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 > 第150章 失重之舞,极限突围

“飞碟”实验室那巨大的真空模拟舱内,一场关于微观粒子的“叛乱”,正在上演。

苏晚晴眉头紧锁,透过厚重的观察窗,死死地盯着舱内的3d打印喷头。

“启动送粉!”随着她一声令下,原本应该乖乖落入激光熔池的金属粉末,在模拟微重力环境的气流扰动下,竟然像脱缰的野马,瞬间化作了一团不受控制的烟雾,弥漫在整个打印舱内!

激光束穿过这层金属迷雾,发生了严重的散射,能量被大幅削弱。不仅没能烧结出预定的形状,反而在基板上留下了一堆焦黑的废渣。

“停!快停下!”苏晚晴急促地喊道,“再这样下去,激光器就要被反向散射的光束给烧毁了!”

实验,再次以失败告终。这已经是这个星期的第十二次失败了。

“微重力……这个看不见的幽灵,简直是粉末冶金的克星。”助手沮丧地清理着舱内的残局,“没有了重力,粉末根本无法在基板上铺展,更别提精准成型了。看来,在太空中搞3d打印,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苏晚晴没有说话,但她那紧握的拳头和发白的指节,却暴露了她内心的不甘与焦灼。

李晓宇闻讯赶来。他看着那团混乱的金属粉末,沉思了许久。

“重力没了,我们就给它造一个力。”

他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

“苏主任,你见过静电除尘器吗?”

“静电?”苏晚晴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你是说……用电场力?”

“没错!”李晓宇随手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既然粉末不听话,我们就给它们‘带上镣铐’!我们在喷嘴和基板之间,建立一个高达数千伏的,经过精密计算的高压静电场。”

“让每一颗金属粉末,在飞出喷嘴的瞬间,都带上电荷。在电场力的强力束缚和引导下,它们将不再是乱飞的苍蝇,而是被精准制导的导弹!无论有没有重力,它们都必须,也只能,乖乖地落入我们指定的熔池!”

这个天才般的“静电束粉”构想,瞬间点燃了苏晚晴的灵感。

“太妙了!电场力在微观尺度上,远比重力强大!这完全可行!”

然而,理论是完美的,实践却是残酷的。要在狭小的打印舱内,构建一个如此精密且稳定的高压电场,并防止高压电弧击穿设备,其难度不亚于在针尖上跳舞。

地面模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他们需要真正的失重环境,来验证这套系统的可靠性。

“申请飞行测试!”李晓宇当机立断,“我们去天上,找答案!”

三天后,一架隶属于空军试飞院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经过特殊改装后,呼啸着冲上了蓝天。

这架飞机,将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抛物线飞行。

它将先爬升到万米高空,然后以大角度俯冲,在机舱内创造出长达30秒的“微重力”窗口期。

这,是只有宇航员才能享受的“待遇”,也是对人体生理极限的巨大挑战。

李晓宇和苏晚晴,穿着厚重的飞行服,被固定在机舱中部的实验架旁。他们的面前,就是那台经过改造,加装了静电束粉系统的“天宫”打印机原型。

“准备!进入俯冲!”飞行员的声音在耳机中响起。

飞机猛地一沉!

那一瞬间,所有的重力仿佛凭空消失。李晓宇感到自己的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提了起来,血液直冲大脑。

但他顾不上身体的不适,双手死死地抓着扶手,眼睛紧盯着打印机的监控屏。

“静电场启动!送粉!”苏晚晴忍着强烈的眩晕,按下了按钮。

奇迹,发生了!

在高压电场的束缚下,那些原本狂野的金属粉末,竟然真的像一条听话的银色丝带,在真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无误地汇聚在了激光的焦点之下!

熔化、凝固、成型!

仅仅几秒钟,一个完美的金属层,就出现在了基板上!

“成功了!”苏晚晴激动地大喊,声音在面罩里显得有些沉闷。

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飞机在拉起改平的过程中,突然遭遇了一股强烈的晴空湍流!

巨大的机身剧烈地颠簸了一下,就像是被巨人的手狠狠拍了一巴掌。

“哐当——!”

固定实验设备的螺栓,发出了一声令人牙酸的断裂声。那台重达几百公斤的打印机,竟然挣脱了束缚,向着苏晚晴的方向,狠狠地撞了过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晓宇没有任何犹豫。

他解开自己的安全带,猛地扑了过去!

用自己的后背,死死地顶住了那台失控的机器,同时用双手护住了苏晚晴!

“砰!”

一声闷响。李晓宇感到自己的后背仿佛被铁锤重击,剧痛瞬间传遍全身。但他咬紧牙关,硬是一声没吭,死死地将机器顶回了原位,直到飞机重新恢复平稳。

“总工!你怎么样?!”苏晚晴惊恐地看着他,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李晓宇脸色苍白,额头上全是冷汗,但他却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

“我没事……数据……数据保住了吗?”

苏晚晴看着眼前这个为了保护设备和自己,连命都可以不要的男人,心中涌起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复杂而强烈的情感。

那是敬佩,是感激,更是一种……深深的依恋。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哽咽着说道:“保住了!都保住了!我们……我们成功了!”

回到地面后,李晓宇被立刻送往了医院。好在只是软组织挫伤,没有伤及骨头。

但这场惊心动魄的飞行测试,却换回了无价的成果。

“静电束粉”技术,在实战中得到了完美的验证!太空制造最大的拦路虎,被彻底踢开!

与此同时,地面上的其他战线,也捷报频传。

秦振华带领的精密制造团队,在攻克“真空冷焊”难题上取得了突破。

在超高真空环境下,金属表面失去氧化膜保护,两个接触面极易发生原子扩散而“焊”在一起,导致机械卡死。

秦振华借鉴了卫星轴承的经验,研发出了一种基于“离子溅射二硫化钼”的纳米级固体润滑涂层。

这种涂层,就像一层看不见的润滑油膜,牢牢地附着在齿轮和轴承表面。即使在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温和绝对真空中,它依然能保持极低的摩擦系数,让“天宫”的机械臂,在太空中也能像在地球上一样灵活自如。

而在算法研究院,林涛团队也完成了对“娲皇”芯片的“抗辐照加固”。

太空中的高能粒子辐射,是芯片的杀手。它会打乱晶体管的逻辑状态,导致程序跑飞甚至芯片烧毁。

林涛采用了一种名为“三模冗余(tmR)”的架构设计。

简单来说,就是让三个一模一样的计算单元,同时执行同一个任务。然后通过一个“表决器”,对三个结果进行比对。只要有两个结果一致,就认为是正确的。

这种“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策略,极大地提高了芯片在恶劣辐射环境下的可靠性。经过模拟测试,即便是在遭遇太阳风暴的极端情况下,“女娲”系统依然能稳定运行,坚如磐石。

一个月后,当李晓宇带着伤,再次回到实验室时。

那一台,集成了“静电束粉”、“真空润滑”、“抗辐照芯片”等无数黑科技,真正具备了实战能力的“天宫一号”正样机,已经总装完毕。

它静静地悬浮在模拟舱中,金色的隔热层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那六只灵活的机械手,仿佛正在向着虚空,发出无声的邀请。

李晓宇走上前,轻轻抚摸着它冰凉的外壳。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台机器。

这是人类工业文明,向着星辰大海迈出的,最坚实的一步。

是对那个“谁主沉浮”的千古之问,最响亮的回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