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57章 开缘簿千金喜舍 戏雕栏一笑回嗔

咱们今天唠的是《金瓶梅》第五十七回,这一回可太有料了,简直就像一部明朝版的 “豪门生活真人秀”,既有土豪撒钱做慈善的场面,又有后院女人们明争暗斗的戏码,还穿插着和尚道士的 “套路”,热闹得不行。咱们先从开头那首诗说起,诗里写的是永福禅寺的荒凉景象,“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巍。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翻译过来就是这寺庙背靠石壁,佛像都快被青苔盖满了,连认都认不出来,那叫一个破落。这可不是作者随便写的,是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就像咱们看电视剧,开头先给个场景特写,告诉你接下来的故事要在这儿发生。

接着就引出了 “万回老祖” 的传说,这老爷子可太神了,七八岁的时候,老妈因为大哥在辽东当兵没消息天天哭,他居然说要去辽东找大哥,老妈还笑他傻,辽东离这儿一万多里,成年人都得走四五个月,一个小孩咋去?结果人家系好鞋、整好衣服,拜了拜老妈就一溜烟跑了,傍晚就带着大哥的平安家信和老妈亲手缝的汗衫回来了。这事儿一传开,大家都叫他 “万回”,后来他出家成了 “万回长老”,还在皇帝面前表演过吞铁针、头顶取舍利的绝活,梁武帝才下令建了永福禅寺,专门当他的香火院,那时候这寺庙得多风光啊,估计跟现在的 5A 级景区有一拼。

可谁能想到,岁月是把杀猪刀,不光杀猪,还拆寺庙。万回老祖圆寂后,庙里的和尚们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养老婆、喝烧酒,把袈裟当了,钟磬典了,连殿上的椽木、砖瓦都拆了换酒喝,好好的一个佛道场,愣是变成了荒草地,三四十年来都没人管。直到来了个 “道长老”,这长老可不是一般人,从西印度来,走了**年才到中国,在这破庙里 “面壁九年”,跟达摩老祖似的,不言不语,一心向佛。突然有一天,他看着这破庙实在心疼,就想:“这么好的古佛道场,不能就这么毁了,我得管管!” 他想起之前西门庆来庙里给蔡御史饯行,看到寺庙倾颓,当时就有重修的念头,觉得西门庆是个大金主,只要能让他带头,这事儿准成。于是就召集徒弟们,打钟鼓聚众人,还写了篇疏文,打扮得一身 “潮牌”—— 禅衣是猩红色的,耳朵上挂着金环,手里的锡杖亮得像镜子,上面还挂着一百零八颗明珠,活脱脱一个 “西天网红高僧”,然后就直奔西门庆家了。

这边西门庆刚跟应伯爵聊完推荐水秀才的事儿,就想着之前去东京,好多亲朋给他饯行,现在得回请人家,就叫玳安去买酒菜、请客人,还拉着吴月娘去李瓶儿房里看官哥。李瓶儿这时候正得意呢,抱着官哥出来,官哥长得粉雕玉琢的,笑盈盈地扑到吴月娘怀里,吴月娘稀罕得不行,说这孩子长大肯定聪明,还问孩子以后咋奉养她。李瓶儿赶紧接话:“娘说啥呢,要是孩子以后当官,肯定先给您封诰,凤冠霞帔少不了您的!” 西门庆也凑过来,摸着孩子的头说:“儿啊,你以后要当文官,别学你爹我,虽然是个武官,看着风光,其实没那么受尊重。”

这话可把潘金莲给惹毛了,她本来就在外面偷听,一听李瓶儿和西门庆这么捧官哥,心里的醋坛子直接翻了,当场就开骂:“没廉耻的臭娼根!就你会生儿子?这孩子还没经过三个黄梅天、四个夏至,连十五六岁都没到,连学都没上,就是个水泡子,跟阎王爷暂存的似的,咋就知道以后能当官、能给你封诰了?还有你个贼囚根子(指西门庆),没廉耻的货,凭啥就说孩子要当文官,不跟你一样!” 她这儿骂得正欢,玳安来找西门庆,喊了声 “五娘”,问爹在哪儿。潘金莲正一肚子火没处发,对着玳安就撒:“你个尖嘴贼囚根子,谁知道你爹在哪儿!他有那戴五花官诰的太奶奶伺候,用得着来问我?” 玳安一看这架势,知道自己撞枪口上了,赶紧往李瓶儿房里跑,跟西门庆说应伯爵在厅上等着呢。

西门庆只好离开月娘和李瓶儿,去前厅见应伯爵,刚要说话,就听见门口有人喊:“阿弥陀佛!这是西门老爹家吗?麻烦通报一声,我是东京来募缘的长老,能给您家添福添寿,保佑您家儿孙满堂!” 西门庆这时候刚得了官哥,正想做点好事积德,保佑孩子平安,小厮们也知道他的心思,赶紧进去通报。西门庆说让长老进来,长老一进花厅,先打了个问讯,然后就开始 “推销” 自己的募缘项目:“贫僧来自西印度,在永福禅寺修行九年,现在寺庙塌得不成样了,我作为佛弟子,得为佛祖出力。之前您来庙里给蔡御史饯行,看着寺庙破成那样,当时就有帮忙重修的想法,诸佛菩萨都看着呢。佛经上说,要是善男信女捐钱修佛像、建寺庙,能保佑子孙后代长得好看、以后考中科举、封妻荫子。所以我特地来求您,不管捐五百还是一千,您就发个善心,帮我完成这好事吧!” 说完就拿出募缘疏簿递给西门庆。

西门庆本来就有这心思,被长老这么一说,心里更痒痒了,欢天喜地地接过疏簿,叫小厮倒茶,然后翻开疏簿看。疏簿上写得可热闹了,先吹了一波永福禅寺的历史,说这庙是梁武帝时期建的,万回老祖开的山,以前多气派,“黄金铺地”“白玉为阶”,高阁能摸到云彩,大殿能容上千个和尚,钟鼓一响,跟佛国似的。然后又说后来和尚们不争气,把寺庙毁了,现在墙倒屋塌,佛像都被风吹雨打坏了,幸好有我这长老一心向善,想重修寺庙,希望各位施主能捐钱捐物,不管多少,都能保佑家里福禄寿全、子孙当官、财源滚滚。

西门庆看完,把疏簿恭恭敬敬放在桌上,对长老说:“不瞒您说,我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有几万家产,还是个武官。我这么大年纪才得了个儿子,早就想做些善事积德。去年我第六房小妾生了孩子,我这辈子也算圆满了。之前去庙里,看到寺庙破成那样,确实想捐钱修。您今天来,我肯定不推辞!” 他拿着笔,正琢磨捐多少,应伯爵在旁边起哄:“哥,你既然是为侄儿积德,不如就全包了,这点钱对你来说不算啥!” 西门庆笑着说:“不行不行,我财力不够。” 应伯爵又说:“那至少捐一千两!” 西门庆还是笑:“还是不够。” 长老赶紧打圆场:“老施主别介意,我们佛家讲究随缘,您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不强求。另外,也希望您能帮我跟您的亲友们说说,让他们也捐点。” 西门庆一听这话,觉得长老挺通情达理,就说:“还是您体谅我,那我就捐五百两吧!” 写完后,长老赶紧打问讯道谢。西门庆又说:“我认识不少当官的,像内官太监、府县的官员,明天我就拿着疏簿去找他们,让他们也捐,不管三百二百、一百五十,肯定能帮您把这事儿办成!” 当天还留长老吃了素斋,送他出门,这可真是 “土豪做慈善,排场不能少”。

送完长老,西门庆回到厅上,跟应伯爵说:“我正想派人请你呢,你来得正好。之前我去东京,多亏亲友们给我饯行,今天我准备了酒菜回请他们,想让你帮忙陪客,没想到刚才被长老耽误了一会儿。” 应伯爵说:“这长老看着就有德行,他刚才说的话,连我都心动了,我也算是个施主了。” 西门庆纳闷:“你啥时候捐钱了?疏簿上有你名字吗?” 应伯爵笑着说:“哥,你不懂,佛经上说,第一重要的是‘心施’,就是心里愿意帮,第二是‘法施’,就是传播佛法,第三才是‘财施’。我刚才在旁边帮你撺掇,这就算‘心施’了!” 西门庆笑了:“你呀,就会耍嘴皮子,怕是有口无心吧!” 两人拍手大笑,应伯爵说:“我在这儿等客人来,你有正事,赶紧跟嫂子们商量去吧。”

西门庆转到内院,看到潘金莲还在那儿唠唠叨叨、没精打采的,一会儿打个喷嚏,估计是刚才骂人气着了,就回房躺在象牙床上睡觉去了。李瓶儿因为官哥哭了,正跟**、丫鬟在房里哄孩子。只有吴月娘和孙雪娥在忙着准备酒菜。西门庆走过去坐下,把道长老募缘、自己捐五百两、还有应伯爵耍嘴皮子的事儿,跟她们说了一遍,大家听了都挺高兴,笑着聊了一会儿。

吴月娘毕竟是正妻,比较正经,她跟西门庆说:“哥,你真是好福气,老来得子,现在又发善心做慈善,这都是咱们家的福气。但我得提醒你,善念不怕多,恶念可不能有。以后那些没正经的事,比如养女人、贪财好色,少干几桩,多积点阴德,对孩子也好啊!” 西门庆笑着说:“你又吃飞醋了。你没听说过吗?天地都有阴阳,男女搭配是自然的事。现在那些偷情、苟合的,都是上辈子注定的,姻缘簿上早写好了,这辈子是来还债的,又不是随便乱搞。再说了,佛祖在西天,还需要黄金铺地呢,阴间的十殿阎王,也得要纸钱打点。我只要把家产拿出来多做善事,就算是跟嫦娥偷情、跟织女苟合、拐走许飞琼、偷走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影响我家的富贵!” 吴月娘笑了:“你这就像狗吃热屎,还觉得香;血粘在牙上,改不了这臭毛病!”

两人正笑着,王姑子和薛姑子提着个盒子闯了进来,先给吴月娘打问讯,又给西门庆拜年似的拜了拜,说:“老爹,您正好在家啊!” 吴月娘赶紧让她们坐。咱们得说说这薛姑子,她可不是正经出家人,年轻的时候嫁了个丈夫,在广成寺前卖蒸饼,生意不好,就跟寺里的和尚、行童眉来眼去,勾搭上好几个,那些和尚经常给她送馒头、斋饭,还给钱让她买花、买布做裹脚,她丈夫到死都不知道。后来丈夫死了,她因为跟佛门的人熟,就当了姑子,专门在富贵人家走动,帮人做佛事,还帮那些想偷汉子的女人牵线搭桥。她听说西门庆家有钱,小妾又多,就想过来捞点好处,所以经常来串门。有首歌专门说她:“尼姑生来头皮光,拖子和尚夜夜忙。三个光头好象师父师兄并师弟,只是铙钹原何在里床?” 这歌词够直白的,把她的底细都给揭了。

薛姑子坐下,打开盒子说:“我们也没什么好东西孝敬您,就拿了几个施主家供佛的果子,给您尝尝鲜。” 吴月娘说:“你们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太费心了!” 潘金莲本来在房里睡觉,听见外面有人说话,还以为又是来跟李瓶儿讨好的,就出来偷听。她看到李瓶儿在房里哄孩子,知道王姑子来了,也想跟王姑子说说,让她帮忙保佑官哥(其实是想找机会捣乱),就一起走到月娘房里,跟大家打招呼坐下。

西门庆见李瓶儿也来了,又把道长老募缘、自己捐钱给官哥积德的事儿说了一遍。潘金莲一听,更生气了,扭头就走,嘴里还嘟囔着难听的话。薛姑子一看机会来了,赶紧站起来,双手合十说:“佛祖啊!老爹您这么好心做善事,肯定能活一千岁,生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不过我还有个更好的功德,花钱不多,却能获福无量。老施主,您要是做了这件事,就算是瞿昙(佛祖)在雪山修道、迦叶尊散发铺地、二祖师投崖喂虎、给孤老满地撒黄金,都比不上您的功德大!” 西门庆笑着说:“姑姑你先坐下,说说是什么功德,只要靠谱,我就办。” 薛姑子说:“我们佛祖留下一卷《陀罗经》,专门劝人死后去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普通人不信这个,所以佛祖才演说这经,只要专心念佛,就能去西方,永远不用投胎受苦。这经里还有《护诸童子经》,谁家生了孩子,只要照着这经做,孩子就能容易养活,灾少福多。现在这经的刻板还在,就是没人印刷传播。老爹您只要出点钱,印几千卷,装订好,分给大家,这功德可太大了!” 西门庆说:“这事儿不难,就是不知道印一卷要多少纸、多少装订费、多少印刷费,得有个数我才好安排。” 薛姑子赶紧说:“老爹您不用算那么细,先给九两银子,让经坊印几千卷,等印完了,再一起算账就行!”

两人正说得热闹,陈敬济来找西门庆说事,走到卷棚底下,正好撞见潘金莲靠着栏杆生气。陈敬济一看见潘金莲,就像猫看见鱼一样,立马来了精神,刚才的愁闷全没了。两人看周围没人,就手拉手,还亲嘴,腻歪了一会儿。又怕西门庆出来撞见,连要跟西门庆说事的事儿都忘了,跟做贼似的,左看右看,没找到机会进一步发展,只好赶紧分开,一溜烟跑了。

再说西门庆,被薛姑子这么一忽悠,又动了做善事的心思,叫玳安拿拜匣,取出三十两银子,交给薛姑子和王姑子:“你们赶紧去经坊,帮我印五千卷经,等印完了,我再跟他们算账。” 正说着,书童慌慌张张跑过来说:“老爹,您请的客人都到了!” 来的客人有吴大舅、花大舅、谢希大、常峙节这些人,都是西门庆的亲友。西门庆赶紧整理衣服,出去迎接,把客人请到堂上,按辈分高低分座位坐下。不一会儿,大鱼大肉、新鲜水果就都端上来了。大家都是熟人,喝起酒来也没什么拘束,猜拳的猜拳、打鼓的打鼓、催花的催花,还有人唱歌、说笑话,玩得不亦乐乎,真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难得糊涂乐一回”。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的故事到这儿就告一段落了,咱们回头看看,这一回里,西门庆的 “慈善” 看似是为了官哥积德,其实也藏着他炫耀财富、拓展人脉的心思;道长老和薛姑子的募缘,一个是真心想修寺庙,一个是借机捞钱,两种 “出家人” 形成了鲜明对比;后院的女人们,李瓶儿靠着官哥得意洋洋,潘金莲因为嫉妒处处找茬,吴月娘则试图用 “正经话” 约束西门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一回就像一个缩影,把明朝中后期富贵人家的生活百态、人性的复杂都展现了出来,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更多伏笔,比如西门庆印经、修寺庙会不会真的带来福报,潘金莲的嫉妒会不会引发更多矛盾,这些都等着咱们在后面的回目中慢慢揭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