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群星:舰与灵能的太空歌剧物语 > 第18章 前方的流浪行星

如果启明星是个科研能力爆表的超级AI,那她岂不是可以舒舒服服地当个甩手掌柜,把所有烧脑的科研任务都丢给AI去处理,自己则安心享受追番补剧的美好生活?

然而,启明星的回答再次无情地打破了她的幻想。

“本机并非强人工智能,我的核心本质是依托于远行号通用量子计算机阵列运行的高性能大语言模型。”

“我可以有效地辅助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文献检索、理论推演、模型构建等科研活动,但并不具备独立进行自主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能力。”

白牧辰闻言,不由得在心中默默哀叹了一声。

得,看来这破飞船上能指望的科研力量真的就只有她自己了,这下子恐怕是真的想不学习都不行了。

就在白牧辰为自己未来注定要“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命运而感到悲伤时,她忽然又又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等一下!”她回忆起之前关于a环受损情况的对话:“你刚才有提到说「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对a环进行一次彻底的大修与结构校正」对吧?”

“为什么要刻意强调条件允许和尽快这两个时间节点?难道说……”

白牧辰没有继续胡思乱想下去,而是直接将自己察觉到的疑点和心中的疑问,清晰地告知了启明星。

她原本以为启明星会给出一些诸如“这是标准工程建议措辞”之类的解释。

却没想到启明星接下来说出的话竟然会如此地让人惊诧。

“是的领航员。”启明星用它那始终如一的平静语调说道:“根据我目前掌握的航行数据和传感器信息分析,我们现在确实拥有一个可以满足条件允许和尽快维修这两个要素的特殊机遇。”

“在远行号当前预定航路的前方,探测到一颗正在独自漂流的流浪行星。”

“根据初步测算,如果我们现在开始进行减速机动,预计可以在大约一年零两个月后安全抵达,并泊入这颗流浪行星的稳定轨道。”

“届时,我们可以利用这颗流浪行星作为临时的停靠与作业平台,对远行号进行必要的维修、补给、以及结构校正工作。”

流浪行星?

在这片堪称宇宙荒漠,恒星之间空旷死寂的无人深空之中,居然会有一颗流浪行星?

白牧辰的樱粉色眸子里写满了惊讶与难以置信。

虽然理论上来说,银河系中存在的流浪行星数量肯定不在少数。

毕竟宇宙那么大,拥有三颗或以上恒星的不稳定多体引力系统也并非罕见。

这些系统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偶尔因为引力扰动而“甩”出那么一两颗甚至更多的倒霉蛋行星,使其脱离母星系的束缚成为孤独的星际流浪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正常归正常,这种小概率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事件,居然就这么巧合地被自己给遇上了!

而且,仔细回想一下,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小概率巧合事件,似乎还不止发生了一件。

而是足足有三件!

远行号星舰,这艘代表着人类文明尖端科技结晶的庞然大物,在空旷得几乎要死的星际空间中进行着漫长的航行,居然会“恰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陨石雨给砸个正着?

而且这些砸中星舰的“陨石”上面还“恰好”搭载着一种能够制造精神幻觉,还会哔哩哔哩释放高压电弧,甚至能搓出高能等离子球进行攻击的超自然菌丝怪物?

现在又“恰好”在星舰航路的前方,出现了一颗可以供其停靠维修的流浪行星?

好巧哦……巧合他妈给巧合开门,巧合到家了属于是。

白牧辰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一个经典的数学笑话——

据说某位严谨的数学家通过精密的概率计算后发现,一架飞机上同时出现两位携带炸弹的乘客的概率是极低的,几乎不可能发生。

于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自身的飞行安全,这位数学家从此以后每次乘坐飞机时,都会自己随身携带一枚炸弹。

嘛……

遭遇一颗恰好位于航线前方的流浪行星,星舰恰好被一场来源诡异的陨石雨袭击,而陨石中又恰好搭载着具备超自然能力的未知生物。

这三件事情单独发生的概率,无疑都是极其微小的。

那么,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又该低到何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这真的仅仅只是一连串的巧合吗?还是说,在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背后,其实隐藏着某种自己目前尚无从察觉的、更深层次的因果联系?

白牧辰晃了晃脑袋,将这些纷乱的思绪暂时抛开。

她拿起之前被丢在一旁的平板电脑,对启明星说道:“启明星,把那颗流浪行星的详细探测数据调出来给我看看。”

话音刚落,平板电脑的屏幕上便显现出一颗由无数淡蓝色网格线交织构成的三维球体影像,而在球体影像的旁边则整齐地罗列出了目前已经探测到的关于这颗流浪行星的各项基础数据。

【流浪行星基础物理参数】

质量:约为1.35地球质量,换算过来约等于 8.06 x 102?kg

赤道直径:约为13,500公里左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06倍。

平均密度:约为5.8克\/立方厘米,该数值略高于地球的平均密度,内部可能拥有一个质量占比较大的铁镍金属核心,或者其地幔物质的平均密度相对更高。

地表重力加速度:估算约为1.15倍地球标准重力,换算过来约为11.27 m\/s2

自转周期(“行星日”):约为32地球小时。

由于该行星并非围绕任何恒星公转,缺乏一个稳定可靠的外部参照天体,因此其“昼夜”概念仅由行星自身的缓慢自转所带来,并无明显的光暗交替现象。

地轴倾角:作为一颗流浪行星,其自转轴相对于遥远恒星背景的角度变化极为缓慢,因此在行星表面并无明显可感知的季节性变化。

磁场强度:根据远程磁异常探测数据显示,该行星拥有一个内生的、但形态不规则且强度相对地球而言较为微弱的磁场,其平均场强约为地球磁场强度的10%至20%范围波动。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