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77章 西门庆踏雪访爱月 贲四嫂带水战情郎

要聊《金瓶梅》第七十七回,得先从一个 “失意人” 说起 —— 温秀才。这位之前在西门府混吃混喝的酸秀才,因为求见西门庆好几次都没见着,自己也觉得没脸待下去,干脆打包家小搬回了老房子。西门庆倒也不客气,直接把温秀才住过的书院改成了客厅,算是彻底把这位 “文化人” 从府里除名了。这事儿说起来也挺讽刺,温秀才当初靠着 “掉书袋” 混进西门府,还想教西门庆的儿子读书,结果最后连面都见不着,只能灰溜溜走人,妥妥的 “职场失意模板”。

没过几天,尚举人上门来辞行,他要上京参加会试,还想跟西门庆借皮箱和毡衫。西门庆一边陪他喝茶,一边说起了正事:“我有两个亲戚,乔大户和云理守,一个得了义官,一个袭了祖职,现在都在任上,想求两篇贺轴文。你有没有认识的人能写?要是能帮忙,我肯定备厚礼感谢。” 尚举人一听,笑着说:“这点小事哪用送礼!我有个同窗叫聂两湖,现在在武库肄业,还是我儿子的老师,写文章的本事可大了。我跟他说一声,你派个小厮把轴子送过去就行。” 西门庆赶紧道谢,等尚举人走了,立马封了两方手帕、五钱银子,让琴童把轴子、毡衫和皮箱一起送到尚举人家。没两天,聂两湖就把贺轴写好了送过来,西门庆展开一看,金字闪闪,文章写得又快又好,连修改的痕迹都没有,心里美得不行。

正在西门庆美滋滋欣赏贺轴的时候,应伯爵颠颠地来了。一进门就问:“乔大户和云二哥的事儿,啥时候办啊?贺轴写好了没?对了,温老先儿怎么这几天都没见着?” 西门庆一提到温秀才就没好气:“别提那货了,就是个装模作样的东西!” 接着就把温秀才求见不得、自己搬走的事儿说了一遍。应伯爵立马附和:“哥,我早说这人不靠谱,只会说大话,幸好你没让他教咱家少爷,不然还不知道把孩子教成啥样呢!” 又问贺轴是谁写的,西门庆说是聂两湖写的,还拉着应伯爵到厅上看。应伯爵一看,立马夸个不停:“写得真好!人情都到位了,哥你赶紧送过去,让人家好准备。” 西门庆点头:“明天是好日子,一早就让人送。”

俩人正说着,平安儿慌慌张张跑进来,手里拿着三个帖子:“老爷,参议汪老爹、兵备雷老爹、郎中安老爹来拜访!” 西门庆一看帖子上写着 “汪伯彦、雷启元、安忱拜”,赶紧整理衣服腰带。应伯爵识趣地说:“哥,你有事忙,我先走了,明天再找你。” 西门庆点点头,赶紧出去迎接。三位官员互相客气着进了大厅,坐下后就说起之前在西门府赴宴的事儿,客气了半天。喝了会儿茶,安郎中开口了:“雷东谷、汪少华和我,今天来是想麻烦你一件事。我们浙江本府的赵大尹,刚升了大理寺正,我们三个想借你家的地方摆桌酒请他,已经发了请柬,定在初九。一共五桌,戏子我们已经找好了,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西门庆哪敢拒绝,赶紧说:“老先生吩咐,我肯定好好准备。” 安郎中立马让手下拿了三两银子的分资递过来,西门庆让手下收下,送三位官员出门。雷兵备走之前还跟西门庆说:“之前钱云野写信来,说孙文相是你的伙计,我已经把他的罪名给撤了,之前没跟你说过吧?” 西门庆赶紧道谢:“多谢老先生费心,回头我一定上门拜谢。” 雷兵备笑着说:“咱们这么熟,不用这么客气。” 说完就上轿走了。

这边官员刚走,咱们得把镜头转到后院 —— 潘金莲自从开始管家里的银钱,就搞了把新秤。每天小厮买了菜回来,都得拿到她跟前让她过目,她自己还不数钱,让春梅数钱、用秤称。小厮们稍不注意就被春梅骂得狗血淋头,动不动就跟西门庆告状,让西门庆打小厮。弄得小厮们私下里都抱怨,说还是三娘孟玉楼管钱的时候好,至少不这么折腾人。你看潘金莲这操作,管个钱还得摆足 “官威”,说白了就是想通过控制银钱来刷存在感,生怕别人忘了她的 “地位”。

第二天,西门庆从衙门下班,跟何千户说:“夏龙溪的家小已经走了,你有没有派人去看守他家的房子?” 何千户说:“昨天他们那边来人说过,我已经让手下过去了。” 西门庆说:“那今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俩人骑着马来到夏家,家里已经空无一人,只有几个仆人在门口等着。两位官爷下马进了大厅,西门庆领着何千户前前后后看了一遍,走到前边的花亭,见一片空地,没什么花草。西门庆说:“你以后可以把这儿收拾一下,种点花柳树,把亭子修修,当个休闲的地方。” 何千户赶紧说:“肯定修!等开春我就重新收拾,盖三间卷棚,到时候请你过来喝酒聊天。” 俩人看了一会儿,吩咐家人打扫干净锁上门,何千户还说要写信回东京跟他老爹汇报,赶在年底把家眷接过来。西门庆跟他道别后就回家了,何千户则回了衙门,没过几天就把行李搬去了夏家,这事儿咱们先按下不表。

西门庆刚到家下马,就看见两个人来送礼。一个是何九,买了一匹布、四样下酒菜、一坛酒,说是来道谢的;另一个是刘内相派来的人,送了一食盒蜡烛、二十张桌围、八十股官香、一盒沉速料香、一坛自酿的酒,还有一口鲜猪。西门庆先接待了刘内相的人,那人一进门就磕头:“我家老爷给您问好,这点小礼物,您拿去赏人。” 西门庆赶紧说:“前几天还麻烦老公公,怎么又送这么贵重的礼物?” 让手下收下,还让画童儿倒了杯茶给来人喝。等来人喝完茶,西门庆封了五钱银子当赏钱,写了回帖,打发人走了。

接着才请何九进来,一见面何九就跪下磕头:“多谢老爷开恩,救了我兄弟,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大恩!” 非要让西门庆受礼,西门庆赶紧把他拉起来:“老九,咱们是老熟人了,别来这套。” 让他坐,何九说啥也不敢坐,就站在旁边。西门庆也陪着站着,喝了杯茶说:“老九,你还特意送礼物来,这酒和菜我收下,布你拿回去,我可不能收。以后要是有人欺负你,尽管跟我说,我帮你出气。要是县里派你差事,我给李老爹写个条子,让他照顾你。” 何九连忙说:“多谢老爷恩典,我知道了。我现在也老了,差事已经让我侄子何钦替了,我也能清闲几天了。” 西门庆点头:“这样也好,你清闲点享享清福。” 何九千恩万谢地走了。

西门庆坐在厅上,让人把给乔大户和云理守的礼物准备好 —— 有果盒、花红羊酒、贺轴,还有各自的分资。先让玳安送到乔大户家,再让王经送到云理守家。玳安回来的时候,说乔家给了他五钱银子的赏钱;王经去云理守家,不仅被招待了茶食,还得了一匹真青大布、一双琴鞋,还有一张写着 “门下辱爱生” 的回帖,说 “多谢老爹,改日请您吃饭”。西门庆看俩人都顺利回来,心里特别高兴,往后院月娘房里去吃饭,跟月娘说:“贲四出去了,吴二舅在狮子街卖货,我今天没事,去那边看看。” 月娘说:“你去吧,要是想吃酒菜,早点让小厮回来告诉我。” 西门庆点点头,吩咐手下备马,戴了毡忠靖巾、貂鼠暖耳,穿了绿绒补子的外套、粉底皂靴,让琴童和玳安跟着,往狮子街去了。

到了狮子街的铺子,吴二舅和来昭正挂着花拷拷儿(一种装饰性的布料),忙着卖绸绢、绒线、丝绵,铺子里挤满了人,忙得不可开交。西门庆下马看了看,走到后边的暖房里坐下。吴二舅过来作揖,跟他说:“一天能赚二三十两银子呢。” 西门庆又嘱咐来昭的老婆一丈青:“二舅每天的茶饭可别耽误了。” 一丈青赶紧说:“每天都伺候着,不敢耽误。”

西门庆坐了一会儿,见天色阴沉,乌云密布,冷风刺骨,看样子要下雪了。忽然想起要去郑月儿家,赶紧让琴童:“你骑马回家,把我的皮袄拿来,再问问你大娘,有没有酒菜,拿一盒给你二舅吃。” 琴童答应着去了。没一会儿,就拿着貂鼠皮袄和一盒酒菜回来。西门庆陪吴二舅在房里喝了三杯酒,说:“二舅,你晚上在这儿住,慢慢吃,我先回家了。” 说完戴上眼纱,骑马带着玳安、琴童,往构栏(妓院聚集的地方)郑爱月儿家去了。

刚转过东街口,天上就纷纷扬扬下起雪来。这雪下得还不小,像撕碎的棉絮,一片一片飘下来,大得能跟铺子里的花拷拷儿比。林子里的竹笋和茅草屋,都快被雪压垮了。那些有钱人家却说:“这雪能消灾,下得越多越好。” 围在红炉边烤火,穿着貂皮大衣,手里拿着梅花,说这是国家的祥瑞,根本不管穷苦人的死活。只有那些隐居的文人,还在屋里写诗感叹。你看这一段,把富人的冷漠和穷人的艰难对比得明明白白,《金瓶梅》的 “现实感” 这就出来了。

西门庆踩着厚厚的雪,进了构栏,到了郑爱月儿家门口下马。丫鬟赶紧跑进去报信:“老爹来了!” 郑妈妈听见,赶紧出来到中堂见礼:“前几天多谢老爹送的重礼,我家月儿还在您家叨扰,又让大娘、三娘赏她花翠汗巾,真是太感谢了。” 西门庆说:“那天就是让她过来热闹热闹。” 一边坐下,一边让玳安:“把马牵进来,在后院找个地方拴好。” 郑妈妈说:“请老爹到后边明间坐吧,月儿刚起来梳头,还说昨天以为您会来,等了您一天,今天心里有点不舒服,起得晚了点。”

西门庆跟着进了后边的明间,见绿色的门帘半开着,毡子做的幕布挂得很低,地上放着个黄铜大盆,里面生着炭火,暖和得很。西门庆坐在正面的椅子上,先是郑爱香儿出来见了面,递了茶,然后郑爱月儿才出来。她梳着一窝丝杭州缵(一种发型),戴着翠梅花钮儿,金趿钗梳,还有海獭皮做的卧兔儿(一种帽子装饰),打扮得像仙女下凡,皮肤白得像玉,笑着给西门庆行了个万福:“爹,我那天去您家来晚了。前边散得本来就迟,到了后边,大娘又一直留我们吃饭,回到家都三更天了。” 西门庆笑着说:“你这小油嘴,你和李桂姐俩把应花子打得好响的巴掌。” 郑爱月儿说:“谁让他多嘴,在酒席上胡说八道欺负我们!那天祝麻子也喝醉了,哄我说要送我们回来,我就说:‘没有爹这里的灯笼送我们,你蒋胖子就是掉在阴沟里 —— 臭美!’” 西门庆又问:“我昨天听洪四儿说,祝麻子又跟王三官儿一起,在大街上请了荣娇儿?” 郑爱月儿说:“也就在荣娇儿家住了一夜,烧了炷香,就不去了,现在还跟秦玉芝儿来往呢。” 说了一会儿话,郑爱月儿说:“爹,您是不是冷?去我房里坐吧。”

西门庆跟着进了房,脱下貂皮大衣,和郑爱月儿围着炉子坐下,房里满是香气。没一会儿,丫鬟端来三瓯黄芽韭菜肉包,还有一寸大的水角儿(类似水饺)。郑爱香儿和郑爱月儿陪着西门庆,每人吃了一瓯,郑爱月儿又给西门庆添了半瓯。西门庆说:“我吃饱了,刚才已经吃了两个点心。就是突然想过来看看你,没想到还下雪了。” 郑爱月儿说:“爹昨天怎么没来?我等了您一天,没想到您今天才来。” 西门庆说:“昨天家里有两位官员来拜访,忙得没顾上。” 郑爱月儿趁机说:“爹,我想让您帮我买个貂鼠,我要做个围脖。” 西门庆说:“这有啥难的,昨天韩伙计从辽东回来,送了我几个好貂鼠。你们姐妹俩都没有围脖,等明天我让人一起做了,送你们每人一个。” 郑爱香儿和郑爱月儿赶紧站起来道谢。西门庆又嘱咐:“别跟李桂姐、吴银儿说啊。” 郑爱月儿点头:“我知道。” 又说:“前几天李桂姐见吴银儿在您家过夜,问我吴银儿什么时候来的,我没瞒她,就说:‘昨天请周爷,我们四个都在那儿唱了一天。爹说王三官儿在,不好请你。今天是亲戚朋友聚会吃饭,才请你来唱。’她一句话都没说。” 西门庆说:“你这回答得好!前几天李铭想过来唱曲,我本来不想让他来,他还让你应二爹再三说情。后来你三娘生日,李桂姐买了礼物来,又跟我道歉,你们说话的时候,我都没理她。昨天我特意留吴银儿住下,就是让她知道知道。” 郑爱月儿说:“我不知道三娘生日,没送礼物,真是失礼了。” 西门庆说:“明天你云老爹摆酒,你再和吴银儿过来唱一天。” 郑爱月儿答应:“爹吩咐,我肯定去。”

说完话,郑爱月儿拿出三十二扇象牙牌,和西门庆在炕边的毡条上玩牌,郑爱香儿也坐在旁边一起玩。玩了一会儿,丫鬟摆上酒来,郑爱香儿和郑爱月儿一边一个给西门庆敬酒,还弹起筝、唱起曲来。唱完一套,姐妹俩又拿出骰盆,和西门庆玩抢红的游戏(一种掷骰子的赌酒游戏)。你来我往,喝得脸上都红扑扑的。西门庆忽然看见郑爱月儿房里,床旁边的锦屏风上挂着一幅《爱月美人图》,上面还有一首诗:“有美人兮迥出群,轻风斜拂石榴裙。花开金谷春三月,月转花阴夜十分。玉雪精神联仲琰,琼林才貌过文君。少年情思应须慕,莫使无心托白云。”

西门庆看了,问:“三泉主人是王三官儿的号吧?” 郑爱月儿赶紧掩饰:“这是他以前写的,现在他不叫三泉了,改叫小轩了。他跟人说,学您的号呢 —— 您叫四泉,他哪敢叫三泉?怕您生气,所以改叫小轩了。” 一边说一边走过去,拿笔把诗里的 “三” 字涂掉了。西门庆心里特别高兴:“我还真不知道他改号了。” 郑爱月儿说:“我听他跟别人说的,才知道。他说他去世的父亲叫逸轩,所以他改叫小轩。” 说完,郑爱香儿下去了,只剩郑爱月儿陪着西门庆在房里。俩人并肩坐着,一边抢红一边喝酒,西门庆说起林太太:“林太太那人真大方,也懂风月。我在她家吃酒那天,王三官儿请我到后边拜见,还是林太太主意,让王三官儿拜我做义父,让我受他的礼,还托我教王三官儿做人。” 郑爱月儿拍手大笑:“还亏我给爹指了这条路!等以后,连王三官儿的娘子都少不了是爹的人。” 西门庆说:“我打算明天先去给林太太烧炷香,到正月里,请她和王三官儿娘子来我家看灯喝酒,看她来不来。” 郑爱月儿说:“爹,您还不知道三官娘子生得多标致呢!那可是个实打实的美人胚子,活脱脱一个灯人儿成精,浑身透着股子风流妖艳劲儿。今年才十九岁,就守了寡,王三官儿整天在外头鬼混,根本不着家。爹,您要是多花点心思在她身上,还愁得不到她?”

西门庆被郑爱月儿说得心痒难耐,两只眼睛都快放光了,恨不得立马就见到王三官儿娘子。俩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丫鬟又端上来好几碟精致的果子,郑爱月儿亲手拿起一块凤香蜜饼,用舌头轻轻含着,递到西门庆嘴边。

西门庆起身到外面换了件衣服,回来时见雪下得更大了,院子里都积了厚厚的一层。等他回到房里,丫鬟赶紧上前帮他脱靴解带,伺候他上了床。没多久,郑爱月儿洗漱完回来,关上门,钻进了被窝。完事之后,已经是一更天了,俩人穿好衣服,整理好头发,丫鬟又端上美酒佳肴,接着喝酒。西门庆问玳安:“有没有灯笼和伞?” 玳安说:“琴童已经回家取了,应该快回来了。”

又喝了几杯,琴童拿着灯笼和伞回来了。西门庆这才起身告辞,郑妈妈和郑爱月儿送他到门口,看着他上马。郑爱月儿还大声喊:“爹要是想我了,早点派人来说一声!” 西门庆回头说:“知道了!” 然后打着伞,在雪地里慢慢往家走。回到家,他跟吴月娘撒谎说,今天在狮子街跟吴二舅喝酒,喝到这么晚,绝口不提去郑爱月儿家的事儿,吴月娘也没怀疑,这事儿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第二天是初八,西门庆听说何千户已经把行李搬到夏家的房子里了,就准备了四盒精致的茶食和五钱银子的贺礼送过去。刚送完礼,应伯爵就来了。西门庆见雪停了,但风还是很大,天特别冷,就留他在前边书房烤火,还让小厮拿了些菜,留他吃粥。吃饭的时候,西门庆说:“昨天我已经把乔亲家跟云二哥的贺礼和折帕都送过去了,你的人情我也帮你出了二钱银子,你就不用再单独送了,等发请柬请他们吃饭就行。” 应伯爵赶紧拱手道谢,又问:“昨天安大人他们三个来干啥了?那两位是谁啊?” 西门庆说:“那两个一个是雷兵备,一个是汪参议,都是浙江人,想借咱们家的地方摆酒,请杭州的赵霆知府,他刚升了京堂大理寺丞,是他们的父母官,面子不能不给。他们就给了三两银子的分资。”

应伯爵一听,笑着说:“这些文官都小气,三两银子哪够啊!哥,你肯定得自己贴点钱。” 西门庆说:“说起这雷兵备,之前黄四小舅子孙文相的案子就是他管的,昨天他还跟我说,已经把孙文相的罪名撤了。” 应伯爵说:“你看,他这是记着你的好呢,这桌酒就算是给你赔罪了。” 俩人正聊着,应伯爵对外面喊:“应宝,把那个人叫进来见你大爹。” 西门庆纳闷:“谁啊?” 应伯爵说:“是个小伙子,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可惜父母都没了,之前在王皇亲家里当差。现在娶了媳妇,但跟庄子上的人合不来,就出来了,闲着没事干。他跟应宝是朋友,托应宝帮忙找个活干。今早应宝跟我说,想让他来咱们家当差,我这不就带过来让你看看。”

说着,应宝就把人带进来了,那人叫进来友儿,跪在地上磕了个头,然后站在帘子外。应伯爵说:“这小伙子身强力壮的,干体力活肯定没问题。” 又问来友儿:“你多大了?” 来友儿说:“小的二十了。” 应伯爵又问:“你媳妇有孩子没?” 来友儿说:“就我们两口子,还没孩子。” 应宝补充道:“不瞒爹说,他媳妇才十九岁,做饭、针线活都特别好,啥都会做。” 西门庆见来友儿低着头,站得笔直,看着挺老实的,就说:“既然是你应二爹推荐的,那你就留在我家当差吧,好好干。” 然后吩咐:“找个好日子,写份文书,你们两口子搬进来住。” 来友儿赶紧磕头谢恩。西门庆让琴童把他领到后院,去见吴月娘等人,吴月娘把来旺儿以前住的房间给了他们。应伯爵又坐了一会儿就走了,应宝帮来友儿写了投身文书,还把他的名字改成了来爵,这事儿就算定了。

咱们再说说贲四娘子,自从她女儿嫁给夏家后,家里没人帮忙,买东西什么的,总找平安儿、来安和画童儿帮忙。西门庆家的这些小厮,也经常在她屋里一起凑钱吃饭。贲四娘子为人和气,每次都主动准备菜,要茶水也立马就端上来。就算贲四从铺子里回来撞见了,也不说什么。所以今天贲四不在家,小厮们都愿意帮她干活,尤其是玳安和平安儿,在她屋里待的时间最长。

初九那天,西门庆按照约定,帮安郎中他们招待赵知府,摆了五桌酒,还请了戏班子,这些咱们就不多说了,反正就是各种敬酒、客套,场面搞得很热闹。当天早上,来爵两口子就搬进来了,他媳妇去后院给吴月娘等人磕头。吴月娘见她穿着紫绸袄、青布披袄和绿布裙子,个子不高,是瓜子脸,还化了妆,裹着小脚,看着挺利索的,就问了问她的针线活,听说啥都会做,就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惠元,让她跟惠秀、惠祥轮流做饭,每天换着来。

过了几天,西门庆家门外的杨姑娘去世了,安童儿来报丧。西门庆准备了一张插桌(一种祭祀用的桌子)、三牲汤饭,还封了五两银子的香仪。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四个人坐轿子,去北边给杨姑娘烧纸吊孝,琴童儿、棋童儿、来爵儿、来安儿四个小厮跟着,家里就剩下西门庆一个人。

西门庆在对过的段铺子里书房坐着,看着毛袄匠给吴月娘做貂鼠围脖,先做好了一个,他就让玳安送去给郑爱月儿,还封了十两银子给她过节。玳安到了郑家,郑家热情招待,还给他了三钱银子的赏钱。玳安回来跟西门庆复命:“月姨让我跟您说,多谢您的围脖和银子,前几天还麻烦您惦记着。她还给了我三钱银子。” 西门庆说:“你自己收着吧。” 又问:“贲四不在家,你之前从他屋里出来干啥了?” 玳安说:“贲四娘子自从她女儿嫁了,家里没人使唤,总让我们帮她买东西。” 西门庆说:“既然她没人帮忙,你们就多帮帮她。” 然后又悄悄跟玳安说:“你找个机会跟贲四娘子说,就说我想去看看她,问问她愿不愿意。要是她愿意,你让她给我带个汗巾儿过来。” 玳安点点头:“小的知道了。”

玳安走后,西门庆回到家里,正好王经从顾银铺取了金赤虎(一种金饰)和四对金头银簪回来,交给西门庆。西门庆留下两对放在书房,剩下的拿到李瓶儿房里,把金赤虎和一对簪子给了如意儿,另一对簪子给了迎春。俩人赶紧磕头谢恩,西门庆让迎春去拿饭,吃完饭后,又回到书房坐着。

没一会儿,玳安慢慢走过来,见王经在旁边,没说话。西门庆让王经去后院拿茶,玳安这才说:“小的把您的话跟贲四娘子说了,她笑了笑,说晚上等着您,还让我把这个汗巾儿带给您。” 西门庆接过汗巾儿,是用红绵纸包着的一方红绫织锦回纹汗巾,闻着特别香,心里乐开了花,赶紧揣进袖子里。这时王经拿着茶回来,西门庆喝了茶,又去对过铺子看毛袄匠干活了。

忽然有人来报:“花大舅来了!” 西门庆说:“请他到这边坐。” 花子繇走到书房暖阁里,作揖坐下,感谢西门庆之前的招待。俩人聊了一会儿,画童儿端来茶,花子繇喝了茶说:“门外有个客人,有五百包无锡米,因为河冻住了,想赶紧卖了回家。我想着姐夫你,觉得你可以趁机低价买下来。” 西门庆说:“我买这么多米干啥?现在河冻着没人要,等开河了,船一来,米价肯定跌。而且我现在家里也没银子。” 说完,就让玳安收拾桌子,还让人去家里拿些菜来,又让画童儿去请应伯爵来,陪花大舅吃饭。

没一会儿,应伯爵来了,三个人围着炉子喝酒,还让厨房烙了两炷饼。正吃着,吴道官的徒弟应春送节礼疏诰来了,西门庆请他一起坐下来喝酒,还跟他约了李瓶儿百日经的事,给了他银子。一直吃到太阳落山,花子繇和应春才走。之后甘伙计收了铺子,也过来坐,跟应伯爵一起掷骰子、猜拳,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掌灯的时候。

这时,吴月娘等人的轿子回来了,来安赶紧回来报信。应伯爵问:“嫂子们今天去哪了?” 西门庆说:“杨姑娘去世了,今天是第三天念经,我准备了祭祀的东西和香仪,她们去吊孝了。” 应伯爵说:“杨姑娘也算是高寿了。” 西门庆说:“估计有七十五六岁了,没儿没女,全靠侄儿养活,棺材还是我前几年帮她准备好的。” 应伯爵说:“挺好的,老人家也算有个归宿了,哥你这是积德行善啊。” 又喝了几杯酒,应伯爵和甘伙计也走了。

西门庆起身,吩咐后生王显:“晚上注意火烛,别出事儿。” 王显说:“小的知道了。” 西门庆看着他把门关好,然后快步走进贲四家。只见贲四娘子已经在门口等了很久,见对过铺子关了门,西门庆从黑影里走过来,赶紧把门打开,让西门庆进去,又把门关上,小声说:“爹,您到里边纸门内坐吧。”

原来里间用槅扇隔开了后半间,纸门里还有个小炕,炕上火烧得旺旺的,桌上点着灯,炕两边的墙壁糊得雪白。贲四娘子戴着翠蓝销金箍儿,上穿紫绸袄、青绡丝披袄,下穿玉色绡裙子,给西门庆行了个万福,递了杯茶。她悄悄说:“就怕隔壁韩嫂儿看见。” 西门庆说:“没事,这么黑,她哪能看见。” 说着,就不由分说地把贲四娘子搂进怀里亲嘴,然后拉过枕头,把她按在炕沿上,解了衣服就开始胡来。

没一会儿,贲四娘子头发乱了,舌头都凉了,说不出话来。西门庆也气喘吁吁的。又过了一会儿,俩人穿好衣服,整理好妆容。西门庆从袖子里掏出五六两碎银子和两对金头簪子,给贲四娘子,让她过节买些花翠戴。贲四娘子磕头谢了,悄悄把他送出去。

那边玳安在铺子里,一直听着这边的动静,听见门响,就赶紧打开大门,让西门庆进来。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谁都没发现。之后,西门庆又偷偷去了贲四娘家几次。可俗话说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想到被隔壁的韩嫂儿偷偷看见了,还传到了后院潘金莲耳朵里。不过潘金莲也没说破,不知道心里打着什么算盘。

又过了几天,到了腊月十五,乔大户家请吃饭,西门庆跟应伯爵、吴大舅一起去了。那天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又是看戏又是喝酒,一直闹到二更天才散场。第二天,乔大户还每家送了一张桌席,这些咱们就不多说了。

单说崔本,他打理了二千两湖州绸绢货物,在腊月初旬的时候,雇了船装货,赶到临清马头。他让后生荣海看着货物,自己雇了牲口回家取车税银子。到了家门口,琴童说:“崔大哥来了,快到厅上坐,爹在对过房子里,我去请他。” 琴童跑到对过,没看见西门庆,就问平安儿,平安儿说:“爹可能进后院了。” 琴童又跑到上房问吴月娘,吴月娘说:“真是见鬼了,你爹早上出去,就没回来过啊!” 琴童又把家里各房、花园、书房都找遍了,还是没找到,就在大门外大声喊:“真是要死人了!不知道爹去哪了,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崔大哥来了好一会儿了,一直等着呢。”

玳安明明知道西门庆在哪,却假装不知道,不说话。没想到这时西门庆从贲四娘家出来了,众人都吓了一跳。原来西门庆刚才在贲四娘屋里鬼混,刚出来就撞见琴童找他。平安儿见西门庆没找琴童的麻烦,都悄悄说:“我的天,琴童今天运气真好,爹不知道有啥高兴事儿,不然肯定得挨顿打。” 琴童也笑着说:“也就你们知道爹的脾气。”

等崔本跟西门庆见了面,崔本磕头后,把书信和账本交给西门庆,说:“船已经到马头了,就是缺车税银子。我腊月初一起的身,在扬州跟他们分的路,他们去杭州了,我在苗青家住了两天。” 又说:“苗青还替您花了十两银子,买了个扬州卫千户家的女儿,叫楚云,才十六岁。那姑娘长得别提多好看了,花容月貌,皮肤像玉,眼睛像星星,眉毛像月亮,腰细得像柳树枝,脚小得刚三寸,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苗青还在家帮她准备嫁妆和衣服,等开春,让韩伙计和保官儿用船带来,伺候您,帮您解闷。”

西门庆一听,心里乐坏了,恨不得马上飞过去把楚云接回来,说:“你直接用船把她带来不就行了?还麻烦苗青准备衣服嫁妆,我家还缺这些吗?” 说完,就盼着能早点开春,把楚云接来,享受这美人。真是应了那句 “鹿分郑相应难辨,蝶化庄周未可寻”,一心只想着美色,把别的都抛到脑后了。

西门庆陪崔本吃了饭,兑了五十两银子当车税钱,又写了封信给钱主事,让他多关照崔本。崔本谢过西门庆,就去乔大户家回话了。平安儿见西门庆没找琴童的茬,就跟其他人说:“你看,琴童今天运气多好,爹今天不知道为啥这么高兴,不然肯定得被揍一顿。” 琴童笑着说:“也就你们了解爹的脾气。”

等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运到狮子街的铺子里,已经是腊月下旬了。西门庆正在家准备送节礼,忽然荆都监派人拿着帖子来,问:“宋大巡的题本已经送进京好几天了,不知道旨意下来没?麻烦您派人去察院衙门打听一下,也好让咱们心里有个底。” 西门庆一听,这事儿可不能怠慢,毕竟宋大巡的题本关系到不少人的前程,尤其是自己这边还有吴大舅等人牵涉其中。他立马点头:“放心,我这就派人去打听,一有消息就跟你家老爷回话。” 送走荆都监的人,西门庆赶紧叫来了答应节级(一种低级武官),给了他五钱银子,嘱咐道:“你赶紧去巡按公衙,打听一下宋大巡的题本旨意下来没,要是下来了,务必把内容抄一份回来,别耽误了。”

那答应节级拿了银子,不敢耽搁,揣着钱就往巡按公衙跑。你还别说,这银子还真管用,没过多久,他就拿着抄好的邸报回来了,气喘吁吁地递给西门庆:“老爷,旨意昨天就下来了,小的好不容易才抄到全文,您快看看。” 西门庆赶紧接过邸报,凑到灯下仔细看了起来。

这邸报上写的是山东巡按监察御史宋乔年的奏折,大意是说:“臣奉命巡查山东,发现地方官里有好有坏,现在该推荐的推荐,该罢免的罢免,才能让朝廷治理得更好。臣查得山东左布政陈四箴、廉使赵讷、兵备副使雷启元、济南府知府张叔夜、东平府知府胡师父,这些人要么爱民如子,要么能力出众,都该提拔;而左参议冯廷鹄年纪大了还贪心,东昌府知府徐松纵容家人受贿,名声太差,都该撤职。还有武官里,左军院佥书守备周秀、济州兵马都监荆忠,俩人会打仗又得人心,该升官;清河县千户吴铠,带兵厉害还体恤士兵,是地方的保障,也该破格提拔。” 后面还写着朝廷的批复:“该部知道,按此执行。”

西门庆越看越高兴,尤其是看到 “清河县千户吴铠” 那一段,这不就是吴月娘的哥哥吴大舅嘛!还有周守备和荆都监也得到了奖励,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他拿着邸报,一路小跑往后院,跟吴月娘说:“月娘,好事!宋道长的题本旨意下来了,你哥吴大舅要升指挥佥事,还管屯田呢!周守备和荆大人也都要升官,这下咱们家又多了层靠山!”

吴月娘一听,也乐了:“真的?那可太好了!不过他这一上任,肯定得花不少银子打点,我还愁这事儿呢。” 西门庆满不在乎地说:“愁啥!他要是没钱,我借他几两就是了,都是一家人,别客气。” 说完,赶紧让人去请吴大舅过来。

没一会儿,吴大舅就来了。西门庆把邸报递给他,吴大舅接过来一看,激动得手都抖了,连忙给西门庆和吴月娘磕头:“多谢姐夫、姐姐帮忙,这份恩情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西门庆赶紧把他扶起来:“大舅,别这样,都是自家人。你要是上任摆酒缺钱,跟我说一声,我给你兑些过去。” 吴大舅又作揖道谢,西门庆让陈敬济把邸报抄了一份给吴大舅,还派玳安拿着帖子,把邸报的消息送到荆都监和周守御家报喜。

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西门庆心里别提多得意了,真是应了那句 “劝君不费镌研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只要把官员关系维护好,好处自然会找上门来。

咱们再回头说说西门庆和贲四娘子的事儿。自从那次之后,西门庆更是变本加厉,经常借着去狮子街铺子的名义,偷偷溜去贲四娘家。贲四娘子得了西门庆的好处,也是百般顺从,每次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特意在门口放了个暗号,要是西门庆来了,就把一盏灯笼挂在门帘上,免得被人撞见。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韩嫂儿把这事看在眼里,心里早就有了盘算。她知道潘金莲是个醋坛子,要是把这事告诉潘金莲,说不定能捞点好处。有一天,韩嫂儿趁着去西门府送菜的机会,悄悄跟潘金莲说:“五娘,我跟您说个事儿,您可别跟别人说。最近我总看见大官人往贲四娘子家跑,每次都待到很晚才出来,俩人关系可不一般呢。”

潘金莲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哦?有这事儿?我知道了,你别跟别人乱讲,免得惹麻烦。” 韩嫂儿见潘金莲没什么反应,还以为她不感兴趣,就没再多说,转身走了。其实潘金莲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了,她可不是省油的灯,怎么可能容忍别的女人跟她抢西门庆?不过她没立马发作,而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想给贲四娘子一个教训。

没过几天,西门庆又去贲四娘家,刚好贲四提前从铺子里回来,走到家门口,看见门口挂着一盏灯笼,觉得奇怪 —— 贲四娘子平时晚上从不挂灯笼。他推开门进去,正好听见里屋有男女说话的声音,走近一看,差点气晕过去,里面竟然是西门庆和自己的老婆!

贲四气得浑身发抖,可他转念一想,西门庆是自己的主子,要是闹起来,自己不仅丢了工作,说不定还会惹上杀身之祸。他强压着怒火,悄悄退了出去,在门口徘徊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转身去了铺子里过夜。第二天早上,贲四回家,贲四娘子见他回来了,心里很紧张,可贲四什么都没问,只是默默地收拾东西,之后对这事绝口不提,只是跟西门庆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热络了。

西门庆知道贲四可能发现了,可他也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反正贲四不敢把他怎么样。倒是潘金莲,见贲四没闹起来,觉得没机会下手,心里很不痛快,经常在西门庆面前说贲四娘子的坏话,想挑拨俩人的关系,可西门庆根本不当回事,潘金莲也只能干着急。

再说说郑爱月儿,自从得了西门庆送的貂鼠围脖和十两银子,更是对西门庆百般讨好。每天都派人去西门府打听西门庆的消息,只要西门庆有空,就赶紧派人来请他过去。西门庆也经常去郑家,有时候还会带些珠宝首饰送给郑爱月儿,俩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有一天,郑爱月儿跟西门庆说:“爹,最近王三官儿总来我家,还跟我打听您的消息,好像想跟您和好。” 西门庆笑着说:“他想和好?当初他跟李桂姐勾勾搭搭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跟我和好?不过看在林太太的面子上,我也不跟他计较,他要是识相,就别再来烦我。” 郑爱月儿说:“爹说得是,不过王三官儿娘子最近总跟我抱怨,说王三官儿整天在外头鬼混,不管家里,她一个人在家很孤单。” 西门庆一听,心里又开始痒痒了,琢磨着怎么能见到王三官儿娘子。

郑爱月儿看出了西门庆的心思,说:“爹要是想见她,我有个主意。下个月十五是我生日,我可以请王三官儿娘子来我家赴宴,到时候爹也来,不就能见到了吗?” 西门庆高兴地说:“好主意!到时候你多准备些好酒好菜,一定要把她请来。” 郑爱月儿点头答应,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 她想通过这件事,让西门庆更看重自己,以后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腊月月底,西门府里开始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吴月娘带着丫鬟们打扫房子、缝制新衣,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也都忙着给自己置办年货,整个西门府一片热闹的景象。只有孙雪娥,还是跟以前一样,被大家忽视,只能默默地做些杂活,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又不敢抱怨。

西门庆则忙着给官员们送年礼,雷兵备、汪参议、安郎中、周守备、荆都监等人,每家都送了厚礼,有绸缎、银子、酒肉等等。这些官员也都客气地回了礼,有的送了字画,有的送了古玩,还有的送了特产,西门府的库房里又堆满了各种礼物。

应伯爵更是天天都来西门府,有时候帮着西门庆出主意,有时候陪着西门庆喝酒聊天,还经常跟西门庆要些东西,西门庆也不吝啬,每次都会给他些银子或者布料。应伯爵得了好处,更是对西门庆阿谀奉承,把西门庆哄得团团转。

腊月三十那天,西门府里张灯结彩,贴满了春联和福字,丫鬟仆役们忙前忙后,准备年夜饭。晚上,西门庆带着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孙雪娥等人,还有陈敬济、来爵等家人,一起在大厅里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还有各种美酒。大家一边吃一边聊,西门庆还让小厮们放了鞭炮,整个院子里都充满了年味。

可就在这热闹的氛围中,却藏着一丝不安。潘金莲时不时地看向门口,心里还在惦记着贲四娘子的事;孙雪娥独自坐在角落,默默吃饭,眼神里满是落寞;吴月娘虽然脸上笑着,心里却在担心吴大舅上任后的情况;西门庆则一边喝酒,一边想着开春后接楚云来的事,还琢磨着怎么见到王三官儿娘子。

吃完年夜饭,大家又一起守岁,直到半夜才各自回房休息。西门庆没有去潘金莲房里,也没有去孟玉楼房里,而是去了李瓶儿以前的房间,看着房间里熟悉的摆设,想起了李瓶儿,心里有些伤感。如意儿见西门庆来了,赶紧上前伺候,西门庆抱着如意儿,说了些思念李瓶儿的话,如意儿也陪着他掉了几滴眼泪。

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新的一年开始了。西门庆早早地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给吴月娘拜年,然后又去各个房里给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孙雪娥拜年,每个房里都给了些银子当压岁钱。丫鬟仆役们也都来给西门庆拜年,西门庆也给了他们赏钱,整个西门府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可谁也没想到,这看似热闹的景象,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西门庆不知道,他的贪婪和放纵,已经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潘金莲的嫉妒和算计,也终将引来麻烦;而西门府的繁华,也注定不会长久。就像那冬天的雪,看似洁白美丽,可等春天一到,就会融化殆尽,不留一丝痕迹。

亲爱的读者朋友,第七十七回的故事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这一回里,有西门庆踏雪访爱月的风流,有贲四嫂带水战情郎的私密,有官员之间的互相提携,也有后院女眷的明争暗斗。每一个人物都鲜活生动,每一个情节都充满了生活气息,既展现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风貌,也揭露了人性的贪婪、自私和虚伪。如果你还想了解《金瓶梅》后续的故事,比如西门庆如何接楚云来府,潘金莲又会如何对付贲四娘子,吴大舅上任后会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继续跟我交流,咱们一起慢慢品味这部经典名着的魅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