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72章 潘金莲抠打如意儿 王三官义拜西门庆

各位看官,咱们今天唠唠《金瓶梅》第七十二回的热闹事儿。这一回啊,简直比咱们现在看的家庭伦理剧还刺激,有宅斗撕逼,有官场应酬,还有让人哭笑不得的 “认亲现场”,咱们一句一句掰开揉碎了说,保证不落下任何一个精彩细节。

先说开头,西门庆不是上东京办事去了嘛,家里就剩吴月娘带着一群妻妾守着。吴月娘这人,看着端庄,其实心里门儿清,知道家里女人多,怕出乱子,特意吩咐大门天天关好,后院仪门晚上还上锁,连陈敬济想往后楼拿件衣裳,都得让人跟着。这可把潘金莲憋坏了,她本来就跟陈敬济眉来眼去的,这下连个单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一肚子火没处撒,就把气全撒在**如意儿身上了。

你说这如意儿招谁惹谁了?本来就是个伺候人的奶娘,老老实实干活,偏偏就成了潘金莲的 “眼中钉”。这天,吴月娘让如意儿和韩嫂儿一起浆洗西门庆的衣服,刚好春梅也要洗衣服,让秋菊去借棒槌。你猜如意儿咋说?她说 “前日你拿了个棒槌,使着罢了,又来要!趁韩嫂在这里,要替爹捶裤子和汗衫儿哩。” 这话其实也没毛病,人家正忙着给主子干活呢,没空想别的。可秋菊是个急性子,回去就跟春梅告状,添油加醋说如意儿不肯借。

春梅是谁?那是潘金莲的 “头号粉丝” 兼 “头号打手”,一听这话立马炸了,风风火火就冲到李瓶儿原来的屋里(现在如意儿在这儿住),张口就说 “那个是外人也怎的?棒槌借使使就不与。如今这屋里又钻出个当家的来了!” 这话够冲吧?如意儿也不服气,赶紧解释,说不是不借,是忙着给西门庆捶衣服,还说迎春可以作证。

本来俩人吵吵也就算了,偏偏潘金莲听见了,她正愁没机会找如意儿的茬呢,这下可算逮着机会了。她立马从炕上下来,裹着脚就跑过去,上去就骂 “你这个老婆不要说嘴!死了你家主子,如今这屋里就是你?你爹身上衣服不着你恁个人儿拴束,谁应的上他那心!俺这些老婆死绝了,教你替他浆洗衣服?” 这话骂得够狠,直接否定了如意儿的身份,还暗指如意儿想抢自己的位置。

如意儿也委屈啊,说 “五娘怎的说这话?大娘不吩咐,俺们好掉揽替爹整理的?” 意思是我是听吴月娘的吩咐,又不是自己上赶着来的。可潘金莲哪听她解释,接着骂 “贼[扌歪]剌骨,雌汉的淫妇,还强说甚么嘴!半夜替爹递茶儿扶被儿是谁来?讨披袄儿穿是谁来?你背地干的那茧儿,你说我不知道?就偷出肚子来,我也不怕!” 这话就更难听了,直接说如意儿跟西门庆有一腿,还怕人家怀孕。

如意儿也是被逼急了,回了一句 “正经有孩子还死了哩,俺每到的那些儿!” 这话可捅了马蜂窝了,潘金莲最忌讳的就是李瓶儿有过孩子,现在如意儿提这个,她当场就炸了,冲上去一把抓住如意儿的头发,伸手就抠人家肚子,要不是韩嫂儿赶紧拉开,指不定得打出多大的事来。潘金莲还不解气,接着骂 “没廉耻的淫妇,嘲汉的淫妇!俺每这里还闲的声唤,你来雌汉子,你在这屋里是甚么人?你就是来旺儿媳妇子从新又出世来了,我也不怕你!”

你说这来旺儿媳妇子招谁惹谁了?都过去那么久了,还被潘金莲拿出来当 “反面教材”。如意儿一边哭一边挽头发,说自己不知道什么来旺儿媳妇子,就是个奶娘。潘金莲又说 “你做**,行你那**的事,怎的在屋里狐假虎威,成起精儿来?老娘成年拿雁,教你弄鬼儿去了!” 意思是我见的世面多了,你这点小伎俩别想蒙我。

就在这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孟玉楼来了。孟玉楼这人,情商高,知道潘金莲在气头上,也不直接劝,而是拉着她回自己房里,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潘金莲喝了口茶,才慢慢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出来,还添了好多 “细节”,比如她说如意儿半夜给西门庆递茶、盖被,还讨披袄儿穿,甚至说西门庆断七那天,如意儿跟丫头在炕上玩,西门庆还让她们吃供品,把如意儿说得跟个 “狐狸精” 似的。

孟玉楼听了只是笑,问她 “你怎知道的这等详细?” 潘金莲还挺得意,说 “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 意思是纸包不住火,这事早晚得有人知道。孟玉楼又问 “原说这老婆没汉子,如何又钻出汉子来了?” 潘金莲说 “天下着风儿晴不的,人不着谎儿成不的!他不撺瞒着,你家肯要他!想着一来时,饿答的个脸,黄皮寡瘦的,乞乞缩缩那个腔儿!吃了这二年饱饭,就生事儿,雌起汉子来了。”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能看出来潘金莲对如意儿的敌意有多深,连人家刚来时的样子都记得清清楚楚。

孟玉楼劝了她几句,俩人就往后边下棋去了,这场宅斗才算暂时告一段落。你说这潘金莲,真是把 “宅斗” 的本事发挥到极致了,一点小事就能闹得鸡飞狗跳,要是放在现在,估计能去当 “职业挑事人” 了。

咱们再说说西门庆这边。他从东京回来,先把何千户送到衙门安顿好,才骑马回家。一进门,吴月娘就赶紧迎上去,还让丫鬟焚香,对着天地许愿。西门庆解释说,这次回来路上可惊险了,过黄河的时候遇到大风,沙石迷眼,连路都没法走,晚上只能住在一个穷庙里,连灯都没有,就喝了点豆粥。他怕路上出事,就许了愿,说腊月初一日要宰猪羊祭天地。

吴月娘还问他为啥先去衙门不回家,西门庆就开始说官场的事。他说原来的夏龙溪升了官,不来了,新来的何千户是何太监的侄儿,才不到二十岁,啥都不懂,还得自己多照顾。他还说夏龙溪本来想再当三年提刑,找了林真人说情,差点把自己挤走,多亏翟亲家帮忙,才没出事儿。吴月娘听了,还劝他 “逢人且说三分清,未可全抛一一片心”,让他别啥话都跟别人说,免得被人算计。

西门庆刚说完,玳安就来问要不要去夏大人家说一声,西门庆让他吃完饭再去。接着,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还有大姐都来给西门庆请安。西门庆想起李瓶儿,还特意去她房里给灵床作揖,掉了几滴眼泪,如意儿她们赶紧磕头。吴月娘又让小玉请他去后边吃饭,还拿出四两银子赏给跟着的人,又让人给何千户送了半口猪、半腔羊、四十斤白面、一坛酒这些东西当 “下程”,还派了个厨役过去伺候,你看这西门庆,刚回来就忙得脚不沾地,又是应酬又是安排家务,比现在的 “社畜” 还累。

吃完饭,西门庆正忙着打点东西,温秀才和应伯爵就来看他了。应伯爵这人,嘴特别甜,一进门就说 “我早起来时,忽听房上喜鹊喳喳的叫。俺房下就先说:‘只怕大官人来家了,你还不快走了瞧瞧去?’” 这话听得西门庆心里美滋滋的。应伯爵看见厅上放着好多东西,就问是送谁的,西门庆说是送何千户的,还说明天请何千户吃饭,让吴大舅、应伯爵和温秀才作陪。

应伯爵还挺会装,说 “我一个小帽儿怎陪得他坐!不知把我当甚么人儿看,我惹他不笑话?” 西门庆笑着说要把自己的缎子忠靖巾借给他戴,说他是自己的大儿子,逗得大家都笑了。温秀才也跟着开玩笑,说要把自己的方巾借给应伯爵,西门庆又说 “老先生不要借与他,他到明日借惯了,往礼部当官身去,又来缠你。” 几个人在这儿插科打诨,气氛还挺热闹。

过了一会儿,西门庆让人请陈敬济过来一起喝酒,四个人围着火炉聊天,说起路上受惊的事,应伯爵赶紧拍西门庆的马屁,说 “哥,你的心好,一福能压百祸,就有小人,一时自然都消散了。” 温秀才也跟着附和,说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休道老先生为王事驱驰,上天也不肯有伤善类。” 你说这俩人,真是把 “捧哏” 的活儿干得明明白白,西门庆听了肯定心里特别舒服。

正说着,平安来报说衙门的令史和节级来禀事,西门庆赶紧去厅上见他们。俩人问西门庆啥时候上任,还有公用银两的事,西门庆让他们照以前的规矩来,还说因为多了个何千户,就多给十两银子。俩人又说何千户选了二十六日上任,西门庆让他们好好伺候。刚打发走这俩人,乔大人又来拜望,西门庆留他坐他不肯,喝了杯茶就走了。西门庆回来接着陪温秀才和应伯爵喝酒,一直喝到掌灯才散,晚上就去吴月娘房里歇了。

第二天,西门庆家里摆酒给何千户接风,文嫂听说西门庆回来了,就跟王三官说,让他送帖子请西门庆吃饭。西门庆也挺会来事,买了豕蹄、鲜鱼、烧鸭、南酒,让玳安送去给王三官的妈妈补生日礼,王三官妈妈还赏了玳安三钱银子。

正厅里摆的酒特别丰盛,锦屏耀目,桌椅鲜明,吴大舅、应伯爵、温秀才来得早,西门庆陪他们喝茶,还让人叫了四个小优儿来伺候。应伯爵问为啥不叫李铭,西门庆说 “他不来我家来,我没的请他去!” 看来西门庆还在生李铭的气呢。

没一会儿,平安又来报说周守备来了,吴大舅他们赶紧躲到西厢房,西门庆穿戴整齐出来迎接。周守备问起京里的事,西门庆一一说了,还说何千户暂时住在衙门,以后要住夏龙溪的房子,是自己帮着安排的。周守备夸他安排得好,又看见厅上摆着酒席,问是请谁,西门庆说是请何千户接风,周守备坐了会儿就走了,说以后再请他们吃饭。

周守备走了,西门庆脱了衣服,陪吴大舅他们在书房吃饭,何千户中午才来,几个人互相打招呼,喝了会儿茶,就开始喝酒。四个小优儿弹弹唱唱,一直喝到起更,何千户才回衙门,吴大舅他们也告辞走了。

西门庆打发走小优儿,就去潘金莲房里了。潘金莲早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又是涂粉又是薰香,就等着西门庆来。见西门庆进来,赶紧上前帮他脱衣服解腰带,让春梅倒茶,然后就跟西门庆上床了。你说这潘金莲,为了拴住西门庆的心,真是啥招都用了,晚上俩人还说了好多悄悄话,一直折腾到半夜。

西门庆想下床尿尿,潘金莲还不让,此处省略......你说这俩人的操作,真是刷新了咱们的认知,放到现在,估计没人能接受这种事。

第二天早上,西门庆去衙门跟何千户一起上任,吃了公宴酒,下午才回家,刚收拾好,王三官又派人来请。西门庆正准备出门,又有人报说工部安老爹来了,西门庆赶紧整理衣服出来迎接。安老爹是来跟西门庆商量事的,说蔡少塘(蔡老先生的第九个儿子)要来上京朝觐,他和另外三个人想借西门庆家摆酒请蔡少塘,西门庆赶紧答应,问定在什么时候,安老爹说是二十七日,还说明天送分子过来,让西门庆帮忙准备。安老爹坐了会儿就走了,西门庆才出门去王招宣府赴宴。

到了王招宣府,西门庆先递了拜帖,王三官赶紧出来迎接。大厅正面有个钦赐的牌额,写着 “世忠堂”,两边的对联是 “乔木风霜古,山河[石带]砺新”,看着还挺气派。王三官请西门庆上坐,自己在旁边陪着,喝了会儿茶,西门庆说想见见王三官的妈妈,王三官就让人去说,然后陪着西门庆进了中堂。

王三官的妈妈林氏,打扮得特别华丽,满头珠翠,穿着大红通袖袍,腰系金镶碧玉带,下着玄锦百花裙,跟个银人似的。西门庆赶紧行礼,俩人互相让了半天,才平磕了头。林氏说 “小儿不识好歹,前日冲渎大人。蒙大人又处断了那些人,知感不尽。今日备了一杯水酒,请大人过来,老身磕个头儿谢谢。” 还说西门庆送的礼让她 “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西门庆赶紧客气了几句,又让人把带来的一套遍地金衣服献给林氏,林氏见了特别喜欢。西门庆还想给林氏递寿酒,文嫂赶紧捧上金盏银台。王三官想叫小优儿进来弹唱,林氏不让,说让他们在外边伺候就行。西门庆给林氏递了酒,林氏也回敬了一杯,然后王三官给西门庆递酒,西门庆刚想回礼,林氏就说 “大人请起,受他一礼儿。” 还说 “好大人,怎这般说!你恁大职级,做不起他个父亲!小儿自幼失学,不曾跟着好人。若是大人肯垂爱,凡事指教他为个好人,今日我跟前,就教他拜大人做了义父。”

西门庆还想客气几句,说王三官聪明,以后会改好的,可林氏非要让王三官拜义父,王三官就拿着酒,给西门庆递了三钟,磕了四个头,正式拜西门庆做了义父。西门庆也给林氏作揖谢礼,林氏还笑吟吟地还了万福。从这以后,王三官见了西门庆就叫 “爹”,你说这事儿多有意思,西门庆本来跟王三官没啥关系,就因为林氏想让儿子有个靠山,硬生生就多了个 “干儿子”,这操作在现在也挺常见,只不过现在不叫 “拜义父”,叫 “认干爹”,本质上都是为了拉关系。

拜完义父,林氏让王三官请西门庆前边坐,玳安拿了忠靖巾给西门庆换上,然后就开始摆酒。小优儿弹着唱着,厨役上来 “割道”(就是把菜分成小块),玳安在旁边拿着赏赐伺候。吃了五道大菜,听了两套曲子,天快黑了,西门庆才起身告辞,王三官再三挽留,又把他请到书院里。

书院是三间小轩,里面花竹掩映,摆着好多文物,正面挂着个金粉笺扁,写着 “三泉诗舫”,四壁挂着四轴古画。西门庆问 “三泉是何人?” 王三官半天不好意思说,最后才说是自己的号,西门庆听了没说话。俩人又在书院里投壶饮酒,四个小优儿在旁边弹唱,林氏还让人不断送菜上来,一直吃到二更,西门庆喝得半醉,才起身回家,赏了小优儿和厨役,然后就去潘金莲房里了。

潘金莲还没睡,刚摘了冠儿,挽着头发,化了淡妆,在房里煮茶等着呢。见西门庆进来,特别高兴,赶紧帮他脱衣服,让春梅倒茶,然后就跟西门庆上床了。西门庆把胳膊给潘金莲当枕头,搂着她,俩人还亲亲密密地说话。西门庆问潘金莲想不想自己,潘金莲说 “你去了这半个来月,奴那刻儿放下心来!晚间夜又长,独自一个偏睡不着。随问怎的暖床暖铺,只是害冷。腿儿触冷伸不开,只得忍酸儿缩着,白盼不到,枕边眼泪不知流了多少。” 说得跟多委屈似的,其实就是想哄西门庆开心。

西门庆听了这话,心里跟抹了蜜似的,伸手捏了捏潘金莲的脸蛋儿,笑道:“我的小宝贝儿,委屈你了。这家里谁不知道我最疼你?别人哪有这福气让我挂心这么久。” 潘金莲见他上钩,立马趁热打铁,话锋一转就扯到了如意儿身上,撅着嘴说:“你就别哄我了!你那心里啊,早就有别人了。自从李瓶儿没了,如意儿那小蹄子就跟占了窝的麻雀似的,天天在你跟前晃悠。我可听说了,你还跟她说‘要是伺候得好,就把李瓶儿的家产给你’,这话是不是真的?”

西门庆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辩解:“我的乖乖,你这是听谁说的瞎话?我怎么可能说这话!她就是个伺候人的奶娘,哪有那福气得家产。你别跟她一般见识,回头我让她给你磕头赔罪还不行吗?” 潘金莲把头一扭,哼了一声:“我才不要她赔罪!我就问你,以后还去不去她屋里睡?” 西门庆没辙,只好哄着说:“不去了不去了,以后我天天跟你睡,行了吧?我去她屋里,也就是想着李瓶儿的情分,守守灵,没别的意思。”

潘金莲哪肯信他,翻了个白眼说:“守灵?我看你是借着守灵的名义跟她鬼混吧!人都死了一百多天了,还守什么灵?我可听说了,你在她屋里,上半夜摇铃,下半夜丫头都能听见‘好梆声’,当我是傻子呢?” 这话把西门庆说得脸都红了,赶紧搂过潘金莲的脖子亲了一口,求饶道:“我的小祖宗,你可别瞎琢磨了。我哪敢跟她有什么猫腻,你要是不放心,以后我去哪都带着你,行不行?”

潘金莲见他服软,心里才舒坦了点,又开始跟他商量起 “小发明” 来。她说:“我跟你说个事儿,我想白天给你做条白绫带子,把和尚给你的那药装进去,再坠上两根长带......。” 西门庆一听,眼睛都亮了,赶紧点头:“好啊好啊,你赶紧做,药就在磁盒里,你自己拿。” 俩人又腻歪了一会儿,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玳安就拿着帖儿进来了,跟春梅说:“安老爹差人送分资来了,还抬了两坛酒、四盆花树,问爹起身没。” 春梅赶紧进去禀报,西门庆一听,连忙起身,也顾不上梳头,戴着毡巾就出来了。只见来人捧着四个封好的分资,还有两坛南酒,四盆花草 —— 一盆红梅、一盆白梅、一盆茉莉、一盆辛夷,个个开得娇艳。西门庆满心欢喜,赶紧让人收下,又赏了来人五钱银子,问:“你家老爹说明天什么时候来?用不用戏子?” 来人回道:“老爹说都早来,戏子用海盐的。” 西门庆点点头,打发来人走了,又让人把花草搬到藏春坞书房,一面叫玳安去请戏子,一面兑银子让来安儿买办东西。

这边刚忙完,就想起今天是孟玉楼的生日,还得让院里的小优儿晚上来弹唱。正安排着,应伯爵就带着李铭来了。原来应伯爵一大早拿着五个笺帖,想去请温秀才写满月请帖,结果刚出门就被李铭拦住了。李铭手里提着个盒子,里面装着两只烧鸭、两瓶老酒,一见到应伯爵就跪下了,哭着说:“二爹,您可得帮帮我啊!爹现在不用我了,同行都欺负我,我要是再没活儿干,一家老小都得喝西北风了。”

应伯爵一看这阵仗,赶紧把他拉起来,说:“傻孩子,哭什么!你爹就是一时生气,我帮你说说就是了。你这礼我可不能收,你赶紧拿回去。” 李铭死活不肯,说:“二爹要是不收,就是不肯帮我。” 应伯爵没办法,只好收下,带着他去了温秀才家。温秀才正在写帖儿,见他们来了,赶紧让座。应伯爵说明来意,温秀才就帮他写请帖,刚写了两个,棋童又来让写请乔亲家娘、大妗子,还有黄四婶、傅大娘等人的帖儿,忙得不可开交。

等写好请帖,应伯爵就带着李铭去了西门庆家。此时西门庆正蓬着头在厅上收礼,见应伯爵来了,赶紧让座。应伯爵谢了前日的厚情,又问:“哥,你这摆的是什么席啊?” 西门庆就把安郎中来借地方请蔡知府的事说了。应伯爵又问:“明天用的是戏子还是小优?” 西门庆说:“叫了海盐子弟,还有吴惠他们四个小优。” 应伯爵趁机说:“哥,你怎么不用李铭啊?他知道错了,特地来给你赔罪。”

西门庆一听李铭来了,脸色就沉了下来,说:“他不是有高枝儿了吗?还来我这儿干什么?” 应伯爵赶紧打圆场:“哥,你可别冤枉他。他就是个小优,哪敢有什么高枝儿?他今早跟我哭了半天,说不知道桂姐那边的事,你可别因为别人的错怪了他。” 说着,就把李铭叫了进来。李铭一进来就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哭着说:“爹,我真的不知道桂姐那边的事,您要是不信,我可以发誓。您要是不用我,我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西门庆见他哭得可怜,又听应伯爵在旁边劝,沉吟了半晌,说:“既然你二爹替你求情,我就不跟你计较了。以后你可得老实点,别再惹我生气。” 李铭一听,赶紧磕头谢恩,说:“谢谢爹,谢谢二爹,我以后一定好好伺候您。” 应伯爵又跟李铭说:“你明天让你姐桂姐也来,给三娘拜寿,顺便赔个罪,这事就算过去了。” 李铭连忙答应。

接着,应伯爵拿出写好的请帖,递给西门庆说:“二十八日是小儿满月,请嫂子们过去坐坐。” 西门庆看了看,请帖上写着请吴月娘、潘金莲等人,就笑着说:“你这是想让我家娘子们去给你撑场面啊?不过明天是你三娘生日,后天安郎中又摆酒,二十八日她还得去看夏大人娘子,估计去不了。” 应伯爵一听,急了:“哥,你可别逗我了!嫂子们要是不去,我家那满月酒还有什么意思?我亲自去请嫂子们还不行吗?” 西门庆笑着说:“行了行了,你先别去,等我梳洗完了,咱们先吃饭。”

不一会儿,西门庆梳洗完毕,陪着应伯爵吃饭。吃饭的时候,西门庆问:“你最近没见老孙、祝麻子他们?” 应伯爵说:“见了,他们知道你生气,不敢来。我跟他们说了,你大人有大量,不会跟他们计较的。他们说过两天就来给你赔罪。” 西门庆说:“我也没真怪他们,就是让他们以后别跟王家小厮来往了。” 应伯爵赶紧点头:“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么跟他们说的。”

吃完饭,应伯爵起身要走,说:“我得回家准备满月酒的事了,晚上再来给三娘拜寿。” 西门庆说:“行,你晚上过来,我让厨房给你留着菜。” 应伯爵答应着,又跟李铭嘱咐了几句,才带着应保走了。李铭也赶紧跟着西门庆的小优们一起吃饭去了,生怕再惹西门庆不高兴。

这边应伯爵走了没多久,来安儿就来报说小优儿韩佐、邵谦来了,西门庆让他们跟李铭一起吃饭。几个人正吃着,玳安又来禀报说周守备派人送了贺礼来,西门庆赶紧让人收下,又写了回帖让玳安送去。刚忙完这些,又有人来报说夏大人娘子派人来问什么时候方便去拜访,西门庆跟来人说:“二十八日我家娘子去看她,让她在家等着就行。”

一天下来,西门庆忙得脚不沾地,一会儿收礼,一会儿安排酒席,一会儿接待客人,比现在的 “项目经理” 还忙。到了晚上,孟玉楼的生日宴开始了,院里的小优儿弹着唱着,妻妾们陪着喝酒,西门庆也难得清闲了一会儿。潘金莲坐在西门庆旁边,一会儿给他夹菜,一会儿跟他说悄悄话,把西门庆哄得眉开眼笑,早就把如意儿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宴会上,孟玉楼穿着一身新衣服,戴着满头的珠翠,笑得合不拢嘴。吴月娘端着酒杯,跟孟玉楼说:“六妹,今天是你生日,我祝你福寿安康,多子多福。” 孟玉楼赶紧起身道谢:“谢谢大娘,也谢谢各位姐姐。” 潘金莲也端着酒杯说:“姐姐,我祝你天天开心,越来越年轻。” 孟玉楼笑着说:“借六妹吉言。” 大家说说笑笑,喝着酒,听着曲儿,一直闹到半夜才散。

西门庆喝得有点醉了,被潘金莲扶着回了房。刚躺下,潘金莲就跟他说:“我白天把白绫带子做好了,咱们今晚试试好不好?” 西门庆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赶紧让潘金莲拿出来。潘金莲从抽屉里拿出一条雪白的绫带子,里面装着药,两端还坠着长带。西门庆按照潘金莲说的,把带子扎在根子上,又把长带拴在腰后,然后就抱着潘金莲滚在了一起。这一晚,俩人又折腾到了后半夜,才疲惫地睡去。

转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西门庆家就跟炸了锅似的忙起来。厨子们围着灶台转,叮叮当当切菜声能传到街上去;丫鬟们捧着盘子、碗碟穿梭在院子里,脚步快得像踩了风火轮;小厮们更是跑前跑后,一会儿搬桌椅,一会儿挂锦幔,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毕竟今天安郎中要借这儿请蔡知府,那可是蔡老先生的儿子,怠慢了可不行,西门庆特地嘱咐下去,凡事都要往精致里办,不能丢了脸面。

辰时刚过,安郎中就带着宋松泉、钱云野、黄泰宇三位官员来了。几人一进门,就被院子里的排场惊了下 —— 地上铺着红毡,廊下挂着彩绸,摆着的几盆鲜花娇艳欲滴,连空气里都飘着香茶的味道。西门庆赶紧迎上去,拱手笑道:“几位大人可算来了,快里边请!” 安郎中握着他的手说:“四泉兄,麻烦你了,这么大的场面,辛苦你家下人了。” 西门庆摆手道:“大人客气了,能为您和蔡知府办事,是我的荣幸。”

几人刚进正厅坐下,玳安就端着茶上来了,茶杯是细白瓷的,茶水里飘着几片嫩绿的茶叶,一看就不是凡品。安郎中呷了口茶,点头赞道:“这茶不错,清香醇厚,是好茶啊。” 西门庆笑着说:“大人要是喜欢,回头我让人给您送些过去。”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有人禀报:“蔡知府到了!”

西门庆和几位官员赶紧起身,快步走到门口迎接。只见蔡少塘穿着一身青色官袍,腰系玉带,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后跟着几个随从,气度不凡。他翻身下马,西门庆上前拱手道:“蔡知府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蔡少塘笑着回礼:“四泉兄不必多礼,劳烦你费心准备,我已经听说了,多谢多谢。”

众人簇拥着蔡少塘进了正厅,分宾主坐下。安郎中率先开口:“少塘兄,这次你上京朝觐,一路辛苦了。我们几个特地备了薄酒,为你接风洗尘。” 蔡少塘拱手道:“有劳各位兄长费心,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几人寒暄了几句,西门庆就吩咐下人开席。

很快,一道道精致的菜肴就端了上来,有烧鹅、炖鸡、蒸鱼,还有各种山珍海味,摆了满满一桌子。海盐戏子也赶紧上台,敲锣打鼓唱了起来,声音婉转悠扬,听得众人连连点头。蔡少塘夹了一口鱼,赞道:“这鱼鲜嫩可口,味道真是绝了,四泉兄家的厨子手艺真好。” 西门庆笑道:“知府大人要是爱吃,以后常来,我让厨子给您做。”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都有了几分醉意。安郎中借着酒劲说:“少塘兄,这次你上京,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们说,咱们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气。” 蔡少塘拱手道:“多谢各位兄长,要是真有需要,我肯定不会跟大家见外。” 钱云野也跟着说:“是啊,少塘兄,有蔡老先生在,你以后的前程肯定错不了,我们还得仰仗你呢。” 蔡少塘笑着说:“兄长们太抬举我了,我还得向各位兄长多学习。”

西门庆在一旁陪着笑,时不时给几位官员添酒,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 蔡少塘是蔡老先生的儿子,跟他搞好关系,以后在官场上肯定能多些照应,这笔 “投资” 可不能亏了。他见蔡少塘喜欢桌上的那盆红梅,就说:“知府大人,这盆红梅您要是喜欢,就搬回去养着,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蔡少塘眼睛一亮,笑道:“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多谢四泉兄。”

宴席一直闹到午后才散。蔡少塘起身告辞,西门庆让人把那盆红梅搬上他的马车,又送了他几坛好酒,蔡少塘再三道谢,才骑马离去。安郎中几人也跟着告辞,西门庆送他们到门口,安郎中拍着他的肩膀说:“四泉兄,今天多谢你了,这事办得漂亮!” 西门庆笑道:“大人满意就好,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送走几位官员,西门庆才松了口气,回到厅上坐下,喝了口茶歇着。玳安赶紧上前禀报:“爹,应二爹来了,还带着他娘子,说是来给三娘拜寿的。” 西门庆点点头:“让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儿,应伯爵就带着他娘子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个礼盒。应伯爵一进门就拱手笑道:“哥,我们来晚了,祝三娘生日快乐,福寿绵长!” 孟玉楼赶紧起身道谢:“二爹和二妈太客气了,还特地跑一趟。” 应伯爵娘子也笑着说:“三娘,一点薄礼,不成敬意,您收下。” 孟玉楼让丫鬟接过礼盒,又请他们坐下喝茶。

应伯爵坐下后,就跟西门庆说起了满月酒的事:“哥,二十八日的满月酒,我都准备好了,就等嫂子们过去热闹热闹了。您跟大娘说说,让她们一定去啊。” 西门庆笑着说:“我跟大娘说说,尽量让她们去,不过你也知道,家里事多,要是去不了,你可别失望。” 应伯爵赶紧说:“哥,您可一定要帮我说说,要是嫂子们不去,我那满月酒就太冷清了。”

正说着,春梅进来禀报:“爹,如意儿求见,说有话跟您说。” 西门庆皱了皱眉,说:“让她进来吧。” 不一会儿,如意儿就低着头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布包,走到西门庆面前跪下说:“爹,前几天我跟五娘闹了矛盾,是我不对,我特地做了双鞋,想送给五娘,求五娘原谅我。”

潘金莲在一旁听着,心里冷笑一声,嘴上却没说话。西门庆看了看潘金莲,又看了看如意儿,说:“既然你知道错了,就给五娘磕个头,把鞋送过去,以后跟五娘好好相处,别再惹事了。” 如意儿赶紧给潘金莲磕了个头,把布包递过去说:“五娘,都是我的错,您大人有大量,就原谅我吧。” 潘金莲接过布包,淡淡地说:“行了,起来吧,以后好好做事,别再瞎琢磨了。” 如意儿连忙道谢,起身退了出去。

应伯爵在一旁看在眼里,心里暗暗佩服西门庆的手段 —— 既给了如意儿台阶下,又让潘金莲有了面子,还维护了家里的和睦,这本事可不是谁都有的。他笑着说:“哥,还是您厉害,几句话就把事儿解决了。” 西门庆笑了笑,没说话,又跟应伯爵聊起了别的事。

傍晚时分,应伯爵和他娘子才告辞离去。西门庆送他们到门口,回来后就跟孟玉楼说:“今天你生日,咱们一家人好好吃顿饭。” 孟玉楼笑着说:“好啊,我让厨房准备去。” 不一会儿,厨房里就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吴月娘、李娇儿、孙雪娥、潘金莲也都来了,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饭,聊着天,倒也热闹。

潘金莲坐在西门庆旁边,一会儿给他夹菜,一会儿跟他说悄悄话,时不时还跟孟玉楼说几句祝福的话,表现得十分乖巧。吴月娘看在眼里,心里暗暗叹气 —— 潘金莲这女人,真是太会讨西门庆欢心了,以后家里怕是少不了要闹矛盾。

吃完饭,众人又在厅上坐了会儿,聊了聊家常,才各自回房休息。西门庆跟着潘金莲回了房,潘金莲伺候他脱了衣服,又端来洗脚水,温柔地给他洗脚。西门庆舒服地叹了口气,说:“还是你最疼我。” 潘金莲笑着说:“我不疼你,谁疼你啊?” 说着,就依偎在他怀里,两人又腻歪了一会儿,才关灯睡去。

二十八日这天,西门庆家的女眷们果然去了应伯爵家参加满月酒。吴月娘带着孟玉楼、潘金莲、李娇儿、孙雪娥,还有大姐,坐着马车去了应伯爵家。应伯爵早就在门口等着了,一见她们来了,赶紧迎上去,热情地招呼她们进屋。

应伯爵家虽然不如西门庆家气派,但也收拾得干净整洁,院子里挂着彩绸,摆着几盆鲜花,屋里还坐了些亲戚朋友,十分热闹。应伯爵娘子赶紧上前,拉着吴月娘的手说:“大娘,您可来了,快里边请!” 吴月娘笑着说:“弟妹客气了,我们来晚了,别见怪。”

众人进屋坐下后,应伯爵就让人端上茶和点心,又跟她们聊起了家常。潘金莲看着屋里的摆设,心里暗暗嘀咕 —— 应伯爵这小子,平时看着抠抠搜搜的,办满月酒倒还像模像样的。不过转念一想,他肯定是想借着满月酒跟西门庆搞好关系,以后好多沾点好处,这点小心思,可瞒不过她。

不一会儿,满月酒就开席了。应伯爵请众人入席,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还有各种点心水果,虽然不如西门庆家的精致,但也十分丰盛。应伯爵端着酒杯,走到吴月娘面前说:“大娘,多谢您带着嫂子们来参加小儿的满月酒,我敬您一杯。” 吴月娘端起酒杯,笑着说:“二弟客气了,祝你家小儿健康成长。”

众人边吃边聊,十分热闹。潘金莲跟孟玉楼坐在一起,时不时说几句悄悄话,李娇儿和孙雪娥则在一旁安静地吃饭,大姐则跟应伯爵家的几个孩子一起玩耍。席间,应伯爵还让戏子唱了几段喜庆的曲子,听得众人连连叫好。

满月酒一直吃到傍晚才散。吴月娘等人起身告辞,应伯爵和他娘子赶紧挽留,说:“天色还早,再坐会儿吧。” 吴月娘笑着说:“不了,家里还有事,我们该回去了。” 应伯爵只好送她们到门口,又给每个女眷准备了一份礼物,说:“一点薄礼,不成敬意,您收下。” 吴月娘让丫鬟接过礼物,道谢后,就带着众人坐着马车回去了。

回到家后,吴月娘跟西门庆说起了满月酒的事:“应二弟家的满月酒办得还不错,人也挺热情的。” 西门庆笑着说:“他那人,就会来事,不过也还算实在。” 正说着,玳安进来禀报:“爹,夏大人娘子派人来了,说明天想过来拜访大娘。” 西门庆点点头:“知道了,让来人回去说,明天我们在家等着。” 玳安应了声,退了出去。

第二天一早,夏大人娘子就带着丫鬟来了。吴月娘赶紧迎上去,两人互相问候了几句,就进屋坐下喝茶。夏大人娘子笑着说:“大娘,前几天我家老爷上京,多亏了四泉兄照顾,我特地来谢谢你们。” 吴月娘笑着说:“弟妹客气了,都是自己人,互相照顾是应该的。”

两人聊了聊家常,夏大人娘子又问起了西门庆家的情况,吴月娘一一跟她说了。聊着聊着,夏大人娘子就说起了夏龙溪的事:“大娘,我家老爷想在京里定居,以后可能就不回清河县了,家里的房子已经卖给何千户了,过几天我们就搬去京城。” 吴月娘说:“这样也好,京城是大城市,以后你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中午时分,吴月娘留夏大人娘子在家吃饭,夏大人娘子推辞不过,只好留下。饭后,夏大人娘子又坐了会儿,才告辞离去。吴月娘送她到门口,回来后就跟西门庆说了夏大人娘子的话。西门庆点点头:“知道了,以后跟夏大人在京里还有机会见面,多联系联系也好。”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西门庆依旧忙着官场和家里的事,一会儿接待官员,一会儿处理家务,虽然忙碌,但也过得十分滋润。潘金莲则依旧围着西门庆转,时不时跟家里的其他女眷闹点小矛盾,但都被西门庆巧妙地化解了。孟玉楼、李娇儿、孙雪娥等人也各有各的生活,家里虽然偶尔有摩擦,但总体还算和睦。

这天晚上,西门庆跟潘金莲躺在床上,潘金莲摸着他的胸口说:“你说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吗?” 西门庆握着她的手说:“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我现在官越做越大,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以后我们会更幸福的。” 潘金莲笑着说:“我相信你,只要能跟你在一起,我就满足了。” 两人相视一笑,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渐渐进入了梦乡。窗外的月光洒在床前,安静而美好,仿佛预示着他们以后的日子会像这月光一样,温柔而长久。

可别以为日子能一直这么风平浪静,没过两天,清河县就又热闹起来 —— 何千户要搬新家了。这房子是西门庆帮着从夏龙溪手里盘下来的,里里外外收拾得亮堂,连门窗上的雕花都是新刷的漆,看着就气派。何千户特地派小厮来请西门庆过去帮忙掌眼,顺便吃顿 “暖房酒”,西门庆自然满口答应,还让玳安提前送了两匹上好的绸缎过去当贺礼。

到了搬家那天,何千户家的人忙得脚不沾地,箱子柜子堆了半条街,丫鬟仆妇们喊着号子搬东西,连何千户那不到五岁的小儿子都穿着新衣裳,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西门庆一进门,何千户就赶紧迎上来,握着他的手说:“四泉兄,可把你盼来了!这房子要是没有你帮忙,我还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呢。” 西门庆笑着摆手:“都是同僚,这点小事不算啥。你这房子收拾得不错,住着肯定舒心。”

两人正说着,何千户的娘子也从里屋出来了,穿着一身水绿色的袄子,头上插着珠钗,看着十分得体。她给西门庆福了一福,笑着说:“多谢西门大人费心,我们一家子都记着您的好呢。” 西门庆连忙说:“夫人客气了,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说话间,厨子已经把菜端上桌了,有红烧肘子、清蒸鲈鱼,还有何千户特意从老家带来的腊味,满满一桌子,香气扑鼻。何千户给西门庆倒了杯酒,说:“这杯我敬您,以后在衙门里,还得靠您多指点。” 西门庆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说:“咱们互相照应,以后一起把差事办好。”

酒过三巡,何千户说起了衙门里的事:“最近县里不太平,听说有几个小偷到处作案,百姓们都人心惶惶的。” 西门庆皱了皱眉,说:“这事我已经知道了,我让捕头们加紧巡查,一定尽快把人抓住,让百姓们安心。” 何千户点点头:“有您这话,我就放心了。您办事,我最信得过。”

两人边吃边聊,一直到下午才散席。西门庆起身告辞,何千户又塞给他一个锦盒,说:“这里面是我家传的一块玉佩,不值什么钱,您拿着玩。” 西门庆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却盘算着 —— 何千户这小子还算懂事,以后在衙门里,得多帮衬他一把。

回到家,西门庆刚把玉佩交给吴月娘收着,玳安就来禀报:“爹,李铭来了,说想给您弹唱几段,赔赔罪。” 西门庆想了想,说:“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李铭就抱着琵琶走了进来,穿着一身干净的青布衫,比之前精神多了。他一见西门庆,就赶紧跪下磕头:“爹,谢谢您还肯给我机会,我一定好好伺候您。”

西门庆让他起来,说:“别跪着了,起来弹唱吧。” 李铭赶紧拿起琵琶,调了调弦,就弹唱起来。他弹的是一段喜庆的曲子,声音清亮,节奏明快,听得西门庆连连点头。弹完一段,李铭又换了一段抒情的曲子,声音婉转悠扬,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西门庆笑着说:“不错,你的手艺没退步。以后要是家里有宴席,你就过来帮忙弹唱。” 李铭一听,赶紧磕头道谢:“谢谢爹,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期望。” 西门庆摆摆手,让他下去了。

一旁的潘金莲见了,心里酸酸的,说:“你倒是大方,还让他来家里弹唱。” 西门庆笑着说:“他就是个弹唱的,能帮着热闹热闹,有什么不好的?” 潘金莲撅了撅嘴,没再说话,心里却暗暗打定主意 —— 以后得盯紧点李铭,别让他跟别的丫鬟眉来眼去的。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腊月初一日,西门庆还记得之前许的愿,要宰猪羊祭天地。这天一早,他就吩咐来兴儿去买了一头肥猪、一只肥羊,又让人在院子里搭了个祭台,摆上香炉、烛台,还有各种供品。

到了祭祀的时候,西门庆穿着一身新做的官袍,领着吴月娘、孟玉楼、潘金莲等人,恭恭敬敬地跪在祭台前。他手里拿着香,对着天地拜了三拜,嘴里念叨着:“多谢天地保佑,让我平安从东京回来,以后还请多多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说完,就把香插进香炉里,又让人把猪羊杀了,用来祭祀。

祭祀完,西门庆让人把猪肉、羊肉分给家里的丫鬟仆妇们,又摆了几桌酒席,请家里的亲戚朋友过来吃饭。席间,大家说说笑笑,十分热闹。应伯爵也来了,他喝了几杯酒,就跟西门庆开玩笑:“哥,你这祭祀办得真热闹,以后肯定能升官发财。” 西门庆笑着说:“借你吉言,要是真能升官,肯定少不了你的好处。”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玳安去开门一看,是衙门里的令史,他手里拿着一份公文,说有急事要找西门庆。西门庆赶紧接过公文,打开一看,原来是县里抓住了之前作案的几个小偷,让他去衙门处理。西门庆不敢耽误,跟众人打了个招呼,就赶紧骑马去了衙门。

到了衙门,捕头们已经把小偷押了过来,一共三个人,个个低着头,浑身发抖。西门庆坐在公堂上,一拍惊堂木,说:“你们可知罪?竟敢在县里到处作案,扰乱百姓!” 小偷们赶紧磕头求饶:“大人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了,求您给我们一次机会。”

西门庆冷哼一声,说:“现在知道求饶了?早干什么去了?你们偷了百姓的东西,就得赔偿,还得在牢里待上几个月,好好反省反省。” 说完,就吩咐衙役把小偷押下去,又让人通知百姓们来认领被偷的东西。

处理完这事,已经是傍晚了。西门庆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潘金莲赶紧迎上来,帮他脱了官袍,又端来热水让他洗脸。西门庆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还是家里舒服,在衙门里处理这些事,真是累人。” 潘金莲笑着说:“累了就好好歇歇,我让厨房给你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不一会儿,红烧肉就端上来了,肥而不腻,香气扑鼻。西门庆吃了几块,觉得浑身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他看着潘金莲,笑着说:“还是你最懂我。” 潘金莲依偎在他怀里,说:“我不懂你,谁懂你啊?” 两人又腻歪了一会儿,才一起吃饭。

吃完饭,西门庆坐在院子里喝茶,看着天上的月亮,心里十分惬意。他觉得自己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不错,官运亨通,家庭和睦,还有潘金莲这么贴心的人陪着。可他不知道,平静的日子背后,早已暗流涌动,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等着他。

这天晚上,西门庆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当了大官,穿着一身蟒袍,站在金銮殿上,接受皇帝的赏赐。他高兴得哈哈大笑,结果笑醒了,发现潘金莲正看着他。潘金莲笑着说:“你这是做什么好梦了,笑得这么开心?” 西门庆把梦里的事跟她说了,潘金莲笑着说:“这肯定是吉兆,以后你肯定能当大官。” 西门庆听了,心里更是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可他哪里知道,人生就像过山车,有起就有落。他现在过得越风光,以后摔得就越惨。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眼下的西门庆,还沉浸在自己的美好幻想里,享受着这短暂的幸福时光。

西门庆这美滋滋的劲儿还没过去,第二天一早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给打断了。玳安揉着眼睛跑去开门,只见门口站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手里拎着个布袋子,满脸焦急地说:“麻烦通禀一声西门大人,我是东街张屠户家的,有急事求见!”

西门庆刚洗漱完,听说有急事,赶紧让玳安把人领进来。张屠户一进厅就 “扑通” 跪下,哭丧着脸说:“大人,您可得为我做主啊!我家那几头猪昨晚被人偷了,那可是我全家半年的生计啊!” 西门庆赶紧扶他起来,说:“你先别急,慢慢说,昨晚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屠户擦了擦眼泪,说:“昨晚我把猪关在院子里的猪圈里,还加了锁,可今早起来一看,锁被撬开了,猪全没了!我问了街坊邻居,都说没听见动静,这肯定是那伙小偷干的!” 西门庆皱了皱眉,心想:刚抓住几个小偷,怎么又冒出来一伙?他安慰张屠户说:“你放心,我这就让人去查,一定帮你把猪找回来。”

说完,西门庆就吩咐捕头带着人去东街勘察现场,又让人去周边的村镇打听,看看有没有人见过可疑的人和猪。张屠户千恩万谢地走了,西门庆却没了好心情 —— 这清河县的治安要是老这样,自己这个提刑官脸上也无光。

中午时分,捕头回来了,手里还牵着两头猪,说:“大人,我们在城南的破庙里找到了这两头猪,还有几个偷猪贼的脚印,顺着脚印追,发现他们往邻县跑了,我们已经派人去追了。” 西门庆点点头,说:“好,继续追,一定要把人抓住,另外,把这两头猪还给张屠户,让他先安心。”

捕头刚走,潘金莲就端着一碗汤走了进来,笑着说:“看你愁眉苦脸的,是不是为偷猪的事烦?来,喝碗汤歇歇。” 西门庆接过汤,喝了一口,说:“还是你贴心。这清河县的小偷真是越来越猖獗了,再不整治整治,老百姓都没法过日子了。” 潘金莲坐在他旁边,说:“你也别太着急,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对了,下午李铭要来弹唱,你要不要听听?”

西门庆想了想,说:“行,让他来,正好解解闷。” 下午,李铭准时来了,还带了个小徒弟,说是要一起弹唱。李铭弹琵琶,小徒弟吹笛子,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曲子也选得喜庆,听得西门庆渐渐忘了烦心事,还赏了他们几两银子。

李铭走后,潘金莲凑到西门庆身边,说:“我看李铭那小徒弟长得还不错,就是年纪小了点。” 西门庆笑着说:“你啊,就知道看这些。” 潘金莲撅了撅嘴,说:“我这不是跟你聊天嘛。对了,明天我想去街上买点布料,做几件新衣裳,你陪我去好不好?” 西门庆点点头,说:“行,明天我陪你去。”

第二天一早,西门庆就陪着潘金莲去了街上。街上热闹非凡,卖菜的、卖小吃的、卖布料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潘金莲拉着西门庆,一会儿看这家布料店,一会儿看那家首饰店,兴奋得像个孩子。两人走到一家布料店前,潘金莲拿起一块粉色的布料,说:“你看这块布怎么样?做件袄子肯定好看。” 西门庆笑着说:“好看,你喜欢就买。”

正说着,突然听到有人喊:“抓小偷啊!” 西门庆赶紧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灰布衫的汉子手里拿着个钱包,正往前跑,后面还跟着个妇人,一边追一边喊。西门庆二话不说,拔腿就追,那小偷跑得挺快,可西门庆常年骑马,体力好,没跑几步就追上了,一把抓住小偷的胳膊,说:“你还想跑?”

小偷吓得浑身发抖,赶紧把钱包递给西门庆,说:“大人饶命,我再也不敢了。” 西门庆把钱包还给妇人,又让人把小偷送到衙门。妇人千恩万谢地说:“多谢大人,您真是老百姓的活菩萨啊!” 西门庆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回到布料店,潘金莲看着西门庆,说:“你刚才真勇敢。” 西门庆笑着说:“这有什么,抓小偷是我的本分。” 两人买了布料和首饰,又在街上吃了点小吃,才慢慢悠悠地回家。

到家后,吴月娘迎上来,说:“你们可回来了,刚才何千户派人来了,说想请你晚上去他家吃饭,商量衙门里的事。” 西门庆点点头,说:“知道了,我晚上过去。” 晚上,西门庆如约去了何千户家,两人边吃边聊,商量着怎么加强清河县的治安,一直到半夜才回家。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西门庆一边忙着衙门里的事,一边陪着潘金莲,偶尔还会和应伯爵、温秀才等人聚聚,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可他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悄逼近。

这天,西门庆正在衙门里处理公务,突然接到一份公文,说是京城来了位御史,要到清河县巡查,让他做好准备。西门庆心里咯噔一下 —— 御史巡查可不是小事,要是查出什么问题,自己的乌纱帽可就保不住了。他赶紧吩咐下去,把衙门里的文件都整理好,又让人把清河县的治安情况、税收情况都统计好,准备迎接御史的巡查。

晚上回到家,西门庆把这事跟吴月娘说了,吴月娘也很担心,说:“你可得小心点,别出什么差错。” 西门庆点点头,说:“我知道,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 潘金莲见他愁眉苦脸的,赶紧安慰他说:“你别太担心,你平时办事那么认真,肯定没问题的。” 西门庆看着潘金莲,心里稍微踏实了点。

几天后,御史果然来了。西门庆带着衙门里的官员,早早地在城门口迎接。御史穿着一身官袍,神情严肃,一看就不好惹。西门庆赶紧上前,拱手道:“下官西门庆,恭迎御史大人。” 御史点点头,说:“不必多礼,带我去衙门看看。”

在衙门里,御史仔细查看了文件,又询问了清河县的治安和税收情况,西门庆一一作答,不敢有丝毫怠慢。御史看了半天,说:“你做得还不错,不过以后还要继续努力,不能松懈。” 西门庆赶紧说:“下官一定谨记大人的教诲,好好做事。”

御史在清河县待了几天,没发现什么问题,就离开了。西门庆这才松了口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回到家,潘金莲赶紧迎上来,说:“御史走了吧?没什么事吧?” 西门庆笑着说:“没事,御史还夸我做得好呢。” 潘金莲这才放心,赶紧让人准备酒菜,给西门庆庆祝。

席间,西门庆喝了不少酒,兴致勃勃地跟潘金莲、吴月娘等人说起了迎接御史的事,说得眉飞色舞。吴月娘笑着说:“你啊,就是太得意了,以后还得小心点。” 西门庆点点头,说:“我知道,我不会松懈的。”

可他哪里知道,御史虽然没查出什么问题,但有人已经在暗中盯着他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被他得罪过的李知县。李知县一直记恨西门庆,觉得西门庆抢了他的风头,这次御史来巡查,他本来想趁机告状,可没想到西门庆准备得那么充分,没抓到把柄。但李知县并没有放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报复西门庆。

不过这些西门庆都不知道,他依旧过着自己的好日子,每天忙着衙门里的事,陪着潘金莲,享受着这短暂的幸福。他觉得自己的官运还会越来越好,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可他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一场灭顶之灾正在等着他。

亲爱的读者朋友,看到这里,咱们第七十二回的故事也算告一段落啦。西门庆眼下看似风光无限,官运亨通还家庭 “和睦”,可暗处的危机早已埋下 —— 李知县的记恨、潜藏的治安隐患,还有宅院里潘金莲那没停下的小心思,都在悄悄酝酿着新的风波。要是你好奇后续西门庆会不会栽跟头,潘金莲又会闹出什么新花样,咱们可以接着往下唠,你想先听官场的明争暗斗,还是宅院里的家长里短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