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31章 琴童儿藏壶构衅 西门庆开宴为欢

咱们今天接着唠《金瓶梅》的第三十一回,这一回可真是热闹得像开了锅的麻辣烫,各种人物轮番登场,剧情反转比翻书还快,保准让你看得津津有味。

先看开头这诗:“幽情怜独夜,花事复相催。欲使春心醉,先教玉友来。浓香犹带腻,红晕渐分腮。莫醒沉酣恨,朝云逐梦回。” 翻译过来就是说,孤独的夜里总容易胡思乱想,花开得正盛也让人心里发慌,想让心情好起来还得靠美酒,喝得脸蛋通红晕乎乎的,可别醒过来面对那些糟心事,就当是做了场美梦吧。这诗就跟个引子似的,暗示了这一回里既有欢乐的宴席,也藏着不少让人闹心的事儿。

话说西门庆这哥们儿,第二天就让来保去提刑所送文书,自己这边呢,又是让人做官帽,又是叫赵裁裁剪布料做新衣服,还喊了一堆匠人钉了七八条腰带,忙得脚不沾地,活脱脱一个即将上任的 “职场新人”,恨不得把所有装备都置办得明明白白。

这边西门庆家里忙得热火朝天,那边吴典恩可就找上了应伯爵。这吴典恩想当驿丞,手里却没银子打点上下,就死皮赖脸地求应伯爵帮忙向西门庆借钱,还许诺事成之后给伯爵十两银子当谢礼,说着说着居然还跪下了。应伯爵赶紧把他拉起来,嘴上说着 “成人之美”,心里打得算盘比谁都精。他问吴典恩需要多少银子,吴典恩说最少也得七八十两,还拿出一纸文书,没敢写具体数目。应伯爵一看,直接说:“写一百两!凭我的面子,他肯定不要你利息,你先用着,以后当了官再慢慢还。” 这操作,把 “空手套白狼” 玩得那叫一个溜,吴典恩听得眉开眼笑,连连道谢,赶紧把文书改成了一百两。

俩人喝完茶就往西门庆家走,平安儿通报后,他们进去就看见一堆裁缝在忙活着做衣服。西门庆正和陈敬济在穿廊下看写好的见官手本揭帖,见了他们俩,赶紧作揖让座。应伯爵先是问了句手本扎付下了没,西门庆说早上就让人送提刑府了,东平府和县里的手本正准备让贲四去送。

画童儿端上茶来,喝完茶,应伯爵硬是没提吴典恩借钱的事儿,反倒凑过去看匠人钉腰带。西门庆一看他对腰带感兴趣,立马开始炫耀:“你看我这几条腰带咋样?” 应伯爵那嘴跟抹了蜜似的,把腰带夸得天花乱坠:“我的哥,你这腰带真是一条比一条强,尤其是这条犀角带和鹤顶红,全京城拿着银子都找不着。别说别的,就是东京卫主老爷,那些玉带金带看着唬人,也没这条犀角带金贵。这可是水犀角,不是不值钱的旱犀角,把它放水里,水能分成两半,这可是无价之宝!” 还假模假样地问花了多少银子,西门庆卖了个关子让他猜,最后才说这是王昭宣府里的,让贲四拿七十两银子去,人家还不乐意,非要一百两才到手。应伯爵又接着吹捧,说西门庆戴上这腰带出去,绝对倍儿有面子,同僚见了都得眼馋。

吹了半天,俩人坐下,西门庆才问吴典恩:“你的文书下了没?” 应伯爵这才慢悠悠地说:“吴二哥正为这事儿来求你呢。你帮他弄到这个前程,跟抬举他没啥两样。可他现在上任,见官送礼、摆酒、做衣服这些,都得花钱,他哪有地方弄去?你就看在我的面子上,借他点银子,他以后肯定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 说着就让吴典恩把文书拿给西门庆看。西门庆看文书上写着借一百两,利息五分,直接拿起笔把利息划了,说:“看在应二哥的面子上,你以后只还我一百两本钱就行,我知道你上下打点也得花不少。” 正准备让人去拿银子,夏提刑派人来了,送了二十名排军来伺候,还问上任日期和字号,衙门里的同僚也都送了礼。西门庆让阴阳徐先生选了七月初二日辰时上任,回了帖子,赏了来人五钱银子。

刚把人打发走,陈敬济就拿着一百两银子出来递给吴典恩,说:“吴二哥,以后只还本钱就行。” 吴典恩拿着银子,美得差点跳起来,赶紧谢了就走。这里得说一句,后来西门庆死了,家里败落了,吴月娘守寡,平安儿偷了东西去嫖娼被吴典恩抓住,这吴典恩居然让平安儿诬陷吴月娘和玳安有奸情,想把吴月娘弄去见官,真是典型的恩将仇报。所以说啊,“不结子花休要种,无义之人不可交”,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接着贲四从东平府和县里下完手本回来复命,西门庆就留他和应伯爵陪着阴阳徐先生吃饭。正吃着呢,吴大舅来拜访,徐先生就先走了。过了一会儿,应伯爵也告辞了,跑到吴典恩家,吴典恩早就封好了十两银子当谢礼,双手递给伯爵,还磕了个头。伯爵得意洋洋地说:“要不是我巧舌如簧,他才不会借给你呢。” 吴典恩谢了伯爵,就忙着置办官服之类的东西,选了日子去上任了。

那会儿本县的李知县带着同僚,派人送了羊酒贺礼,还送了个十八岁的小郎来伺候。这小郎叫小张松,苏州府常熟县人,原来是县衙门子,长得那叫一个俊,面如傅粉,齿白唇红,还识字会唱南曲,穿着青绡直缀,凉鞋净袜。西门庆一看这小郎机灵,喜欢得不行,赶紧回了帖子谢李知县,把他留下了,改名叫书童儿,给做了新衣服新鞋新帽,不让他跟马,专门管书房,收礼帖,拿花园门钥匙。祝实念又推荐了个十四岁的小厮,也改了名叫棋童,每天和琴童儿一起背书袋、夹拜帖匣跟马。

到了西门庆上任那天,衙门里摆了大酒席,叫了三院的乐工来吹拉弹唱,李铭也混在里面。后堂喝酒,一直到傍晚才散。西门庆每天骑着大白马,头戴乌纱帽,身穿五彩洒线的官服,系着宽宽的茄楠香带,脚蹬粉底皂靴,排军在前边喝道,还张着大黑扇,前呼后拥的,最少也有十几个人跟着,在街上那叫一个威风。上任回来,先去拜了本府县帅府都监和清河左右卫的同僚,然后是亲戚朋友邻居,收礼接帖子就没断过,真是 “白马红缨色色新,不来亲者强来亲”,有权有势了,连亲戚都多了好几倍。

西门庆上任后,每天在提刑院上班,日子过得飞快,转眼李瓶儿生孩子就快一个月了。吴大妗子、二妗子、杨姑娘、潘姥姥、吴大姨、乔大户娘子这些亲戚邻居的女眷,都送礼来给官哥儿做弥月。院子里的李桂姐、吴银儿见西门庆当了官,家里又生了儿子,也送了大礼,坐着轿子来庆贺。西门庆在前边大厅摆了酒席,请女眷们喝酒,春梅、迎春、玉箫、兰香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席前斟酒。

西门庆每天从衙门回来,就在外边厅上脱了衣服,让书童叠好放在书房,只带着帽子进后宅。第二天早上再让丫鬟去书房拿。最近收拾了大厅西厢房做书房,里面摆着床几、桌椅、屏帏、笔砚、琴书这些东西,书童晚上就睡在床脚踏板上的铺盖上。西门庆在哪房歇着,早上就让那房的丫鬟去前边拿衣服。这书童本来是门子出身,长得机灵俊俏,跟各房丫鬟都混得很熟,暗地里就和上房的玉箫勾搭上了。

这天书童正在窗户台上对着镜子梳头,用红绳扎头发,玉箫推门进来,说:“你这小坏蛋,这都啥时候了还描眉画眼的,爹吃完粥就出来了。” 书童不理她,只顾着扎头发。玉箫又问:“爹的衣服叠好了放哪了?” 书童说:“在床南头呢。” 玉箫说:“他今天不穿这套,让我来问你要那件玄色的衣服和玉色衬衣。” 书童说:“那衣服在橱柜里,我昨天才收起来,今天又要穿。姐,你自己开门去拿吧。” 玉箫不拿衣服,反倒凑过去看他扎头,调戏道:“你这小坏蛋,跟个娘们似的用红绳扎头,梳得鬓角还挺好看。” 看见书童白滚纱汗褂上系着个银红纱香袋和一个绿纱香袋,就说:“把这个银红的给我。” 书童说:“这是我心爱的东西,你就要。” 玉箫说:“你个小厮戴啥银红的,就该我戴。” 书童开玩笑说:“要是个汉子,你也爱吗?” 玉箫故意在他肩膀上拧了一把,说:“你这小坏蛋,别在这贫嘴。” 说着就把两个香袋的带子揪断,塞袖子里了。书童说:“你这也太不讲究了,把我的带子都揪断了。” 玉箫又跟他打闹了几下,问:“知道你爹今天去哪不?” 书童说:“爹今天要去给县中华主簿老爹送行,在皇庄薛公公那里摆酒,估计下午才回来,还听说要和应二叔去兑银子买对门乔大户家的房子,可能就在那儿喝酒了。” 玉箫说:“等会儿你别乱跑,我来找你说话。” 书童说:“知道了。” 玉箫约好书童,才拿着衣服往后宅去了。

没过多久,西门庆出来叫书童,吩咐他在家别乱跑,先写十二个大红纸封套的请帖,二十八日请官客来吃庆贺官哥儿的酒,让来兴儿去买东西,添厨子茶酒,把桌面准备得整齐点,让玳安和两个排军去送帖儿,叫唱戏的来,留下琴童在女眷席前管酒。吩咐完,西门庆就上马去送行的地方了。

吴月娘她们把女眷都请到了,先在卷棚摆茶,然后到大厅上就坐。席间叫了四个妓女弹唱。西门庆果然到下午才回来,家里准备了一食盒酒菜,他邀了应伯爵和陈敬济,兑了七百两银子,去对门乔大户家买房子了。

女眷们正喝酒呢,玉箫拿着一银壶酒、四个梨、一个柑子,偷偷摸摸来到厢房想送给书童吃。推开门发现书童不在,怕被人看见,放下东西就赶紧出来了。巧的是,琴童正在上边看酒,眼尖瞧见玉箫进了书房,过了好一会儿才出来,以为书童在里面,就偷偷摸摸进去想看看。没想到书童出去了,床底下还放着一壶热酒和果子。琴童赶紧把果子揣袖子里,抱着酒壶,猫着腰跑到李瓶儿房里。当时**如意儿和绣春正在屋里看哥儿,琴童进门就问:“姐在哪儿呢?” 绣春说:“她在上边给娘斟酒呢,你找她干啥?” 琴童说:“我有好东西,让她帮我收着。” 绣春问他啥东西,他又不肯拿出来。正说着,迎春从上边拿了一盘子烧鹅肉、一碟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来给**吃,看见琴童就说:“你这小坏蛋,在这儿笑啥呢,不在上边看酒。” 琴童这才把藏在衣服底下的酒壶拿出来,让迎春:“姐,你帮我收着。” 迎春说:“这是上边筛酒的壶,你拿这来干啥?” 琴童说:“姐,你别管,这是上房的玉箫和书童那小子,偷偷摸摸弄了这壶酒和些柑子、梨,送到书房想偷吃。我趁他们不注意,拿过来了。你帮我好好收着,不管谁来问,都别拿出来,我这是捡了个便宜。” 说着就把梨和柑子掏出来给迎春看,迎春说:“等会儿他们找壶找不到,闹起来,你担着?” 琴童说:“又不是我偷的,谁爱闹谁闹,关我啥事。” 说完就溜了。迎春把壶藏到里间桌子上,没再提这事儿。

到了晚上,酒席散了,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少了一把壶。玉箫去书房找,哪有啊?问书童,书童说:“我出去有事了,不知道啊。” 玉箫一下子慌了,赶紧把锅甩给小玉,说可能是小玉拿了。小玉骂道:“你这不要脸的,我在后边看茶,你抱着壶在席间给娘斟酒,现在壶不见了,倒来赖我!” 俩人在那儿吵吵嚷嚷,到处找都找不到。过了一会儿,李瓶儿到房里来,迎春把琴童拿壶来让她藏着的事儿说了。李瓶儿说:“这小坏蛋,他拿这来干啥?后宅里因为这壶都快闹翻了,玉箫推小玉,小玉推玉箫,那大丫头急得赌咒发誓还哭了,你赶紧送回去,不然等会儿肯定赖到你头上。” 迎春这才把壶拿出来,送到后宅去。

后宅里玉箫和小玉正吵到吴月娘跟前,吴月娘说:“你们俩吵啥呢?自己管的东西都看不住,把壶弄丢了!” 玉箫说:“我在上边跟着娘送酒,她守着那些银器,壶不见了就赖我。” 小玉说:“大妗子要茶,我不得去后宅拿吗?你抱着壶,怎么就不见了?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吴月娘说:“今天席上也没外人,怎么就不见了东西?等你主子回来,找不到壶,看我不每人打一顿。”

正闹着呢,西门庆从外面回来,问:“吵啥呢?” 吴月娘把壶不见了的事儿说了。西门庆说:“慢慢找呗,吵啥呀。” 潘金莲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说:“吃回酒就丢一把壶,不吵吵,你家是有矿啊?开头不重视,最后准没好。” 这话其实是在讽刺李瓶儿刚生了孩子,办满月酒就丢东西,不吉利。西门庆听出来了,没吭声。这时候迎春把壶送来了,玉箫赶紧说:“你看,壶在这儿呢。” 吴月娘问迎春:“这壶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迎春就把琴童从外面拿到李瓶儿房里让她藏着的事儿说了。吴月娘问:“琴童那小坏蛋在哪儿呢?” 玳安说:“他今天该去狮子街房子里过夜。” 潘金莲在旁边冷笑一声,西门庆问:“你笑啥?” 潘金莲说:“琴童是他屋里的人,把壶放他屋里,估计是想把壶藏起来据为己有。要我说,现在就把那小坏蛋叫回来,好好打一顿,问他到底咋回事。不然,开头赖那两个丫头,真是干活的累死,偷懒的闲死!” 西门庆听了火冒三丈,瞪着潘金莲说:“照你这么说,难道李大姐还能看上这把壶?现在壶找到了,别再闹了!” 潘金莲被说得脸通红,说:“谁不知道姐姐有钱。” 说完就气呼呼地走到一边去了。

西门庆正和陈敬济说话呢,潘金莲跟孟玉楼抱怨:“这没良心的,真是瞎了眼,自从有了那个孩子,对我们就跟对仇人似的,连句好话都没有,动不动就瞪着眼吆喝人。谁不知道姐姐有钱,以后惯得那些小厮丫头偷鸡摸狗,就算把人说遍了,他也不管!” 正说着,春梅从外面走来,孟玉楼说:“我说他肯定去你屋里了,你还不信,你看春梅这不是来叫你了。” 孟玉楼叫住春梅问:“你爹在哪儿呢?” 春梅说:“爹去六娘房里了。” 潘金莲听了,气得心里像着了火,骂道:“这没良心的,以后就算跌断腿,也别进我屋里,敢踏进来一步,就让那挨千刀的把他脚踝骨打折!” 孟玉楼说:“六姐,你今天咋说这么狠的话咒他?” 潘金莲说:“可不是嘛,他那小心眼,也就针眼那么大。都是他老婆,就因为人家多生了个孩子,就这么区别对待,把人看得一文不值!” 真是应了那句 “大风刮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家里的这些事儿,早就被外人看在眼里了。

这边潘金莲还在生气,那边西门庆走到前边,薛大监派人送了一坛内酒、一只羊、两匹金缎、一盘寿桃、一盘寿面、四样好菜来,一是祝寿,二是道贺。西门庆赏了来人不少银子,打发他们走了。回到后宅,李桂姐、吴银儿要告辞回家,西门庆说:“你们再住一天,到二十八日,我请了很多官客,还有院里的杂耍唱戏的,你们俩就负责倒酒。” 桂姐说:“既然留下我们,我让人回去跟我妈说一声,让她放心。” 于是就把轿子打发回去了。

第二天,西门庆在大厅上布置得花团锦簇,请官客喝酒。因为前几天在皇庄见过管砖厂的刘公公,所以也给薛内相送了礼,发了请帖,还邀了应伯爵、谢希大作陪。饭点的时候,刘公公和薛公公就来了,穿戴得整整齐齐。西门庆把他们请到卷棚里喝茶,应伯爵问:“哥,今天席间请了哪几位客人啊?” 西门庆说:“有刘、薛二位内相,帅府周大人,都监荆南江,我的同僚夏提刑,团练张总兵,卫上的范千户,吴大哥,吴二哥。乔老今天让人来说不来了。加上你们俩,也就几个人。” 正说着,吴大舅、二舅到了,互相作揖坐下,下人就摆上饭来。

吃完饭,应伯爵问:“哥儿满月抱出来了没?” 西门庆说:“昨天女眷们想看,我家那口子说别让孩子出来,怕吹风,**说没事,就用被子裹着抱到大妈屋里露了个面,应了个日子就进去了。” 伯爵说:“昨天嫂子请人,我家那口子也想去,结果老毛病犯了,下不了炕,急得不行。现在客人还没来,哥不如让把哥儿抱出来,我们也看看。” 西门庆就吩咐后宅:“把哥儿慢慢抱出来,别吓着他。跟你娘说,大舅、二舅,还有应二爹、谢爹想看一眼。” 月娘让**如意儿用红绫小被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送到卷棚角门首,玳安接过来抱到卷棚里。众人一看,官哥儿穿着大红缎毛衫,长得面白唇红,特别富态,都夸个不停。吴大舅、二舅和谢希大每人从袖里掏出一个锦缎兜肚,上面还带着小银坠儿;只有应伯爵拿出一柳五色线,上面穿着十几个长命钱。大家让玳安赶紧抱回去,别惊着孩子,还说这孩子相貌端正,天生就是当官的料。西门庆听了,美得合不拢嘴,赶紧作揖道谢。

正说着话,有人报刘公公、薛公公来了,西门庆赶紧穿上衣服到仪门迎接。二位内相坐着四人轿,穿着过肩蟒袍,带着缨枪队,前呼后拥地来了。西门庆先把他们请到大厅上拜见,喝茶。之后周守备、荆都监、夏提刑等武官也都来了,穿着锦绣衣服,带着藤棍大扇,军牢在前边喝道。不一会儿,门口就黑压压地站了一群人伺候,里面鼓乐齐鸣,笙歌不断。西门庆把他们迎进来,和刘、薛二内相见面。大厅正面摆了十二张桌席,西门庆就举杯让坐。刘、薛二内相还假意推辞,说 “还有各位在”。周守备说:“二位老太监德高望重,按规矩也该坐首座,别客气了。” 俩人又假意推让了一番,薛内相说:“刘哥,既然各位这么说,咱就别推辞了,辜负了东家的好意。” 于是刘内相坐左边,薛内相坐右边,每人膝盖上放一条手巾,两个小厮在旁边打扇。接下来才是周守备、荆都监等人坐下。

过了一会儿,阶下奏起音乐,宴席正式开始。这桌上的菜,那真是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说都说不完。酒过五巡,汤上三献,教坊司的俳官就带着一段笑乐院本上来表演了。

笑院本表演完,李铭、吴惠两个小优儿上来弹唱,一个弹筝,一个弹琵琶。周守备先举手让两位内相点曲,说:“老太监吩咐,让他们唱哪套词儿?” 刘太监说:“各位先点吧。” 周守备说:“老太监您别客气,您先点。” 刘太监就说:“那就唱个‘叹浮生有如一梦里’。” 周守备说:“老太监,这是归隐叹世的词,今天是西门庆大人的喜事,不合适。” 刘太监又说:“那唱‘虽不是八位中紫绶臣,管领的六宫中金钗女’?” 周守备说:“这是《陈琳抱妆盒》里的,今天庆贺,也不合适。” 薛太监说:“你们俩上来,我来吩咐。你们会唱《普天乐》‘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吗?” 夏提刑大笑说:“老太监,这是离别词,更不行了。” 薛太监说:“我们这些内官,只知道伺候万岁爷,不懂这些词曲的门道,你们随便唱吧。” 夏提刑毕竟是管刑名的官,仗着自己的身份,就吩咐:“你们唱套《三十腔》,今天是西门老爹加官进禄的好日子,又是添丁之喜,就该唱这个。” 薛内相问:“啥是弄璋之喜?” 周守备说:“二位老太监,今天也是西门大人公子满月的日子,我们这些同僚都送了薄礼庆贺。” 薛内相说:“这样啊,” 又对刘太监说,“刘家,咱们明天也补份礼来庆贺。” 西门庆赶紧道谢:“我生了个儿子,不值得庆贺,就不劳烦老太监费心了。” 说完,就让玳安去后宅把吴银儿、李桂姐叫出来,到席前倒酒。两个妓女打扮得花枝招展,上来就磕了四个头,然后拿起酒壶给每个人倒酒。两个乐工又唱了一套新词,唱得那叫一个好听,真有绕梁三日的感觉。

那天晚上,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场面热闹得像过年,一直喝到半夜,薛内相才起身说:“我们俩一是承蒙您盛情款待,二是赶上这喜庆日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太打扰了,我们先告辞了。” 西门庆说:“能请到您二位,让我这蓬荜生辉,再坐会儿,多玩一会儿呗。” 众人也都起身说:“我们也喝多了,打扰了。” 各自躬身施礼道谢。西门庆再三挽留不住,就和吴大舅、二舅等人一起送到大门外。门口鼓乐喧天,两边灯火通明,众人前呼后拥地离开了。真是 “歌舞欢娱嫌日短,故烧高烛照红妆”,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的故事可谓是精彩纷呈,既有官场的应酬往来,又有家宅的暗流涌动,西门庆的得意、潘金莲的嫉妒、众人的趋炎附势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琴童藏壶这一小插曲,更是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让这个看似热闹的满月宴背后,藏着的那些复杂人心和琐碎矛盾都暴露无遗,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哪些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