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 第247章 江陵易主

江陵易主的消息,如同深秋的寒风,一夜之间刮遍了长江两岸。可在距离江陵近千里之外的洛阳废墟之间,另一件足以牵动天下气运的秘事,正在残垣断壁下悄然发生。

孙坚勒马于洛阳城南的断壁之上,目光扫过脚下这片焦黑的土地。昔日帝都的繁华已被董卓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只余下满目疮痍,以及空气中经年不散的、混合着灰烬和**的沉闷气味。他的江东儿郎们正在瓦砾间谨慎地搜寻,按照他的严令,目标是那些可能未被董卓搜刮干净的宫室武库,寻找任何有价值的军械、图册,乃至前朝遗留的工匠。

“父亲,此处宫阙焚烧得太彻底,恐难有收获。”长子孙策从一片焦黑的梁木旁跃来,年轻的脸上沾满烟灰,眉头紧锁,语气带着几分不耐。他更渴望与吕布的西凉军或董卓旧部真刀真枪地厮杀,而非在这片死寂的废墟里徒劳翻找。

孙坚没有回头,声音沉毅如铁:“策儿,勿要焦躁。董卓仓皇西窜,纵有搜刮,焉能尽数携走?一粒遗珠,或可抵千金。仔细些。”

他麾下将士,多是淮泗子弟或江东旧部,忠诚勇悍,此刻虽不解其意,仍依令而行,用刀鞘、枪杆小心拨开焦木碎瓦。

日头渐烈,炙烤着焦土,蒸腾起扭曲的热浪。就在孙坚几乎也要放弃之时,一名老卒在原本南宫遗址附近、一口被碎石半掩的枯井旁发出了惊疑之声。那老卒本是吴郡人,心思缜密,他发现井口石沿有近期被剧烈摩擦的新痕,与周遭厚厚的积灰格格不入。

“主公,此井有异!”

孙坚与孙策立刻趋前。探头望去,井内幽深,黑暗中隐约泛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孙坚命人以长绳缚腰,持火把缒下探查。片刻后,井下传来压抑却激动的呼喊:“有……有东西!是个锦匣!”

当那沾满泥污、却仍能看出原本华丽纹路的沉重锦匣被提上井口时,所有围拢过来的将领都屏住了呼吸。孙坚亲手拂去匣上污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猛地掀开盒盖——刹那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光华溢出。

匣中明黄绸缎衬底之上,静卧着一方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一角虽以黄金镶嵌补全,却更添其沧桑厚重。侧旁小篆刻文,赫然是八个古拙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

现场一片死寂。唯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火把燃烧的噼啪声交织。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钉在那方玉玺上,仿佛被吸走了魂魄。这方寸之物,承载的是天命,是正统,是数百年来天下共主的象征!

孙坚的胸膛剧烈起伏了一下,那双惯于握刀、稳如磐石的手,此刻竟有些微不可察的颤抖。他伸出双手,极其缓慢、极其郑重地将玉玺捧出。玉质温润,触手生凉,那沉甸甸的分量,却并非全来自玉石本身,更来自其代表的、足以令世间英雄疯狂的权力诱惑。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董卓为何弃之?是仓促间遗漏,还是……此物本就是不祥,连董卓亦不敢据为己有?得此玺者,当真能承天命吗?若我孙文台……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野火燎原,再也无法遏制。他仿佛看到自己立于更高的庙堂之上,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四海宾服……

“父亲!”孙策的一声低唤,将他从瞬间的迷眩中拉回。孙策眼中也燃烧着炽热的火焰,那是年轻人毫不掩饰的野心与激动,“此乃天授!天命在父!”

周围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心腹老将,此刻也纷纷跪倒在地,压低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恭贺主公!此乃上天所赐,昭示主公必承大统!”

孙坚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深邃。他仔细将玉玺包裹好,贴身藏于甲胄之内,那冰冷的触感紧贴着胸膛,仿佛一颗不安分的心脏在跳动。他环视众人,声音低沉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之事,乃我军中最高机密!任何人不得泄露半字,违令者,斩!”

“诺!”众将凛然应命。

***

几乎就在孙坚于洛阳废墟中得宝的同时,远在江陵的吕布,接到了来自糜氏商队最高等级的密报。

书房内,灯烛摇曳。吕布看罢那封以特殊药水书写的密信,随手将其凑近烛火,看着纸张在火焰中蜷曲、焦黑,最终化为灰烬。他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手指在案几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

“文和,元叹,你们都看看吧。”他将另一份誊抄的、隐去了消息来源的简报送给了对面的贾诩和陈杉。

贾诩接过,快速扫过,枯瘦的脸上古井无波,只是眼角细微的皱纹似乎深了一分。陈杉则看得更为仔细,眉头渐渐蹙起。

“孙坚得了传国玉玺……”陈杉放下简报,语气凝重,“主公,此物重现于世,恐非吉兆。”

“哦?”吕布挑眉,“说说看。”

“玉玺,国之重器,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陈杉沉吟道,“孙坚得其形,却未必能承其重。袁术、袁绍,乃至北方曹操,谁不觊觎此物?孙坚坐守此宝,如同怀璧之罪,必成众矢之的。属下建言,主公当远离此漩涡,亦可借此与袁术、孙坚埋下疏远种子。我大军新定荆州,当务之急乃是消化战果,稳固根基,实不宜此时卷入玉玺之争,徒耗心力。”

贾诩微微颔首,声音沙哑:“陈先生所言极是。玉玺乃招祸之物,得之未必是福。孙文台性情刚烈,骤得重宝,恐生骄狂之心,其祸不远矣。陛下已握大义名分,何须此死物证明?静观其变,方为上策。”

吕布听着两位谋士的分析,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他想起记忆中那个平行时空里孙坚的命运,以及这方玉玺最终引发的无数纷争,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你们说得对。”吕布缓缓开口,“玉玺再好,也不过是一块石头。真正的天命,在兵马钱粮,在民心向背,在庙堂筹算。孙坚……让他去捧着那块烫手山芋吧。传令下去,我军暂驻江陵,休整士卒,安抚流民,督造战船。同时,以朝廷名义,发一道嘉奖诏书给孙坚,赞其收复洛阳之功,至于玉玺……只字不提。”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另外,让糜氏的人,把‘孙坚在洛阳得传国玉玺’这个消息,‘不经意’地透露给寿春的袁术知道。记住,要做得干净,如同春风化雨,了无痕迹。”

陈杉与贾诩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主公此计,不仅置身事外,更是要将祸水东引,让本就关系微妙的袁术与孙坚之间,埋下一根致命的毒刺。袁术的野心,天下皆知。

“臣,遵旨。”

***

消息的传播,比吕布预想的还要快。

数日之后,寿春,仲氏皇帝的伪皇宫内。

袁术捏着那份来自隐秘渠道的密报,手指因用力而骨节发白。他反复看了三遍,猛地将绢帛拍在案上,胸膛剧烈起伏,脸上交织着震惊、狂怒和难以言喻的嫉妒。

“孙坚!孙文台!一介武夫,匹夫之勇!何德何能,竟得传国玉玺!”他低吼着,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朕乃仲家皇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天命当归于我!玉玺……玉玺合该为朕所有!”

他猛地站起,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焦躁野兽。殿内侍立的阎象、杨弘等臣子屏息垂首,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孙坚现在何处?”袁术猛地停步,厉声问道。

“回陛下,据探报,孙坚已离开洛阳,正率部沿汝水南下,似有返回江东之意。”杨弘小心翼翼地回答。

“返回江东?他想带着玉玺回江东?”袁术眼中寒光闪烁,“休想!传朕旨意,令桥蕤率兵一万,即刻北上,于汝南一带‘接应’孙将军!告诉他,务必‘请’孙将军来寿春一叙!若孙坚不从……”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但殿中所有人都明白那未尽的杀意。

阎象忍不住开口:“陛下,孙坚骁勇,其部下亦多猛将,强行动手,恐……”

“朕自有分寸!”袁术不耐烦地打断他,“玉玺,必须拿到手!有了它,朕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看天下还有何人敢质疑朕!”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手持玉玺,登临绝顶,四方诸侯匍匐跪拜的景象。那方冰冷的玉石,在他心中点燃了无法熄灭的贪婪火焰。

***

长江之上,孙坚站在船头,眺望着南岸隐隐青山。江风拂面,却吹不散他眉宇间的一丝凝重。玉玺贴身收藏,那沉甸甸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拥有的东西,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风险。

他下令船队加速,必须尽快赶回江东,那里才是他的根基所在。然而,前方探路的小舟却带来了一个不妙的消息:袁术部将桥蕤,已率重兵陈列于汝南边界,说是奉旨“劳军”,但其军容严整,隐隐有阻断去路之势。

孙坚的心,猛地沉了下去。消息,终究是走漏了。

他下意识地按了按胸口那硬物,眼神变得锐利如鹰。前有袁术拦路,后方吕布虎视眈眈,这方传国玉玺,究竟是助他腾飞的天梯,还是将他拖入万丈深渊的枷锁?

江流浩荡,波涛暗涌。一场因玉玺而起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而远在江陵的吕布,此刻正专注于整军经武,仿佛对即将到来的纷争毫不知情。唯有最敏锐的观察者,才能从他偶尔投向东南方向的目光中,捕捉到那一闪而过的、洞悉一切的冷芒。

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只待它开花结果,将这乱世的浑水,搅得更浊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