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 第20章 龙城校尉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第20章 龙城校尉

作者:好像是作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8 03:23:48

从晋阳返回九原的路上,吕布的心境与前次截然不同。刺史张懿那近乎托付的暗示,如同在他心中点燃了一团火,灼热而紧迫。并州的天,或许真的要变了。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边郡的守护者,更被推到了可能执掌一州权柄的风口浪尖。机遇令人振奋,但随之而来的暗流汹涌,也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回到五原,他并未大肆宣扬晋阳之行的细节,只是更加勤勉地处理军政事务,进一步整饬军备,安抚流民,推广屯田,将塞外所得的巨大财富,有条不紊地转化为更坚实的实力。他像一头敏锐的猎豹,在蛰伏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那不知何时会突然降临的契机。

时间在边塞的风沙中悄然流逝,转眼已至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初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但空气中弥漫的却不是祥和,而是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关于洛阳天子病重、外戚与宦官争斗愈烈的消息,通过糜氏商队等渠道,断断续续地传到北疆,每一次都让吕布的心弦绷紧几分。

这一日,九原城外来了一小队风尘仆仆的骑士,簇拥着一名身着朝廷使者服饰的官员。他们径直入城,宣示身份后,要求即刻面见吕布宣旨。

消息瞬间传遍郡府,所有人心头都是一紧。朝廷使者在这个节骨眼上到来,是福是祸?

吕布闻报,深吸一口气,整理好衣甲,于郡府正厅设下香案,率麾下文武,恭敬迎接天使。

宣旨的是一位面白无须的中年宦官,声音尖细而刻板,展开明黄色的绢帛诏书,朗声宣读:

“制曰:朕闻褒有德,赏有功。五原郡都尉吕布,忠勇性成,韬略夙裕。屡摧胡氛,克壮边猷,勋劳丕着,朕甚嘉之。兹特擢升吕布为五原属国都尉,假节,总督五原、云中、定襄等北疆诸郡军事,绥靖边陲,安辑黎庶。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厅内出现了一刹那的寂静,随即涌起一阵压抑着的兴奋浪潮!

属国都尉!假节!

这绝非简单的升迁。属国都尉之职,掌归附汉朝的边地属国事务,权柄极重,地位远高于普通郡都尉,常由能力卓着、深孚众望的悍将担任,几乎等同于郡守的军事副手,且更具独立性。而“假节”更是了不得,意味着皇帝授予其代表中央行使诛杀违令者的权力,在战时或特殊时期,对辖区内的军政官员甚至拥有先斩后奏之权!

这道诏书,无疑是对吕布近年来赫赫战功的正式肯定,更是赋予了他名正言顺的、统御并州北疆数郡军事的极大权力!其地位,已与坐镇晋阳的丁原(武猛都尉,领并州主簿)近乎平起平坐,甚至在北疆防务上,更具专断之权。

“臣,吕布!领旨谢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吕布压下心中的激荡,上前恭敬接过诏书。这一刻,他等待了太久!这名分与大义,如同及时雨,为他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变局,提供了最关键的法律与政治依据。

宣旨的宦官脸上挤出一丝程式化的笑容,说了几句“吕都尉年少有为,陛下寄予厚望”的场面话,便接受了吕布准备的丰厚程仪,心满意足地告辞复命去了。

使者一走,郡府内顿时沸腾起来!高顺、魏续、张辽(已因丁原调令将至雁门,但此刻仍在五原协助整军)等一众将领纷纷上前,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向吕布道贺。

“恭喜主公!”

“朝廷慧眼,主公早该得此重任!”

“假节!看日后还有谁敢卡我等的粮饷军械!”

吕布手持诏书,目光扫过麾下这些忠心耿耿的部下,心中亦是豪情万丈。他沉声道:“此乃陛下天恩,亦是我等将士用命,血战所得!然,权柄愈重,责任愈大!北疆胡患未靖,内地风云变幻,我等更当兢兢业业,勤勉王事,方不负皇恩,不负并州百姓!”

“谨遵主公(将军)号令!”众将轰然应诺,士气高昂无比。

拥有了正式的名分和更大的权力,吕布的行动立刻变得名正言顺且更加高效。他当即宣布,以“五原属国都尉,假节”之尊,开府治事!在郡府之外,另设“属国都尉府”,建立更为完善的幕僚机构,以处理北疆军政要务。

消息传出,并州震动。尤其是晋阳的丁原,在得知吕布不仅获得超擢,更得“假节”之权后,其愤怒与忌惮可想而知。但诏书已下,木已成舟,他暂时也无可奈何,只能暗中咬牙切齿,加快了自己整合州郡力量、向何进靠拢的步伐。

吕布的开府招贤,主要面向寒门及通晓实务之士。一时间,并北有才学、有抱负而不得志者,纷纷前来投效。这一日,一名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袍、年纪约在三十上下的文士,来到了新挂牌的属国都尉府前,自称颍川人士,姓陈名杉,字文栋,特来毛遂自荐。

门吏见其衣着寒酸,本想阻拦,但想起吕布“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命令,还是进去通报了。

吕布此时正与高顺商议军务,闻报是颍川来的士子,心中一动。颍川乃人才荟萃之地,荀氏、陈氏等大族皆出于此,虽来人自称寒门,亦不可小觑。便道:“请进来。”

陈杉步入厅堂,虽衣衫简朴,但步履沉稳,面容清癯,目光明亮而冷静,面对吕布与满堂披甲执锐的将领,并无丝毫怯懦之色,从容行礼:“颍川寒士陈杉,拜见吕都尉。”

吕布打量着他,并未因对方身份低微而轻视,直接问道:“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何以教我?”

陈杉微微一笑,不卑不亢:“杉乃山野之人,不敢妄言‘教’字。只是听闻都尉开府招贤,欲强军安边,故特来献上刍荛之见。都尉新膺重任,假节北疆,看似权柄赫赫,实则危机四伏。外有胡虏窥伺,内有同僚倾轧,更兼朝廷风云变幻,并州地处冲要,一步行差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他的话一针见血,直接点破了吕布眼下风光背后的隐忧。高顺在一旁闻言,不由得多看了这寒士两眼。

吕布目光微凝:“哦?那以先生之见,布当如何应对?”

陈杉从容道:“杉以为,当务之急,在于‘内修政理,外和戎狄’八字。内政者,首在安抚流民,深化屯田,劝课农桑,积蓄粮秣。此乃立足之基,无粮则军心不稳,民心不附。外事者,对塞外部落,当区别对待。顽固不服者,以雷霆手段击之,如都尉此前所为;愿附者,则开互市,施恩义,徐徐教化,使其不为边患,甚至可为我所用。如此,方能稳固根基,应对时变。”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州内……丁建阳之辈,虽为掣肘,然其志在洛阳,都尉暂可虚与委蛇,隐忍不发,全力经营北疆,握紧军权。待其精力南顾,或朝廷有变,则并州大势,非都尉莫属矣。”

这一番话,分析透彻,策略清晰,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现实应对,完全说到了吕布的心坎里。尤其是其对丁原的判断和“隐忍蓄力”的建议,与吕布的想法不谋而合。

吕布心中大喜,脸上却不动声色,又问了些关于具体政务处理、人才选拔的问题,陈杉皆对答如流,见解务实而深刻,绝非那些只会空谈的腐儒。

“先生大才!”吕布终于抚掌赞叹,“布得先生,如高祖得子房矣!若先生不弃,请暂屈就都尉府功曹一职,助布总揽文书,参赞军政,如何?”

功曹职位不高,却是幕府核心僚属,掌人事选举,参与机要,足见吕布对其的重视。

陈杉并无喜色,只是再次躬身一礼:“蒙都尉不弃,杉愿效犬马之劳。”

至此,吕布麾下,终于迎来了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士谋士,开启了智囊团建设的序幕。属国都尉府的框架,也因陈杉等人的加入,而逐渐充实起来。

站在都尉府的阶前,望着北方苍茫的天空,吕布手中紧紧握着那卷象征着权力与责任的诏书。他知道,一个全新的阶段,已经开始了。乱世的帷幕正缓缓拉开,而他,已拿到了登上舞台中央的入场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