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 第210章 称公之议

邺城初冬的薄阳透过新裱糊的窗纸,在司空府临时改作正堂的厅内投下淡金的光斑,空气里还隐约飘散着新鲜木料与桐油混合的气味。吕布端坐于上首,指尖拂过案几上那卷由枣祗呈报的、关于邺城周边屯田区冬小麦播种进度的简牍,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与地名,勾勒出未来军粮民食的指望。迁都的喧嚣尚未完全沉淀,车马的辙印还深深烙在通往这座新城的所有官道上,但他已迫不及待地将精力投入到对这北方根基之地的深耕细作之中。

一阵略显急促却又刻意放轻的脚步声自廊外传来,打断了他对某个灌溉渠走向的思索。抬头望去,只见陈宫与李肃二人一前一后步入堂内。陈宫依旧是一身半旧的深色儒袍,袖口处沾了些许墨迹,神色平静如古井,唯有眼底深处跳跃着一丝难以捕捉的锐光。李肃则稍显不同,他今日穿着一件崭新的青色官服,衣领挺括,步履间带着一种刻意收敛的昂扬,手中小心捧着一卷裱糊精美的绢帛。

“主公。”陈宫率先躬身行礼,声音平稳,“迁都诸事虽千头万绪,然赖上下用心,邺城官署运转已初具雏形。宫与诸位同僚感念主公栉风沐雨、廓清寰宇之旷世功勋,皆以为……仅以将军之位号,已不足以彰显主公之德,酬答天下万民之望。”他话语顿挫,如同精心打磨过的玉石,每一个字都落在最恰当的位置。

李肃立刻趋前一步,双手将那份绢帛高举过顶,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肃等不才,冒死谨代表邺城文武百官,联名上表陛下!”他略微提高了声调,仿佛要让堂内梁柱都记住这一刻,“伏惟大将军吕公,诛董卓于前,扫曹操于后,迎奉天子,克复旧都,北逐胡虏,南安黎庶,功盖寰宇,德配天地!今汉室衰微,天下汹汹,非雄才伟略者不能扶危定倾。昔周公有辅成之业,齐桓有尊王之功,皆受上赏,以安社稷。今大将军之功,远超古人!臣等昧死以请,恳请陛下效仿古制,晋封大将军为公爵,赐以白茅,加九锡之礼,使天下知所归望,则汉室可兴,天下可定!”

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却又滴水不漏,将一顶顶高帽稳稳戴在吕布头上。那卷联名表文用的乃是上好的徐州细绢,边缘以金线锁边,显然耗费不赀,这份“心意”的来源,自是出自这些新近显贵、急于表忠心的官员们共同的“奉献”,或许也包括了李肃等人暗中筹措的“特别经费”。

吕布的目光在那卷华美的绢帛上停留了片刻,并未立刻去接。他身体微微后靠,倚在铺着虎皮的硬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在雕花扶手上轻轻敲击。公爵?九锡?他心中冷笑,这套把戏他再熟悉不过,这是权臣通往那个至高位置的最后几级台阶。王允、曹操……乃至他记忆长河中那些模糊的身影,都曾在这条路上留下足迹。一股混合着厌恶、警惕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的情绪,像细微的电流般窜过他的脊背。他讨厌这种**裸的、几乎不加掩饰的劝进,这让他想起自己那个时代某些令人作呕的表演。然而,他更深知,在这个时代,这又是一种必要的政治仪式,是巩固权力、威慑内外的手段。

“荒唐!”吕布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冷冽的斥责之意,如同冬日里突然刮起的寒风,“布本边鄙武夫,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焉敢贪天之功,妄希非分之赏?诛董卓,乃王司徒与士孙瑞之功;破曹操,乃三军将士用命;迎天子,乃臣子本分。此皆分内之事,何功之有?尔等出此妄言,是要置布于不忠不义之地么?”他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地扫过陈宫和李肃,仿佛真被这提议激怒。

李肃似乎早料到会有此一驳,立刻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声音带着哭腔:“大将军息怒!非是臣等妄言,实乃天下民心所向啊!大将军若不居此位,则功臣失望,将士寒心,四方未附之诸侯,又如何肯倾心归附?此非为大将军一人之荣辱,实乃关乎国家安危之大局!伏望大将军以社稷为重,勿要推辞!”他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表演得情真意切。

陈宫则依旧站立,只是微微躬身,语气沉稳地补充:“主公,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加公爵,授九锡,非为虚礼,实乃定名分、稳人心之必需。如此,则主公号令四方,更显天命所归,亦可绝河北、江东某些宵小之辈的非分之想。”他话语中的“河北”、“江东”,像两颗石子,精准地投在吕布的心湖上。

吕布沉默下来,目光转向窗外。院子里,几株老槐树早已落光了叶子,枯枝如铁,直指灰蒙蒙的天空。一阵冷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和几片残叶,打着旋儿。他能感觉到堂下两人屏息的等待,也能想象到此刻邺城乃至许昌旧都中,那些依附于他的、观望他的、甚至仇恨他的人,都在密切关注着这里的动静。权力就像一剂毒药,明知饮下后患无穷,却又让人难以抗拒。他想起并州的风雪,五原郡的烽火,想起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手上沾满的血污,脚下踩过的尸骨。难道要在最后这一步,因为所谓的“谦逊”而前功尽弃?

他缓缓转回头,脸上怒容稍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的疲惫与无奈。“即便……即便如尔等所言,”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沙哑,“此等大事,亦非儿戏。需谨慎斟酌,岂能草率而定?况且,陛下乃天下之主,此事……终究需陛下圣心独断。”他将皮球轻轻踢给了那个在深宫中形同傀儡的少年天子,这也是这套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陈宫与李肃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李肃立刻道:“大将军忧国忧民,虚怀若谷,臣等感佩!表文在此,恳请大将军过目,若无不妥,便由臣等呈送宫内,伏阙以请天恩!”他再次将那份绢帛高高举起。

吕布摆了摆手,显得意兴阑珊:“罢了,你等若执意如此,便按规程去办吧。只是……需谨记,一切以朝廷法度为先,不可逼迫陛下。”他刻意强调了“逼迫”二字,仿佛自己全然是被手下人“裹挟”。

“臣等遵命!”李肃声音洪亮,难掩喜色,小心翼翼地将表文放在吕布案几一角,然后与陈宫一同行礼退下。两人转身时,衣袂带起的微风,轻轻拂动了案头那卷关于屯田的简牍。

接下来的数日,邺城内外暗流涌动。以陈宫、李肃为首,钟繇、张辽等人或明或暗附议,请求献帝册封吕布为国公、加九锡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正式的、非正式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那象征性的皇宫。朝会之上,每当有官员提及此事,端坐于珠帘之后的少年天子刘协,脸色便苍白一分,瘦弱的身躯在宽大的龙袍下微微颤抖。他能感觉到那些投向他的目光,恭敬之下是冰冷的胁迫。他想起了董卓,想起了曹操,如今又来了一个吕布。他紧握着袖中冰冷的手指,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却不敢发出任何反对的声音。在一次近乎公开的“商议”后,献帝终于在陈宫“温和”而坚定的目光注视下,颤抖着声音,表示会“慎重考虑众卿所奏”。

消息传回司空府,吕布正在后院试骑一匹新近由西凉部落进贡的河西骏马。那马通体乌黑,唯有四蹄雪白,神骏非凡,是马腾、韩遂为表忠心,特意从凉州精选,通过官方驿道送至邺城的贡马之一。他抚摸着马儿光滑如缎的脖颈,听着亲卫的低声禀报,脸上无喜无悲。他轻轻一夹马腹,骏马便如离弦之箭般在宽阔的校场上奔驰起来,风声在耳边呼啸,卷起他的披风。他在疾驰中感受着力量的奔涌,也感受着那条通往权力顶峰之路的孤寂与寒冷。

戏,还需要演足。在献帝“下诏”询问他意见时,吕布再次上表,言辞恳切地推辞,称自己“德薄功微”,不堪受此殊荣,请求陛下收回成命。这份推表由陈宫亲自润色,骈四俪六,情文并茂,迅速被抄录传阅,成为了他“谦逊忠贞”的又一明证。

于是,第二波、第三波更大规模的劝进浪潮接踵而至。更多的官员,包括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河北士族代表,也看清了风向,纷纷加入到上表劝进的行列中。甚至有人开始搜罗古籍,论证“燕”地或“赵”地作为吕布封国公爵号的祥瑞与正统性。这些活动所需的开销,自然由这些急于表现的官员和家族自行承担,或从各自衙门的“常例”钱中支取,或在士族圈子里募捐集赞,账目虽未明言,但彼此心照不宣。

最终,在一场气氛近乎凝滞的朝会上,面对满殿跪伏、异口同声请求“顺应天命”的文武大臣,龙椅上的刘协,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了许久,才用细若游丝的声音,几乎是背诵般地说出了那句早已为他准备好的台词:“……吕爱卿功高盖世,……朕……朕心甚慰……准……准卿等所奏……晋封吕布为……为燕公……加九锡……以彰殊勋……”

旨意颁下,司空府——或许很快就要改称燕公府——前车马如龙,贺客盈门。各方势力送来的贺礼堆积如山,有产自幽州的珍贵皮毛、冀州巧匠打造的精美玉器、青州快马送来的时鲜海产,乃至并州匠作营最新打造的一批仪仗兵器,林林总总,每一件都登记在册,注明来源,由专人清点入库。喧嚣与喜庆的气氛,几乎要将这座新兴都城的冬季寒冷驱散。

夜深人静时,吕布独自一人站在庭院中央,仰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冰冷而遥远,如同无数双窥视的眼睛。燕公……他默念着这个崭新的、沉甸甸的称号。身上那件刚刚由宫中尚衣监赶制出来的公爵常服,以深青色为底,绣着暗金色的繁复纹样,比之前的将军袍服更加华贵庄重,却也更加束缚身体。衣料是江南进贡的顶级吴绫,刺绣则出自洛阳流亡至邺城的原少府工匠之手,一切都有据可查。他伸出手,接住一片从屋檐飘落的、细微的冰晶,看着它在掌心迅速融化,留下一丝转瞬即逝的凉意。这一步,终于还是迈出去了。他知道,从此刻起,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权臣,而是真正站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天下所有野心家与忠臣志士的靶心。前方的路,只会更加凶险,也更加孤独。寒风吹过,卷动着他的衣袂,也带来远处隐约的、属于这座新都的、尚未完全平息的嘈杂之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