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 > 第6章 革故鼎新,图纸风波

解决了龙哥这个心腹大患,红星机械厂的外部环境一下子变得清朗起来。赵卫龙带着他的兄弟们,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在厂区里四处巡逻,倒也真有几分保卫科的架势。工人们看着这些曾经避之不及的煞星,如今成了自家的守护神,心里都觉得新奇又安稳。

李晓宇没有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时间。第二天一早,他就召集了技术科、生产科的所有骨干,以及车间里最有经验的几位老师傅,在会议室里召开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总工程师技术会议”。

“各位,从今天起,我们厂里所有正在进行的生产任务,全部暂停。”李晓宇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什么?暂停?”生产科长李卫国第一个跳了起来,“李总工,这可不行啊!我们手上还有好几个给老客户的订单,虽然利润薄,但要是断了,多年的关系就没了!”

“是啊,李总工,那些都是糊口的买卖,停了我们喝西北风去啊?”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这些人刚刚对李晓宇建立起一点敬畏,但一旦触及到他们最根本的“饭碗”问题,立刻就变得敏感起来。

李晓宇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他早就料到了会有这种反应。

“大家稍安勿躁。”他平静地说道,“我说的暂停,不是取消。那些老旧的产品,利润比纸还薄,我们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只是在用我们工人的血汗,去维持一个虚假繁荣的场面而已。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从今天起,我们不干了。”

他从身后的包里,拿出了一卷图纸,在巨大的会议桌上缓缓展开。

“从今天起,我们红星机械厂,只做这一样东西。”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被图纸吸引了过去。

那是一套结构复杂而精巧的机械部件图纸,上面用硬铅笔绘制着各种复杂的线条、截面和数据标注。虽然在场的都是行家,但很多人还是一眼就看懵了。

图纸的设计风格,与他们几十年来接触的苏式图纸完全不同,更加简洁、高效,充满了现代工业设计的美感。更让他们心惊的是,图纸上标注的各项公差,竟然达到了“μ”级,也就是千分之一毫米!

“这是……什么?”技术科长张科长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凑上前去,仔细端详着图纸,脸上写满了困惑和震惊。

“高精度液压动力卡盘。”李晓宇一字一顿地报出了它的名字。

“卡盘?”众人面面相觑。卡盘是车床上用来夹紧工件的装置,他们厂里自己就在生产,是最低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之一,一个才卖几十块钱。

“李总工,你没开玩笑吧?就这玩意儿?”李卫国皱着眉头说,“我们厂的卡盘,仓库里堆积如山,根本卖不出去。你还让我们全厂停工,就为了生产这个?”

“你说的,是这种三爪手动卡盘。”李晓宇随手拿起桌上的一个旧卡盘样品,不屑地说道,“结构笨重,夹持精度低,换个工件要拧半天,早就该被淘汰了。而我设计的这款,是液压驱动,自动定心,夹持精度比它高一百倍,装夹效率高一千倍!”

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核心部件解释道:“同样是加工一个轴类零件,用老式卡盘,一天最多能做三百个。但用我的液压卡盘,一天能做三千个!而且废品率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你们说,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

在场的都是搞技术的,李晓宇这番话通俗易懂,他们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巨大差距。如果真能实现,这绝对是革命性的产品!

“可是……”张科长提出了最关键的疑问,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李总工,图纸上要求的精度太高了!0.002毫米的同轴度,0.001毫米的端面跳动……这,这根本不是我们厂里的设备能做出来的!别说我们,就是金陵机床厂那样的国营大厂,也未必有这个能力!”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是啊,我们的车床,导轨都磨损成什么样了,能保证0.1毫米的精度就谢天谢地了。”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图纸画得再好,做不出来有什么用?”

“这不是胡闹吗?”

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点信任,此刻在巨大的技术鸿沟面前,似乎又变得摇摇欲坠。

李晓宇没有生气,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谁说老设备就一定做不出高精度的零件?那是因为你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

他走到图纸前,指着其中一个最核心、精度要求最高的零件——楔形滑块,说道:“就拿这个零件来说,我知道,按照常规的加工工艺,在我们厂里,绝对做不出来。但是,如果我换一种思路呢?”

他拿起铅笔,在旁边的一张白纸上迅速地画了起来。

“我们没有高精度磨床,那我们就不能用磨削的思路。但我们有车床。我们可以先通过特殊的装夹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机床导轨的直线度误差。然后,在车削过程中,利用‘微量进刀、对称加工’的原理,来抵消主轴的回转误差。最后,再通过一种我自创的‘研磨膏补偿法’,对加工表面进行手动精修,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图纸要求的精度。”

李晓宇一边说,一边画,将整个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刀具的角度、进给的速度、冷却液的配比,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在座的都是浸淫此道几十年的老师傅、老专家,他们虽然听不懂那些新名词,但李晓宇所描述的每一个细节,都像一扇扇窗户,为他们打开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世界。

原来,机床还能这么用!原来,加工零件还有这么多匪夷所思的技巧!

张科长呆呆地看着李晓宇,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他感觉自己几十年来建立的技术观,正在被眼前这个年轻人彻底颠覆、碾碎、重塑。

“纸上谈兵,谁都会。”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是车间里技术最好的八级车工,刘师傅。他性格耿直,一辈子只信自己手里的活,对这些花里胡哨的理论,本能地抱有怀疑。

“刘师傅说得对。”李晓宇并没有因为被打断而生气,反而赞同地点了点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吧,刘师傅,你跟我来,我们现在就去车间,就用你那台最老的c6140,我们一起来把这个零件做出来。要是做不出来,我这个总工程师,当场辞职!”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用全厂最老、精度最差的机床,去挑战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精度任务,还压上了自己的前途当赌注!

这是何等的魄力和自信!

刘师傅也被激起了好胜心,他梗着脖子说道:“好!一言为定!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有多大本事!”

一群人再次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车间。

刘师傅站在他那台熟悉的c6140车床前,这台车床比李晓宇的年纪都大,各个部件早已磨损严重。他抚摸着冰冷的机身,心里却没底。凭良心说,用这台机床,他连0.05毫米的精度都不敢保证。

李晓宇却显得信心十足。他先是指导刘师傅,用几块不起眼的铁片和螺丝,制作了一个特殊的工装夹具。然后,他又亲自上手,对车床的刀架进行了微调,改变了几个关键螺丝的松紧度。

这些操作,在其他人看来,简直是莫名其妙,甚至有些可笑。

“好了,刘师傅,可以开始了。”李晓宇拍了拍手,“就按照我刚才说的工艺来。”

刘师傅将信将疑地启动了机床。他按照李晓宇的吩咐,用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进刀,神情专注到了极点。

李晓宇就站在他身边,时而提醒他调整转速,时而让他暂停,用一块小小的千分尺进行测量。

整个车间的人都围了过来,连刚刚成立的保卫科科长赵卫龙,也带着他的人好奇地张望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那个小小的楔形滑块,在刘师傅的手中,一点点地成形。

两个小时后,当最后一刀切削完成,李晓宇喊了声“停”。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李晓宇没有说话,他亲自将零件从车床上取下,然后拿到了车间里唯一一台还算精密的光学投影仪前。这是用来检测零件尺寸和轮廓的设备。

他将小小的滑块放上工作台,调整好焦距,很快,零件的轮廓被放大了几十倍,清晰地投影在屏幕上。

张科长颤抖着手,拿着游标卡尺和图纸,凑到屏幕前,开始进行比对测量。

车间里,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尺寸……完全一致!”

“直线度……0.003毫米!”

“表面粗糙度……达到了镜面效果!”

当张科长用几乎带着哭腔的声音,报出最后一个检测数据时,整个车间瞬间沸腾了!

“天啊!真的做出来了!”

“用最老的机床,做出了比进口设备精度还高的零件!”

“神了!真是神了!”

刘师傅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双手,又看了看屏幕上那个完美的零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干了一辈子车工,今天才明白,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他走到李晓宇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李总工,我……我服了!我是彻彻底底,心服口服!以后,您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绝不含糊!”

他身后,那些曾经满腹狐疑的老师傅、技术员们,看着屏幕上那个闪闪发光的、堪称艺术品的零件,再看看李晓宇年轻而平静的脸,都默默地低下了头,眼神里只剩下敬畏和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