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69章 招宣府初调林太太 丽春院惊走王三官

咱们今天要唠的《金瓶梅》第六十九回,那可真是把明朝中后期的人情世故、男女那点小心思、官场那套弯弯绕全给扒得明明白白。这一回里,西门大官人又解锁了新 “副本”—— 勾搭王招宣府的林太太,还顺带收拾了跟自己抢女人的王三官,整个过程跟看一部狗血又上头的古装剧似的,咱得慢慢掰扯,保证一个细节都不落下。

先开篇,作者兰陵笑笑生就先甩了首词:“香烟袅,罗帏锦帐风光好。风光好,金钗斜[身单],凤颠鸾倒。恍疑身在蓬莱岛,邂逅相逢缘不小。缘不小,最开怀处,蛾眉淡扫。” 这词儿看着挺雅,其实就是提前剧透 —— 接下来有段 “风流事儿” 要上演,主角们还觉得这是天大的缘分,殊不知就是各取所需的露水情缘罢了。

故事一开头,玳安和文嫂就回到了西门府。玳安这小子,那是西门庆身边的 “金牌助理”,啥脏活累活跑腿的活儿都干,还特会看眼色。平安见他俩回来,赶紧通报,说西门庆正在对门房子里。西门庆当时正跟温秀才聊天呢,温秀才这人,就是个典型的 “酸秀才”,靠着西门庆混口饭吃,平时也帮着出点不痛不痒的主意。一听说文嫂来了,西门庆立马就出来了,到小客位里坐下,还把左右的人都打发出去,就留玳安在帘儿外边听着,这阵仗,一看就是有啥见不得人的事儿要谈。

西门庆先开口,跟文嫂套近乎:“文嫂,许久不见你。” 文嫂也会来事,赶紧回话,还顺嘴提了自己搬了家,说是因为之前惹了场官司,把旧房子卖了,现在住大南首王家巷。西门庆也不绕弯子,直接问:“你常在那几家大人家走跳?” 文嫂就报了一串名号,什么皇亲家、守备府、乔皇亲家里,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家,这也是在暗示自己人脉广,能办大事。

西门庆要的就是这句话,立马抛出正题:“你认的王招宣府里不认的?” 文嫂一听,心里门儿清,赶紧说:“那是我定门主顾,太太和三娘常照顾我的花翠。” 西门庆见她接话了,就从袖子里摸出五两一锭银子,这银子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够普通人家过好几个月了。他悄悄跟文嫂说:“你想个办法,把王招宣府的林太太约到你那儿,我跟她见一面,事后我再谢你。”

文嫂这老油条,一听就乐了:“是谁跟您说的呀?您怎么知道这事儿?” 西门庆装得特神秘:“常言说得好,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我能不知道吗?” 文嫂也不直接答应,先摆困难:“要说这林太太,今年三十五岁,属猪,那可是上等妇人,聪明得很,干这事儿特谨慎,出门都带着一堆随从,走得也快,哪能在我那小破屋里落脚?再说了,王三官在外边做人,她也不敢随便在别人家待着。要我说,不如等王三官不在家的时候,您直接去王招宣府,那深宅大院的,藏个人还不容易?我这窄门窄户的,可不敢惹这麻烦。您这银子我也不敢收,我先帮您跟太太说说。”

西门庆哪能让她推托,立马放话:“你不收就是不给我面子,我可就恼了!事成之后,我再赏你几匹绸缎穿。” 文嫂见西门庆这么说,心里早就乐开了花,赶紧磕头接了银子:“您放心,我肯定当回事办,不在明天就在后日,我准给您回话。” 说完就往外走,刚到门口,玳安就拦着要好处:“文嫂,我可是帮你传了话,你得给我一两银子,别想独吞。” 文嫂也不跟他计较,笑着说:“你这猴儿,还不知道事儿成不成呢,就想着要银子。” 然后骑上驴子,让儿子牵着,美滋滋地走了。

西门庆跟温秀才又坐了会儿,没多久,夏提刑就来了。夏提刑是西门庆在衙门里的搭档,俩人一唱一和,不少坏事儿都是一起干的。他俩穿戴整齐,就去府里罗同知(叫罗万象)家吃酒去了,一直到晚上掌灯才回家,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再说文嫂,拿着西门庆给的五两银子,到家后高兴得不行,先把来家里喝茶的人打发走,然后到了后晌,就溜溜达达去了王招宣府。一见到林太太,文嫂就先道万福,林太太也挺热络:“你这两天怎么不来看看我?” 文嫂就编了个理由,说家里最近忙着请人喝茶,还说腊月要去顶上进香,打算让儿子代去。林太太还挺大方,说要给她儿子送点盘缠,文嫂赶紧道谢。

俩人唠了会儿家常,文嫂见旁边没人,就开始 “下套” 了:“太太您别愁,我有个办法,能让三官儿收心,再也不跟那些人鬼混。您要是让我说,我就说;不让说,我就不提。” 林太太正为儿子的事儿犯愁呢,一听这话,赶紧说:“你以前说的话我哪回没依?你尽管说。”

文嫂就开始吹西门庆了:“县门前的西门大老爹,现在在提刑院做掌刑千户,家里可有钱了,又放官吏债,又开了四五家铺面,什么缎子铺、生药铺、绸绢铺、绒线铺,还在外边走标船,从扬州贩盐,到东平府卖香蜡,手下伙计主管几十号人。东京的蔡太师是他干爹,朱太尉是他卫主,翟管家是他亲家,巡抚巡按都跟他交好,知府知县就更不用说了。家里田地多到连成片,米都放得发霉,身边除了大娘子是清河左卫吴千户的女儿,填房做了继室,还有五六个成了房头、能穿袍儿的妾,底下的歌儿舞女、得宠的侍妾,没几十也有十几。那真是天天跟过节似的,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西门老爹今年才三十一二,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身材也好,一表人才,还会吃药养身体,特会**,双陆象棋、蹴鞠打球,没有他不会的,诸子百家、拆白道字,一看就会,说话也特好听,跟敲玉打金似的。他知道咱们家是世代做官的,根基深,又见三官儿在武学读书,早就想跟咱们家交好了,就是没机会见面。昨天听说您快过生日了,又爱结交贤人,一心想来给您拜寿。我就跟他说,‘第一次见面,哪好直接上门,我先跟老太太说说,讨个主意,再请您过去’。太太您要是跟他交上朋友,让他帮着把那些引诱三官儿的人赶走,肯定不会辱没咱们家的门户。”

林太太被文嫂这一通忽悠,心里早就乱了,春心也动了,就跟文嫂商量:“可我跟他素不相识,直接见面多不好意思?” 文嫂早就想好了对策:“这有啥难的?我跟西门老爹说,就说您想先找他,说是要到提刑院递状子,告那些引诱三官儿的人,先私下见一面,这不就顺理成章了?” 林太太一听,立马就同意了,约定后日晚上等着。

文嫂得了准信,第二天饭点就去了西门府。西门庆正在对门书院坐着呢,一听说文嫂来了,赶紧出来,还让左右把帘儿放下。文嫂进去磕了头,玳安识趣地走了。文嫂就把怎么跟林太太说的,林太太怎么高兴,怎么约定后日晚上王三官不在家时设席等候,假托说人情见面的事儿,一五一十跟西门庆说了。西门庆听了,美得不行,又让玳安拿了两匹绸缎赏给文嫂。

文嫂还不忘嘱咐:“您明天可别去太早,得等掌灯了,街上没人的时候,从他们家后门扁食巷进去。后门旁边有个段妈妈,我在她家等着。您让玳安敲门,我就出来接您,千万别让附近的人知道。” 西门庆点头答应:“我知道了,你明天先去等着,我肯定按时到。” 文嫂拜辞了,又回去给林太太回话。

西门庆当天晚上在李娇儿房里歇了,一夜无话。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他特意养精蓄锐。中午的时候,戴着白忠靖巾,跟应伯爵骑马去谢希大家吃生日酒。席上还有两个唱曲的,西门庆吃了几杯,一看快掌灯了,就找了个借口提前溜了。

他骑上马,玳安、琴童两个小厮跟着。那天是十九日,月色朦胧,西门庆还戴着眼纱,从大街绕到扁食巷王招宣府后门。当时刚上灯没多久,街上人刚少下来。西门庆在离后门半箭地的地方停下,让玳安先去敲段妈妈家的门。这段妈妈是文嫂安排的,就住在王招宣府后房,平时帮着看后门,有这种 “私会” 的事儿,就借她家落脚。

文嫂在屋里听见敲门声,赶紧开门,见西门庆来了,就先让他下马,摘了眼纱,领进去,又吩咐琴童把马牵到对门人家西首房檐下等着,玳安就在段妈妈屋里待着。文嫂把后门关上拴好,领着西门庆从夹道往里走,转过一层群房,就是林太太住的五间正房,旁边有个便门关着。文嫂轻轻敲门环,里面有个丫鬟听见了,开了门。

文嫂领着西门庆到后堂,掀开门帘,里面灯烛通明,正面供着林太太祖爷太原节度颁阳郡王王景崇的画像,穿着大红团袖蟒衣玉带,坐在虎皮交椅上看兵书,跟关公似的,就是胡子短点。迎门的朱红匾上写着 “节义堂” 三个字,两边还有一副隶书对联:“传家节操同松竹,报国勋功并斗山。” 这摆设看着挺正派,谁能想到后面要发生的事儿呢?

西门庆正看着呢,门帘上的铃儿响了,文嫂端了盏茶出来给他喝。西门庆问:“请老太太出来拜见吧?” 文嫂说:“您先喝茶,我已经跟太太说了。” 其实林太太早就躲在门帘后面偷看了,见西门庆身材魁梧,一表人才,头戴白缎忠靖冠,还戴着貂鼠暖耳,身穿紫羊绒鹤氅,脚踩粉底皂靴,心里早就喜欢上了,就是有点害羞,悄悄问文嫂:“他戴的孝是谁的?” 文嫂说:“是他第六个娘子的孝,九月刚没的。别看他这样,家里还有不少妾呢,他这人,就跟刚出笼的鹌鹑似的,特别能折腾。” 林太太听了,更高兴了。

文嫂催林太太出去,林太太不好意思:“我怪害羞的,让他进来见我吧。” 文嫂就出去跟西门庆说:“太太请您到房里拜见。” 掀开门帘,西门庆进去了。屋里那叫一个豪华,帘幕是红的,地上铺着毛毡,满屋子都是麝香兰花香,暖和得跟春天似的。绣榻上挂着斗帐,锦屏上画着轩辕月。林太太头上戴着金丝翠叶冠,身穿白绫宽绸袄,外面套着沉香色遍地金妆花缎子鹤氅,下身穿大红宫锦宽裙子,脚踩老鹳白绫高底鞋,看着就跟画里的娇娘似的。

西门庆赶紧躬身施礼:“请太太上坐,学生拜见。” 林太太说:“大人免礼。” 西门庆不肯,侧身磕了两个头,林太太也回了礼。拜完之后,西门庆在正面椅子上坐下,林太太就在下边梳背炕沿斜着坐了。文嫂早就把前院的仪门关上了,连个仆人都没有,三公子那边的角门也关了,就留了个叫芙蓉的小丫鬟端茶。

俩人喝了茶,文嫂就开始搭话:“太太早就听说老爹管着刑狱,特意让我请您来,想求您办点事儿,不知道老爹肯不肯帮忙?” 西门庆说:“老太太有啥吩咐尽管说。” 林太太就开始演戏:“不瞒您说,我们家虽然世代做招宣,可我丈夫去世好几年了,家里也没多少积蓄。我儿子还小,被宠坏了,虽然进了武学读书,可没好好学。外面有几个坏人,天天引诱他去喝酒**,把家里的事都耽误了。我好几次想告官,又怕抛头露面,丢了先夫的脸面。今天请您来,就是想跟您说说心里话,跟递状子一样。希望您能行行好,把那些人赶走,让我儿子改邪归正,好好读书,继承家业,您的大恩大德,我肯定不会忘,到时候一定重谢。”

西门庆赶紧应下来:“老太太您别这么说,您家是世代做官的,先夫也是功臣。令郎既然进了武学,就该好好努力,没想到被坏人引诱,这也是年轻人不懂事。您既然吩咐了,我回到衙门,马上就把那些人收拾了,绝不让他们再引诱令郎。” 林太太一听,赶紧起身给西门庆道万福:“等过几天我再好好谢谢您。” 西门庆说:“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俩人说着话,眼神早就不对劲了,互相眉来眼去的。没一会儿,文嫂摆上酒来,西门庆还故意推辞:“我第一次来拜访,还没给您送礼,怎么好让您破费留我吃饭?” 林太太说:“不知道您要来,没准备什么好东西,就是一杯薄酒,您别嫌弃。” 丫鬟倒上酒,那酒是好酒,菜也是好菜。林太太起身敬酒,西门庆也赶紧下席:“该我先敬老太太一杯。” 文嫂在旁边插了句:“老爹不用急着敬太太酒,十一月十五是太太生日,到时候您送礼来祝寿就行。” 西门庆赶紧说:“哎呀,你怎么不早说!今天初九,还有六天,到时候我一定来给太太拜寿。” 林太太笑着说:“哪敢劳烦您。” 一会儿功夫,桌上就摆了十六碗好菜,蜡烛烧得通红,金炉里还添了火,俩人喝交杯酒,行酒令猜枚,聊得那叫一个热乎。

酒壮怂人胆,也壮 “色胆”。眼看喝到半夜,俩人早就情动了。文嫂识趣地躲到一边,连酒都不送了。西门庆见左右没人,就慢慢挪到林太太身边,说话也开始带荤的,伸手捏林太太的手腕,俩人挨得越来越近。一开始西门庆搂林太太的脖子,林太太只是笑不说话;后来西门庆亲林太太的嘴,林太太也不躲了,俩人亲得啧啧响,说话也越来越亲密。

林太太于是自己关上门,解了衣服摘了玉佩,掀开锦帐,展开绣被,俩人就上了床。西门庆早就准备好了,带了淫器还吃了胡僧药,林太太摸见他那玩意儿挺大,俩人都高兴坏了,一番**,那叫一个激烈。完事之后,俩人都累坏了,林太太头发乱了,钗也掉了,西门庆也歇了好一会儿才起来穿衣服。林太太重新点了灯,照镜子整理妆容,叫丫鬟端水洗手,又喝了点酒,劝西门庆再喝几杯。喝了三杯之后,西门庆要走,林太太还舍不得,再三叮嘱他常来。西门庆答应着,道谢之后就出门了,林太太送到角门才回去。

文嫂先开了后门,叫玳安、琴童牵马过来,西门庆骑上马回家。街上已经有人打更提铃了,夜深人静,天上还有霜,一点声音都没有。西门庆回到家,一夜无话。

第二天,西门庆到衙门处理完公事,在后厅叫过节级缉捕,吩咐他们:“去查王招宣府三公子,看看有哪些人引诱他,在哪个院子里鬼混,把名字都查出来报给我。” 他还跟夏提刑说:“王三官太不学好了,昨天他母亲特意找人跟我说,不是他儿子的错,都是那些光棍勾引的。要是不狠狠收拾他们,以后还得引诱更多好人家的子弟。” 夏提刑赶紧附和:“您说得对,必须得治他们。”

节级缉捕领了命令,当天就把人查出来了,写了个单子,傍晚的时候送到西门府。西门庆一看,上面有孙寡嘴、祝实念、小张闲、聂钺儿、向三、于宽、白回子、李桂姐、秦玉芝儿。西门庆拿着笔,眼睛跟扫描仪似的扫过名单,心里打着小算盘:李桂姐是自己之前常去的相好,虽然最近有点腻,但还没到撕破脸的地步;祝实念和孙寡嘴平时也常跟自己凑局,算是半个 “自己人”,真把他们抓了,以后酒局上少了两个捧哏的,多没意思。于是大笔一挥,把李桂姐、秦玉芝儿还有老孙、祝实念的名字全划了,只留下小张闲、聂钺儿、向三、于宽、白回子五个倒霉蛋,吩咐道:“这五个光棍,今晚就给我拿了,明天一早带到衙门来!”

众公人领了命令,跟打了鸡血似的,当天晚上就蹲点去了。他们打听着王三官这群人正在李桂姐家吃酒踢行头,就埋伏在门口。等到深更半夜,这群人醉醺醺地刚出来,公人们立马冲上去,把小张闲五个按在地上,跟抓小鸡似的。孙寡嘴和祝实念反应快,一看情况不对,哧溜一下就钻到李桂姐后房躲起来了。王三官更是吓得魂飞魄散,直接钻到李桂姐床底下,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李桂姐一家吓得脸都白了,不知道是惹了哪路神仙,赶紧让人四处打听消息。王三官在床底下躲了一夜,第二天五更天,李桂姐的哥哥李铭换了身衣服,偷偷把他送回了家。而小张闲五个,则被公人带到听事房,吊了一夜,冻得瑟瑟发抖,心里把王三官骂了八百遍。

第二天一早,西门庆和夏提刑升堂,衙门里两边刑杖摆得整整齐齐,看着就吓人。小张闲五个被带上来,每人先挨了二十大棍,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哭爹喊娘的声音震天响。西门庆坐在上面,板着脸训话:“我把你们这些光棍!专门引诱人家子弟去妓院鬼混,不务正业!这次我从轻发落,只打你们几下,要是再敢犯在我手里,直接枷号示众,让你们在妓院门口丢尽脸面!” 说完,喝令左右把他们叉出去。这五个倒霉蛋跟丢了半条命似的,一瘸一拐地往外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离王三官这扫把星远点!

处理完这事儿,两人退厅喝茶。夏提刑忽然说起:“昨天我京里的亲戚崔中书来信,说衙门里的考察本已经递上去了,还没下来结果。咱们不如派个人去怀庆府的同僚林苍峰那里打听打听,他离京城近,消息肯定灵通。” 西门庆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立马叫来了走差的,给了他五钱银子盘缠,还有两人的拜帖,吩咐道:“你赶紧去怀庆府,找提刑林千户,打听京里考察本的消息,一定要问清楚,回来汇报。” 走差的领了东西,赶紧收拾行装,骑马出发了。两人这才各自回家。

再说小张闲五个,从提刑院出来后,一路上互相埋怨。小张闲捂着屁股,疼得龇牙咧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难道是京里来的消息,要收拾咱们?” 白回子摇摇头:“不像,要是京里的消息,哪能这么轻易放了咱们?” 聂钺儿毕竟是老江湖,琢磨了一会儿说:“我猜,这肯定是西门官府跟王三官闹矛盾了,王三官抢了西门官府的相好,西门官府这是拿咱们出气呢!真是龙斗虎伤,苦了咱们这些小虾米!” 小张闲一听,更委屈了:“凭啥啊!孙寡嘴和祝实念也跟着去了,就咱们五个顶罪!” 于宽叹了口气:“你傻啊!孙寡嘴和祝实念是西门官府的朋友,要是把他们抓来,西门官府脸上也不好看啊!”

几人越想越气,决定去找王三官要说法,顺便讹点医药费。他们一瘸一拐地来到李桂姐家,结果李桂姐家大门关得严严实实的。叫了半天,才有个丫头隔着门问:“谁啊?” 小张闲没好气地说:“我们,找王三官说话!” 丫头回:“王三官昨天半夜就回家了,家里没人,不敢开门。”

没办法,几人又转到王招宣府,直接坐在客位里不走了。王三官一听是他们来了,吓得躲在房里不敢出来,只派小厮永定儿出来说:“我家老爷不在家。” 小张闲一听就火了:“别装了!我们都知道他在里面!昨天我们在提刑院挨了打,都是为了他!今天他要是不出来,我们就不走了,等会儿官府的人来了,大家一起倒霉!” 于宽还把裤腿撩起来,让永定儿看伤口:“你看,这都是为了你家老爷打的!赶紧让他出来!” 几人躺在凳子上,一边喊疼,一边嚷嚷,闹得鸡犬不宁。

王三官在房里吓得六神无主,拉着林太太的手哭:“娘,这可怎么办啊?他们要是闹到官府去,我就完了!” 林太太也没辙,叹着气说:“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有本事找人求情啊?” 正着急呢,文嫂的名字突然冒了出来,林太太说:“文嫂认识提刑院的西门官府,以前还帮他女儿说过媒,在他家走得近。” 王三官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说:“那快请文嫂来啊!” 林太太有点犹豫:“之前你说过她几句,她闹了脾气,好久没来走动了,怕是不肯来。” 王三官急得都快跪下了:“娘,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只要她肯来,我给她赔礼道歉都行!”

林太太没办法,只好让永定儿从后门出去,请文嫂。文嫂来了之后,王三官立马迎上去,一口一个 “文妈”,就差磕头了:“文妈,你救救我,只要能帮我摆平这事儿,以后我肯定报答你!” 文嫂故意端着架子:“我跟西门官府也有段时间没联系了,他家深宅大院的,我可不敢随便去叨扰。” 王三官一听,更急了,直接就想跪下去,文嫂赶紧拦住:“行了行了,我帮你想想办法。不过你得跟我一起去,亲自给西门官府赔罪,我在旁边帮你说几句,应该能成。” 王三官连忙答应:“好好好,我听你的!”

文嫂又转头对林太太说:“我先出去安抚一下外面那几个人,再弄点酒肉茶水给他们吃,然后悄悄领三官儿从后门出去,等事儿办完了再回来,他们肯定不知道。” 说完,文嫂走到前厅,对着小张闲几人拱了拱手:“各位兄弟,实在对不住,三官儿去庄上了,我已经让人去叫了,很快就回来。你们受累了,先喝点茶,吃点东西,等三官儿回来,让他好好补偿你们。”

小张闲几人本来就又饿又疼,一听有吃的,气消了一半。文嫂赶紧让下人准备了二钱银子的酒,一钱银子的点心,还有猪羊牛肉,摆了一大桌。小张闲几人一看,也顾不上疼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趁着这个功夫,文嫂让王三官换上儒巾青衣,写了拜帖,然后带着他,戴上眼纱,从后门悄悄溜了出来,往西门庆家去。到了西门府门口,平安儿认识文嫂,赶紧问:“文妈,有事儿吗?” 文嫂递上拜帖,又塞给平安儿二钱银子:“麻烦你帮我们通禀一声,就说王三官求见。” 平安儿收了银子,乐颠颠地进去汇报了。

西门庆看了拜帖,上面写着 “眷晚生王采顿首百拜”,先把文嫂叫进去问了情况,然后才让人打开大厅的槅子门,请王三官进来。西门庆故意穿着便衣出来迎接,见了王三官,装作惊讶的样子:“文嫂怎么不早说?我这衣服还没换呢。” 说着就要让人拿衣服,王三官赶紧拦住:“老伯不用麻烦,是小侄冒昧前来,怎么敢劳烦您换衣服。”

到了厅里,王三官非要让西门庆坐上首,自己行礼。西门庆笑着说:“这是我家,哪能让你行礼。” 两人推让了半天,最后西门庆受了他两礼。坐下之后,喝了杯茶,王三官赶紧从袖子里拿出揭帖,站起来就要跪,西门庆一把拉住:“有话好好说,别动不动就下跪。” 王三官这才把揭帖递过去,红着脸说:“小侄一时糊涂,犯了错,给老伯添麻烦了。那些人在我家闹着要我出官,我实在没办法了,求老伯看在我父亲的面子上,饶了我这一次,以后我再也不敢了。”

西门庆展开揭帖,看了一眼上面的名字,故意说:“哦,是这几个人啊,我昨天已经在衙门里教训过他们了,本来想饶了他们,没想到他们还敢去你家闹!” 说着,又把王三官递过来的礼帖推了回去:“贤侄,这礼我可不能收。你先回去,我这就派人去收拾他们,保证以后没人敢再找你麻烦。” 王三官一听,千恩万谢,连忙告辞。西门庆送到二门,说:“我穿着便衣,就不送远了。” 王三官连忙说:“老伯留步,小侄改天再来拜谢。” 说完,戴着眼纱,跟着小厮匆匆走了。

文嫂又跟西门庆说了几句,确认没事了,才离开。回到王招宣府,文嫂刚进门,就见西门庆派的节级带着四个排军来了。小张闲几人还在那里喝酒呢,见官差来了,吓得手里的酒杯都掉地上了。节级二话不说,让人把他们都铐了起来,小张闲哭丧着脸说:“王三官,你坑我们!” 节级骂道:“少废话!赶紧跟我们走,到了西门老爹面前,有你哭的!”

几人被带到西门府门口,门上的排军和平安儿又拦着要好处,小张闲几人没办法,只好把身上的褶子脱下来,头上的簪圈也摘下来,塞给他们,才被放进去。西门庆坐在厅上,见他们被带上来,劈头就骂:“你们这些光棍,我饶了你们,你们还敢去王三官家讹诈!说,你们诈了多少钱?要是不说实话,就把拶子拿来,给我好好审审!”

左右的排军一听,立马拿了五六把新拶子过来,小张闲几人吓得赶紧磕头:“老爹饶命啊!我们没讹诈钱,就是去跟他说一声我们挨了打,他家给我们准备了点酒肉,我们真没要他钱!” 西门庆瞪着他们:“你们也配去他家要东西?一个个游手好闲,就知道引诱人家子弟,骗吃骗喝!今天我饶了你们,但你们必须改邪归正,好好找个营生,再敢挨坊靠院,引诱子弟,下次抓住了,直接打死!” 说完,喝令把他们叉出去。小张闲几人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跟王三官打交道了。

西门庆处理完这些事,回到后房,吴月娘问道:“刚才来的那个王三官是谁啊?” 西门庆就把王三官的事儿说了一遍:“这就是王招宣府的三公子,之前李桂姐跟他有牵扯,每个月要三十两银子包着她。我早就知道这事儿,就是没点破。这次我让人把跟他混的那些光棍抓了,没想到他们还敢去王三官家闹,王三官吓得没办法,只好让文嫂带着厚礼来求我。我把那些光棍又收拾了一顿,算是帮他解决了麻烦。”

西门庆又叹了口气:“说起来也可惜,他祖父是招宣,家世多好啊,他自己又进了武学,本该好好读书,继承家业,结果天天跟那些光棍混在妓院里,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吴月娘听了,忍不住怼了他一句:“你还好意思说别人?你自己不也一样,天天在外边花天酒地,什么事没干过?还好意思教训别人!” 几句话说得西门庆哑口无言,只好不说话了。

正说着,来安进来禀报:“应二爹来了。” 西门庆赶紧说:“请他到书房坐,我马上就来。” 王经赶紧去开了书房门,应伯爵进来坐下。过了一会儿,西门庆来了,两人互相见了礼,坐在炕上聊天。应伯爵先问:“哥,前天你在谢二哥家,怎么早早地就走了?” 西门庆说:“我最近事儿多,衙门里还有考察的事儿,派了人去京城打听消息,哪有你们那么清闲。”

应伯爵又凑过来,神秘兮兮地问:“哥,我听说前几天你衙门里把小张闲他们五个抓了,就在李桂姐屋里,还跑了孙寡嘴和祝实念,是不是真的?” 西门庆故意装糊涂:“你听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是不是周守备府干的?” 应伯爵摇摇头:“守备府才不管这闲事呢!李铭跟我说,那天李桂姐家吓得要命,李桂姐到现在还没起炕呢,还以为是京里来人抓的,后来才知道是提刑院。”

西门庆还是不承认,应伯爵一看他这表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赶紧拍起了马屁:“哥,我就知道是你!你这招太高了,故意不抓孙寡嘴和祝实念,也不抓李桂姐,就是为了敲打敲打王三官,让李桂姐知道你的厉害,又不把事情做绝,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哥,你这脑子,真是太厉害了,我服了!”

西门庆被他夸得心里美滋滋的,忍不住笑了:“你这小子,什么都瞒不过你。” 应伯爵又问:“那王三官后来没找你求情?” 西门庆说:“他倒是来了,还带了五十两的礼帖,我没要,帮他把那几个光棍收拾了,也算给了他个台阶下。” 应伯爵连忙说:“哥,你这做得太对了,既给了他面子,又显了你的威风,以后他肯定不敢再跟你作对了。”

俩人又聊了会儿,应伯爵说:“哥,我先走了,免得等会儿孙寡嘴和祝实念来了,看见我在这儿,又该多心了。” 西门庆点点头:“行,你走吧,有事儿再过来。” 应伯爵走了之后,西门庆就再也没去过李桂姐家,家里摆酒也不叫李铭来唱曲了,慢慢就跟李桂姐疏远了。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昨夜浣花溪上雨,绿杨芳草为何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