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80章 历史十大帝王(26)

说到底,帝王不仅要‘打天下、抓权力’,还得‘选对继承人’,这点比啥都重要,刘彻和朕,总算都没在这上面彻底翻车。”

康熙皇帝玄烨:“汉武大帝,真乃雄主也!北击匈奴、拓土开疆,将汉家声威远播四方,这份魄力与担当,后世帝王当效之。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一统巩固天下,此乃治国之远见,与朕推崇程朱理学、维系文化正统,可谓异曲同工。

然其晚年穷兵黩武,耗空国力,又因巫蛊之祸酿下家庭悲剧,实在可惜。帝王掌天下权,当知‘刚柔并济’——既要立威于外,更要养民于内。朕毕生以‘仁政’辅‘武功’,平三藩、收台湾、抗沙俄,从不敢过度劳民,正是吸取了此类教训。若汉武能早悟此道,其功业当更圆满啊!”

清高宗弘历:“朕在位六十年,平准噶尔、定回部、收台湾、降缅甸,把清朝疆域扩到‘汉、唐以来未之有也’的规模,和刘彻‘北击匈奴、开河西四郡、通西域’一样,都是‘十全武功’的雄主,懂‘帝王之威,必靠拓土立’的道理。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朕也‘崇儒重道’,还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把儒学推向巅峰——但他只重‘儒学的统治功能’,朕更重‘儒学的文化传承’:他烧除‘异端书籍’,朕虽也搞‘文字狱’,却收录了三万六千卷典籍,既统一思想,又保存文化,比他‘只破不立’高明。

他‘推恩令’削诸侯,朕‘削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设‘军机处’,都是为了强化集权。他让诸侯‘分权而治’,朕让大臣‘跪受笔录’,把皇权抓得更紧——论集权的彻底性,朕比他更胜一筹,因为他还有‘外戚干政’的隐患(霍光),朕却让和珅这样的宠臣也‘说杀就杀’,没给任何人分权的机会。

他‘盐铁官营’‘算缗告缗’刮钱,朕也搞‘官营垄断’(丝绸、瓷器、茶叶),还靠‘议罪银’(官员交钱免罪)充实国库,但朕比他更懂‘藏富于民’:减免全国钱粮五次、漕粮三次,让清朝‘仓廪实,百姓足’,才有了康乾盛世;他却把百姓逼得‘流亡四方’,说到底,他是‘只知索取,不知给予’,朕是‘既取且予’,这才是‘盛世帝王’的治国之道。

他晚年搞‘巫蛊之祸’,朕晚年也重用和珅、吏治**,都是‘晚节不保’——但他能下‘轮台罪己诏’认错,朕却到死都没承认自己的过错,这点他比朕有勇气。不过,他的‘罪己诏’只是‘口头认错’,没真正弥补(流民问题仍在);朕虽没认错,却留下了‘国库充盈、疆域稳固’的江山,比他‘光说不练’强。

说到底,刘彻是‘开创者’,为汉家定下‘大一统’的基调;朕是‘集大成者’,把清朝推向盛世巅峰。要是他能像朕这样‘拓土不忘养民、集权不忘文化’,汉朝的盛世能比唐朝还长。”

天幕继续播放

【历史十大帝王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

接下来向你走来的是: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当世战力天花板,亚洲州长,东半球话事人,节制天下兵马,龙凤之资,天日之表的大唐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天策上将,天可汗,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从乱世将星到治世明君的传奇轨迹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中国历史上兼具军事传奇、政治智慧与开放格局的“千古一帝”。其生平贯穿唐朝开国、权力更迭、盛世开创与晚年调整,细节可从六大核心维度完整呈现。

一、出身与早年:关陇贵族中的“乱世奇才”

1. 家世与早年特质

- 出身关陇贵族集团核心家庭: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渊为隋朝太原留守,母亲窦氏是北周武帝外甥女,家族兼具军事底蕴与政治资源。

- 自幼展现“文武双绝”:少年时随父习武,骑射技艺冠绝同辈,曾单骑射杀突厥将领;同时通读《孙子兵法》,16岁便为李渊分析天下局势,被赞“聪睿有大略,临机果断”。

2. 初露锋芒:隋末乱世的“破局者”

- 18岁献策退敌:隋朝末年,突厥围困雁门,隋炀帝被困,李世民率轻骑驰援,献策“虚张声势、疑兵惑敌”,迫使突厥撤军,首次展现军事谋略。

- 力劝李渊起兵:617年,天下大乱,李渊因“瞻前顾后”迟迟未决,李世民联合刘文静、裴寂等,以“隋朝气数已尽,若不起兵必遭猜忌”反复劝说,最终促使李渊在太原举兵反隋,是唐朝开国的“核心推动者”。

二、开国战功:凭一己之力打下半壁江山

唐朝开国战争中,李世民几乎包揽核心战役,麾下聚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等猛将,形成“战无不胜”的军事集团。

- 平定陇西(618年):击败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举、薛仁杲父子。初战时因轻敌战败,后闭门休整,趁敌军粮尽时突袭,俘虏薛仁杲,彻底消除西方威胁,为唐朝争取稳定的后方。

- 收复山西(619年):刘武周联合突厥攻陷太原,李渊欲放弃河东,李世民力谏“河东乃关中屏障,不可失”,率部坚壁清野,在柏壁之战中拖垮敌军,最终斩杀刘武周部将宋金刚,收复山西全境,稳住北方防线。

- 决战中原(620-621年):采用“先打王世充,后破窦建德”的策略,先围困洛阳(王世充据点),面对窦建德率10万大军来援,亲率精锐“背水一战”,在虎牢关以少胜多,生擒窦建德;王世充见援军覆灭,开城投降,唐朝一举统一中原核心区。

- 平定河北(622年):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起兵反唐,李世民采用“剿抚并用”,先击溃其主力,再安抚降兵,避免河北再次叛乱,彻底巩固北方统治。

凭借战功,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拥有独立的天策府(下设长史、司马等官职),可自行招募人才,形成与太子李建成抗衡的政治势力。

三、权力更迭:玄武门之变的“帝王抉择”

1. 储位之争的根源

- 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李世民“功高震主”:唐朝疆域近半由其打下,天策府聚集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尉迟敬德等武将,势力远超东宫。

- 李建成联合李元吉打压:二人多次设计陷害,如在酒中下毒(李世民饮后吐血险些丧命)、调走天策府猛将(试图剥夺李世民兵权)、计划在昆明池设宴谋杀李世民,矛盾彻底激化。

2. 玄武门之变的全过程(626年7月2日)

- 提前布局:李世民得知谋杀计划后,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密谋,暗中调回被调走的将领,派尉迟敬德、长孙顺德等率勇士埋伏于玄武门(皇宫北门,太子入朝必经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