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207章 历史名相(72)

梁启超(近代·思想家、史学家):“其‘修身成事’之范可学,其‘时代局限’之憾当叹”

“我在《新民说》中倡‘新民、新国’,曾国藩是‘旧时代能臣的极致’——他出身耕读世家,靠‘日拱一卒’的坚持逆袭成‘中兴名臣’,既懂‘修身齐家’(《曾国藩家书》传后世),又能‘治国平天下’(平乱、洋务),这种‘全面之才’,在晚清找不出第二个。他的‘拙诚’——不投机、不避难,更是后世读书人该学的立身之本。

但他逃不出‘封建卫道士’的局限:他平太平天国,是为保清朝统治,而非‘救百姓于**’;他搞洋务,是为‘补封建制度的窟窿’,而非‘建近代国家’。他像个‘勤恳的管家’,把快散架的清朝屋子修修补补,却没意识到‘屋子本身该换了’。若他能跳出‘忠君’的框,或许能推动晚清更彻底的变革——可惜,时代没给他这个机会。”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派):“其‘扛骂干事’之苦可感,其‘处世谨慎’之失当议”

“我与曾国藩有师生之谊,一辈子都在‘骂声中干事’,最懂他的难。他平太平天国时,被骂‘曾剃头’;搞洋务时,被骂‘崇洋媚外’;办天津教案时,被骂‘卖国贼’——这份‘明知会挨骂,还敢干实事’的担当,我最佩服。当年我办北洋水师、签不平等条约,也常想起他,若没有他当年打下的基础,我连‘扛事’的资本都没有。

但他太‘谨慎’,功成后主动裁兵、自污避祸,连洋务都不敢‘大声推’。我虽也懂‘藏拙’,却知‘乱世需掌权’——若他当年不裁湘军,多掌些实权,或许能帮我顶住保守派的压力,让北洋水师更强、洋务更顺。他的‘谨慎’,是‘自保之智’,却也让晚清少了个‘能扛住大局’的核心——干事的人,太怕‘功高震主’,反而成不了大事。”

章太炎(近代·思想家、革命家):“其‘平乱之功’当认,其‘保皇之愚’当批”

“我反清革命,却不否认曾国藩的‘干事之才’——他能在清朝绿营腐朽时,练出湘军平太平天国,这份‘军事才能’,比清朝的八旗、绿营将领强百倍;他搞洋务,虽不彻底,却也是‘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比那些‘守着旧制度等死’的官员强。单论‘能臣’,他是晚清第一人。

但他‘保清朝、反革命’,是‘愚忠’。太平天国虽有局限,却也动摇了清朝的统治;他平太平天国,是‘帮着**王朝镇压百姓’,本质是‘维护腐朽统治’。后来他办天津教案,为保清朝,杀百姓、赔列强,更是‘牺牲民族利益换王朝苟安’。他越‘能’,对百姓、对中国的危害越大——若他能看清‘清朝该亡’,或许能成为‘救中国’的英雄,而非‘保清朝’的忠臣。”

商鞅(战国·法家代表):“其‘强兵干事’之劲可嘉,其‘妥协之软’当弃”

“我推变法靠‘法不阿贵、令行禁止’,曾国藩能在乱世练湘军、平太平天国,以‘硬气’破困局,这份‘干事不避难’的劲,跟我思路相通——他若在秦国,定能帮我把‘耕战’之策落到实处,压服旧贵族,比那些‘畏难避事’的庸臣强百倍。

但他太懂‘妥协’,天津教案怕战就杀百姓、赔银子,办洋务怕非议就不敢碰制度,这是‘求稳失刚’。我当年为推新法,不惜‘刑及太子师傅’,从不在意‘非议’;真要救乱世,就得‘破局敢硬’,哪容得下‘畏首畏尾’?他缺的,是‘彻底变革’的狠劲,终究成不了‘定法强国’的柱石。”

诸葛亮(三国·蜀汉丞相):“其‘临危受命’之忠可敬,其‘仁政之失’当警”

“我辅刘备‘兴复汉室’,靠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曾国藩丁忧期间‘墨绖从戎’,危难时扛起平乱重任,这份‘忠君报国’的诚,与我初心一致——他不像有的官员‘见乱则逃’,是真能为王朝‘赴汤蹈火’,这点我敬他。

但他‘安庆屠城’‘杀民息事’,违背‘仁政’根本。我当年治蜀,‘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却从不对百姓滥杀,反而‘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曾国藩倒好,为速定乱局用‘酷法’,虽赢了战事,却失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连这点都忘了,就算平了乱,也守不住江山。”

王安石(北宋·改革家):“其‘务实改革’之心与我同,其‘魄力不足’之弊当议”

“我推新法为‘矫世变俗、富国强兵’,曾国藩搞洋务、整湘军,想补晚清国力之缺,这份‘救时弊’的初心,与我如出一辙——他不怕得罪既得利益者,敢在‘绿营腐朽’时另练湘军,比那些‘苟且偷安’的保守派强;他能抓实务,从选兵到筹饷都亲力亲为,比那些‘只会写奏折’的空谈家实在。

但他‘魄力不够’,改革只敢‘修修补补’:办洋务只造枪炮,不敢改‘科举、官制’;平乱后为避祸主动裁兵,不敢借势推动更深变革。我当年推新法,虽遇阻力仍敢‘强推’,哪怕‘天下怨谤’也不回头;他倒好,怕‘功高震主’就自缚手脚,这样的‘改革’,终究救不了乱世——救时需‘破局之勇’,不是‘自保之智’。”

范仲淹(北宋·名臣):“其‘忧国忧民’之情可感,其‘底线之失’当批”

“我写‘先天下之忧而忧’,所求不过‘护百姓、安天下’,曾国藩推‘一条鞭法’减民负、平乱止战,这份‘忧民’的情,我能体会——他不像那些‘刮民肥私’的贪官,懂得‘百姓苦’,也敢为百姓‘碰硬’,比朝中多数官员强。

但他‘天津教案’牺牲百姓、妥协列强,是‘丢了臣子的底线’。我当年推庆历新政,虽遭反对也绝不‘牺牲百姓’;他倒好,为保王朝苟安,把百姓当‘替罪羊’,这哪是‘忧民’,是‘害民’!臣子干事,‘忠君’更要‘护民’,连百姓都保不住,再能平乱、再懂洋务,也配不上‘名臣’二字。”

海瑞(明代·清官):“其‘修身自律’之德可学,其‘公私不分’之失当鄙”

“我一生以‘刚直守正、严惩贪腐’为任,曾国藩修身自律,写《家书》教家人‘勤俭、务实’,这份‘私德’,比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强——他不像有的臣子‘外谈仁义、内行贪腐’,至少能‘严于律己’,这点值得学。

但他‘公私不分’,为‘保官避祸’牺牲公义:天津教案明知百姓无辜,却为妥协杀百姓;功成后为避‘功高震主’,主动裁撤能打仗的湘军。我当年骂嘉靖帝‘嘉靖嘉靖,家家皆净’,哪怕丢官也不‘曲意逢迎’;他倒好,把‘自保’看得比‘公义’重,这是‘伪忠’!清官干事,要‘刚直不阿’,不是‘趋炎附势’,他这点,远不如我。”

李斯(秦朝·丞相):“其‘强干务实’之能可用,其‘权变不足’之弊当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