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 > 第22章 兵分两路,双线并进

钱秉义教授的正式加盟,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刚刚成立的研发部。

第二天,李晓宇便带着钱教授和他的两名得意门生——一个叫周毅,一个叫林晚,在全厂最好的技术员公寓安顿下来。看着窗明几净,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的住所,钱秉义师生三人的心中,都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被尊重和重视的温暖。

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研发部的重组会议。

在会议上,李晓宇正式宣布,将原有的研发部,重组为两个核心攻关小组。

“A组,由钱秉义教授担任组长,周毅和林晚为核心成员。”李晓宇的目光投向钱教授,“A组的任务,是整个电主轴项目中,最艰难,也是最基础的一环——特种材料与精密轴承的研发。目标,就是复制并最终超越我们手上这颗德国的陶瓷球!”

钱教授郑重地点了点头,这个任务,正是他一生的追求。

“b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李晓宇继续说道,“b组负责主轴的机械结构设计、优化,以及最关键的——动平衡技术的研究。”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个围绕着电主轴研发的,权责清晰、目标明确的战斗小组,正式成型。

然而,战斗刚一开始,A组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不行,”钱教授看着那颗白色的小球,摇了摇头,“要反向推导它的烧结工艺,就必须先知道它精确的化学成分配比,特别是里面为了增加韧性而添加的稀土元素。我们厂里的化验室,设备太落后了,根本无法进行微米级的元素分析。”

周毅和林晚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为难。这的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个我来解决。”钱教授却显得胸有成竹。他走到办公室,拨通了一个省城长途。电话接通后,他那股学者的清高和执拗,立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喂,是老黄吗?我钱秉义……别跟我客套!我问你,你们所有没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有就行!我这里有个样品,需要做个全谱分析,明天我让我的学生送过去。……什么?排队?我不管你排到哪里,我这个样品,必须第一个做!……这是国家863计划之外的重点项目,耽误了你负不起这个责!”

钱教授拿着电话,中气十足地“咆哮”了一通,然后不容置疑地挂断了电话。他转过头,对已经目瞪口呆的周毅和林晚说:“搞定了。你们明天把样品送到省有色金属研究院,直接找黄所长。”

这一刻,李晓宇笑了。他知道,自己请来的,不只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在学术圈内,拥有着宝贵人脉和无形资产的“扫地僧”。

A组的问题,暂时有了方向。而b组这边,则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动平衡……这个太难了。”技术员王浩看着李晓宇画出的转子结构图,满脸愁容,“李总工,这根主轴的转子,设计转速两万四千转,动平衡的精度要求至少要达到G1.0级别。我们厂里那台老掉牙的皮带式动平衡机,最高只能做到G16的级别,这……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啊!”

所有b组成员都沉默了。他们都很清楚,高精度动平衡机,是比蔡司cmm更加稀有和昂贵的战略级设备,被德国、瑞士等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别说买,就是看都看不到。

“买,肯定是买不到的。”李晓宇的回答,证实了他们的猜测,也让大家的心沉到了谷底,“而且,就算能买到,我也不会买。”

“为什么?”王浩不解地问道。

“因为,我要让你们学会的,不是如何‘使用’一台昂贵的机器,而是,在没有这台机器的情况下,如何用我们的智慧,达到甚至超越它的效果!”

李晓宇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写下了一行字:

“分段动平衡补偿算法”。

“这是什么?”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闻所未闻的名词。

“这,就是我们的破局之路。”李晓宇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既然我们无法在两万四千转的高速下去测量它的不平衡量,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个思路呢?”

他一边画图,一边解释:“我们可以把整个转子,在设计上,就分成三段。然后,用我们现有的设备,在每分钟三千转的低速下,分别对这三段,进行精密的动平衡校正。我们会得到三组不同的,在低速下的不平衡量、相位和位置数据。”

“然后呢?”一个研究生忍不住追问道。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李晓宇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通过这个算法模型,我们可以将三组低速下的数据,进行耦合计算,从而推导出,当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并在两万四千转的高速下旋转时,会产生一个怎样的‘合成不平衡矢量’。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软件,预先计算出这个矢量,然后,在转子上,提前加工出相应的配重槽,来抵消掉这个看不见的不平衡量!”

“用软件算法,来取代硬件设备!用未来的计算,来弥补现在的功能!”

当李晓宇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整个研发部,鸦雀无声。

包括钱教授的两名高材生在内,所有人都被李晓宇提出的这个惊世骇俗的“黑科技”方案,给彻底镇住了。

这……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机械工程了,这是数学、是物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完美结合!是一种他们从未想象过的,用软件来定义硬件的,降维打击!

短暂的寂静后,房间里爆发出了一阵激烈的讨论和惊叹。

“天哪!还能这么干?”

“太……太不可思议了!这简直是天才般的想法!”

李晓宇看着众人眼中重新燃起的火焰,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天下午,研发部呈现出了一片前所未有的,紧张而有序的繁忙景象。

A组,钱秉义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制备好了送往省城研究院的样品,并开始着手搭建一个简易的高温烧结实验炉。

b组,则全体围在研发部唯一一台配备了286处理器的电脑前,在李晓宇的带领下,开始用bASIc语言,敲下了第一行属于红星厂自己的动平衡补偿算法代码。

两条通往未来的研发之路,在这一刻,双线并进,正式铺开。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正在做的,是一件足以改变红星厂,甚至改变未来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