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79章 历史十大帝王(25)

他用外戚卫青、霍去病,朕用外戚杨国忠,结果都栽了跟头——外戚能当助手,不能当靠山,这点咱俩都用教训验证了,可惜明白得太晚。

他下‘轮台罪己诏’后,还能安排霍光辅政,让汉朝平稳过渡到昭宣中兴;朕逃离长安后,连皇位都被儿子李亨(唐肃宗)夺走了,最后孤零零死在兴庆宫。说到底,帝王晚年不仅要‘认错’,还得‘放权放得明白’,他做到了,朕没做到——这点,朕得向他学。”

宋太祖赵匡胤:“刘彻靠‘推恩令’削诸侯,我靠‘杯酒释兵权’收武将权,都是为了防‘割据之乱’,但我比他温柔多了——他那法子看着软,实则把诸侯逼得‘食租税而已,不治民’,和圈养差不多;我给石守信、高怀德这些武将厚禄良田,让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既收了兵权,又保了君臣情分,还没落下‘卸磨杀驴’的名声,这才是‘帝王仁术’。

他重用卫青、霍去病,靠武将拓土开疆;我却‘重文抑武’,让文官当枢密使管军事,甚至规定‘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怕的就是唐末五代‘武将夺权’的乱局重演。结果呢?他的汉朝能把匈奴打跑,我的宋朝却打不过辽、西夏,连燕云十六州都收不回来——说到底,他敢放权给武将,是因为他能镇住场子(卫青、霍去病再厉害,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我不敢放权,是因为唐末五代‘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教训太深刻,咱俩都是根据时代情况做选择,难分对错,只是他选了‘强兵’,我选了‘稳局’。

他‘盐铁官营’垄断财权,我也搞‘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管全国财政,都是为了把钱袋子攥在朝廷手里。

但他对商人太狠,‘算缗告缗’把富商逼得家破人亡,结果‘商路断绝,民不聊生’;

我对商人宽容,取消‘市籍’限制,鼓励海外贸易,宋朝的市舶司收入比唐朝多十倍,都城汴京‘昼夜不绝’,这就是‘强朝廷,弱百姓’和‘朝廷百姓共富’的区别。治国不能只盯着‘国库’,还得让民间有活力才行。

他‘独尊儒术’把思想管得太死,我也重儒学,但允许文人自由议论,甚至鼓励大臣‘与天子争是非’,所以宋朝出了包拯、范仲淹这样敢骂皇帝的直臣。他的儒学是‘统治工具’,我的儒学是‘治国伙伴’——帝王要靠思想统一人心,不是靠思想堵人的嘴,这点,他不如我想得透彻。”

宋高宗赵构:“朕在靖康之耻后南渡,建立南宋,和刘彻当年‘接手文景之治的烂摊子’(晚年动荡)一样,都是‘临危受命’,想守住祖宗的江山。但他有卫青、霍去病这样能‘封狼居胥’的名将,朕只有岳飞这样被冤杀的忠臣——不是朕不想北伐,是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让朕不敢放权给武将(怕成唐末藩镇),这点他比朕幸运,生在一个能‘放心用将’的时代。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学统一思想;朕也靠儒学拢人心,让朱熹、程颐等理学家讲学,用‘忠孝节义’鼓励百姓抗金——儒学这东西,在乱世里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这点咱俩都懂。但他能用儒学‘外儒内法’,既拢人心又强集权;朕却只能用儒学‘安抚民心’,连对金议和都得靠‘儒学的妥协之道’找借口,说到底,他有‘拓土’的本钱,朕只有‘保命’的份,处境不同,对儒学的用法也不一样。

他‘推恩令’削诸侯,朕‘削藩镇’(平定李成、杨幺等叛乱),都是为了稳定内部。但他削诸侯靠‘软手段’,没流血就成功;朕削藩镇靠‘硬打仗’,打了十几年才稳住江南——他有汉朝的强盛家底,朕只有南宋的半壁江山,难度天差地别。

他晚年下‘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穷兵黩武’;朕晚年也后悔杀岳飞,却没勇气认错——帝王认错容易,但认错后可能引发朝局动荡(比如主战派反扑),这点他比朕有魄力,因为他有‘昭宣中兴’的底气,朕却只有‘和金保国’的无奈。要是朕有他那样的国力和名将,也想像他那样‘北击强敌,恢复故土’,可惜啊,时势不由人。”

明太祖朱元璋:“咱和刘彻,一个是‘承平天子’攒够家底折腾,一个是‘布衣皇帝’白手起家打拼,出身不一样,但‘抓权’的心思一样狠。他设中朝削丞相权,咱干脆废了丞相,让六部直接对咱负责;他用‘察举制’选儒生,咱用‘八股取士’框定思想——都是为了把朝堂、思想牢牢抓在手里,不让权力旁落。

他打匈奴、拓疆域,咱也派徐达、蓝玉北伐蒙古,把北元赶到漠北,还收复云南、辽东——‘驱逐外敌,统一疆土’,这是帝王的本分,咱比他做得更彻底(他没彻底灭匈奴,咱把元朝皇室赶出了中原)。但他打了几十年仗,把百姓逼得流亡;咱打完天下就‘轻徭薄赋’‘兴修水利’,还设‘养济院’养孤寡,因为咱是从底层爬上来的,知道‘百姓活不下去,江山就坐不稳’,这点他不如咱懂。

他‘盐铁官营’‘算缗告缗’刮钱,咱也搞‘官营作坊’,但不折腾商人,还让百姓‘垦荒永不起科’——治国得‘藏富于民’,不是把百姓榨干,他那套‘涸泽而渔’的法子,咱不认同。

他晚年杀太子、诛群臣,咱晚年也杀胡惟庸、蓝玉,株连数万人——都是怕‘权臣篡权’‘太子镇不住场子’。但他杀完就剩个霍光专权,咱杀完却让朱允炆孤立无援,被朱棣夺了皇位,说到底,咱和他都犯了‘只防外臣,不防宗室’的错。不过他能下‘罪己诏’认错,咱到死都没说过自己一句不是,这点他比咱有勇气——帝王认错不丢人,丢人的是错了还硬撑。”

明成祖朱棣:“朕当年以燕王身份‘靖难’,从侄子手里夺皇位,和刘彻当年‘靠馆陶公主助力,挤掉太子刘荣’一样,都是‘非常规上位’,懂‘抓住机会、借力打力’的道理。

他北击匈奴、封狼居胥,朕也五征蒙古、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还派郑和下西洋,把明朝的威风传到海外——‘帝王不能只守着一亩三分地,得让四方臣服’,这点咱俩想法一致。但他打匈奴靠‘猛冲猛打’,耗空了国库;朕打蒙古靠‘稳扎稳打’,打完就在边境设卫所屯田,既防蒙古南下,又减轻财政负担,比他会算账。

他设中朝削相权,朕设‘内阁’帮着处理政务(虽然后来内阁权力越来越大),都是为了集权又能省心。他重用外戚,朕重用宦官(郑和、王景弘),结果都有隐患——外戚会干政,宦官会乱政,帝王用人得‘用其长,防其短’,这点咱俩都没做好。

他晚年搞‘巫蛊之祸’,杀太子刘据;朕晚年也疑神疑鬼,杀解缙、囚朱高煦,怕儿子们争皇位。

但他最后选了年幼的刘弗陵,托孤霍光,还算稳妥;朕选了朱高炽,虽胖但仁厚,能守好江山,也算没选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