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90章 来旺偷拐孙雪娥 雪娥受辱守备府

咱们今天唠《金瓶梅》第九十回,这一回可太热闹了 —— 有官二代街头撩妹,有寡妇旧情复燃搞私奔,还有丫鬟逆袭成主子后反手报复老同事,简直比现在的狗血剧还上头。咱先从开头那首诗说起,“菟丝附蓬麻,引蔓原不长”,翻译过来就是 “攀附别人的藤蔓长不了多远,跟错男人还不如趁早分手”,这话放现在也戳心,你看后面孙雪娥的遭遇,简直是这首诗的真人版演绎。

话说吴大舅领着月娘这帮男男女女,从永福寺出来,顺着大树遮荫的长堤往回走。玳安这小子早就机灵,在杏花酒楼下找了个视野绝佳的高坡,跟搞户外野餐似的,把酒菜摆得满满当当,等了半天了。远远看见月娘他们的轿子、驴子过来,玳安立马迎上去:“咋才到啊?我这酒都快凉了!” 月娘就把在永福寺撞见春梅的事儿跟他说了 —— 你可别忘了,春梅现在可不是当年那个端茶倒水的小丫鬟了,人家现在是守备府的红人,怀着孕,坐大轿子,随从一大堆,跟暴发户返乡似的,排场大得很。

等人到齐了,大伙儿刚坐下喝酒,就听见楼下吵吵嚷嚷的,跟赶大集似的。月娘他们顺着高坡往下瞅,好家伙,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都在看一个教师爷耍杂技。这教师爷叫李贵,外号 “山东夜叉”,头戴万字巾,身穿紫窄衫,腰里系着销金裹肚,骑着匹银鬃马,手里拿着杆红缨枪,背上还插着面令字旗,在街心翻来翻去地耍把式 —— 一会儿单肩顶杆子(就是原文说的 “竖肩桩”),一会儿腰带绕着肚子转(“隔肚带”),长枪耍得跟风车似的,引得围观群众叫好声此起彼伏,跟现在看网红街头表演似的,手机都快举到人家脸跟前了。

而在人群最前面,有个穿得花里胡哨的公子哥,正看得津津有味。这主儿是谁呢?是本县知县的儿子李衙内,名叫李拱璧,三十来岁,挂着个国子监上舍的头衔,说白了就是个靠爹混文凭的官二代。这哥们儿典型的 “摆烂达人”,书本子摸都不摸,整天就知道遛鹰斗狗、骑马打球,还总往青楼楚馆钻,人送外号 “李棍子”—— 听这外号就知道,不是啥省油的灯。

李衙内正看得兴起,忽然抬头瞥见高坡上坐着一群妇人,眼睛一下就直了 —— 尤其是其中一个身材高挑的,看得他心痒难耐,跟猫抓似的。他偷偷拽过来身边一个叫小张闲的手下,跟做贼似的嘀咕:“你快去那高坡上瞅瞅,那三个穿白衣服的妇人是谁家的?查清楚了赶紧告诉我,要是能成,有你好处!” 小张闲跟打了鸡血似的,撒腿就跑,没一会儿就回来了,附在李衙内耳边汇报:“爷,查清楚了!那是县门前西门庆家的寡妇们 —— 那个年纪大的是西门庆的妗子吴大妗子,矮胖点的是正房吴月娘,您看上那高挑的,是西门庆的三姨太孟玉楼,现在都守寡在家呢!”

李衙内一听 “守寡” 俩字,眼睛都亮了,心里琢磨着 “这机会不就来了嘛”,立马给了小张闲赏钱,跟现在老板给员工发绩效似的。这边月娘他们看了会儿热闹,见太阳都快落山了,就叫玳安收拾食盒,上轿的上轿,骑驴的骑驴,打道回府。临走前还留了句诗:“柳底花阴压路尘,一回游赏一回新。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亲”—— 这话可太对了,你看后面李衙内和孟玉楼,还有孙雪娥和来旺儿,可不就是 “有缘” 和 “无缘” 的两种结局嘛。

咱们再把镜头转到西门庆家,这边月娘他们还没到家,孙雪娥和西门大姐正闲着没事,在大门外站着唠嗑。也是巧了,这时候过来个摇 “惊闺” 的 —— 你可能不知道啥是 “惊闺”,就是那时候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没现在的小喇叭,就靠摇个小铜铃似的玩意儿,一摇就知道是卖脂粉、首饰或者磨镜子的来了,跟现在的 “移动小广告” 似的。

西门大姐说:“我那镜子都模糊了,快叫住他给我磨磨。” 平安儿赶紧喊住那人,结果人家说:“我不磨镜子,我是卖金银首饰、花翠玩意儿的。” 这人站在门口,眼睛就直勾勾地盯着孙雪娥看,看得雪娥都有点发毛了,忍不住说:“你这汉子,不磨镜子就赶紧走,老盯着我看啥?” 那人嘿嘿一笑:“雪姑娘、大姑娘,你们不认得我了?” 西门大姐瞅着眼熟,就是想不起来,那人接着说:“我是当年在爹(指西门庆)手下当差的来旺儿啊!”

雪娥一听 “来旺儿”,立马反应过来:“哎哟,真是你啊!这几年你去哪儿了?咋胖成这样了,我都没认出来!” 来旺儿就开始唠自己的经历:“我离开西门庆家后,回了老家徐州,闲得没事干,就跟一个当官的上京,结果半道上那官死了,我没辙,就去城里的顾银铺学了银匠手艺,现在挑着担子出来卖些小首饰。今天看见你们在门口,我不敢过来认,怕人家说我瞎串门子,要不是你叫住我,我还不敢过来呢!”

雪娥一听是老熟人,也放松了:“都是旧人,怕啥!你担子里有啥好东西,挑进来让我们瞅瞅。” 来旺儿赶紧把担子挑进院子,打开箱子,用小盒子托出好几样首饰 —— 金的银的,还有镶嵌宝石的,做得还挺精致。西门大姐和雪娥挑了半天,雪娥选了一对翠凤簪子、一对柳穿金鱼儿,大姐也买了些,算下来雪娥还欠来旺儿一两二钱银子。雪娥说:“今天大娘不在家,跟三娘、哥儿去给你爹上坟了,你明天再来拿银子吧。” 来旺儿又问了问西门庆死后家里的情况,知道月娘生了个哥儿,现在才一岁半,跟宝贝疙瘩似的。

这时候来昭的老婆一丈青出来,给来旺儿倒了杯茶,来旺儿赶紧道谢,又跟来昭聊了几句,才挑着担子走了。等晚上月娘他们回来,雪娥和大姐赶紧迎上去,磕了头,玳安因为扛着食盒走不动,还雇了头驴骑回来,打发走抬盒子的人,月娘就开始跟雪娥、大姐说白天遇见春梅的事儿:“你是没见着,春梅现在可风光了!穿着好衣服,坐大轿子,还带着四五十个攒盒的酒菜,跟我们吃了半天,看见哥儿,还送了一对簪子。她现在怀着孕呢,**月就要生了,守备可疼她了!”

吴大妗子也跟着夸:“春梅这姑娘,当年在咱家就比别的丫鬟懂事,说话办事都稳当,现在果然有福气,这叫‘福至心灵’!” 孟玉楼补充道:“我还特意问了,她确实怀了,跟薛嫂儿之前说的一模一样。” 聊完春梅,雪娥才说起白天遇见来旺儿的事儿,月娘一听:“你咋不叫他等着我回来?都是老熟人,也好聊聊。” 雪娥说:“我让他明天来了。”

正说着,**如意儿慌慌张张跑过来:“大娘,哥儿回来这半天,一直昏睡不醒,嘴里还出冷气,身上烫得跟火炉似的!” 月娘一听就慌了,赶紧跑到炕上抱起哥儿,一摸果然浑身发烫,还出冷汗,立马就骂如意儿:“你这丫头怎么看孩子的?肯定是坐轿子冻着我儿了!” 如意儿委屈地说:“我用小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怎么会冻着?” 月娘又怪她:“都跟你说了别抱哥儿去坟地,你偏不听,肯定是被坟地的邪祟唬着了!” 如意儿还想辩解:“小玉姐姐看着呢,就抱过去瞅了一眼就回来了,没唬着啊!”

月娘哪听得进去,赶紧叫来安儿:“快去找刘婆子来!” 没一会儿刘婆子就来了,摸了摸哥儿的脉,又摸了摸身上,说:“这是着凉了,还撞着邪祟了,得赶紧吃药。” 留下两服朱砂丸,让用姜汤灌下去,还说让**抱着哥儿在热炕上睡,等出了汗就好了。月娘赶紧照做,折腾到半夜,哥儿果然出了些冷汗,身上也不那么烫了。月娘这才松了口气,给了刘婆子三钱银子,让她明天再来看看,一家子因为这事儿,整宿都没睡好,乱成一团。

第二天,来旺儿果然挑着担子又来了,先跟来昭打了招呼:“昭哥,昨天雪姑娘欠我些银子,我来拿,顺便想见见大娘。” 来昭说:“你还是改日再来吧,昨天大娘回来,哥儿就不舒服,找医婆、太医来看,折腾了一晚上,今天才好点,哪有功夫给你称银子。” 正说着,月娘、玉楼、雪娥送刘婆子出来,正好看见来旺儿。来旺儿赶紧趴在地上,给月娘、玉楼磕了两个头。

月娘赶紧扶他起来:“好些年没见了,怎么不常来走动走动?” 来旺儿就把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又说了一遍,月娘叹道:“当年都是因为潘金莲那个淫妇,在你爹跟前挑拨离间,把你发配走了,还把你媳妇逼死了,现在她也没好下场,报应啊!” 来旺儿说:“还是大娘心里明白。” 月娘又让来旺儿把首饰拿出来看看,挑了几件,算下来该给来旺儿三两二钱银子,都用秤称了给他,还让他进仪门,叫小玉拿了一壶酒、一盘点心,雪娥在厨房还特意热了一大碗肉,让来旺儿吃了个饱。

吃饱喝足,来旺儿正准备走,雪娥偷偷拉着他说:“你以后常来,别怕!我有话想跟你说,明天晚上,你先来昭屋里等着,等夜深了,踩着梯子翻过仪门的紫墙,我在这边接你,咱们在耳房里说话。” 来旺儿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跟中了彩票似的,赶紧点头:“那仪门晚上关不关?” 雪娥说:“你放心,我都安排好了。” 两人递了个眼色,来旺儿才美滋滋地挑着担子走了 —— 这可真是 “闲来无事倚门阑,偶遇多情旧日缘”,旧情复燃的小火苗就这么点燃了。

来旺儿回家后,一晚上都没睡着,满脑子都是跟雪娥的约会。第二天,他也不挑担子卖首饰了,慢悠悠地晃到西门庆家门前,等来昭出来。来昭一见他就笑:“旺哥,稀客啊,好些日子没见了。” 来旺儿说:“这不雪姑娘还欠我点银子,过来拿拿。” 来昭把他让进屋里,来旺儿又问:“嫂子呢?” 来昭说:“你嫂子今天在后院做饭呢。”

来旺儿从怀里掏出一两银子,递给来昭:“昭哥,这点银子你拿着,买壶酒,咱哥俩喝点。” 来昭还客气:“不用这么多。” 叫儿子铁棍儿(十五岁了,还跟个闷葫芦似的)去打酒,又让他去叫一丈青。没一会儿,一丈青端着一锡锅热饭、一大碗杂烩菜、两碟小菜过来,一见来旺儿就说:“哟,旺官儿来了!” 来昭把银子给一丈青看,一丈青笑着说:“你俩也别跟我装了,雪姑娘昨天都跟我说了,你俩旧情不断,想让我们帮衬帮衬。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们要是成了,有好处可不能忘了我们,我们可是担着风险呢!”

来旺儿赶紧跪下:“哥嫂放心,只要能成,我肯定忘不了你们的恩情!” 一丈青又去跟雪娥确认了时间,回来跟来旺儿说:“晚上你就先来昭屋里等着,等家里人都睡了,仪门也拴了,你再翻墙过去,雪姑娘在那边接你。” 来旺儿千恩万谢,又跟来昭喝了会儿酒,才走了。

到了晚上,来旺儿早早地就来到来昭屋里,跟来昭两口子又喝了点酒,等夜深了,家里人都睡熟了,四周静悄悄的,只听见墙内雪娥轻轻咳嗽了一声 —— 这是他俩约定的暗号。来旺儿赶紧踩着梯子,在黑暗中翻过粉墙,雪娥早就拿着凳子在那边等着,把他接了下来。两人钻进西耳房(就是堆马鞍子的地方),**一碰就着 —— 毕竟一个是守寡多年的妇人,一个是孤身一人的汉子,早就按捺不住了。

完事之后,雪娥从怀里掏出一包金银首饰、几两碎银子,还有两件段子衣服,递给来旺儿:“明天晚上你再来,我还有些细软给你。咱这家里也过不出啥好光景了,不如你在外边找个地方,咱们悄悄跑出去,成个家过日子。你会银匠手艺,还怕养不活咱们?” 来旺儿一听,立马说:“东门外细米巷有我个姨娘,是个收生婆,叫屈老娘,那里都是小巷子,僻静,没人注意,咱们先去她那儿躲着,等过些日子没动静了,我带你回我老家徐州,买几亩地,好好过日子。” 两人就这么约定好了,来旺儿又翻墙回到来昭屋里,等天亮了才悄悄走了。

从那以后,来旺儿和雪娥就跟搞地下恋情似的,每天晚上都偷偷约会,雪娥还偷偷拿了家里不少金银器皿、衣服首饰给来旺儿,来昭两口子也从中捞了不少好处,每次都能分到些银子首饰,跟 “中间商赚差价” 似的,嘴巴闭得严严实实的,就怕这事儿黄了。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有一天,月娘因为孝哥儿出天花,心里正烦,睡得特别早。雪娥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跟来旺儿约定今晚跑路。她打发使女中秋儿(原本是西门大姐的丫鬟,后来给了雪娥)先睡下,自己收拾了一大包钗环首饰,用手帕包着头,拿着随身衣服,就偷偷溜到来昭屋里,跟来旺儿汇合。来昭说:“你们从大门走肯定不行,不如从房上走,虽然会踩破些瓦,但不容易被人发现。” 来旺儿说:“行,就听哥的。”

雪娥还特意给了来昭两口子一个银折盂、一根金耳坠、一件青绫袄、一条黄绫裙,算是谢礼。等到五更天,天还黑着,街上连个人影都没有,来昭两口子帮着他俩搭梯子,来旺儿先跳上房,再拉雪娥上去,两人踩着房瓦,小心翼翼地往墙外跳,结果还是踩破了不少瓦。跳下来之后,两人赶紧往前跑,到了十字路口,突然被巡捕拦住了:“你们俩这么早去哪儿?” 雪娥吓得腿都软了,来旺儿倒还镇定,把手里的香弹了弹,说:“我们是夫妻,去城外岳庙烧香,起得早点,长官通融一下。” 巡捕又问:“包袱里是啥?” 来旺儿说:“是香烛纸马。” 巡捕也没多问,就放他们走了。两人跟逃兵似的,赶紧往城下跑,正好城门刚开,混在人群里出了城。

他们一路跑到细米巷屈老娘家,屈老娘还没开门,来旺儿叫了半天,屈老娘才起来。来旺儿说:“姨娘,这是我新娶的媳妇,想在你这儿借间房住几天,等找到房子就搬走。” 说着递过去三两银子,屈老娘见钱眼开,立马答应了,把他们安排在里屋住下。可谁知道,屈老娘的儿子屈铛是个游手好闲的主儿,见来旺儿和雪娥带了那么多金银首饰,心里就起了歹念 —— 这小子平时就爱赌钱,欠了一屁股债,见了这么多值钱的东西,哪还忍得住?

当天晚上,屈铛趁来旺儿和雪娥睡着了,偷偷撬开门,把他们的首饰银子全偷了出来,拿着去赌场耍钱,结果手气不好,输了个精光,还跟人吵了起来,被赌场的人扭送到了县衙。县官一问,屈铛立马就怂了,把偷来旺儿东西的事儿全招了,还把来旺儿和雪娥的来历也说了出来。县官一听,这可是 “拐带他人妾室、盗窃财物” 的大事,立马派差人去细米巷,把来旺儿和雪娥一条绳子拴了回来。

雪娥一见官差,吓得脸都白了,赶紧把手上的戒指摘下来给官差,想求情,可官差哪敢徇私,还是把他俩押到了县衙。这事儿一下就传开了,街上的人跟看大戏似的,围得水泄不通,都在议论:“这不是西门庆家的孙雪娥吗?怎么跟那个跑了的小厮来旺儿私奔了,还偷了东西!” 还有人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看着挺老实的,没想到干出这种事!” 唾沫星子都快把雪娥淹了。

再说西门庆家,中秋儿早上起来,发现雪娥不见了,屋里的首饰衣服也没了,赶紧报告给月娘。月娘一听就懵了,问中秋儿:“你跟她睡一屋,她走了你不知道?” 中秋儿说:“她昨晚说有事,让我先睡,我也不知道她要跑啊!” 月娘又叫来昭:“你守着大门,人跑了你都不知道?” 来昭装傻:“大门天天上锁,她总不能飞出去吧!” 后来有人发现房上的瓦被踩破了不少,月娘才知道他们是从房上跑的。可这事儿太丢人了,家丑不可外扬,月娘只能忍着,不敢派人去搜,怕越闹越大。

这边县衙里,县官正在审案。先把屈铛打了一顿,逼他交出赃物,从屈铛那儿搜出了四件金头面、三件银首饰、一对金环、两个银钟、五两碎银、两件衣服、一个手帕、一个匣子。又从来旺儿那儿搜出三十两银子、一对金碗簪、一件金仙子、四个戒指。从雪娥那儿搜出一件金挑心、一付银镯、五付金纽扣、四对银簪、一包碎银。屈老娘也被牵连进来,从她那儿搜出了来旺儿给的三两银子。

县官判案:来旺儿是西门庆家的奴婢,跟主家妾室通奸还偷东西,屈铛是盗窃,两人都判 “杂犯死罪”,但可以折算成五年徒刑,赃物全部充公。雪娥是西门庆的妾室,屈老娘是窝藏,两人都被用了 “拶刑”—— 就是用夹板夹手指,疼得嗷嗷叫。屈老娘因为只是窝藏,又供出了实情,就被放了。雪娥没人来领,县官就下令 “当官发卖”—— 说白了就是当奴隶卖,谁出钱就给谁。

县官还派人去西门庆家,让月娘来领雪娥。月娘赶紧叫吴大舅来商量:“这都出了这么大的丑了,要是把她领回来,不是玷污咱们家名声吗?跟给死去的西门庆丢脸似的,绝对不能领!” 赶紧给了差人一笔钱,让他们回去跟县官说 “家里不要了”。县官见西门庆家不领,就叫官媒人来,准备把雪娥卖了。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守备府春梅耳朵里。春梅一听雪娥要被官卖,心里的旧仇一下就上来了 —— 当年在西门庆家,雪娥就老欺负她,现在自己发达了,正好报仇。她跟守备说:“那个孙雪娥特别会做饭,茶饭汤水做得可好了,咱们把她买过来,让她在厨房干活,也能省不少事。” 守备一听,这点小事不算啥,立马派张胜、李安两个手下,拿着帖子去县衙说情。县官一看是守备府要的人,哪敢不给面子,只要了八两银子的官价,就把雪娥卖给了守备府。

雪娥被押到守备府,先见了大奶奶和二奶奶孙氏,然后被带到春梅房里。春梅正坐在缕金床上,盖着锦帐,刚睡醒,身边围着好几个丫鬟。雪娥一见春梅,赶紧跪下来磕头,磕了四个响头。春梅眼皮都没抬,瞅了她一眼,对身边的家人媳妇说:“把这个贱人的发髻给我摘了,上好的衣服剥了,打发到厨房去烧火做饭,别让她在我跟前碍眼!”

雪娥心里跟吃了黄连似的,可现在寄人篱下,只能认栽 —— 当年她是主家妾室,春梅是丫鬟;现在春梅是守备府的红人,她是没人要的奴婢,真是 “打墙板儿翻上下,扫米却做管仓人”。没办法,她只能摘下发髻,换上粗布衣服,满脸泪痕地往厨房走,从此开始了被春梅欺负的日子。有诗为证:“布袋和尚到明州,策杖芒鞋任处游。饶你化身千百亿,一身还有一身愁”—— 这可不就是雪娥的写照嘛,不管跑到哪儿,都逃不过倒霉的命。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看下来,是不是跟看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似的?李衙内对孟玉楼的一见钟情,是新缘分的萌芽;孙雪娥和来旺儿的旧情复燃,却落得私奔被抓、官卖为奴的下场;春梅从丫鬟逆袭成主子,转头就对曾经的 “仇人” 下狠手,把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这八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咱们常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金瓶梅》里的这些人,今天还风光无限,明天可能就跌落谷底;今天还被人踩在脚下,明天说不定就翻身做主人。这市井里的家长里短,藏着的全是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啥,就像雪娥永远想不到,自己会栽在曾经的小丫鬟手里;来旺儿也想不到,自己的私奔计划会毁在一个赌鬼手里。接下来的故事里,李衙内能不能追到孟玉楼?春梅会不会一直欺负雪娥?月娘和孝哥儿又会遇到啥事儿?咱们接着往下唠,精彩还在后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