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 第215章 甄宓之谏

邺城燕公府的后园,积雪被仔细扫至小径两侧,露出青石板的本来颜色,几株老梅虬枝盘错,疏疏落落地绽出些嫩黄的花苞,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并不如何夺目,却自有一股清冽的幽香,随着寒风丝丝缕缕地渗入廊庑。吕布从充斥着公文、地图与议事声的前堂脱身,踏入这方相对静谧的天地时,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气,那冷香混合着泥土解冻的湿润气息,略微涤荡了胸中因北疆军报、水军耗资以及新律推行阻力而积攒的滞闷。

他并未走向自己日常处理机要的书斋,而是折向了西侧一处较为僻静的院落。此处原是袁绍府邸中一处精舍,如今稍作修葺,安排给了新近入府的侧室甄宓居住。院门虚掩,两名穿着厚实棉裙、外罩素色比甲的侍女正安静地守在廊下,见到吕布,连忙无声地敛衽行礼,为其推开院门。院内陈设简洁,不见过多奢华装饰,唯有窗棂糊着崭新的桑皮纸,檐下挂着一串风铃,以打磨光滑的贝片和彩石串成,微风过处,发出清越而短暂的叮咚声,显然是精心布置过,却又透着几分不与旧邺城豪奢之风同流的雅致。

甄宓正临窗而坐,身前一张黑漆矮案,上面摊着一卷摊开的《汉书》,旁边还放着几卷其他的竹简与帛书。她穿着一身藕荷色的曲裾深衣,料子是上好的齐纨,却无繁复纹绣,只在衣缘处缀以同色暗花锦边,乌黑的长发绾作简单的堕马髻,斜插一支玉质温润的步摇,垂下几缕细碎的珍珠流苏。听闻脚步声,她抬起头,见是吕布,并未显出惊慌,从容起身,敛衽行礼,声音清柔如初融的雪水:“妾身参见燕公。”

吕布摆了摆手,目光扫过案上的书卷,随口问道:“在读史?”

“是,”甄宥轻声应答,侧身让出位置,“随手翻看《食货志》,见文中言及‘理民之道,地着为本’,感触良多。”她伸手指向竹简上一处,指尖莹白,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晁错当年上书文帝,力陈务农贵粟,使民归土,方是安邦定国之基。只可惜,其后豪强兼并愈演愈烈,至前汉末,已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光武中兴,虽力图抑制,然积重难返……”她话语顿了顿,抬眼看向吕布,眸色沉静,“妾身妄言,想起如今燕公推行新政,清丈田亩,抑制豪强,其所遇之难,或与古人相通。”

吕布在她对面的锦垫上坐下,并未接她关于新政的话头,反而问道:“依你之见,晁错之策,败在何处?”他并非真的想听她对历史的见解,更多是一种试探,想看看这个出身河北顶级士族、被迫成为他侧室的女子,胸中究竟有几分沟壑。

甄宓略一沉吟,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处:“晁错之策,就事论事,其理不差。然其败,非仅败于策之本身,更败于时势与人情。当时诸侯势大,朝廷威令不行,贸然削藩,已触众怒。而其在朝中,又过于刚直,缺少奥援,终成众矢之的。可见,再好的政令,若不能审时度势,循序渐进,若不能争取多数,化解阻力,恐难成功,甚至适得其反。”她言语清晰,不疾不徐,将一场千年前的政争得失娓娓道来,最后轻轻一转,落回现实,“燕公新政,利在长远,然河北之地,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其势不下于当年诸侯。骤行雷霆手段,虽可收一时之效,然恐伤及国本,使人心惶惶,反不利于长治久安。”

这番话,看似在评史,实则句句指向当下。吕布听出了她话中的劝谏之意,是希望他在推行抑制豪强政策时,手段能更柔和一些,更多考虑士族的接受程度。他不动声色,拿起案几一角放着的一只青瓷茶盏,触手微温,盏身釉色清透,是来自汝窑的精品,应是甄宓从中山故里带来的嫁妆之一。“所以,你认为当如何?”

甄宓见吕布并未斥责,胆子稍大了些,继续道:“妾身浅见,或可双管齐下。一方面,新政之原则不可动摇,清丈田亩、均平赋税乃强国之基。另一方面,或可对主动配合清丈、并无劣迹之大族,予以一定补偿或优待。譬如,其家族子弟,若确有才学,可在科举、征辟中予以适当考量,使其感到虽失田亩,却仍有晋身之阶,未来可期。同时,对于新政推行得力、安抚地方有功之官员,无论出身寒素还是士族,皆应不吝赏赐,如此可分化士族,争取其中开明者。”她顿了顿,补充道,“此外,杀戮……还须谨慎。昔日光武帝能定天下,非仅凭武力,亦赖河北、南阳士族之鼎力支持。若株连过广,恐寒了天下士人之心。”

这时,一名侍女端着红漆食盘悄步进来,盘上放着一只热气腾腾的陶罐和两只小碗。甄宓亲自接过,为吕布盛了一碗汤羹,解释道:“近日天寒,妾身让小厨房用府中份例所发的羊肉,配了些黄芪、枸杞一同炖煮,最是暖身驱寒,燕公不妨一试。”这羊肉是邺城官仓按例发放给高级官员及其家眷的冬令补给,药材则是她通过官方许可的渠道,从市集上平价购得,来源清晰。

吕布接过碗,舀了一勺送入口中,汤汁醇厚,羊肉酥烂,带着药材特有的甘香。他慢慢喝着,心中却在咀嚼甄宓的话。她代表的,无疑是河北士族阶层的声音。他们害怕新政彻底剥夺他们的特权和根基,希望通过这种温和的渠道,影响他的决策,换取一定的生存空间和未来的政治保障。他并不完全认同她的观点,过于迁就士族,必然会导致新政效果大打折扣,他深知土地兼并是历代王朝崩溃的毒瘤之一。但她也并非全无道理,完全依靠**,确实可能激化矛盾,消耗他宝贵的精力和资源,尤其是在北疆未靖、水军初建、南方未平的当下。

“你的话,有些道理。”吕布放下碗,语气平淡,“然则,尺度如何把握?优待多少才算适当?又如何防止这些士族子弟占据官位后,反过来阻碍新政,形成新的特权?”

甄宓见吕布肯继续探讨,眼中闪过一丝微光,她知道自己这番话起了作用。“尺度拿捏,确需大智慧。妾身以为,关键在于‘公平’与‘可控’。优待并非无原则的袒护,仍需以才学、政绩为标准,只是在对等条件下,可适当向配合新政的士族倾斜。且所有官职任命、升迁,最终裁决之权,必须牢牢掌握在燕公手中。此外,需加强监察,若有借机徇私、阻挠新政者,无论出身,严惩不贷。如此,既可示之以恩,亦可慑之以威。”

吕布沉吟不语。他发现甄宓并非一味要求妥协,其思路中蕴含着平衡与制衡的权术之道,这或许与她自幼在世家大族中耳濡目染有关。她不是在否定新政,而是在为新政寻找一条在河北这片特殊土壤上,阻力更小、更能持续推行的路径。

“你所言的‘补偿’,除了出仕之途,还有他法否?”吕布又问,他想看看这个女子的见识边界。

甄宓思索片刻,道:“或可有限度地开放部分工商业之利。士族坐拥财富,若一味抑制其购田,或可引导其资本转向纺织、矿冶、货殖等业。朝廷可制定章程,规范管理,并课以商税,如此,既可活络经济,充实国库,亦可为士族财富找到宣泄之所,减少其对土地的依赖。当然,此乃长远之策,需谨慎规划,逐步推行。”

这个提议让吕布微微动容。引导士族资本转向工商业,这与他记忆中某个模糊的现代经济概念隐隐契合,虽然在这个时代实行起来困难重重,但不失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他没有立刻表态,只是点了点头:“你的想法,吾已知之。”他站起身,准备离开。甄宓也连忙起身相送。

走到院门口,吕布停下脚步,回头看了她一眼。廊下的风铃又轻轻响了几下。“日后若有所见,仍可直言。”说完,他便转身离去,高大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廊庑转角。

甄宓独立院中,望着他离去的方向,轻轻松了口气。她知道,今日这番话,未必能立刻改变什么,但至少,她代表家族乃至部分河北士族发出的声音,已经传到了这位掌握生杀大权的燕公耳中,并且得到了初步的倾听。这就足够了。寒风拂过,带来远处校场隐约的操练声,与她院中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吕布回到前堂,案头等待他批阅的文书依旧堆积如山。他拿起一份关于处置某地抗拒清丈的豪强家族的奏报,上面按照新律草案,给出了“田产充公,主犯流徙”的建议。他提起笔,沉吟良久,最终在批阅处写下:“田产依律没入官,主犯……羁押待审,其家族十五岁以上男丁,甄别情节,可部分罚没家赀(财产)赎罪,准其保留部分宅院、仆役,以观后效。”他稍微减轻了刑罚,留下了转圜的余地。

在处理另一份关于官员考绩的文书时,他特意补充了一句:“各地推行新政之吏,于安抚地方、化解民怨有卓异成效者,无论出身,记录在案,另行嘉奖。”

他放下笔,揉了揉眉心。甄宓的谏言,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了涟漪。他不可能完全采纳士族的立场,但她的某些观点,特别是关于分化、引导和平衡的策略,确实值得他在未来的施政中参考。绝对的铁腕或许能迅速见效,但刚极易折;适当的怀柔与策略性的妥协,或许能让这条路走得更稳、更远。他端起已经凉透的茶水喝了一口,苦涩的滋味在口中蔓延开来。统治这片广袤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勇力和兵锋,更需要这种在钢线上行走、于方寸间权衡的耐心与智慧。窗外,暮色渐合,将邺城巍峨的宫阙阴影拉得很长很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