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 第232章 水军都督

江东对策的细作情报与鲁肃北上的消息,几乎是前后脚送达邺宫。吕布将那封细作密报就着烛火点燃,看着跳跃的火苗将鲁肃“恭顺”的行程与江东内部“战备”的实质一同吞噬,化作一小撮蜷曲的灰烬。他嘴角噙着一丝冷意,孙权与周瑜的盘算,他洞若观火。拖延时间,加紧备战,甚至可能联合荆州——所有这些算计,都绕不开那横亘南北、波涛汹涌的长江天堑。而能否突破这道天堑,钥匙不在别处,正在于那支尚在襁褓之中,却承载着他全部南下希望的水军身上。

次日太极殿朝会,吕布并未将江东使团即将北来的消息公之于众,那不过是桌面下的暗流。他直接将议题引向了迫在眉睫的军事部署。

“南征之议,既定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然,兵事不可一日不备,尤以水军为甚!”吕布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目光扫过文武两班,最终定格在武将序列前列的张辽身上。“长江之险,非步骑可凌。欲破南逆,必仗舟师。此水军都督之选,关乎国运,非同小可。”

他略作停顿,观察着众人的反应。殿内寂静,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事任命,甚至可能决定未来十年天下的走向。

“朕思虑再三,”吕布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水军都督,非但需精通水战,更要忠勇可恃,能临机决断,总揽全局。朕属意——”他提高了声调,“骠骑大将军,张辽,张文远!”

“臣在!”张辽应声出列,甲叶铿锵。他面容沉毅,并无太多意外之色,显然吕布早已与他有过沟通。

“命张辽为水军大都督,总领青、徐、扬(江北部分)三州所有水军事务,驻节合肥!凡战舰营造、水卒操练、沿江防务、钱粮调度,皆归其统辖,有专断之权!各地官府、驻军,需竭力配合,不得有误!”

这道命令一下,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张辽的忠诚与能力无人质疑,北征乌桓、镇守边塞,功勋卓着。但其长年在北,虽在合肥经营水军已有时日,毕竟非传统水战将领。将此关乎国运的重任完全交付,仍显大胆。

吕布深知众人疑虑,不等有人出列质疑,便继续道:“文远虽北人,然坐镇合肥以来,督造战舰,编练水卒,于水军事务已颇熟稔。更兼其忠勇冠三军,能持重,知进退,此都督之位,非他莫属!”这是对张辽能力的公开肯定,也是对他过去数年工作的认可。

他随即转向度支尚书与将作监官员:“水军所需一切,列为朝廷首务。战舰打造,以合肥、广陵、海西三处船坞为核心,所需木材,着由荆州北部新附之区(如南阳、江夏部分归附地带)山林、以及江淮本地官营林场按年份定量采伐输送,将作监派员核验木材品级,记录在《战备物资采伐册》;所需工匠,除将作监直属匠户,可高薪募江淮、青徐沿海熟稔船工,其俸禄优于寻常士卒,由少府与兵部共同核定,专款拨付;水卒粮饷,按双倍步兵标准发放,所需钱帛,从扬州江北诸郡本年赋税及运河工程专项结余中优先划拨,建立《水军度支专账》,由都督府长史与度支曹郎共管,每旬呈报枢密阁与朕查阅!”

这一连串具体到来源和管理的指令,堵住了许多潜在的非议。所有资源都指明了出处,并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

“文远,”吕布看向张辽,语气凝重,“朕予你如此权柄,亦予你千斤重担。一年,至多两年!朕要看到一支能在长江之上,与江东精锐一较高下的舟师!你可能做到?”

张辽单膝跪地,声音斩钉截铁,目光灼灼:“陛下信重,辽虽肝脑涂地,亦不敢负!若不能为陛下练出一支可战之水师,辽提头来见!”

“好!”吕布抚掌,“所需一切,朕给你。但若有疏漏,朕亦唯你是问!”

“臣,领旨谢恩!”

退朝之后,吕布并未让张辽立刻奔赴合肥,而是单独召其至御书房。此处比大殿更显私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檀木气息。

“文远,此间无人,朕与你交底。”吕布示意张辽坐下,神色不似朝堂上那般威严,多了几分坦诚,“委你以此任,朝中非无异议。然朕深知,水军之要,不在将领是否生于江南,而在其心,在其能,在其忠。你沉稳有大略,非寻常猛将可比,此任非你不可。”

张辽心中感动,沉声道:“陛下知遇之恩,辽永世不忘。只是……江东水师,积数十年之功,周郎更是水战奇才。我军新建,欲速成而抗衡之,恐非易事。辽必竭尽全力,然……仍需时间。”

“朕知你难处。”吕布点头,“故朕不催你立刻求战。但时间,亦非无限。孙权、周瑜,不会坐等我水军大成。朕予你专断之权,便是要你放开手脚。”他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渐绿的庭院,“缴获的刘表荆州水军战舰、以及江东降卒(如蒋钦等部),皆可择优整编,打散纳入你的体系,以老带新。但需谨防其反复,核心军官,必须由北人或将校子弟充任。此事,你可与陈宫商议,细作网络亦归你调遣,务必清除内部隐患。”

“辽明白。”

“此外,”吕布转身,目光锐利,“不拘一格,提拔善水战之将才。无论其出身北南,但凡有真才实学,忠于大燕,便可重用。朕已下令兵部,在江淮、青徐之地,特设‘水战武举’,你可留意其中佼佼者。”这是制度上的创新,旨在打破地域和出身限制,快速选拔人才。

“陛下圣明!此策必能广纳贤才!”张辽眼中一亮。

“去吧。”吕布拍拍张辽的肩膀,“合肥乃未来南征之基石,朕将其交予你了。莫负朕望。”

“陛下保重,辽去了!”张辽再拜,起身大步离去,背影决然。

数日后,张辽便持节率亲卫部曲,离了邺城,快马加鞭再赴合肥。此时的合肥,经过数年经营,已初具规模。城池在旧基上加固扩建,城墙高大厚重,城头“燕”字旗与“张”字将旗迎风招展。城外,巢湖之水通过新修的水门引入,形成了广阔的内港,港内桅杆如林,新下水的艨艟、楼船、走舸排列有序,虽不及江东战舰那般雕梁画栋,却自有一股北地特有的厚重与朴拙。空气中弥漫着桐油、松木、以及湖水特有的腥润气息。

张辽到任,第一件事便是升帐议事,召集麾下各级水陆军将吏,再次明确权责,重申律法。随后,他带着新任的都督府长史、司马等属官,亲自巡视船坞、水寨、校场。

在船坞,他检查新舰的龙骨结构,询问工匠木材的干燥程度、钉接的工艺,甚至亲自爬上数丈高的舰楼,查看风帆索具的系留方式。对于不合规之处,当场责令返工,相关工匠及监造官吏,依律处罚,记录在案。

在水寨,他观看新募水卒的操舟演练。这些大多来自淮泗流域的汉子,在老兵带领下,喊着号子,奋力划动长桨,小型战船在湖面上划出白色的痕迹。张辽注意到,许多人的动作依旧生涩,配合亦不熟练,但他并未出言斥责,反而下令今日加餐,犒赏肉食。这些额外的犒赏,皆从都督府特别经费中支出,登记在册。

在校场,他检阅步骑与登陆作战的“水鬼”部队,强调未来作战,水陆协同至关重要。

夜幕降临,都督府书房内,烛火摇曳。张辽与几位核心幕僚对着巨大的江防图与水军编制册,一直商议到深夜。他们根据吕布的旨意,重新调整了训练大纲,加大了实战演练的比重;制定了详细的战舰维护与更新计划;完善了基于功绩的升迁与赏罚制度,所有赏银皆标明来源,或为朝廷专项拨款,或为战时缴获提成。

与此同时,关于张辽被任命为水军大都督、总揽三州水军事务的消息,也如同长了翅膀,飞过长江,落在了建业吴侯府的案头。

周瑜拿着那份情报,久久不语,只是走到窗边,望向西北合肥方向,俊朗的面容上笼罩着一层凝重。他深知,张辽非是易与之辈,其在北地的威名,绝非幸致。如今吕布倾力支持,假以时日,这支北地水军,必成心腹大患。

“传令下去,”周瑜对身后的亲卫将领道,“鄱阳湖大营,自明日起,操练加倍。另,多派哨船,严密监视合肥方向,北军一舟一筏出水寨,我都要知道!”

长江之上,风云因这一纸任命,悄然汇聚。北岸的合肥,灯火通明,锤凿声、操练声彻夜不息;南岸的建业乃至整个江东,也因这北方的动向,绷紧了神经。张辽的脚步踏在合肥城坚实的墙砖上,发出沉稳的回响。他感受到肩头那沉甸甸的分量,那不仅是皇帝的期望,更是无数钱粮物资的堆砌,是万千将士的性命,是未来战局的走向,是一个崭新时代对旧有格局发起的冲击。他深吸一口带着水汽的凉夜空气,目光如磐石般坚定,投向了南方那片漆黑如墨、却暗流涌动的江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