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3章 诗人

接着马晨晨拿起手机,打开了b站,刷起了短视频。

【各朝代最有存在感的诗人】

天幕下各朝古人看到这个标题的瞬间,一下就炸了锅。

尤其是那些满腹经纶,才情横溢的读书人,他们纷纷讨论起来。

唐朝

李白,杜甫和高适正在饮酒,天幕上出现的视频也让他们讨论起来。

只见高适说道:“太白兄,子美兄,你二人之才情,古今罕见,你们二人定会榜上有名,小弟先在此恭贺二位了。”

听到高适的话李白和杜甫二人纷纷谦虚道:“哪里哪里,从古至今有才情的,何止我二人,仲武兄抬举了。”

说着,纷纷拿起酒喝了起来。

北宋

被贬的苏轼正在家中吃肉饮酒,看到天幕中的标题,感慨道:“诗人啊!华夏的诗人可太多了,仅仅大唐盛世,便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堪比群星璀璨。”

清朝

正在御花园看着天幕的乾隆,看到天幕中出现的标题说道:“从古至今有哪个诗人比得了朕。”

听到乾隆的话,旁边的和珅恭维道:“恭喜陛下,那《全唐诗》浩如烟海,汇聚了千余载风华,两千余诗人之佳作,总数也不过四万八千余首。

而今,皇上您笔耕不辍,所作诗篇已有几万首。

试问古今,何人能及皇上您之文采飞扬,诗作如泉涌,古代最有存在感的诗人,那必定是您。”

听到和珅的话,乾隆露出满意的表情,随后看向了天幕。

天幕继续播放

【后人称李白为诗仙,所有仰望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那个千古唯一的谪仙人。

杜甫没有成为李白,他活出了另一种伟大的人生。

李白如从天上而来,飞流直下。

杜甫如在大地上生长,厚重深沉。

无论少了哪一个,大唐的天空都将黯然失色。

此时,天幕中出现了一个画面,画面中一个穿着龙袍,头戴冕旒的皇帝说道:“寡人免去你三闾大夫之职,逐出郢都,流放江南。”

一个穿一身黑色衣服的人,痛苦道:“我的王啊!我芈原衷心一片,肺腑良言,王上若能明鉴,楚国才会有救啊!”

一个一身王服的人指着芈原说道:“楚国不用你来救。”

屈原一步步走向汨罗江,失望道:“郢都已成秦地,还叫什么三闾大夫?”

屈原身居第一,李杜第二。】

唐朝

李白看着天幕,心中微动,若是说屈原排在他前面,他非但没有不服气的感觉,甚至生出了几分敬意。

如此忠君爱国之人,却是命运多舛,最终尸沉汨罗江。

想到这里,李白叹了一口气说道:“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一旁的杜甫也是感叹道:“屈原,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第一呀!”

杜甫感叹完,又对李白说道:“太白兄,你这句诗对屈原的评价极高,这诗是借鉴的屈原的《九章》。”

李白点头道:“嗯,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的辞赋当与日月而同光,万世不朽。”

先秦时期

屈原看着天幕中自己的结局,和后人的评价,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后人竟然对我的评价如此之高吗?”

天幕继续播放

【画面中又出现了一位皇帝,只见他说道:“朕屡下江南,就这错全错在了朕的头上来了,你刚才说朕大公,朕未必无私啊!

朕聊以自傲的十全武功,四库全书,没有银子打底,哪件事能干的成啊?”】

清朝

看到天幕中的画面,乾隆时期的人都看出来,上面的皇帝就是他们的皇帝陛下。

和珅恭维道:“屈原之忠贞,李杜之诗才,皆为前朝璀璨星辰,然,今人将陛下置于其后,实乃不识珠玉在前。

微臣以为,此举颇显陛下谦逊,对先贤之尊重也。”

乾隆满意一笑说道:“和爱卿言之有理,朕虚心向学,敬重先贤,此等排名不过虚名耳,不足挂齿。”

南宋

老年陆游看着天幕中的画面说道:“写诗最多的人,竟然不是老夫,这天幕中的皇帝,竟然有如此诗才与产量。”

说到这里,陆游的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

“老夫还未老的提不动笔。”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看着天幕中出现的屈原,李白和杜甫,赞同道:“屈原位列榜首,咱心悦诚服,其忠贞爱国,文采飞扬,实乃千古第一流人物。

李杜诗篇传世,才华横溢排在第二,我无异议。”

看着之后出现在天幕中的皇帝,看着不像之前朝代的人,看来是大明之后的朝代,能排第三,不知有什么样的才情?

现代

马晨晨看完视频,习惯性的打开评论看了起来。

而系统也把评论的意思,传入到各朝代的人知道。

评论区:

「鱼与雨宇于娱: 屈原第一,给我们放了3天假,这个排第一没有争议吧[捂脸]」

「??????紫色的泪??????: 乾隆:我做了四万首,有一首进了小学一年级课本,一片两片三四片。主要是好记,还和数学挂钩」

「何忧: 三天假是用离骚换的,你觉得呢?我宁愿不要三天假」

「上官拳头(被上官遗弃了):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眉头一皱补全半个乱唐」

「火火:屈原三天假,确实排第一,排除外界因素,李白第一。

算上端午假期,对不起白哥,我选择屈原」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李白杜甫给学生一大堆诗文去背,屈原给了学生三天假期,学生更喜欢谁显而易见。」

「哎呦呦:讲个笑话,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只比《全唐诗》少了一点,请欣赏乾隆的诗:《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也是他所作的诗当中。唯一被选入小学课本里的一首诗,最后一句还不是他自己写的。」

此评论一出,各朝代瞬间炸开了锅。

唐朝诗人们纷纷嗤笑,李白捋了捋胡须,笑道:“这乾隆诗作数量虽多,却尽是些平庸之语,吾等写诗,重在意境与情感,而非单纯堆砌数量。”

杜甫在旁边摇头叹息:“如此诗作,竟也妄图与我等比肩,实在可笑。”

宋朝的苏轼听闻后,打趣道:“这乾隆怕是把写诗当成了每日的功课,只知数量,不知质量呐。”

李清照也轻皱眉头,不屑地说:“诗词当有灵韵,他那些诗,不过是流水账罢了。”

而屈原所在的时代,众人听闻后,皆感慨乾隆诗作与屈原的《离骚》等大作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屈原只是淡淡一笑,并未过多言语,仿佛对这些纷争毫不在意。

唯有乾隆得知众人评价后,气得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