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84章 吴月娘大闹碧霞宫 曾静师化缘雪涧洞

诗曰:“一自当年折凤凰,至今情绪几惶惶。盖棺不作横金妇,入地还从折桂郎。彭泽晓烟归宿梦,潇湘夜雨断愁肠。新诗写向空山寺,高挂云帆过豫章。” 这诗读着就一股子 “人走茶凉、事事难料” 的味儿,刚好戳中这一回的核心 —— 吴月娘本想安安稳稳去泰山还个愿,结果差点把自己搭进去,好好的 “祈福之旅” 变成了 “荒野逃生”,真是应了那句 “计划赶不上变化,平安抵不过意外”。

话说西门庆死了有些日子,吴月娘突然想起一件事:当初西门庆病重的时候,她曾许愿 “要是儿夫好起来,就去泰安州顶上给碧霞娘娘进香挂袍”。现在西门庆虽然没好(直接没了),但 “许愿得还愿” 的规矩不能破,不然心里总不踏实。于是她找吴大舅来商量:“哥,我想往泰安州去还愿,你陪我一起去呗?” 吴大舅是个靠谱人,立马答应:“行,有我在,你放心。”

接下来就是 “出差前的职场式叮嘱”—— 月娘把家里的事安排得明明白白:孟玉楼、潘金莲、孙雪娥、西门大姐负责看家,**如意儿带着丫头们看好孝哥儿;特别叮嘱陈敬济:“你别到处瞎跑,跟傅伙计一起守着大门,看好铺子。我大概月底就回来。” 又把房门、库房的钥匙都交给小玉保管,生怕家里出乱子(毕竟之前陈敬济和潘金莲那点事儿,她心里多少有点数,只是没戳破)。

十五这天早上,月娘先给西门庆的灵前烧了纸,算是 “汇报行程”;晚上又请家里的妻妾们吃了顿饭,算是 “告别宴”。第二天五更天,天还没亮,一行人就出发了:月娘坐一乘暖轿,吴大舅骑马,玳安、来安儿跟着跑腿,还雇了三个牲口驮行李。这时候已经是秋末,天又冷又短,一天顶多走六七十里地,不到黄昏就得找客店歇脚,第二天再接着走。一路上的景色,那叫一个荒凉:秋云飘得慢悠悠,大雁叫得凄凄惨,树木叶子掉得光秃秃,跟开了倍速的 “荒凉纪录片” 似的,看得月娘心里更不是滋味 —— 好好的家,没了主心骨,连出门都透着股冷清。

走了好几天,终于到了泰安州。远远看见泰山,那气势真不是盖的:根扎在地里像长了脚,顶子快碰到天,站在齐鲁大地上,透着股 “天下第一山” 的威严。吴大舅看天快黑了,赶紧找了家客店歇下,打算第二天一早上山。

第二天早起,俩人直奔岱岳庙。这岱岳庙可不是普通的小庙,那是 “历代皇帝都来祭拜” 的地方,排场大得很。你瞅瞅这庙的模样:楼台跟长了翅膀似的,殿宇层层叠叠,雕梁画栋刷着红漆,碧瓦朱檐闪着光,凤形的门扉挂着黄纱帘,龟纹的绣帘垂着锦带。殿里的圣像,穿着衮龙袍,长着尧眉舜目,看着就威严。香案上的御香没断过,时不时有道士来报 “神仙显灵” 的消息,老百姓挤得满满当当,都来求福。月娘看得眼花缭乱,跟着吴大舅先在正殿上香,拜了圣像,让庙祝念了还愿的文书,又在两廊烧了纸钱,吃了点斋饭,就准备往山顶去 —— 碧霞娘娘的金殿在山顶,得爬四十九盘台阶,一路攀藤揽葛才能上去。

从岱岳庙出发的时候还是辰时(早上七点到九点),爬到山顶已经是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这碧霞宫建在半空中的云烟里,站在底下往上看,跟 “仙境打卡点” 似的。宫门上方挂着朱红牌匾,金漆写着 “碧霞宫” 三个大字。进了宫,看见碧霞娘娘的金身,那模样才叫端庄:头梳九龙飞凤髻,身穿金缕绛绡衣,腰系蓝田玉带,手捧白玉圭璋,脸像莲花瓣似的,唇红齿白,跟从王母娘娘的瑶池里走出来似的,画都画不出这么好看。

月娘恭恭敬敬拜了娘娘,香案边站着个庙祝道士,看着四十来岁,五短身材,留着三溜胡子,眼睛亮,牙齿白,头戴簪冠,身披绛色道服,脚踩云履,看着挺斯文,其实一肚子坏水 —— 这道士叫石伯才,是岱岳庙金住持的大徒弟,出了名的 “贪财好色、趋炎附势”。本地有个恶霸叫殷天锡,是本州知州高廉的小舅子,天天带着一群闲汉,要么打鸟要么遛狗,专门在上下二宫盯着来烧香的妇女,谁都不敢惹他。石伯才就跟殷天锡串通,专门帮他骗妇女到方丈里,供他糟蹋,好讨殷天锡的欢心。

石伯才见月娘穿着孝服,却长得端庄秀丽,一看就是官宦人家的娘子,身边还跟着个白胡子老头(吴大舅)和两个家童,立马凑上来献殷勤:“二位施主,辛苦了!请到方丈喝杯茶歇歇脚呗?” 吴大舅怕麻烦,赶紧推辞:“不用了,我们还得赶下山呢。” 石伯才不依:“早着呢!下山还得好一会儿,喝杯茶再走不迟。”

没等俩人答应,石伯才就把他们往方丈引。这方丈里的布置,透着股 “假装清高实则俗气” 的味儿:墙糊得雪白,正面放一张芝麻花坐床,挂着柳黄锦帐,香几上摆着幅 “洞宾戏白牡丹” 的画,两边对联写着 “两袖清风舞鹤,一轩明月谈经”—— 跟个不伦不类的网红茶室似的。石伯才问吴大舅姓啥,吴大舅说:“我姓吴,这是我妹妹吴氏,来给她丈夫还愿。” 石伯才赶紧客气:“原来是吴老爹和吴夫人,快上座!” 说着就叫徒弟端茶。

他这两个徒弟也不是普通道士,一个叫郭守清,一个叫郭守礼,都是十六岁,长得眉清目秀,头戴青缎道髻,身穿青绢道服,脚踩凉鞋净袜,身上喷得香香的 —— 说白了,就是石伯才的 “私人小跟班”,白天端茶倒水,晚上陪他睡觉。没一会儿,徒弟端来甜水茶,又摆上斋饭:蒸饼、馓子、各种素菜,看着挺精致。月娘喝了口茶,就想起身告辞,叫玳安拿过一个红漆盘,里面放着一匹大布、二两银子,递给石伯才:“多谢仙长招待,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我们还有事,就先下山了。”

石伯才假模假样地推辞:“哎呀,您这就见外了!我在这儿当住持,全靠四方香客的香火钱,哪能要您的东西?再说我这斋饭也不值钱,您快把东西收回去!” 推来推去半天,才让徒弟把布和银子收下,又开始留客:“好歹坐一会儿,喝三杯酒再走,不然我这心里过意不去。” 吴大舅见他这么热情,实在不好意思推辞,只好拉着月娘坐下。

石伯才立马吩咐徒弟:“这酒不好,把昨天徐知府送的‘透瓶香荷花酒’拿来,给吴老爹尝尝!” 没一会儿,徒弟用热壶筛了酒上来,先给月娘斟了一杯。月娘赶紧摆手:“我不喝酒。” 吴大舅帮腔:“我妹妹天生不喝酒。” 石伯才不死心:“夫人一路辛苦,少喝一点暖暖身子,没事的!” 说着就倒去半杯,递到月娘手里。又给吴大舅斟了一杯:“吴老爹您尝尝,这酒可是徐知府专门送我的,一般人喝不到。” 吴大舅喝了一口,觉得又香又甜,忍不住夸:“这酒确实好!”

石伯才立马开始吹牛:“不瞒您说,这徐知府跟我关系可好了!他夫人、小姐、公子,年年都来这儿烧香,还让小姐、公子在娘娘这儿寄名。徐知府见我心诚,还帮我跟上面说,岱岳庙的钱粮不用交公,全留着侍奉娘娘、招待香客。” 这边俩人聊天,那边玳安、来安和轿夫,在底下也有专人招待,大盘的酒肉、点心,吃得饱饱的。

吴大舅喝了几杯,觉得天快黑了,赶紧起身:“仙长,我们真得走了,再晚就赶不下山了。” 石伯才却说:“没事儿!日头刚落,下山太危险,不如在我这儿住一晚,明天早上再走,从容些。” 吴大舅有点担心:“可是我们的行李还在客店里,怕丢了。” 石伯才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在泰安州,谁不知道我石伯才?只要说是来我这儿进香的,就算行李放路边,都没人敢动!要是丢了,我让本州知府帮您找,保管连个线头都不少!” 吴大舅见他这么说,只好答应留下来。

石伯才又拿大杯子斟酒,吴大舅怕喝醉,找了个借口:“我去上个厕所,透透气。” 就往后边阁上去了。月娘觉得身子乏,就在床上歪着歇会儿。没成想,石伯才悄悄把房门拽上,出去了。月娘刚闭眼睛,就听见 “哗啦” 一声,床背后的纸门突然开了,跳出一个人来 —— 这人长着淡红脸蛋,留着三溜胡子,约莫三十岁,头戴渗青巾,身穿紫锦袴衫,跟个 “刚从戏台子上下来的恶霸” 似的,一把抱住月娘,嘴里还念叨:“小娘子,我是殷天锡,高太守的小舅子!早就听说你长得漂亮,今天可算见到了!你要是跟了我,保你吃香的喝辣的!” 一边说一边就想按月娘上床。

月娘吓得魂都快没了,一边挣扎一边大喊:“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你敢抢良家妇女!快放开我!” 想往门口跑,却被殷天锡死死拦住。殷天锡见她不从,居然跪下来求:“小娘子,你就依了我吧!我保证以后对你好!” 月娘喊得更大声了:“救人啊!有人耍流氓!”

玳安和来安在外面听见月娘的声音,赶紧往阁上跑,喊吴大舅:“大舅!不好了!我娘在方丈里被人欺负了!” 吴大舅一听,急得两步并作一步跑到方丈门口,使劲推门,却推不开 —— 门被锁了!吴大舅急得没办法,捡起块石头,“哐当” 一下就把门锁砸坏了,冲进去一看,月娘正跟殷天锡拉扯,赶紧大喊:“姐姐别怕!我来了!” 殷天锡见有人来,吓得赶紧松开手,从床背后的小路溜了 —— 原来这石伯才的方丈里,早就给殷天锡留了 “逃跑通道”,专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

吴大舅赶紧问月娘:“姐姐,你没事吧?那厮没欺负你吧?” 月娘惊魂未定,喘着气说:“没事,他刚要动手,你就来了。那厮从床背后跑了。” 吴大舅气得火冒三丈,叫玳安、来安把方丈里的门窗、桌子、椅子全砸了,一边砸一边骂:“好你个石伯才!居然勾结恶霸,欺负良家妇女!今天非砸了你这破地方不可!” 石伯才躲在一边不敢出来,只敢让徒弟出来劝:“吴老爹,别生气,都是误会,误会!”

吴大舅哪听他的,护着月娘上了轿,赶紧往山下跑。这时候已经是黄昏,一行人慌慌张张往下赶,走了半夜,才找到一家客店歇脚。月娘跟店小二说了刚才的事,店小二吓得脸都白了:“我的天!你们怎么惹上殷太岁了?他可是咱们这儿的土皇帝,谁惹了他,没好果子吃!你们倒是跑了,我这店明天肯定要被他砸了!” 吴大舅赶紧多给了店小二一两银子:“麻烦你多担待,我们明天一早就走,不会连累你的。” 店小二这才稍微放心。

可没想到,殷天锡气不过,带着二三十个闲汉,每人拿着腰刀、短棍,追下山来了。吴大舅一行人吓得不敢停留,两程路并作一程走,约莫四更天的时候,跑到一个山凹里,远远看见树林里有灯光,赶紧往那边跑 —— 到了跟前,才发现是一座石洞,洞里有个老和尚,正点着蜡烛念经。

吴大舅赶紧上前敲门:“老师父,我们是来泰山还愿的,被恶霸追赶,迷路了,能不能在您这儿歇会儿?顺便问问,从这儿怎么回清河县啊?” 老和尚抬起头,看着挺和善,说:“这里是岱岳东峰,这洞叫雪涧洞,我是雪洞禅师,法名普静,在这儿修行二三十年了。你们遇到我,也是缘分。别往前跑了,山下有狼有虎,不安全。明天早上再走,顺着大道一直走,就能到清河县了。” 吴大舅还是担心:“可是那恶霸还在追我们……” 普静禅师笑了笑:“放心吧,他们追到半山,已经回去了。”

吴大舅和月娘这才放下心来,跟禅师说了自己的身份:“我妹妹是西门庆的妻子,来给她丈夫还愿,多亏您搭救,以后肯定报答您。” 禅师听完,突然说:“报答就不用了,我只求你一件事:把你妹妹的亲生儿子,给我当徒弟,怎么样?” 吴大舅愣了:“我妹妹就一个儿子,才不到一岁,还小得很,怎么当徒弟啊?” 月娘也赶紧说:“老师父,孩子太小了,离不开人,等他大一点再说行不行?” 普静禅师点点头:“行,我现在不问你要,十五年后再来要。你只要许下就行。” 月娘心里琢磨:“十五年后谁知道啥样,先答应了再说,不然今天怕是走不了。” 就含糊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月娘拿出一匹大布送给普静禅师,禅师不收,说:“你已经许了我徒弟,这就够了。” 俩人谢过禅师,顺着大道往清河县走。一路上,月娘心里又后怕又庆幸:本来是来还愿求平安的,结果差点被恶霸欺负,还好遇到了禅师,不然真不知道会怎么样。这趟泰安之行,真是 “花钱买罪受,还愿变渡劫”,也让她看清了这世上的人心 —— 有的道士看着斯文,其实一肚子坏水;有的恶霸仗着亲戚势力,就敢无法无天;还好还有普静禅师这样的好人,能在危难中搭救一把。

走了几天,终于快到清河县了。月娘坐在轿子里,看着路边渐渐熟悉的景色,心里却一点都轻松不起来 —— 家里还有潘金莲、陈敬济那档子事没解决,现在又多了个 “十五年后送儿子当徒弟” 的约定,以后的日子,怕是还得操心。她甚至有点后悔:早知道还愿这么危险,当初就不该许这个愿;可转念一想,要是不来,也遇不到普静禅师,说不定以后还有用。这世上的事,就是这么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祸还是福。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月底了。孟玉楼、潘金莲等人赶紧出来迎接,问长问短。月娘没敢说遇到殷天锡的事,只说 “路上挺顺利,就是有点累”,又把孝哥儿抱在怀里,看着孩子的脸,想起普静禅师的话,心里五味杂陈 —— 这孩子,既是西门家的希望,也是她的牵挂,十五年后,真要送他去当和尚吗?她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看吴月娘这趟还愿之旅,是不是比现在的 “奇葩旅行团” 还离谱?本来是怀着虔诚的心去求平安,结果差点栽在 “假道士 真恶霸” 的坑里,还好有吴大舅的靠谱和普静禅师的搭救,才化险为夷。这一回其实藏着不少伏笔:殷天锡的恶霸行径,暗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知州小舅子就能横行霸道);石伯才的虚伪,揭露了某些出家人的 “假清高真龌龊”;而普静禅师要收孝哥儿为徒,更是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种子 —— 你说这孝哥儿,十五年后真会去当和尚吗?吴月娘到时候舍得吗?还有家里的潘金莲和陈敬济,月娘不在家的这些日子,他们又有没有搞出什么新花样?咱们接着往下聊,就能慢慢揭开这些谜底。其实生活也跟月娘的还愿之旅一样,总有意外和惊喜,重要的是遇到困难时别慌,身边有靠谱的人帮忙,再难的坎儿也能过去 —— 当然,也得像月娘那样,别轻易相信 “表面和善” 的人,不然很容易栽跟头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