在暗示 —— 陈敬济虽然这次没跟潘金莲成事儿,但俩人的暧昧还没结束;西门庆虽然现在官场得意、情场快活,但 “是非” 已经埋下了,早晚要出事。

咱再回头捋捋这一回的人物:西门庆忙着搞人脉、享快活,像现在的 “成功人士”,却不知道危险在后面;应伯爵忙着蹭吃蹭喝、帮人跑腿,像现在的 “职场老油条”,懂得如何在人际关系里混得风生水起;潘金莲忙着争宠、搞暧昧,像现在的 “精致利己主义者”,为了自己的**不择手段;李瓶儿忙着带孩子、求安稳,像现在的 “全职妈妈”,只想守护好自己的小家庭;吴月娘忙着当主母、求子,像现在的 “传统妻子”,想维护好家庭的体面。

这些人物,没有一个是 “完美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和缺点:贪财、好色、虚荣、自私,但正因为这样,才显得真实 ——《金瓶梅》不是在写 “神仙”,而是在写 “人”,写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那些小毛病、小心思,所以才经得起几百年的琢磨。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的故事到这儿就暂告一段落了,但《金瓶梅》里的 “烟火气” 还没散 —— 下一回,西门庆还会遇到新的麻烦,潘金莲和陈敬济的暧昧还会继续,宅院里的争斗也不会停。其实,《金瓶梅》讲的从来都不是 “古代的故事”,而是 “人的故事”—— 不管是几百年前的西门庆、潘金莲,还是现在的我们,都在为了**奔波,为了人情烦恼,为了生活忙碌。或许,这就是《金瓶梅》的魅力: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让我们在读懂这些故事后,更懂人性,更懂生活。咱们往后接着唠,看看这些人的 “**” 最终会把他们带向何方,看看那些埋下的 “是非”,最后会如何爆发 —— 毕竟,好故事从来都不缺 “反转”,而 “人性的真相”,永远值得我们慢慢品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