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 第220章 武定元年

登基大典的喧嚣与禅让仪式的庄严肃穆,如同昨日燃尽的篝火,余温尚存,灰烬却已被邺宫清晨凛冽的寒风悄然卷走。吕布,不,如今已是燕武帝吕青,独自立于宫城最高的凌霄阁上,俯瞰着在晨曦中缓缓苏醒的邺城。那身玄黑为底、绣有金色龙章与赤焰纹路的帝王衮冕,取代了往日常穿的铠甲,异常沉重地压在他的肩头。织锦的纹理摩擦着内里丝绸衬袍,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伴随着他每一次沉稳的呼吸。空气中弥漫着昨日庆典残留的香料气息,与冬日清晨特有的清冷混合在一起,吸入肺腑,带来一种混杂着功成名就与如临深渊的奇异清醒。他完成了权力的终极蜕变,此刻目光所及,不再是仅仅作为霸业基业的邺城,而是整个燕国万里疆土的缩影,以及那尚未臣服的半壁河山。

辰时正,景阳钟响,声震全城。巍峨的燕宫正殿——太极殿,门户洞开,文武百官依新定品级,身着对应品阶的朝服,按严格的序列鱼贯而入。殿内蟠龙金柱矗立,御座高悬,象征着皇权的九鼎仿制品列于丹陛之下,虽是新铸,却在无数灯烛的映照下,闪烁着沉重而威严的光泽。这一切规制、仪仗的打造,所耗钱帛皆源于接收汉室旧库、查抄逆产及去岁北方各州郡上缴的赋税盈余,由少府与将作监联合承办,度支尚书严格核验,每一笔开销都记录在专用的《武定肇建用度册》之上。

吕布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扫过阶下肃立的群臣。张辽、高顺、陈宫、钟繇……一张张或英武、或沉稳、或睿智的面孔,此刻都仰望着他,等待着新朝的第一道政令。他能感受到那目光中的期待、敬畏,或许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审视。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般的质感,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个角落,无需内侍传唱,那份蕴含其中的力量已然压下了一切细微的杂音。

“朕,承天景命,继先帝之遗志,受万民之推戴,肇建武定,开大燕之基业。” 开场的话语是惯例的宣告,却也是不容置疑的定调。“自今日起,改元武定,大赦天下。凡非谋逆、叛国、十恶不赦者,皆在赦免之列,着刑部、大理寺即刻核验名册,限期释放,不得延误。” 这道恩旨,旨在迅速安定民心,彰显新朝气象。

紧接着,便是规模空前的论功行赏。钟繇手持以金线装裱的封赏诏书,朗声宣读。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名字的响起,都伴随着受赏者出列,深深叩拜。

“擢张辽为骠骑大将军,赐爵宛城侯,食邑八千户,赐金千斤,帛五千匹,许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擢高顺为卫将军,赐爵晋阳侯,食邑五千户,赐金八百斤,帛三千匹,仍领陷阵营,兼督邺城防务……”

“拜陈宫为尚书令,总领枢要,赐爵颖乡侯,食邑三千户,赐金五百斤,帛两千匹……”

“擢钟繇为御史大夫,赐爵长社侯,食邑两千户,赐金三百斤,帛千匹……”

封赏持续了近半个时辰,涵盖了几乎所有追随吕布征战四方、治理地方的文武重臣。赏赐的金银、布帛,部分源自接收的汉室府库,部分则由新设立的少府内库,根据去岁各地汇总的赋税账目,按比例直接拨付,来源清晰,数额明确。即便是如枣祗这般不常在朝堂的核心官员,亦因其屯田之功,获重赏,其推广屯田之策更被定为国策,诏令天下州郡效仿。

封赏既毕,殿内气氛愈发凝重。所有人都知道,慷慨的赏赐之后,必然是更加沉重的责任与未来的方向。

吕布再次起身,步下丹陛,来到那幅巨大的《燕国疆域与四邻图》前。他的手指首先重重地点在北方,那片广袤而颜色深沉的区域。“乌桓蹋顿,屡寇边塞,勾结袁氏余孽,乃朕之心腹之患,亦是大燕北疆之顽疾!”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北疆不定,则中原难安,南征更是空谈!”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视群臣:“故,朕决意,待来年开春,冰雪消融,粮草齐备,即发大军,北出卢龙塞,犁庭扫穴,彻底剿灭乌桓,永绝后患!” 这不是商议,而是宣告。一股肃杀之气随着他的话语弥漫开来,仿佛将殿外冬日的严寒也引入了这暖殿之中。

“此战,目标唯有一个——斩蹋顿,定柳城,收服塞外部落,扬武定之威于漠南!”他详细阐述了北征的必要性,并非穷兵黩武,而是为最终南下一统,创造一个稳固无比的后方。他提及了北征的大致方略,以精锐骑兵为主,辅以熟悉塞外地理的归附胡骑为向导,并强调后勤补给的重要性,命度支尚书与典农中郎将协同,务必在开春前,于幽州前沿囤积足够十万大军三月所用之粮草,这些粮草将主要来自冀、幽二州去岁屯田所得,以及部分太仓存粮的转运。

“北伐之事,由朕亲征!”吕布最后的话语,如同定音之锤,“张辽、张合、高顺等将随行。陈宫、钟繇留守邺城,总揽政务,安抚地方,确保前线无虞。”

朝会散去,吕布却并未返回后宫。他移驾至位于宫城东侧的军事枢要之地——枢密阁。这里较之大殿,少了几分煌煌气象,却多了几分冷峻与实用。四壁皆悬兵甲图、舆地图,中央一方巨大的沙盘,已然按照北征的预想路线,堆砌出了幽州以北直至乌桓王庭柳城的地形。沙盘之上,山川、河流、城池、部落聚居点,皆以不同颜色的标签标注,细致入微。这副沙盘的制作,耗费了将作监大量工时,并调阅了几乎所有存世的边塞图册及军中斥候的回报,才得以完成。

张辽、高顺等已被任命为北征将领的几人,紧随而至。他们卸去了厚重的朝服,换上了便于行动的常服或轻甲,围拢在沙盘周围。空气中弥漫着新木与泥土模型的气味。

“文远,前锋重任,非你莫属。”吕布取过一枚代表着精锐骑兵的木刻狼头令牌,置于卢龙塞之外,“开春之后,你率本部狼骑,并调拨三千归附匈奴突骑,先行出塞,扫清塞外五十里内所有乌桓哨探,确保大军通行无阻。遇小股敌军,可自行歼灭;若遇主力,不可恋战,速回报中军。”

“末将遵令!”张辽抱拳,目光紧紧锁定沙盘上那蜿蜒的塞外古道,手指无意识地在腰刀刀柄上摩挲着,仿佛已经感受到了塞外风沙的粗糙。

“孝父。”吕布又取过一枚代表重步兵的令牌,置于中军位置,“陷阵营此次需适应塞外作战,部分重甲可暂存关内,多备强弩、橹盾,并练习车阵结法,以应对乌桓骑兵冲击。大军粮草辎重的护卫,亦需你部承担主力。”

高顺沉声应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已然在脑海中推演着如何将陷阵营的钢铁防线,在广阔的草原上有效地展开。

吕布随后又就进军路线、可能的接敌地点、各军之间的联络信号、以及遇到不同天气的应对方案,与诸将进行了详细的推演。他甚至问及了随军医官的准备情况,预防疫病的药物、冻伤药材的储备,要求必须足额,并由军中司马独立建账,定期检查。这些细节的考量,远超出一名只知冲锋陷阵的猛将,体现出一位统帅对战争全局的掌控。

待到诸将领命而去,枢密阁内只剩下吕布一人时,窗外已是夕阳西沉,橘红色的光芒透过窗棂,在沙盘上投下长长的、扭曲的影子,将那代表乌桓王庭的柳城模型笼罩在一片暗红之中。

内侍悄声入内,点燃了周围的灯烛,又无声退下。吕布没有动,依旧矗立在沙盘前。他的目光从柳城移开,缓缓南移,掠过那条代表长江的蓝色绸带,扫过荆州、江东……那里的敌人,此刻想必也已得到了他登基并即将北征的消息。他们会作何想?是庆幸获得了喘息之机,还是会趁机有所动作?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南北万里的疆域气息都纳入胸中。登基称帝,不是终点,甚至不是中点。它只是一个更为艰难、也更为宏大的开端。北征乌桓,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是为最终的天下一统,扫清最后的障碍。

殿外的风声似乎更紧了,呼啸着掠过宫殿的飞檐,发出如同胡笳般的呜咽。吕布伸出手指,轻轻点在沙盘上代表乌桓王庭的那个小小模型上,指尖传来木质特有的微凉与坚硬。他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已穿透这小小的模型,看到了来年春天,那注定将要被鲜血与铁蹄染红的草原,以及……蹋顿那颗必须斩下的头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