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97章 历史十大民族英雄(6)

2. 平定内乱,稳固后方(1130-1134年)

南宋初年,除金军入侵外,各地爆发多支“游寇”和农民起义,岳飞奉命先平内乱,为抗金扫清后顾之忧:

- 1130年,平定江淮地区的“游寇”李成、张用部。李成率数万兵力盘踞江淮,勾结金军,岳飞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大败李成主力,收复江州(今江西九江),因功被任命为镇南军承宣使,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

- 1134年,平定洞庭湖地区的杨幺起义。杨幺率起义军以水军为主,占据湖湘多年,凭借洞庭湖复杂水域抵御宋军。岳飞采取“剿抚并用”策略:一方面打造大型战船,训练水军,破解起义军“水战优势”;另一方面招降起义军中的动摇者,瓦解其内部,最终生擒杨幺,平定叛乱。此战中,岳飞收编了上万起义军水军,极大增强了岳家军的水战能力,为后续北伐奠定了兵力基础。

3. 三次北伐,收复失地(1134-1140年)

平定内乱后,岳飞多次上书宋高宗请求北伐,提出“连结河朔”战略——联合北方被金军压迫的民间义军(如“八字军”“红巾军”等),形成南北夹击金军的态势,核心目标是收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

- 第一次北伐(1134年):岳飞率岳家军从鄂州(今湖北武汉)出发,目标是收复被金朝傀儡政权“伪齐”(刘豫建立)占领的襄阳六郡(襄阳、郢州、随州、邓州、唐州、信阳)。他采取“逐个击破”战术,先攻克郢州(今湖北钟祥),再分兵收复随州、襄阳,最后在邓州大败伪齐主力,仅用两个月就收复六郡。这是南宋建立以来首次大规模收复失地,岳飞因功被封为清远军节度使,时年32岁,成为南宋史上最年轻的节度使。

- 第二次北伐(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向西北进军,攻占伊阳(今河南嵩县)、洛阳西南的虢州(今河南灵宝)等地,与金军在商州(今陕西商洛)激战,缴获大量粮草军械。但因南宋朝廷未及时供应粮草,岳飞被迫撤军,此次北伐虽未长期占据失地,却震慑了金军,北方义军纷纷响应,形成“岳家军至,义军蜂起”的局面。

- 第三次北伐(1140年,巅峰之战):金军撕毁与南宋的“绍兴和议”,以金兀术(完颜宗弼)为统帅,大举南侵。岳飞率岳家军主力北上,连克郑州、洛阳,与金军主力在郾城、颍昌展开决战,取得两大关键胜利:

- 郾城大捷(1140年7月):金兀术率精锐“铁浮图”(重装骑兵,人马披甲,列阵推进)和“拐子马”(轻骑兵,负责两翼包抄)来袭,这是金军赖以取胜的“王牌部队”。岳飞首创“砍马腿”战术,命步兵持长斧、麻扎刀,俯身砍击金军马腿(“铁浮图”三马相连,一马倒地则三马瘫痪),同时派骑兵突袭金军后方,最终瓦解“铁浮图”,大败金军,打破了“铁浮图不可破”的神话。

- 颍昌大捷(1140年7月):金兀术不甘心郾城之败,率三万精锐围攻颍昌(今河南许昌)。岳飞之子岳云率八百背嵬军(岳家军精锐卫队,由岳飞亲自挑选训练)血战,往返冲杀数十次,手臂被箭射穿仍坚持作战,最终击溃金军,斩杀金兀术女婿夏金吾。

- 经此两战,岳家军兵锋直指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距离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仅45里。金兀术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准备北撤,北方义军也陆续赶到朱仙镇与岳家军汇合,收复中原近在咫尺。

4. 功败垂成,含冤而死(1140-1142年)

就在北伐胜利在望时,南宋朝廷的“求和”倾向占据上风:

- 十二道金牌催班师:宋高宗担心岳飞收复中原后,迎回徽、钦二帝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同时宰相秦桧(主和派)与金兀术暗中勾结,以“必杀岳飞,始可和”为条件谈判。1140年秋,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字牌”(古代最高等级的紧急公文,一日行五百里),强令岳飞班师。岳飞悲愤交加,感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但迫于君命,只得率军南撤,已收复的郑州、洛阳等失地再次被金军占领。

- 构陷下狱:1141年,秦桧等人罗织罪名,先解除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的兵权,后诬陷岳飞“谋反”,将其与儿子岳云、部将张宪逮捕入狱。在狱中,岳飞面对严刑拷打,始终坚称无罪,还脱下衣服,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字,令审讯官动容。

- 含冤遇害:1142年1月27日(农历腊月廿九),宋高宗、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将岳飞赐死,岳云、张宪被斩首。岳飞死时年仅39岁,临死前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以表清白。

三、治军与个人特质:“岳家军”的凝聚力来源

岳飞能打造出令金军畏惧的“岳家军”,与其严明的治军理念和高尚的个人品格密不可分。

- 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岳飞为岳家军定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纪,严禁士兵侵扰百姓。一次,一名士兵因拿了百姓一束麻,被岳飞当场斩首;岳家军行军经过乡村,士兵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擅闯民宅,因此深受百姓爱戴,民间有“岳家军到,百姓开门”的说法。

- 官兵平等,爱兵如子:岳飞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生病,他亲自调药;士兵战死,他出钱赡养其家属;朝廷赏赐的财物,他全部分给士兵,自己“家无余财”。这种凝聚力让岳家军在战场上愿为岳飞拼死作战。

- 军事创新,注重实战:除了“砍马腿”战术,岳飞还重视军队训练,要求士兵“平时练得苦,战时打得赢”,背嵬军作为精锐,需能“挽弓二百四十斤”才算合格;他还根据南方地形,改良兵器,打造适合水战的“海鳅船”,提升岳家军的多兵种作战能力。

- 个人气节,不恋权位:岳飞一生以“收复中原”为志,多次拒绝朝廷的额外赏赐,曾说“敌未灭,何以家为?”;他不结党营私,对部下只论战功,不论关系,因此虽得军心,却遭朝中奸臣忌惮。

四、历史争议与后世影响

- 历史争议:关于岳飞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是否为民族英雄”(现代史学界认为,金与南宋同属中国古代政权,岳飞抗金是“国内民族战争”,但他扞卫中原百姓利益、维护政权稳定的功绩,仍符合“民族英雄”的核心定义,这一身份已成为共识)。

- 后世尊崇:岳飞死后20年(1162年),宋孝宗为其平反,追赠“武穆”谥号(后追封“鄂王”);百姓自发在杭州修建岳王庙,以秦桧夫妇等奸臣的铁像跪于岳飞墓前,流传“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诗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