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73章 历史十大帝王(18)

三国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未称帝,其子曹丕追封):“刘邦这老小子,起点比我还低——我好歹是官宦之后,他就是个亭长,却能把项羽这等‘力能扛鼎’的猛将逼到乌江自刎,靠的不是武力,是‘会装’!鸿门宴上故意示弱,项羽封他汉王时不吵不闹,转头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隐忍的本事,我都得学。他‘用韩信却防韩信’,我‘用司马懿却压着司马懿’,都是一个道理:乱世之中,能人不能不用,但也不能不防。不过他敢‘废秦苛法’,我却只能‘挟天子’来师出有名,说到底,他是‘开创者’,我是‘继承者’,名分上差了一截,这也是我到死都不敢称帝的原因。”

- 刘备:“我和先祖都是‘汉室宗亲’,他能从布衣做到皇帝,我却只能偏安蜀地,差距就在‘顺势’二字。先祖趁秦末大乱起兵,身边有萧何管后勤、韩信打硬仗,各司其职;我虽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兄弟,却没一个像萧何那样能稳得住后方的人,丢了荆州、败了夷陵,说到底是人才用得不如他明白。他‘约法三章’让关中百姓归心,我在蜀地也轻徭薄赋,可百姓只认‘汉室正统’,却不认我这‘远支宗亲’,要是先祖当年没定下‘刘氏天下’的根基,我恐怕连蜀地都守不住。”

- 吴大帝孙权(承父兄基业称帝):“刘邦靠自己拉起队伍,我靠父兄打下的江东基业,论‘白手起家’的本事,我远不如他。他能拉拢韩信、彭越这些诸侯联手灭项,我却要在曹魏和蜀汉之间反复周旋,稍有不慎就会被两面夹击。不过他称帝后急于铲除异姓王,反倒让朝局动荡;我在江东重用周瑜、鲁肃这些外姓大臣,又让宗室镇守要地,反倒稳了几十年。说到底,乱世夺权靠‘借力’,治世守成靠‘平衡’,刘邦懂前者,后者却做得太急了。”

隋朝

-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终结南北朝乱世):“我和刘邦都是‘结束乱世、重建统一’的皇帝,他灭秦破项,我平南陈、灭北齐,都懂‘乱世之后,民心比武功更重要’。他‘汉承秦制’,我‘隋承周制’又加以改革,都是在旧制度基础上修修补补,比凭空创造要稳妥。不过他分封同姓王,导致后来七国之乱;我废黜太子杨勇、立杨广,却没想到杨广会荒淫无道,说到底,帝王选继承人,比打天下更难。刘邦最后放弃废储,或许就是明白‘立长不立幼’才能稳朝局,这点我不如他。”

唐朝

- 唐太宗李世民:“刘邦‘知人善任’,让萧何、张良、韩信各展所长,这和我用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是一个道理,帝王的本事,本就不是‘事必躬亲’,而是‘识人用人’。但他‘屠戮功臣’太不厚道,我对尉迟敬德、秦琼既用且防,却从没想过赶尽杀绝,君臣和睦才能让天下人信服。他‘白登之围’后只能和亲,我却能派李靖灭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不是我比他厉害,是汉朝初年国力弱,唐朝初年有隋朝留下的根基。不过他‘轻徭薄赋’的治民之道,我一直学着,贞观之治能成,说到底还是靠‘不折腾百姓’,这点和先祖(指李渊)常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和刘邦的思路一脉相承。”

-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时期):“刘邦建汉后,用‘休养生息’让天下从战乱中恢复,我开元年间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才有了‘稻米流脂粟米白’的盛世,这都是‘大乱之后必行仁政’的道理。他靠‘白马之盟’防异姓王,我靠‘三省六部制’分权防权臣,制度上比他更完善。不过他晚年虽想废太子,却没让后宫干政;我早年能治住太平公主,晚年却被杨贵妃和杨国忠搅乱朝局,这点真不如他清醒。要是能像他那样,到了晚年还能盯着‘皇权稳固’这根弦,也不至于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宋朝

- 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杯酒释兵权):“刘邦对功臣‘鸟尽弓藏’,我用‘杯酒释兵权’让石守信等人解甲归田,同样是收兵权,我比他更体面,也更能让功臣安心。他靠‘分封同姓王’稳固地方,我却怕武将和宗室夺权,搞‘强干弱枝’,让文官管地方,结果导致军队战斗力变弱,打辽和西夏总吃亏。现在才懂,他当年‘郡县与分封并存’,其实是‘刚柔并济’,我只想着‘防内患’,却忘了‘强外患’,这是把双刃剑啊。”

- 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偏安江南):“刘邦被项羽追得丢妻弃子,却始终没丢‘争夺天下’的志气;我被金兵追得逃到海上,却只想偏安江南,连岳飞这样能打胜仗的将领都不敢用。他能拉拢韩信、彭越联手抗项,我却只能靠秦桧和金国议和,说到底,他身边有‘愿意帮他打天下’的人,我身边却全是‘怕打仗’的大臣。要是能有他一半的狠劲,或许能收复中原,不至于让宋朝只剩半壁江山。”

明朝

- 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出身,明朝开国皇帝):“我和刘邦,都是从底层爬上来的,知道百姓最恨贪官污吏,所以他‘约法三章’,我‘剥皮实草’治贪,思路一样。他身边有萧何、韩信,我身边有李善长、徐达,都是靠兄弟们打天下。不过他杀韩信、彭越,还留了几个功臣;我杀胡惟庸、蓝玉,几乎把开国功臣斩尽杀绝,不是我比他狠,是元朝末年的乱局比秦末更甚,我必须让皇权牢牢抓在手里,不能给任何人篡位的机会。他‘白马之盟’定规矩,我编《皇明祖训》立家法,都是怕后代镇不住场子,说到底,布衣皇帝开国,比那些世袭的皇帝,更懂‘江山来得不容易’。”

- 明成祖朱棣(以燕王身份靖难夺位):“刘邦以亭长起兵,我以燕王靖难,都是‘不按常理出牌’却能成事的人。他靠‘隐忍’在汉中积蓄力量,我靠‘装疯卖傻’骗过建文帝,都懂‘欲速则不达’。他登基后要靠‘灭异姓王’立威,我登基后要靠‘五征蒙古、编《永乐大典》’证明自己,都是怕天下人不服。不过他‘得关中者得天下’,我‘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战略眼光上不分高下。要是他知道我把明朝疆域扩到漠北,或许会说一句‘这小子,比我当年还敢干’!”

清朝

- 顺治帝福临(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我入关后‘废除明朝苛税’,都是想让百姓尽快接受新朝代。他面对的是项羽这样的‘明敌’,我面对的是李自成、张献忠的残余势力和南明小朝廷这些‘暗敌’,更难对付。他有萧何、韩信帮他,我有多尔衮、范文程辅佐,却总怕汉人不服,只能靠‘尊孔崇儒’来拉拢读书人。要是刘邦知道我这异族皇帝,为了让天下安定,既要打胜仗,又要学汉人的礼仪文化,或许会懂‘当家不易’吧。”

pS:喜欢本书的读者大大请多多评论,多多加书架,多多催更,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