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灭世前当神医 > 第85章 经方与灵枢之辩

在灭世前当神医 第85章 经方与灵枢之辩

作者:素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8 03:39:13

张清远那刻意拔高、带着倨傲与冰冷疏离的“交流切磋”宣言,如同投入滚油的一瓢冰水,瞬间在慈济堂内外激起了剧烈的反应。院外施药搅动药勺的叮当声、习练导引的轻喝声、搭建粥棚的吆喝声,仿佛被无形的刀锋切断,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带着惊愕、疑惑、鄙夷或不耐,齐刷刷地钉在了门口这位背负书笈、眉宇刻板的年轻儒医身上。

院内,墨离从他那堆宝贝箱笼上抬起头,推了推滑落的单片水晶镜片,眯着眼打量张清远,毫不掩饰地嗤笑一声:“啧,‘交流切磋’?口气倒是不小!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界儿,忙着呢!” 他对这种端着架子、视他心血为“奇技淫巧”的读书人,厌恶至极。

铁牛更是直接,铜铃般的眼睛一瞪,手中沉重的枣木棍往地上一顿,发出沉闷的响声,瓮声瓮气地低吼道:“喂!那酸丁!没瞧见俺们要出远门办正事?捣什么乱!要瞧病外边排队去!” 他蒲扇大的手一挥,带着驱赶苍蝇般的不耐烦,强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苏沐雨眉头微蹙。张清远的态度和不合时宜的挑战,让她本能地感到不快与麻烦。但作为慈济堂的主事者,她保持着必要的礼数与克制,莲步轻移,上前几步,在张清远身前丈许处站定,微微福身,声音温和却带着清晰的距离感:“妾身苏沐雨,暂掌慈济堂事务。张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 她刻意忽略了对方“交流切磋”的挑衅,试图以礼相待,化解干戈。

张清远的目光在苏沐雨清丽却难掩疲惫的脸上停留一瞬,似乎对主事者是位年轻女子略感意外,但眼中的倨傲与审视丝毫未减。他挺直了那浆洗发白的脊背,下巴微抬,目光如探针般越过苏沐雨,直接锁定了她身后神色平静的林玄和眼神清冷的秦越人,仿佛苏沐雨只是无关紧要的传声筒。

“指教不敢当。”张清远的声音依旧拔高,带着刻意的清朗,如同在学堂讲经,“在下张清远,南阳张氏子弟,家学渊源,承‘经方’一脉正朔。” 他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出身与传承,无形的优越感如同实质。“游历四方,闻得贵处前番于柳溪镇,以奇法愈疫,声名鹊起。然所闻之法,诸如‘金针导邪’、‘隔空导引’,更有奇巧器械相辅…” 他的目光扫过墨离的箱笼,轻蔑之意毫不掩饰,“…此等行径,颇多疑窦,似有违医道本源!特来请教,以正视听!” 他刻意将“奇法”、“疑窦”、“违本源”等词咬得极重,挑衅意味十足。显然,他将林玄和秦越人视为需要“指正”甚至“批判”的对象,所谓的“交流切磋”,实为居高临下的质询。

秦越人本不欲理会这等无聊的“切磋”,尤其在这即将奔赴黑石城的紧要关头。但“南阳张氏”的名头和他话语中对柳溪镇救治方法的全盘质疑,让他清冷的眸子微微眯起,寒光乍现。他停下手中扣紧皮囊搭扣的动作,缓缓转过身,目光如两道冰锥,直刺张清远,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金铁般的质感:“请教?你想如何正这‘视听’?” 他倒要看看,这个顶着名门光环的年轻人,能说出什么“本源”来。

张清远见秦越人回应,眼中闪过一丝正中下怀的锐光。他清了清嗓子,如同在学宫开讲,朗声道:“医道根本,首重经典!《内经》为基,筑理论之宏厦;《伤寒》《金匮》为用,立方药之圭臬!此乃万世不移之理,颠扑不破!” 他先定下基调,确立经典的绝对权威。

“然则!”他话锋一转,矛头直指秦越人,“闻贵处治疫,有‘金针导邪’之举。刺少商、中冲刺血,尚可解为泻热开窍;然刺心俞、厥阴俞疏导邪气?《灵枢·背俞》明言:‘五藏之俞出于背者’,乃脏腑精气输注之所,岂是邪气通路?更遑论施针手法之深浅缓急!《灵枢·九针十二原》有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然气之至,必循经据典,深浅有度,分寸不差!若妄加改动,失其法度,犹如盲人瞎马,非但不能祛邪,反可能引邪深入,伤及脏腑根本!此等‘离经’之举,岂非舍本逐末,置病患性命于险地乎?!” 他引经据典,言辞犀利,直指秦越人针法违背《灵枢》经典,将柳溪镇的成功归结为侥幸或对病患的潜在伤害!这是最核心的指控!

紧接着,他矛头再转:“用药一道,更是匪夷所思!闻贵处所用犀角地黄汤化裁,生地用量竟达三两之巨!《伤寒论》明训,用药如用兵,贵在精当!生地性寒质润,寻常用于阴虚血热,用量不过一两至一两五钱。如此超量,药性过于寒凉滋腻,非但无助清解深入营血之热毒,反易冰伏邪气,重伤中焦脾胃,斫伐生生之气!更遑论擅自加入‘清心宁神’之草药,配伍混乱,君臣佐使不明!此等‘霸道’用药,急功近利,实乃饮鸩止渴,岂是仁心医者所为?!” 他将用药也扣上了“霸道”、“混乱”、“伤根本”的大帽子,完全否定了柳溪镇的药方价值。

最后,他目光如电,扫向墨离那些箱笼,语气中的鄙夷达到顶点:“至于倚仗此等奇技淫巧之器!” 他手指几乎要点到“灵嗅”罗盘上,“诊病疗伤,当以医者之‘神’——望闻问切为本!体察入微,明辨秋毫,方显仁心仁术!倚重这些冰冷死物,探测所谓‘邪气’,辨识药性,甚至…听闻还有爆裂之物(雷火筒)?此等行径,与匠人何异?舍本逐末,迷失于机巧小道,不仅失了医者体察病患疾苦之本心,更将神圣医道,沦落为屠沽之辈的杂耍!简直…辱没先圣!” 他将墨离的器械贬低得一文不值,甚至上升到了“辱没先圣”的高度。

这一连串的指控,引经据典,气势汹汹,将“经方派”重经典、重规矩、视一切“离经叛道”为异端邪说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其自身的傲慢与对实践经验的全然漠视暴露无遗。院中气氛瞬间降至冰点,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墨离气得脸色发白,攥紧了拳头。铁牛更是怒目圆睁,手中枣木棍捏得咯咯作响,若非林玄眼神制止,几乎就要冲上去。

秦越人嘴角勾起一丝极淡、却冷冽如万载玄冰的弧度。面对这疾风骤雨般的指责,他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向前稳稳踏出一步。这一步,如同山岳平移,一股无形的、源自无数次生死救治磨砺出的强大自信与凛冽锋芒轰然散开,瞬间压过了张清远的书卷气势!

“《灵枢·九针十二原》?”秦越人声音陡然转厉,如同金针破空,尖锐而清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此句,你解得不错!” 他先肯定对方记得经文。

“然!”秦越人话锋如刀,直劈要害,“你只知其一,不明其二!针道之基,首在‘得气’!然此‘气’为何物?岂止是病患针下酸麻胀痛之浅表感觉?!” 他目光如炬,逼视张清远,“此‘气’,乃人体阴阳五行之气机流转!是脏腑经络之生克平衡!是生命本源之盛衰消长!施针者,当以自身气机为引,心神为灯,感知病患体内紊乱之‘气’,调和其阴阳,疏导其五行,恢复其本然之序!此方为‘得气’真谛!”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之威:“拘泥于经典所载某穴应刺几分几寸,某法应如何运针,如同照本宣科之腐儒!不察病患当下之虚实寒热,不辨其邪气性质深浅,不观其五行生克态势,一味按图索骥,死守教条,才是真正的缘木求鱼,刻舟求剑!非但救不了人,反会延误时机,害人性命!此等庸医所为,也配谈‘本源’?!”

他一步不让,针对柳溪镇针法:“疫疠邪气,非风寒暑湿之常邪!乃天地戾气所化,其性暴烈诡谲,侵营入血,如油入面,胶结难分!柳溪镇患者,热毒炽盛,已灼伤真阴,神昏谵语,脉象滑数而涩,危在旦夕!若按你所言《灵枢》常法,以寻常深浅手法刺心俞、厥阴俞,非但不能撼动那胶结之邪热,反如隔靴搔痒,惊扰邪氛,引其反扑!我刺少商、中冲刺血泻热,是开其邪毒外泄之门户!刺心俞、厥阴俞,非为引邪,乃以金针为桥,注以温和气劲,护住心脉枢纽这方寸之地,如同为将倾之屋,撑起支柱!手法轻重缓急,皆随患者当时气机之强弱、邪热之进退而变,毫厘之差,生死立判!此乃‘活’用经典,以‘气’驭针,岂是你这死读经书之辈所能妄加评议的‘离经’?!” 他的反驳,引经据典(《灵枢》原文)却直指核心(“得气”本质),结合柳溪镇惨烈实情,逻辑严密如铁,气势磅礴如渊,将张清远的指控砸得粉碎!

不等张清远喘息,秦越人锋芒直指用药:“霸道?伤根本?张清远!你可知柳溪镇垂死之患者是何等光景?!高热如焚,神志昏蒙,舌质绛紫无苔,如覆猪肝!脉象细数疾促,重按则涩,如刀刮竹!此乃热毒炽盛,已耗竭真阴,真阴将涸,真阳亦将随之飞散!阴阳离决,只在顷刻!《内经》有云:‘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此时用生地,岂是寻常滋阴?乃是以甘寒质润之性,救其垂绝之真阴!如同久旱逢甘霖!常例一两五钱?杯水车薪!我加大至三两,取其沛然莫御之养阴清热、凉血生津之力,乃为争那一线生机!何来‘冰伏邪气’?邪热正炽,需此甘寒清润以制之!至于加入莲子心、淡竹叶等清心宁神之品,是因邪热扰心,心神不宁,谵语频发,如不安其神,纵有良药亦难入!此乃急则治标,辨证施治之要!你空谈‘君臣佐使’、‘精当’,却无视病患命悬一线、刻不容缓之实情!若按你那‘精当’常例,束手束脚,患者早已真阴枯竭,阳脱而亡!连‘根本’都化为乌有,还谈什么‘伤及’?!此非用药霸道,实乃你见识浅薄,纸上谈兵,不知变通!” 字字如刀,句句见血,将张清远脱离实际的迂腐批得体无完肤。

最后,秦越人那冰冷如霜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刺向张清远指向墨离器械的手指,声音中的寒意几乎冻结空气:“奇技淫巧?辱没先圣?张清远!睁开你的眼睛看看!若无墨离的‘灵嗅’罗盘,我等如何能于万千绝望之中,迅速锁定柳溪镇瘟疫源头那处被邪气污染的祭坛?若无他改良的防毒面罩,采药小队如何能深入瘴气弥漫、毒虫遍布的山谷,带回救命的‘水心兰’?若无他设计的简易净水装置,柳溪镇疫后数万流民,如何能饮上洁净之水,避免次生霍乱之灾?器械之用,在于延伸医者之耳目,强健医者之手足,于万丈深渊之上架起生命之桥!于瘟疫邪气之中开辟求生之路!此乃仁术之翼,济世之舟!尔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视一切新法为洪水猛兽,对活人性命无动于衷,只知皓首穷经,死守故纸堆!这才是真正的坐井观天,冥顽不灵!才是对先圣‘济世活人’真谛最大的亵渎与背叛!” 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怒吼,将张清远最后的立足点彻底摧毁!

“够了!”

就在张清远被秦越人这连番如同疾风骤雨、又似雷霆万钧的反驳轰击得面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说不出完整的话,眼神混乱而惊恐,身躯摇摇欲坠,而秦越人眼中冷意如冰海翻腾,气势攀升至顶点,气氛紧绷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之际,一个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静力量的声音响起。

林玄上前一步,站到了秦越人与张清远之间。他没有看心神已遭重创的张清远,而是先对秦越人微微颔首,眼神中带着理解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安抚,示意他暂息雷霆之怒。然后,他才转向那位失魂落魄、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底气的经方传人。

“张先生,”林玄的声音平和,如同山涧清泉,潺潺流淌,悄然中和着场中几乎凝固的肃杀之气,“秦兄针药之道,源于《灵枢》《素问》之精髓,深谙阴阳五行生克之妙。其行针用药,不拘泥于经典字句,更重临证察机,圆通活法,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为最高宗旨。其理虽直指关窍,锋芒毕露,然皆出于活人性命、对抗邪毒之切肤实践,字字心血,不容轻侮。”

他话锋温和一转,目光清澈地看向张清远:“先生家学渊源,精研经方,于药性之寒热温凉、升降浮沉,于配伍之君臣佐使、剂量权衡,必有精微独到之见解。此乃我辈医者取之不竭之宝库,济世活人之根基,不可或缺。”

随即,林玄的声音带上了某种洞穿迷雾的智慧:“然则,医道如海,浩瀚无垠。经方、针砭、导引、祝由、乃至器械辅助,皆如百川奔流,各有其道,亦各有其用。当此邪气滋生、天地异变之时,病邪诡谲多变,远**籍所能尽述。若固守一隅,排斥他法,无异于作茧自缚,恐难应对这纷繁乱局。《孟子》有云:‘大匠诲人必以规矩’,然亦云:‘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这‘巧’之一字,便在于融会贯通,审时度势,以活人之心,驭活人之术,应万变之疾!拘泥与通变,经典与实践,本应相辅相成,共铸医道之辉煌,岂能因门户之见,而自绝于活水之源?”

林玄这番话语,既肯定了秦越人源于经典又超越教条的实践道路,也维护了墨离器械的实用价值,更点明了经方本身不可替代的精髓(药性配伍、剂量权衡),同时引经据典(孟子之言),将这场激烈的理念之争,提升到了“守规矩”与“求巧变”相辅相成的哲学高度。他语气平和,不带丝毫火气,却如同春风化雨,悄然熄灭了张清远心中那点被驳斥得体无完肤后残余的、想要强辩的火焰,也如同清凉的溪流,悄然抚平了秦越人沸腾的怒意。

苏沐雨也适时上前,声音温婉,如同为这场风暴提供了一处宁静的港湾:“林先生所言,发人深省。张先生远道而来,风尘仆仆,又经此…畅谈,想必心神俱疲。如今天色尚早,不若先到诊室稍坐,喝杯粗茶,歇息片刻?” 她巧妙地避开了“辩论”字眼,用“畅谈”轻描淡写地带过,随即话锋自然一转,“妾身观先生面色,似有劳思过度、风邪侵扰之象,不妨让妾身为先生切脉一观,略尽地主之谊?” 她以医者最本分的“切脉问诊”递出了最体面的台阶,给了张清远一个喘息和退场的理由。

张清远站在原地,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比被烈日暴晒还要灼痛。秦越人那番引经据典、字字如刀、结合惨烈实战的反驳,如同无形的重锤,将他引以为傲、奉若圭臬的经方壁垒砸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林玄那平和却直指本质、融会贯通的调和之言,更如同照妖镜,让他看清了自己固步自封的狭隘与苍白。苏沐雨温和的关怀,此刻在他听来,更像是无声的怜悯。

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如同塞满了滚烫的沙砾,干涩刺痛,一个字也吐不出来。看着林玄那清澈包容的目光,苏沐雨递来的善意台阶,再看向秦越人那虽敛去锋芒却依旧深不见底、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的眼神,以及墨离毫不掩饰的鄙夷、铁牛毫不客气的厌烦、阿芷好奇中带着同情的目光…张清远只觉得这小小的慈济堂,每一寸空气都让他窒息,每一道目光都如同芒刺在背!

“不…不必了!”他终于从牙缝里挤出几个破碎的音节,声音嘶哑干涩,带着无法掩饰的狼狈与仓惶。他猛地一甩那浆洗发白的宽袖,仿佛要甩掉这令他无地自容的境地,几乎是踉跄着、逃也似的转身,脚步虚浮地冲出了慈济堂的大门。那沉重的书笈在他背上剧烈地晃动着,仿佛要将那挺直的脊梁压弯,更显其背影的仓皇与落寞。

“哼,纸糊的灯笼,口气挺大,一戳就破!”墨离看着那狼狈的背影,毫不客气地嗤笑一声,转身继续捣鼓他的器械。

铁牛挠了挠头,一脸不解:“这酸书生,跑来嚷嚷一堆听不懂的,挨了顿狠的,又灰溜溜跑了,图啥?吃饱了撑的?”

秦越人看着张清远消失在街角的背影,眼中的冰寒稍褪,只余下深潭般的平静,淡淡道:“纸上谈兵,不堪一击。不过…倒是个死读书的。” 评价依旧刻薄,但比起之前的剑拔弩张,似乎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对“书呆子”的定性。

林玄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中带着一丝复杂:“也是个可怜人。所学所信,囿于一隅,骤然被现实洪流冲击,难免失态。” 他转头看向苏沐雨,带着一丝歉意,“苏姐姐,看来我们的出发,要稍稍延后片刻了。”

苏沐雨了然地点点头。张清远的风波虽然突兀激烈,但并未真正耽搁核心行程。她正要说话,诊室内却猛地传来阿芷带着哭腔的惊呼:

“苏姐姐!林玄哥哥!快…快来看看石婆婆!她…她好像不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