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一代谋圣陈渡 > 第139章

三国:一代谋圣陈渡 第139章

作者:菲菲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8 03:23:44

18

王、胡二老见状大惊,急忙出列坦白各自隐匿田户之事。原来陈登当日带回的警告言犹在耳——

待他们备好隐户名册交来,本官自会奏明圣上。陛下仁厚,想必不会追究。

若仍执迷不悟,待天子震怒问罪时,就非曹某能周全的了。

彼时众人尚不以为意,认为交出大半田户已足显诚意。而今形势迥异——

曹操展现的雷霆手段令人胆寒。一日攻克彭城坚城,伤亡仅六十人,这般战绩堪称军神再世!更借天子旗号震慑众将,又承诺代为斡旋,终使袁军将领真心归附。

武力威慑与皇权大旗双管齐下,无人能抗其锋芒。通过陈登传递的整肃徐州之志已昭然若揭,若不及早交出全部底细,他日必遭清算。这些徐州豪强深知,自己绝非曹操对手。

“不必多礼,都起来吧。”曹操上前搀扶起三位老者。

“我出身豪强之家,也清楚隐匿人口之事。要让徐州百姓交出这些隐户,确实难上加难。”

“但请诸位明白,我曹孟德并非要与徐州百姓为敌。此举实属无奈,诸位可明白其中缘由?”

萧望看向曹操,面上不敢显露不满,心中却充满疑虑。

曹操竟说让他们交出隐户并非针对他们?还谈什么无奈之举?

曹操继续道:

“自光武中兴以来,历代明君皆以清查户籍、丈量田亩为要务,为何?皆因我们这些豪强只顾私利,兼并土地,藏匿人口,最终导致百姓流离失所。”

“国家积弊,根源于此。”

“天下动荡,根源亦在于此。”

“而这数百年沉疴,若想一朝根治,必如剜肉疗疮,痛彻骨髓。”

“我曹孟德不才,纵使背负骂名,也要为陛下、为天下铲除积弊,换取数十载太平盛世。”

萧望等人沉默不语。

曹操所言看似有理,似乎真有大志。可这剜肉之痛,却是落在他们这些世家豪强身上。

曹操肃然道:

“诸位若能主动交出户籍名册,便是为天下安定出力,便是立下大功。”

“我绝不亏待有功之人。诸位将来所得,必超所失,拭目以待。”

帐内众人,无论萧望等豪强,还是赵云、曹仁、曹纯,乃至刘馥、秦翊、戚寄等降将,皆震惊不已,心潮翻涌。

与此同时,陈渡与曹操早已知晓,即便徐州六十四家豪强已上交户籍田册,仍有人心存侥幸。

但对曹操而言,户籍与土地问题绝不可妥协。

他既已决定将徐州作为第二根基,推行与青州相同的改革,就必须彻底解决这两大顽疾。

否则,何须费尽心思借袁术之手逼迫徐州豪强就范?

以他的实力,本可迅速击败甚至歼灭袁术。

但在陈渡的引导下,他深知统一天下不可一味求快。

史载光武帝借豪强之力平定天下后,欲效法始皇推行度田制以削藩,却因根基薄弱反被豪强所制。而今曹公之势,远胜光武当年。

兖州曹氏子弟掌虎豹骑,军权尽握于宗族之手,岂似本初、景升之辈受制于部曲。更兼青州盐铁之利,屯田百万之众,仓廪丰实可比半壁江山。况有天子玺绶加持,何必效光武操之过急?

军至彭城方歇,正逢诸侯缔盟之际。昔日光武受困豪强,今观徐州经袁公路肆虐,恰似两年前青州光景——豪族式微,黎庶流散。此刻祭出分、抚、慑三策正当其时。

铁腕之威在于:速破寿春以震徐州士族。怀柔之术在于:开盐市、释茶利、允仕途、授经典。墨城匠造之物,更可作分利之饵。如此,纵失隐户,犹得盐茶之利。

战时流民数十万,荀令君已调青州粮秣南下。稷下千名农官整装待发,千座屯田营寨将立。待青徐连衡,便可:

垒坚墙于泰山之阳

储粟米于东海之滨

奉诏命以讨逆臣

明公之业,如朝阳初升。

此时曹操并未向萧家、王家等势力详细说明他们将获得何种利益。在他看来,只需表明所得必多于所失便已足够。

愿追随者自然值得拉拢,心存疑虑者必定遭到压制。曹操目光扫过营帐内的众人,无论是萧氏、王氏等家族代表,还是袁术麾下降将,此刻眼中都流露出明显的敬畏之情。

萧望、王也、胡陵三位族长除却敬畏,更暗藏劫后余生的庆幸。先前应允承担阵亡将士的抚恤金,竟被抬至每人二十万钱的天价。若真有三五千战损,即便变卖家产也难以凑足这笔巨资。

简单用膳后,袁军将士卸下兵器装备,由刘馥率人收缴至营外,移交曹军骑兵手中。调兵符节亦呈交曹操。至此,袁术四万大军的归降仪式顺利完成,只待夏侯渊与徐晃率部接收降卒。

这些降兵虽会留用,但具体安排尚需时日考量。夜幕降临时,夏侯渊率领两万精锐抵达袁军大营,未料战事已和平解决。

开阳之战斩获万余,俘敌两万;彭城又收降两万;加上眼前四万降卒,此役共俘获八万余人。但曹操深知,强征的壮丁只会削弱军队战力,决定不予收编。

这些人力将成为建设徐州的重要资源。无家室者编入集体农庄;有家眷者则可选择是否加入。愿参与者可享诸多优待:全年口粮、低息农资,甚至提供赎回家人的贷款支持。

曹操见众人仍不松口,索性沉了脸:既如此,莫怪孤将尔等发配至青州矿场做苦役。

戌时三更。

大帐内烛火通明,曹操与曹仁、曹纯、夏侯渊、赵云、许褚等心腹把盏言欢。酒过三巡,众人皆抛却君臣之礼,复现当年谯县曹氏宗族聚饮之景。便是赵云、许褚这等异姓将领,亦与众人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席间先论及四月战事,众人笑骂袁术无能,又言破敌之喜。待酒至微醺,话题渐转家常。或言姬妾新添子嗣,或道幼童初习诗书,亦有子弟喜弄枪棒。更有人戏言返青州后当续弦纳妾,开枝散叶。

觥筹交错间,不觉夜漏更深。众人皆酩酊大醉,横七竖八卧倒席间。

尔等...酒量...忒差!曹操面若赤枣,周身燥热。褪去外袍仍不解意,遂踉跄抱起酒瓮,跌跌撞撞闯出帐外。

料峭春风拂面,稍解酒意。曹操瘫坐泥地,遥望袁军残寨与萧氏坞堡在夜色中明灭。此番连克徐州豪强、迫降袁术四万大军,更得兰陵诸族献上田亩图册,可谓大获全胜。然纵酒狂欢之际,反倒觉得缺了要处。

早知...该带太阿同来!曹操仰头痛饮,酒浆沾湿须髯。此番全取徐州,坐拥两州疆土,实乃平生快事。惟独缺了那个运筹帷幄的谋士在场。

正惆怅间,忽觉肩头一暖。低头看时,正是陈渡所赠的火狐裘悄然加身。

曹操素来崇尚简朴,为以身作则,向来不喜这些华贵之物,但这件貂裘是女婿陈渡所献,他便时常穿戴。

主公,夜里风寒。身后传来略带酒气的声音。

曹操辨出是赵云的嗓音。

子龙,坐。他头也不回地拍了拍身旁的地面。

赵云端正地跪坐在曹操身侧,两人一同眺望远处在火光中若隐若现的袁军连营与萧氏坞堡。

曹操递过手中的酒瓮。

赵云双手接过,仰头痛饮。温热的酒液顺着喉管滚入肺腑。

末将谢主公赐酒!他抹了抹嘴角郑重道。

曹操轻抚青年将领的后背:子龙为我赴汤蹈火,何须言谢?倒是我该谢你才是。

若非主公知遇之恩,云这等边陲武夫岂有今日?唯有肝脑涂地,方能报答主公。赵云眼眶微热。

曹操闻言朗笑,又拍了拍赵云坚实的后背。他侧首望着年轻将领棱角分明的面庞,目光渐渐涣散:酸枣会盟时,太阿让我向公孙瓒讨要你......那 ** 对公孙瓒说的话,至今字字在耳。

主公竟还记得?赵云方正的脸上浮现讶色。

自然记得。曹操点头,若蒙曹将军收录,便是曹家臣属。届时各为其主,云......恐难再为将军效死。一字不差。

赵云闻言陡然屏息,虎目泛红。那日是他毕生最重要的转折——彼时他不过是个仰慕白马将军的微末士卒。

如今作为曹操麾下大将,他早已看清公孙瓒的短视。若非陈渡向公孙瓒要人,他不会有恶龙之勇的威名,更无缘统领铁骑为曹操开疆拓土。

当年那番话他同样字字铭心,却未料时隔两载,主君竟能原原本本复述。

**

赵云猛然站起,几步跨到曹操跟前,俯身跪下重重叩首,声音哽咽:主上待赵云恩重如山,赵云这条命就是主上的,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曹操笑着用脚轻踢他:起来!谁要你赴汤蹈火?给我好好活着。

丑话说在前头,要是你敢战死沙场,我定要治你的罪,休想得到半张纸钱,抚恤金也别指望。

满脸泪痕的赵云抬起头,神情似哭似笑,最终挺直腰板抱拳:遵命!

**破晓前的寒风刺骨。

曹操裹紧火狐裘衣,将赵云拽回身旁坐下。

借着微光端详赵云涕泪纵横的面容,曹操忽然轻叹:说来奇异。

当初太阿与子龙素不相识,却能从公孙瓒千军万马中一眼相中你这等良将。

那时你不过是个统率五十人的小队率吧?

赵云神色微怔:主上明鉴。云至今不解,为何祭酒会选我作赌注。

祭酒只说在酸枣大营见过我,认定我是可造之材便打听了姓名。

曹操若有所思地颔首。

他其实也追问过陈渡——赵云这般智勇双全的将才,古今罕有。更不必说徐庶、程昱、徐晃等文武能臣,皆经陈渡之手汇聚帐下。

虽然众人都说是因《马说》慕名来投,又通过陈渡设定的考核。但曹操总觉得,这位祭酒的识人之能已近乎玄妙。

这种玄妙,甚至令他这个主公都生出天命所归的笃定。

毕竟,能让神机妙算的太阿祭酒倾心辅佐的主公,岂非正是天命所钟?

恰如张良择刘邦,风云际会,皆在彀中。

夜色深沉

曹操盘坐帐前,手中酒瓮已空。寒风掠过,卷起他衣袍一角。

文和,北地风沙可烈?他突然开口。

身后传来衣衫窸窣声,贾诩不知何时已立在五步之外:不及将军胸中韬略之烈。

火把忽明忽暗,映着曹操半张脸。他随手掷出空瓮,陶器在冻土上滚出沉闷声响。

我要你记着,曹操突然转身,若我与奉孝同陷重围,先救奉孝。

贾诩灰白的眉毛纹丝不动:主公与军师皆洪福齐天。

军令!曹操靴底碾碎满地冰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