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 > 第35章 冰火淬炼,真金本色

当天深夜,红星厂的招待所灯火通明。

72小时的连续测试,不仅考验着设备,也几乎耗尽了所有技术人员的精力。大部分人都已经沉沉睡去,唯有几个核心人物,还在为第二天的测试,做着最后的准备。

招待所的二楼会议室里,钱秉义教授正带着几个学生,一遍遍地核对着“红星一号”的设计图纸和材料清单,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

突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走廊昏暗的灯光下,高工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他换下了一身严肃的干部装,只穿着一件白衬衫,手中还端着一个搪瓷缸,里面泡着浓茶。

“钱老,还没休息?”高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歉意,“冒昧打扰,只是有些技术上的问题,想跟您私下请教一下。”

钱秉义教授有些意外,但还是热情地请他坐下:“高工太客气了,有什么问题,我们随时交流。”

高工点了点头,他沉吟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最终还是开门见山地说道:“钱老,恕我直言。今天白天,你们李总工那手‘在线热修复’的绝活,确实让我大开眼界。我承认,在软件和算法层面,你们已经走在了国内,乃至世界的前列。”

他的话锋,却猛地一转。

“但是……一个顶尖的电主轴,软件是魂,硬件才是骨。恕我直言,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国内目前在高性能轴承钢、特种合金材料以及精密热处理工艺上,和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至少还有十年以上的差距。你们红星厂,成立时间不长,底子也相对薄弱。我实在有些担心,你们的硬件基础,能否经受住明天那种‘地狱级’的考验。”

这番话,虽然客气,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怀疑。这不是针对红星厂,而是对整个国家基础工业水平的客观评价。

钱秉义教授闻言,却只是微微一笑。他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眼中闪烁着智慧与自信的光芒。

“高工,你的担忧,我完全理解。你说得没错,在常规材料领域,我们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话锋同样一转,语气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

“但是,谁说我们用的,是常规材料呢?”

……

第二天清晨,测试再次开始。

“红星一号”样机,被请入了一个巨大的,如同白色冰柜般的环境测试箱中。这里,是它的下一个,也可能是最后一个考场。

“测试项目:高低温冲击循环。”

高工亲自宣读测试流程,他的目光,不时地瞟向站在一旁的李晓宇和钱秉心,似乎还在回味着昨晚钱老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测试流程:首先,将环境温度,在三十分钟内,从常温25摄氏度,急速降低至零下40摄氏度,并稳定运行一小时。然后,在三十分钟内,从零下40度,急速拉升至零上80摄氏度,同样稳定运行一小时。此为一个循环,共计十个循环。”

“主要监控指标:主轴在不同温度下的运行精度、功率损耗,以及……核心部件的内部应力变化!”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环境测试箱的厚重舱门,缓缓关闭。

一场冰与火的淬炼,正式开始!

测试箱内的温度,开始急速下降。白色的寒霜,肉眼可见地,在样机的外壳上凝结。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都清楚,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对材料科学而言,意味着什么。

不同的材料,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主轴内部,由数十种不同的金属材料精密组装而成,在巨大的温差下,它们之间会产生强大的内应力。一旦这个应力,超过了材料本身的屈服强度,就会导致不可逆的永久性形变。哪怕只是几微米的变形,对于电主轴而言,都是致命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零下10度……零下20度……零下40度!

样机在极寒的环境中,依旧平稳地旋转着。各项运行参数,虽然有轻微的波动,但始终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

第一个小时,安然度过。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开始升温!”

高工一声令下,测试箱内的加热模块启动。温度,开始从零下40度的冰点,向着零上80度的沸点,急速爬升!

这,才是最致命的时刻!

“警报!警报!”

监控计算机上,代表着“内部应力”的那条曲线,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陡然向上疯狂飙升!

红色的警示灯,在每个人的脸上,映照出一片紧张的光芒。

“应力值,已经达到了450兆帕!”一名年轻的技术员,声音颤抖地报着数。

“天哪!这已经接近普通王牌钢的屈服极限了!”

“还在升!480兆帕!500兆帕!”

钱秉义教授和李晓宇的脸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尽管他们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但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还是让他们感到一阵窒息。

高工的拳头,不知不觉间,已经紧紧攥住。他的心中,既有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惋惜。

难道,终究还是倒在了这最后一道,也是最难的门槛上吗?

然而,就在应力曲线,即将触碰到600兆帕那条代表着“永久性损伤”的红色警戒线时,异变再起!

那条疯狂上扬的曲线,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势头猛地一顿!

然后,在所有人不敢置信的目光中,它开始缓缓地,但却坚定地,掉头向下!

580兆帕……550兆帕……500兆帕……

随着测试箱内的温度,最终稳定在零上80摄氏度,那条惊心动魄的应力曲线,也奇迹般地,回落到了200兆帕的安全范围之内!

整个过程,如同一场最精彩的悬崖勒马!

“这……这怎么可能?!”高工再也无法维持镇定,他失声喊道,“在如此巨大的温差冲击下,内部应力,居然……居然能够自我释放和恢复?这……这违背了金属材料学的基本定律!”

李晓宇和钱秉义,对视了一眼,两人脸上,同时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高工,”李晓宇的声音,带着一种揭晓谜底的从容,“谁说,它违背了定律?它只是,遵循了一个,你们还不知道的,新的定律。”

他走到高工身边,指着屏幕上那条完美的应力恢复曲线,一字一句地说道:

“因为,我们‘红星一号’所有的核心承力部件,从主轴轴心、轴承内外圈,到外壳的预紧螺栓,全部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合金材料。”

钱秉义教授接过了话头,他的眼中,闪烁着一个科学家,此生最大的骄傲与光芒。

“这种材料,是我和我的团队,耗费了近十年心血,才研发出来的。我们在传统的马氏体时效钢的基础上,通过精确配比,加入了微量的‘铼’和‘钇’等稀有元素,并配合一套极其复杂的‘深冷处理’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消除材料在铸造和加工过程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残余奥氏体,使其在宏观上,呈现出一种近乎完美的‘无相变’特性。也就是说,在零下100度到零上200度的温度区间内,它的热胀冷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将它命名为——‘龙纹钢’!”

“龙纹钢”三个字,如同惊雷,在高工的耳边炸响!

他呆呆地看着屏幕,看着那台在80度高温中,依旧平稳运行的“红星一号”,大脑中,一片空白。

无相变钢!深冷处理!

这些只在世界最前沿的材料学论文中,才偶尔被提及的,神话般的技术,居然,被眼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工厂,变成了现实?!

他终于明白,昨晚钱秉义那句话的真正含义。

他们,不是在追赶世界,他们,是在创造世界!

高低温冲击测试,毫无悬念地,完美通过。

但高工,已经没有心思去关注最终的结果了。他的心中,早已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看着李晓宇,这个从始至终,都表现得从容不迫的年轻人,心中第一次,涌起了一股近乎于“敬畏”的情绪。

软件算法,深不可测。

硬件材料,更是藏着惊天王牌。

这家红星厂,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高工,”李晓宇的声音,将他从震撼中拉了回来,“现在,可以开始最后一项测试了吗?”

高工回过神来,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

“开始吧。最后的考验——强振动与抗电磁干扰测试。”

他的语气,已经没有了丝毫的考验意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于“见证奇迹”的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