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89章 历史十大帝王(35)

最可惜他‘立储’糊涂,让赵高、李斯钻了空子,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朕当年废刘据、立刘弗陵,还安排霍光辅政,虽然后来霍光专权,却没让汉朝亡国,论‘传位布局’,朕比他强。

不过说句实在的,没有他的‘大一统’,朕也没法安心搞‘盛世’——他是‘栽树的人’,朕是‘乘凉的人’,只是他栽树时太急,把树根周围的草都拔光了,差点让树枯死;朕乘凉时懂得浇水施肥,才让树长得更旺。”

三国时期核心人物评秦始皇嬴政

三国群雄身处“天下分裂、逐鹿争霸”的时代,对秦始皇的评价多围绕“统一之难”“集权之术”“亡国之鉴”展开,既认可其终结乱世的功绩,也警惕其施政失当的教训,映射出各自的政治抱负与统治思路。

曹操:“嬴政扫**、定一统,非仅靠先祖余烈,更凭‘任人唯才’(用李斯、王翦)、‘赏罚分明’,这等魄力,乱世之主当学!

他废分封、强集权,是看透了‘诸侯割据即战乱根源’——如今袁绍、孙权、刘备各据一方,若不效其‘削平群雄、归于一统’,天下百姓永无宁日。我北破袁绍、南征刘表,就是要复刻他‘以强兵定乱世’的路径。

但他错在‘刚愎自用’,灭六国后不知‘缓政养民’,反用苛法、重徭逼反天下。我在北方‘屯田制’养民、‘唯才是举’纳士,正是要取其‘统一之志’,弃其‘暴虐之术’。若他当年能如我这般,‘威权’与‘民心’兼顾,秦何至于二世而亡?”

刘备:“嬴政以‘霸道’取天下,虽一统山河,却失尽民心——苛政猛于虎,百姓怨声载道,这正是‘秦亡之鉴’,也为我汉家天下(刘邦建汉)埋下根基。

他废分封、行郡县,看似稳固集权,实则‘疏于宗亲’,一旦权臣(赵高)作乱、宗室无力,江山转瞬易主。我在蜀地,既用郡县制治民,又重用房、关、张等亲信及刘氏宗亲稳固权力,正是要补其‘亲疏失度’之弊。

我常想,‘统一’固然重要,但‘统一之法’更关键:嬴政靠‘武力征服’让六国百姓口服心不服,我则以‘仁德’收拢人心(如携民渡江),要的是‘天下归心’的一统,而非他那般‘强压之下’的短暂太平。若他懂‘仁者无敌’,秦也不会成‘短命王朝’。”

孙权:“嬴政能灭六国,靠的是秦国‘累世积累’的国力,更靠他‘集中全国之力办大事’(如倾国之兵伐楚)——这一点,我在江东深有体会:若不整合吴越之力、凝聚士族之心,根本挡不住曹操的百万大军(赤壁之战)。

但他‘一统后急于求成’,修长城、建阿房宫,耗尽民力,犯了‘守成大忌’。我治理江东,从不搞‘竭泽而渔’,反而兴修水利(如开凿破岗渎)、安抚山越,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长久割据、以待时机’的根本。

他最失算的是‘废分封却未立稳制衡之术’,导致相权(李斯)与宦权(赵高)失控。我在东吴,让周瑜、鲁肃等武将与张昭等文臣相互制衡,又牢牢掌控军权,正是吸取他‘权力失衡’的教训。说到底,‘一统’难,‘守住一统’更难,他只懂‘打天下’,却不懂‘治天下’的‘缓与稳’。”

诸葛亮:“嬴政‘统一文字、度量衡’,实乃‘利在千秋’之举——消除地域隔阂,让华夏成为真正的‘文化共同体’,这一点,朕深以为然(如在蜀地推广中原文化,融合益州本土文化)。

他的郡县制,本是‘强化中央、避免分裂’的良策,却因‘执行过刚’而失败:官吏皆由中央任命,对地方民情不熟,又用严刑峻法约束,反而激化矛盾。我治蜀时,沿用郡县制,但‘亲选官吏、注重教化’(如任李严镇永安、张翼抚南中),既保中央权威,又让地方官‘因地制宜’,这才是‘制度活用’。

最可惜的是,他有‘一统天下’的伟业,却无‘长治久安’的规划,死前未妥善安排继承人(扶苏被废),导致赵高、胡亥乱政。先帝(刘备)托孤于我,我不仅要辅佐后主,更要为蜀汉定下‘亲贤臣、远小人’的规矩,就是要避免重蹈他‘身后乱政’的覆辙。他是‘千古一帝’,却也是‘千古一戒’,功过都值得后世君臣深思。”

隋文帝杨坚:“朕代周建隋,终结三百年分裂,统一南北;嬴政灭六国,结束五百年割据,咱俩都是‘乱世终结者’,懂‘分裂则民苦,统一则民安’的分量。

他创‘皇帝’称号、立‘三公九卿’,为帝制定了骨架;朕沿其制,却改‘三公九卿’为‘三省六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让决策、审核、执行分工更细,既避免权臣专权,又提高行政效率——他是‘制度开创者’,朕是‘制度完善者’,就像他盖了栋房子,朕只是把‘漏风的窗户’换成了‘严实的木门’,让房子更耐用。

他‘统一文字、度量衡’,解决了‘六国异制’的难题;朕统一南北后,立刻推行‘开皇律’‘均田制’,还改革货币(铸五铢钱)、整顿户籍(大索貌阅),比他更注重‘制度的全面性’——他只解决了‘表面统一’,朕却做到了‘深层统一’(律法、经济、户籍全统一)。不过他‘焚书坑儒’,靠‘暴力’统一思想;朕‘崇佛抑道’,却也保留儒家典籍,让学子能安心读书,论‘文化包容’,他不如朕‘有胸襟’。

他修长城、开灵渠,靠‘大工程’巩固边疆;朕派史万岁击突厥、平江南,靠‘精准打击’解决边患,没像他那样‘滥用民力’,毕竟‘百姓刚从战乱中喘过气,经不起折腾’。最可惜的是,他立储糊涂,让赵高、李斯钻了空子;朕废杨勇、立杨广,本以为杨广能‘守好江山’,没想到他比胡亥还荒唐,直接把隋朝搞亡了——咱俩都在‘立储’上栽了大跟头,说到底,‘选继承人,不能只看表面聪明,更要看心性沉稳’,这教训太惨痛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十八岁劝父起兵,亲率大军灭薛举、擒窦建德,靠自己打下唐朝半壁江山;嬴政靠着六世余烈灭六国,虽有魄力,却少了几分‘白手起家’的艰难,这点朕比他‘硬气’。不过他灭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一次性解决‘分裂后遗症’,朕登基后却要慢慢调整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论‘大刀阔斧搞改革’,他比朕‘果断’。

他搞‘郡县制’,朕完善‘中央集权’,都是为了避免‘诸侯割据’,但他把地方权力收得太死,郡县官全靠中央任命,一旦中央出问题,地方就乱;朕保留‘节度使’(初期),让地方有一定自主权,虽然后来酿成藩镇之乱,但初期确实稳住了边疆,这点咱俩‘各有利弊’。他‘严刑峻法’,靠《秦律》震慑百姓;朕‘德主刑辅’,靠《唐律疏议》与民休息,他治下‘路不拾遗’靠的是‘怕’,朕治下‘夜不闭户’靠的是‘服’,论‘治世境界’,朕比他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