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 > 第54章 三关定将,帅才初显

清华大学的宣讲会,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京城的高校圈。

第二天,当李晓宇团队在清华附近一家被临时包下的招待所里,开始进行正式面试时,门口早已挤满了闻讯而来的,来自京城各大理工科院校的顶尖学子。他们手中,都紧紧攥着自己的简历,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光芒。

李晓宇看着眼前这火爆的场面,和他连夜从上百份简历中,筛选出的三十份“顶级”简历,他知道,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他要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学霸”,而是能打硬仗的“战士”。

上午九点,面试正式开始。

所有通过了简历初筛的三十名天之骄子,被带入了一个巨大的会议室。

李晓宇站在台前,身后,是钱秉义教授和几位从江州带来的核心工程师。

“各位同学,欢迎来到‘双龙计划’的面试现场。”李晓宇的开场白,就出人意料,“今天的面试,没有单独提问,只有一道题。”

他转身,在身后的白板上,写下了一行字:

【课题:如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将“盘龙母机”的综合生产成本,降低20%?】

“现在,请你们自由组合,五人一组,共计六个小组。给你们四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讨论。四个小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方案陈述。最终结果,将由你们的方案质量,和你们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共同决定。”

“现在,开始。”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在场的,都是参加过无数次面试的天之骄子,但如此新颖,如此考验综合能力的面试形式,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短暂的错愕之后,最顶尖的那批人才,眼中,瞬间就燃起了熊熊的战意!

他们迅速地,根据彼此在简历中展示的专业特长——结构、材料、控制、热能……开始自发地,进行优化组合。

仅仅五分钟,六个堪称“梦之队”的临时攻关小组,就宣告成立。

而那个名叫林涛的硕士生,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被他周围的同学,推举为了他们小组的临时组长。

第一关:团队协作与问题分析,悄然开始。

李晓宇和钱秉义教授,并没有坐在考官席上,而是像两个闲庭信步的“巡考官”,在各个小组之间,慢慢地穿梭,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表现。

有的 小组,一上来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每个人都想主导讨论的方向。

有的小组,则迟迟无法进入状态,面对这个过于宏大的问题,显得无从下手。

而林涛所在的小组,则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高效而有序的状态。

“各位,”林涛扶了扶眼镜,声音不大,但逻辑清晰,瞬间就吸引了所有组员的注意,“20%的成本降低,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建议,我们不要纠结于细枝末节,而是先从四个宏观方向,进行分解。”

他拿起笔,在纸上迅速地画出了一个思维导图。

“第一,材料替代。‘龙纹钢’和钛合金,成本太高,有没有性能稍逊,但成本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国产替代材料?这是钱老研究的范畴,我们可以提出假设。”

“第二,工艺优化。ELId磨削,效率已经很高,但它的辅助时间,比如上下料、检测,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比如,设计一套全自动的上下料机械臂?”

“第三,结构简化。在不牺牲核心性能的前提下,‘盘龙母机’的某些非核心部件,比如外壳、基座,是否可以采用更简洁、更低成本的设计?”

“第四,供应链管理。我们的核心配件,都来自军工体系,成本无法控制。但那些标准的螺丝、轴承、电缆,我们是否可以寻找更优质、更便宜的民用供应商,进行国产化替代?”

一番话,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瞬间就为整个小组,指明了方向。

所有组员,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随即,便在他的引导下,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之中。

钱秉义教授看着这一幕,赞许地,对身旁的李晓宇,点了点头。

第二关:技术深度与创新思维,无声展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李晓宇和钱秉义,开始“介入”讨论。他们会冷不丁地,向正在激烈讨论的某个小组,抛出一个极其刁钻的技术问题。

“这位同学,你说用Gcr15轴承钢,替代‘龙纹钢’。那你想过没有,在进行多级淬火时,两种材料的马氏体相变点不同,会产生至少5微米的尺寸差异,这个差异,你准备用什么工艺来补偿?”

一个问题,就让那个提出“材料替代”方案的小组,瞬间哑火。

而在另一个小组,一个穿着某航天研究所工作服的“不速之客”,正凑到一个看起来很优秀的博士生旁边,低声地说道:“小张,你们学校的导师,跟我们所长是老同学。你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只要你现在点头,我们所的正式编制、北京户口,还有一套两居室的房子,马上就能给你办!”

然而,那个名叫小张的博士生,只是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抱歉,王处长。我觉得,这里,更有意思。”

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重新投入到了小组的讨论之中。

第三-关:方案汇报与压力面试,巅峰对决!

四个小时后,方案陈述,正式开始。

前几个小组的方案,虽然不乏亮点,但大多都只是在某个单点上,进行了优化,缺乏整体的战略高度。

终于,轮到了林涛。

他沉稳地,走上了讲台。没有用任何讲稿,只凭借着那张画得满满当-当的思维导图,将他们小组四个小时的智慧结晶,以一种近乎于完美的方式,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从宏观的战略分解,到微观的技术细节,再到最终的成本估算模型,整个方案,逻辑严密,数据详实,充满了大胆而又严谨的创新思维。

当他陈述完毕时,台下,响起了一阵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

然而,李晓宇,却依旧面无表情。

他亲自走上讲台,站到了林涛的对面。

“你的方案,很精彩。”李晓宇开口了,但语气,却冰冷如铁,“但是,在我看来,漏洞百出。”

“你提到的机械臂方案,考虑过90年代的国产伺服电机,根本无法满足微米级的定位精度吗?”

“你提出的民用供应链,考虑过在军工生产中,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一票否决’风险吗?”

“你……”

李晓宇如同开了机关枪一般,在短短一分钟内,连续抛出了十几个,近乎于“抬杠”的,无比尖锐的质疑!

整个会场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台上面对总设计师狂风暴雨般诘问的林涛。他们知道,这是最后的,也是最残酷的,压力测试!

林涛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但他,却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深吸一口气,迎着李晓宇那锐利如刀的目光,不卑不亢地,开口了。

“李总工,您说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考虑过。”他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关于伺服电机,我们的方案,不是直接使用,而是‘软件定义硬件’!我们可以通过加装高精度光栅尺,配合我的算法,对国产电机的误差,进行实时动态补偿,一样可以达到亚微米级的精度!”

“关于供应链,我们的方案,不是盲目替代,而是建立一套全新的‘军民融合’质量认证体系!用我们的标准,去筛选和培育我们自己的,可靠的供应商!”

“至于您提到的其他问题……”林涛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甚至,露出了一丝自信的微笑,“我们小组,不仅有解决方案,甚至,还为您提出的某个质疑,找到了一个,比您原方案,更优化的反建议……”

当林涛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李晓宇看着眼前这个,在自己的极限施压下,不仅没有崩溃,反而能冷静地,有条不紊地,甚至还能举一反三地,进行反击的年轻人。

他那张一直紧绷着的,冰冷的脸,终于,如同冰雪消融般,绽放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无比欣赏的笑容。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向着林涛,郑重地,伸出了自己的手。

“林涛同学,欢迎你,加入‘双龙计划’。”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运动控制与算法研究室’的——”

“第一任,主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