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 > 第34章 极限压测,谁主沉浮

高工的话,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个红星厂员工的心头。

军用A级标准,极限压力测试。这些冰冷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在场的许多老技术员,甚至一辈子都未曾接触过如此严苛的考验。

“怎么样?李总工,”高工的目光,如同手术刀般锐利,直视着李晓宇,“敢不敢接下这场考试?我需要提醒你们,一旦测试开始,中途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暂停。如果样机出现任何不可逆的损坏,测试将立即终止,并且,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一丝淡淡的……轻视。这并非傲慢,而是一种长期身处顶尖技术领域,对普通工业产品质量的普遍不信任。在他看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市级小厂,能造出堪用的电主轴已是极限,想要挑战军用标准,无异于痴人说梦。

钱秉义教授的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他拉了拉李晓宇的衣袖,低声说道:“晓宇,这太冒险了。我们的样机,虽然实验室数据很完美,但从未进行过如此长时间的连续满负荷测试。万一……”

“是啊,总工!”张建华也凑了过来,脸上满是忧虑,“军用标准和我们民用标准,完全是两个概念。要不,我们先跟高工申请一段时间,做足了准备再……”

然而,李晓宇却只是平静地笑了笑。他知道,此刻,任何的犹豫和退缩,都会被对方视为缺乏自信和技术底蕴的表现。对于军方项目而言,信心,和技术本身一样重要。

他迎着高工审视的目光,没有丝毫躲闪,朗声说道:“高工,我们红星厂,接受这次测试。”

他的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我们不仅要参加,而且,现在就可以开始。”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不仅是钱秉义和张建华,就连高工身后那两位始终面无表情的军官,眼中都闪过一丝讶异。

高工深深地看了李晓宇一眼,似乎想从他那年轻得有些过分的脸上,看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逞强。但他失望了,他只看到了如深潭般的平静和自信。

“好。”高工的嘴角,终于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有胆识。既然如此,那就按你说的办。”

他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手表:“现在是上午九点整。测试即刻开始,计时七十二小时。刘上尉,带人清场,测试区周围二十米设立警戒线,除了你们的核心技术人员,任何人不得靠近。”

“是!”刘上尉干脆利落地应道,随即带着另一名军官,开始执行命令。

红星厂的员工们,被迅速地请出了测试区。偌大的精密装配车间里,只剩下了李晓宇、钱秉义、林涛等几位核心人员,以及高工和他的团队。

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一台经过特殊改装的测试平台上,“红星一号”样机,已经被牢牢固定。各种传感器和数据线,如同密密麻麻的蛛网,连接着主轴的每一个关键部位,另一端,则汇总到一台军用级的工业计算机上。

高工亲自坐镇在计算机前,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测试程序。

“测试项目:满负荷连续运行。”

“主轴转速:额定最高转速,每分钟两万四千转。”

“负载:百分之百额定负载。”

“持续时间:七十二小时。”

“关键监控指标:主轴温升、振动值、轴心偏摆……”

一连串冰冷的参数,显示在屏幕上。林涛站在李晓宇身后,手心已经开始微微出汗。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参数组合在一起,意味着何等的严酷。这已经不是在测试,而是在“蹂躏”这根主轴。

“准备好了吗?”高工的目光,最后一次扫过李晓宇。

李晓宇给了林涛一个安心的眼神,然后对高工点了点头:“随时可以开始。”

“好。”

高工不再多言,按下了启动按钮。

“嗡——”

一声轻微的电流声后,测试平台上的“红星一号”,开始缓缓转动。随即,转速越来越快,声音也从低沉的嗡鸣,逐渐变得尖锐、高亢。

一千转……五千转……一万转……

最终,转速稳定在了两万四千转的峰值!主轴发出的声音,已经超出了人耳能够清晰分辨的范围,只留下一阵阵高频的啸叫,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住了监控屏幕。

屏幕上,代表着各项性能指标的曲线,平稳得如同一条直线。

温升:25摄氏度。

振动值:0.1微米。

轴心偏摆:0.5微米。

“开局数据很漂亮。”高工的语气,依旧毫无波澜,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认真,“但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二十四小时之后。”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一个小时……五个小时……十个小时……

屏幕上的数据,始终稳如泰山。钱秉义教授和张建华等人,悬着的心,也稍稍放下了一些。他们轮流去休息,只留下李晓宇和林涛,带着几个年轻的技术员,寸步不离地守在现场。

夜幕降临,又缓缓褪去。

当测试进行到第三十个小时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熬得双眼通红。

然而,就在此刻,异变陡生!

“滴!滴!滴!”

刺耳的警报声,毫无征兆地,从监控计算机上传来!

所有人的心脏,都猛地一缩!

高工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操作,立刻将报警的参数项,放大到了整个屏幕。

“主轴温升超限!”

屏幕上,那条代表着温度的绿色曲线,在此刻,突然像一条受惊的蛇,猛地向上抬头,突破了预设的40摄氏度的安全阈值,并且,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攀升!

41度……42度……43度!

“怎么回事?”钱秉义教授一个箭步冲了上来,死死地盯着屏幕,额头上青筋暴起,“散热系统出问题了?还是轴承的润滑……”

“都不是!”林涛的脸色,一片煞白,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另一组数据上,“是算法!是算法的累积误差!”

他指着屏幕上的一条辅助曲线,声音都有些颤抖:“你们看,自适应补偿曲线,开始出现高频震荡了!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模型,在长时间不间断的运算后,因为浮点数精度问题,产生了微小的、但正在被不断放大的累积误差!这个误差,导致补偿算法的输出,不再平滑,从而引起了执行器的微小抖动。正是这些抖动,产生了额外的摩擦,导致了温度的异常升高!”

高工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无比。他没想到,问题居然出在了最核心的软件算法上。他更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能在短短十几秒内,就精准地定位到了问题的根源!

“能解决吗?”高工的声音,冷得像冰。

“我……”林涛张了张嘴,额头上瞬间布满了冷汗。解决?当然能!只要给他时间,让他回到实验室,重新优化模型,修改代码,编译,再下载……但这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而现在,测试是不可能中断的!

眼看着温度,已经飙升到了45度,距离60度的极限报警值,已经不远了。一旦触及,测试将立刻失败!

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李晓宇的声音,却如同定海神针一般,清晰地在每个人的耳边响起。

“高工,我需要修改一下软件的控制参数,可以吗?”

高工猛地回头,看着李晓宇:“在线修改?你疯了?你知道这有多大风险吗?稍有不慎,整个控制系统都会崩溃,主轴会立刻失控!”

“我没疯。”李晓宇的表情,平静得可怕,“给我一台电脑,再给我五分钟。”

他的目光,直视着高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高工与他对视了整整十秒钟。他从这个年轻人的眼中,看到了一种他只在那些最顶尖的,主持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总工程师身上,才看到过的东西——绝对的自信,和对技术的绝对掌控力。

“好。”高公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这个字,“我给你五分钟。我倒要看看,你们红星厂,到底有什么样的底气!”

他立刻让人搬来一台备用电脑,接上了测试系统的调试端口。

“林涛,别慌。”李晓宇拍了拍已经有些手足无措的林涛的肩膀,“打开实时调试界面,进入协方差矩阵的参数设定模块。听我的指令,我让你改什么,你就改什么。”

“是!总工!”林涛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手指在键盘上,重新变得稳定。

“第一步,将q矩阵的对角线第三个元素,数值从0.01,下调到0.005。”

“第二步,将R矩阵的观测噪声参数,增加一个维度,引入角速度作为新的观测变量。”

“第三步,在卡尔曼滤波的增益计算公式里,加入一个衰减因子,初始值设定为0.99……”

李晓宇的语速极快,一条条指令,清晰无比地从他口中发出。他没有去修改核心的算法模型,那需要大量时间。他做的,是在现有的框架内,通过对关键控制参数的“在线微调”,如同一个经验最丰富的老中医,用几位药的剂量调整,来改变整个药方的药性!

林涛的大脑,已经完全放弃了思考,只是本能地,将李晓宇的指令,转化为一行行代码和参数,输入电脑。

高工站在一旁,看着屏幕上那些飞快闪过的数据和参数,他的表情,从最初的审视,慢慢变成了震惊,最后,甚至带上了一丝骇然!

他虽然不是算法专家,但作为项目总负责人,他看得懂这些参数的意义!对方的每一步操作,都精准地,打在了现有算法模型的“七寸”上!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调试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在悬崖边上,进行的,堪称艺术的,外科手术!

“……最后一步,参数写入,立即生效!”

随着林涛敲下回车键。

奇迹,发生了!

屏幕上,那条疯狂上扬的温度曲线,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摁住了!它在46度的位置,停顿了数秒,然后,开始缓缓地,但却坚定地,向下滑落!

45度……43度……41度……

最终,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它重新回到了40度的安全线以下,并稳定了下来!

那条代表着补偿算法的曲线,也不再震荡,重新恢复了平滑。

危机,解除了!

整个控制室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如同看怪物一般,看着那个依旧云淡风轻的年轻人。

高工的嘴巴,微微张着,许久,才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气。他看着李晓宇,眼神中,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轻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震撼。

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测试,仍在继续。但所有人心态,已经完全不同。

四十八小时……六十小时……七十二小时!

当计时器上的数字,最终定格在“72:00:00”时,高亢的啸叫声,戛然而止。

“红星一号”,平稳地停了下来。

屏幕上,所有的性能曲线,从开始到结束,除了中途那一次小小的波澜,几乎完美得像一条直线。

“第一项测试,通过。”

高工站起身,走到李晓宇面前,第一次,郑重地,向他伸出了手。

“李总工,我为我之前的态度,向你道歉。你们的软件实力,特别是你个人的能力,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他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但说出的话,却让刚刚松了一口气的众人,心又提了起来。

“不过,你也别高兴得太早。软件的优势,可以通过现场调试来弥补。但硬件的极限,却是无法取巧的。”

“好好准备一下吧,”高工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明天的测试,是‘高低温冲击’和‘强振动测试’。那,才是对你们材料学、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的,真正的……终极考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