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 第41章 使者李肃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第41章 使者李肃

作者:好像是作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8 03:23:48

李肃一行人穿过太行险径,踏入河内郡地界时,便能清晰地感受到与并州截然不同的氛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气息。官道上时常可见零散的溃兵、拖家带口南逃的流民,以及往来奔驰、传递军情的信使。越往南行,战争的阴影便愈发浓重。

他们并未在河内过多停留,太守王匡已率主力前往酸枣,此地留守兵力薄弱,并无太多有价值的情报。李肃命人持吕布的文书与本地官员做了简单交接,表明并州军“为讨董大业,借道南下”的意图后,便继续东行,渡过黄河,直奔关东联军的大本营——酸枣。

还未抵达酸枣,便能望见连绵数十里的联军营寨,旌旗招展,号角相闻,人马嘶鸣,声震四野。各色旗帜代表着不同的州郡牧守,营盘大小、规制各异,虽看似声势浩大,却隐隐透着一股混乱与无序。

李肃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脸上挂起恰到好处的恭敬与风尘仆仆之色,命随从高举代表并州牧吕布的旌节,向着联军核心的中军大营行去。

通报之后,很快得到了召见。毕竟,吕布如今已是一州之牧,实力不容小觑,他的使者,无人敢轻易怠慢。

中军大帐内,气氛颇为微妙。盟主袁绍高踞上首,身着华服,意态闲适,顾盼间自有世家贵胄的雍容气度,却也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矜持与优越。其弟袁术坐于稍次之位,面色倨傲,眼神中透着对在场众人的轻视,尤其在看到李肃这般“边地”来使时,嘴角更是撇起一丝不屑。

其余如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等诸侯,或坐或立,神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审视,有的则明显事不关己。

而坐在一侧,并未居于最显眼位置的曹操,则目光锐利地打量着李肃,眼神中透着深思。

李肃从容入帐,依礼参见,声音清朗:“并州牧吕使君麾下参军李肃,奉我主之命,特来拜见盟主与诸位将军,恭贺义旗高擎,共讨国贼!我主闻听义举,欣喜不胜,已传檄天下,响应盟约,愿与诸公共襄盛举!”

说罢,他呈上吕布的亲笔信与礼单。

袁绍接过随从转呈的信件,略扫一眼,脸上露出公式化的笑容:“吕并州深明大义,主动来投,实乃国家之幸,社稷之福。并州军骁勇,天下皆知,能得奉先之助,何愁董贼不灭?”话语虽客气,但那声“奉先”,却隐约带着一丝上位者对所谓“边地将领”的俯就意味。

袁术在一旁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地道:“吕布?”

帐内气氛顿时一僵。

李肃心中愠怒,面上却丝毫不显,反而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应:“我主常言,袁氏四世三公,海内人望,袁本初盟主与后将军您,更是天下楷模。能追随二位车尘,共戮国贼,实乃幸事。今我主已提精兵数万,陈于并州东南,随时可东出太行,兵临河内,直逼董卓侧背,以策应盟主大军!”

他这番话,既巧妙化解了袁术的刁难,又将吕布置于“追随者”的谦逊位置,大大捧高了袁绍、袁术,同时点明了吕布已陈兵边境、拥有实质威胁董卓的能力。

果然,袁绍脸上的笑容真诚了些许,袁术虽然仍板着脸,但听到如此恭维,鼻中的冷哼也轻了不少。

“吕并州有心了。”袁绍抚须道,“不知奉先打算何时出兵?出兵多少?粮草辎重可曾齐备?酸枣联军已汇聚,正需并州虎贲前来会师,共击洛阳!”

这才是关键问题。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肃身上。

李肃早已备好说辞,躬身道:“回盟主,我并州地处边陲,民贫地瘠,又兼去岁方经大战,耗损颇多。骤起数万大军,粮草筹措实需时日。且北疆胡虏,败而不服,仍需留重兵镇守,以防其趁虚而入,袭扰我后路,甚至威胁司隶北疆。故此,我主力大军暂时难以全力南下。”

他话锋一转,立即补充:“然,讨董大业,重于泰山!我主决意,先遣精锐骑兵五千,由大将张辽率领,不日即可南下河内,听候盟主调遣!后续粮草及大部兵马,待我并州内部安顿,粮草筹措完毕,定当陆续发来!在此期间,我主力于边境陈兵耀武,足以牵制董卓数万兵马不敢东顾,亦是为联军尽力!”

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出兵的态度,又诉说了困难,强调了并州军当前的战略作用,还留下了后续增兵的活话。

帐内诸侯都是人精,岂能听不出其中的敷衍与保留?这吕布,分明是想保存实力,观望风色!

袁绍眉头微蹙,显然不太满意这个答案。袁术更是直接嗤笑出声:“区区五千骑?还要等粮草?吕布是来会盟,还是来打秋风的?”

曹操却在此刻开口,他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力量:“本初兄,后将军,李参军所言,亦不无道理。并州确有其难处。吕并州愿派兵来援,并陈兵边境以为声援,已见其诚。眼下联军初聚,兵力虽众,然号令未一,粮草亦是大事。不若先承认吕并州并州牧之位,允其暂缓大军,先以偏师策应。待我军攻势展开,并州后顾之忧稍解,吕并州自然全力来助。”

曹操此言,看似为吕布开脱,实则暗藏机锋。一是点明联军自身问题,二是将吕布的“诚意”与后续战事挂钩,三是轻描淡写地提出了“承认并州牧”这个关键条件。

李肃立刻抓住话头,向曹操投去感激的一瞥,随即对袁绍道:“曹将军所言极是!我主亦常言,曹将军胸襟广阔,知兵善战,乃真正一心为国讨贼之英雄!若得盟主正式表奏朝廷,承认我主并州牧之职,则并州军民归心,粮草筹措必能更快,我主亦更能名正言顺调动全州之力,以资大军!”

这才是李肃此行的核心目的之一——为吕布争取正式的名分。有了袁绍这个盟主和“承制”的身份承认,吕布这个并州牧就更加稳固,更具合法性。

袁绍沉吟片刻。他虽不满吕布保存实力,但也知其军力强横,不愿此时逼之过甚,且承认其州牧之位对自己并无实质损失,反而能示之以恩,拉拢其心。于是顺水推舟道:“孟德言之有理。吕并州镇守北疆,功勋卓着,朝廷早有擢升之意。今既举义兵,自当明确名分。本盟主即刻表奏……嗯,承制拜吕将军为并州牧,假节,督并、朔诸军事!”

“谢盟主!”李肃心中大喜,深深一揖。这一步,达成了。

然而,当谈及具体的进兵方略、粮草补给、协同作战等事宜时,袁绍、袁术等人便语焉不详,互相推诿,只一味催促吕布尽快率主力前来酸枣会师,共攻洛阳。至于吕布军所需的粮草,则暗示并州需自行解决大半,联军粮草亦不宽裕。

李肃心中冷笑,面上却唯唯诺诺,满口答应定将盟主“殷切期望”带回。

会议结束后,各路诸侯散去。曹操却特意慢了一步,与李肃“偶遇”。

“李参军远来辛苦。”曹操笑容温和,与帐中的袁绍、袁术截然不同,“并州军威,操素有耳闻。吕并州真乃当世虎将,肃亦先生大才。”

“曹将军过誉了。”李肃连忙谦逊道,“我主常赞将军,乃国之栋梁。”

曹操摆摆手,压低声音道:“酸枣之地,虽旌旗蔽日,然……呵呵,参军智慧之人,观之数日,自明。讨董大业,恐非旦夕之功。吕并州陈兵边境,静观其变,实乃老成之策。若有闲暇,肃可否请参军过营一叙?操对并州风物、吕将军用兵之道,心向往之。”

李肃心中一动,知道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接触。他立刻躬身:“曹将军相邀,肃荣幸之至!今晚必当拜会!”

是夜,李肃秘密前往曹操营寨。两人相谈甚久。曹操详细询问了并州的军力、布防、粮草情况,以及对当前局势的看法。李肃谨慎应对,但也适当透露了吕布拥兵数万、实力雄厚的信息,强调了其牵制董卓侧翼的战略作用。

曹操听得极为认真,末了感叹道:“若关东诸公,皆能如吕并州与操这般,实心用事,何愁董卓不灭?惜乎……”他未尽之言,充满了对联军现状的无奈与失望。

临别时,曹操意味深长地对李肃道:“请转告吕并州,中原之地,非仅董卓一患。日后之事,犹未可知。操,愿与吕并州这样的英雄,多亲多近。”

李肃心中凛然,郑重应下。

数日后,李肃辞别酸枣联军,带着袁绍承制拜吕布为并州牧的文书,以及满腹对联军松散混乱、各怀鬼胎的观察,踏上了返程之路。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场讨董之战,前途莫测。而曹操最后的暗示,更是值得深思。

并州的苍狼,或许真的需要一位中原的盟友,或者……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