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一代谋圣陈渡 > 第151章

三国:一代谋圣陈渡 第151章

作者:菲菲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8 03:23:44

30

程昱抬起脸:“这...犬子还未行冠礼,差两月才满二十。”

“原来如此。”陈渡略作思索,“那待阿武加冠后,我让清河精选几家闺秀,让阿武多相看相看。若有中意的尽管告知我,若无心仪之人便作罢。”

“对了,若阿武心里早有人选,务必让他直言,我亲自去为他下聘。”

“臣代犬子叩谢君侯恩典!”程昱连忙行礼。

身为司天监主事,程昱手握重权,参与机要,地位仅在陈渡之下。

虽才干卓绝,终究是外姓臣子。

对这等能臣,监查向来棘手。

此刻若强行指婚,以陈曹两家的情谊,这门亲事便等同于曹公旨意。

无论选中谁家,程氏都难推拒——正可趁机安插曹氏、夏侯氏或丁氏亲眷,最合曹公心意。

但陈渡偏偏反其道而行。

他让程武自择良配,甚至许诺亲为主媒。

这份信任,重若千钧。

“主公与君侯待程家恩深义重,程昱万死难报!”程昱激动得须发皆颤。

“言重了。”陈渡笑着轻拍他后背。

程昱忽然欲言又止:“臣...还有个非分之请。”

陈渡眉梢微动——这老成持重的程仲德,破天荒头一遭开口相求。

“但说无妨。”

程昱踌躇再三,终是开口:“犬子及冠在即,不知君侯可否赐他表字?”

陈渡讶然指向自己:“我?赐字?”

须知表字乃人生大礼。

父母在,自当由双亲赐字;若父母见背,则当归于族中尊长或授业恩师。

我仅比阿武年长三四岁,况且仲德身体康健,我岂能擅自代他行赐字之礼?这不合礼数。陈渡含笑推辞。

若非君侯提携,昱怎有今日造化?!

此番恳请君侯赐字,绝非为表忠心。

实在是昱受主公与君侯厚恩,身居要职却性情刚烈,屡屡与人结怨。

日夜忧心他人构陷,唯恐他日祸及犬子,故求君侯赐字,望日后能看在今日情分上庇护阿武。

陈渡闻言不禁沉思。

现今司天监不仅对外收集情报,更对内监察百官。除程昱外,无人知晓其监察之严密。

荀彧因白发感伤半日之事,皆出自其随从所记。日有日报,旬有旬报,月有月报,事无巨细皆记录在案。

如今百官尚未有异动,司天监的监视尚未暴露。然一旦有人图谋不轨,则这套监察体系必将公之于众。

届时不仅程昱将成为众矢之的,陈渡亦难逃世家大族的攻讦。连曹操恐也将面临压力。

程昱性情刚烈,同僚鲜有与之交好者。其忧虑确实在理。

是我疏忽了。想必你执掌司天监后压力颇大...难怪月余间便生华发。陈渡歉然叹息。

程昱默然。

接手司天监时,原以为只需负责外务。待见那堆积如山的百官密报,顿时毛骨悚然,冷汗涔涔。

“阿武现在还在稷下学宫,离成年还有两个月,到时候我们该在征讨淮南的途中了,没法当面给他取表字了。”

陈渡走到暖阁 ** 的帅案前,往砚台里加了清水,慢慢研墨,铺开左伯纸,提笔思索片刻,挥毫写下二字。他小心吹干墨汁,将纸递给程昱。

“你觉得这两个字如何?”

程昱接过来,低声念道:“文烈……文烈……”他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字,神色略显迟疑,又念了两遍:“程武,程文烈……”

陈渡看出他的犹豫,笑道:

“我看过阿武的策论,写得很好,可称佳作。校场上的骑射演练我也见过,有你年轻时的风采,果敢坚毅,虽不及你老练,却比你更懂得藏锋,这是好事。

“说他文武双全,绝非虚言。文烈二字虽显隆重,但也是我对他的期许,你觉得呢?”

“好!”

听到“期许”二字,程昱顿时眉开眼笑,小心将纸折好收入袖中,郑重道:“属下替犬子谢过君侯赐字,他定不负君侯期望!”

———

镇东将军府,暖阁内。

负责徐州事务的文武属官齐聚一堂。

曹操不在,首座空置。

次席原本的坐席已被撤去,换成一铺狐裘包裹的太师椅。

陈渡始终不习惯跪坐办公。

早年位卑言轻,又想着入乡随俗,只好委屈自己的膝盖。如今他已是曹操之下第一人,麾下多是亲手提拔的嫡系,索性不再顾忌,直接搬出这张墨家匠人特制的“人体工学椅”。

他还向曹操推荐过。

曹操初见时嫌坐姿不雅,但听陈渡说久坐不伤腰,还能“养精蓄锐”,便试了试。结果发现处理政务时确实轻松许多,腰酸背痛大为缓解。

夜里回府,果然“战力”倍增。

于是命陈渡也给他打造了两张,一张放在府中,一张置于公务厅,从此告别跪坐办公。他本想推广此椅,却遭到各方反对,无论世族还是寒门,皆拒不接受。

众人言辞凿凿,声称端坐椅中处理政务,与市井泼皮箕踞而坐毫无二致,实在有失体统。

按礼制,臣子若箕踞而坐,便是对主君的极大不敬,乃彻头彻尾的无赖之举。

这等无关紧要的琐事,曹操自然不会拂逆众臣之意——

他们爱跪便跪,莫碍我坐便是。

尽管曹操身边的要员们对太师椅颇为抗拒,但下层属吏与随行见习的学子们却另有一番心思。

这椅子,唯有曹青州与陈君侯可坐!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唯有受曹青州器重的功臣,方配享此座!

于是属吏与学子们私底下议论纷纷:谁会是下一位获此殊荣之人?

这便是新旧两代人的鸿沟——

一方浸淫于旧制礼法,一方见证陈规不断被打破。

---

“诸位,这月余我不在,辛苦诸位了。”

“并非我刻意推诿事务,独享清闲。”

“实在是徐州秩序恢复之速,远超我所料。”

陈渡敛去慵态,正色端坐。

他并非客套——徐州百姓对官府的敌意、对牌甲制的抵触,他曾亲身领教。

按他预估,至少需半年光景,方能令徐州归治,顺利推行新政。

如今看来,问题不在他的预判,而在他离开青州这一年里——

青州的实力,已远超他的想象。

初期摸底时,青州的粮盐布帛尚未源源不断输入徐州;

稷下学子亦未全部抵达。

待青州人马物资齐备,其治理新附州郡的能耐,才首次完整展现。

徐州整顿之迅疾,令陈渡恍然惊觉:

他与曹操共建的青州班底,如今已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三百万人口的州郡。

在这乡野凋敝、治术落后的时代,这套推行吏员职业教化、以考成法激励新老的体系,早已甩开时代一截。

曹操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彻底颠覆了地方豪强对乡野的掌控,填补了这个地广人稀、发展滞后的时代中皇权统治的空白。

当保甲制度在青徐大地全面落实之时,曹操的统治根基就能真正扎进最基层的乡村。要知道,此番从青州调来的基层官员与稷下学子,总数尚不足三千。

更有大批学子仍在学堂深造,虽未能随军南下,却已摩拳擦掌、斗志昂扬。这充分表明,曹操的治理团队早已突破地域限制,正蓄势待发准备扩张版图。

青徐之地,已然容不下这支虎狼之师的勃勃野心。该是剑指淮南、觊觎兖豫的时候了。

未来月余,子敬、元直、子山,汝等需将手头事务逐步移交给陈矫、严畯、是仪三位副手。

此三人虽不及诸位经天纬地,但治理郡县还是游刃有余。

察看其考功记录,确实为诸位分忧不少。

陈渡点将时,唯独略过了陈登与王朗。二人闻言,脸色顿时阴晴不定。

鲁肃与徐庶交换眼神后,沉吟道:主公可是要挥师淮南?

进取淮南?陈登失声惊呼。

得到肯定答复后,陈登与王朗面如土色,眉宇间尽是忧色。

五位代郡守每日都会互通户籍整顿进度。鲁肃管辖的下邳与徐庶统领的彭城遥遥领先,已完成八成有余。步骘治所也达六成半。而王朗的东海与陈登的广陵,堪堪过半。

所有人员调配原本都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若仅调鲁肃、徐庶这等有军功的老人回营,倒也说得过去。可步骘资历相当,为何反获重用?莫非只因陈渡与鲁肃等人同属寒门,就要排斥世家子弟?

王朗越想越愤,挺身抗声道。

军师,我管辖的东海郡发展不如子山负责的地区,是因为袁术曾大肆劫掠东海,导致民生困顿......

陈渡在天子血诏中被任命为军师将军,王朗称呼他为军师并无不妥,但话语中的不敬之意众人皆能察觉。

王朗继续说道:当地百姓对官府极度不信任,反抗情绪也比其他郡县更强烈......

这些我都清楚。陈渡抬手示意王朗停止发言。

你师从已故太尉杨赐,历任郎中、茂才,曾任陶谦治中,后又出任会稽太守,堪称独当一面。虽然败于孙坚之手,但这并非你的过失。在座诸位若与你易地而处,恐怕都难以战胜孙坚。

若说你的才能不及世家出身的鲁子敬,或寒门出身的徐元直、步子山,你心里必然不服。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擅长的经籍政务、治理民生,这些我都了解。主公曾私下对我说,他在青州废除朱虚侯刘章祠,而你在会稽废除始皇嬴政祠,可见你们都是不畏强权、心系百姓之人。

我还听闻,你常讽刺那些沽名钓誉的之辈,自己却经常散财济民。我并非认为你不及子敬等人,相反,主公与我一致认为你是五人中表现最出色的。这正是我不派你去淮南的原因。

主公原打算在我们离开徐州后,由你以镇东将军府长史之职总揽徐州民政。现在看来,你对主公和我确实存在误解,认为我们偏重寒门豪族而排斥世家。

王朗一时语塞,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对方。

陈渡继续道:你的任免由主公决定。主公早已知道你的想法,望你在徐州好好表现,不要辜负期望。

室内陷入沉寂。

王朗低头应答,神色复杂。

陈登暗自庆幸没有抢先发言,同时反省自己与王朗抱有同样的偏见。此刻他意识到陈渡并非偏袒寒门,开始猜测:不派自己去淮南,莫非是要让他从孙坚手中收复广陵?这个念头让他心潮起伏。

广陵以南尚有三县处于孙坚掌控之中,这也导致他推进速度远逊于同僚。

总有不知天高地厚的豪强左右摇摆,无论是曹操抑或孙坚,皆不敢轻举妄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